按照需求分析流程,我把需求分析方法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收集需求阶段,评估需求阶段,精炼需求阶段。
- 收集需求:尽可能全面的收集需求,不管需求能不能实现,这个阶段不要去考虑能不能实现的问题,务必要做到三个全面,即人员全面,结构全面,工具全面,后面逐一展开讲这三个全面是什么意思。
- 评估需求:深入全面的评估需求,辨别需求真伪,及判定需求优先级。
- 精炼需求:对需求进行精炼,挖掘出真正重要的需求,切忌不要堆砌需求,做一堆的没用的功能。
一、收集需求阶段:
收集需求是为实现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相关方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这个过程在项目实践中非常重要,它为定义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奠定基础。
我们最先接到的需求,一般来自直属上级,老板,或客户。这些需求,一般都是高度概括性的需求,只说了一个大概要什么,实现什么目标,
这个用专业术语,叫做高层级需求。高层级的需求颗粒度不够细,没法直接交给产品开发人员直接去开发实现。这个时候就轮到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
或需求分析师BA来调研并收集需求。
首先,先说一下收集需求的人员全面。
意思是,把需求涉及的所有干系人都列出来,然后全面的收集这些人员的需求,做到尽可能全面,不要遗漏某些相关方的需求,特别是重要相关方的需求。
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任何未被识别的需求,都是高等级风险。
其次,收集需求要做到需求分类结构的全面。
意思是,我们要考虑需求类别的全面。
需求的类别包括:
业务需求。也就是高层级需要,比如解决某个业务问题或开辟某个新的市场,或实施某个项目的原因,等等。
功能需求。也就是要实现什么系统功能,比如要实现什么系统流程,打通什么数据,和什么系统交互,等等。
非功能需求。比如网页加载数据要在1到3秒内完成,要满足100个用户同时正常的访问系统,等等;
过渡需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时方案,当某个问题很难短期解决的时候,我们要规划短期长期方案。短期方案,其实就是属于过渡需求。
质量需求。也就是我们的交付成果要满足什么标准,比如通过国家xx标准,或xxx海外的认证。
安全需求。需求要符合公司的IT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系统只能在公司内部网络访问,且需要限制访问进入到某个页面需要用户进行二次授权才能访问等。
合规需求。需求要符合公司,法律的合规要求等,比如开发使用到的中间件JDK要有商业授权,涉及用户敏感信息必须要脱敏等等。
第三,收集需求要做到工具全面。
意思是,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收集工具来完成我们的数据收集工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5种需求收集工具,及应用的场景。
访谈。这种方式其实是用的是最多的,直接和相关方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谈。一般需要提前准备好的调研问卷,针对被访谈者的回答进行发问,深入讨论,然后记录他们的回答。当然了,如果你对要访谈的内容非常熟练,可以即兴提问,然后记录他们的问题。对于复杂的需求或新人来说,建议在访谈之前设计好要问的问题(调研问卷),以免访谈的时候遗漏了某些问题,导致需求收集的不完整。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方法是提前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设计一套或多套调研问卷的题目,然后通过二维码,H5链接,小程序等途径触达用户,让用户自主填写问卷调查的反馈,来达到收集数据的目的。一般来说,该方法要伴随一定的奖励机制,否则问卷调查的效果不是特别好。如果你要调研的对象是地理位置分散,分布在不同城市,用户也是多样化,不能一个个去访谈来完成,那么你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这个工具来展开数据收集和分析。
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大家在一起,就某个需求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大家在一起火星撞地球,碰撞出一些火花出来,配合归纳整理,然后形成需求的一种方法。头脑风暴一般适用于新产品从0到1的开发,或者一些需要创意的工作。
焦点小组专题会。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围绕某个焦点话题,召集专家一起与相关方沟通,讨论,了解他们的期望和诉求,需要不断的互动。
竞品分析。竞品分析其实就是在做某个产品前,做调研一下竞品,分析它的市场定位,目标群体,产品功能模块,核心交互流程,UI设计等方面,归纳出他的优点与不足,然后借鉴它做的好的地方,并想办法突破它不的地方,重点关注,并纳入需求,等待后续进行综合分析,看能否在竞争对手的不足上进行突破,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二、评估需求阶段:
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或BA,需要明白的是,每个需求的实现都有利有弊, 是把双刃剑;每个需求也会与其他已上线的需求相关联,甚至牵一发动全身。所以,产品经理需要分析、评估一个需求带来的影响,并判断要不要实现这个需求,要如何实现这个需求。如果能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并使整个产品获利,那就更好了。这就需要产品经理做好四类分析,分析需求的影响范围,分析它的利弊,辨别需求真伪,判定优先级。
分析影响范围。你要看这个需求涉及与哪些已上线的哪些需求有关系。一旦上线之后有什么影响,要一个个分析验证,这个需求会不会导致流程问题,数据问题,功能问题,性能问题等,然后针对每个问题,评估一下有多大影响。另外还需要考虑,是否牵涉到什么前置条件,比如需要规范流程,出台管理制度,数据初始化等。
分析利弊。你需要分析这个需求上线后,对产品的用户来说,具体有什么好处,能否增加他的兴奋点,增强用户的粘性。另外,也需要考虑会带来哪些弊端,比如会不会损害用户体验,会不会数据,权限等问题,这个不能回避,需要仔细的去分析论证利与弊。如果弊大于利,不要去做这些需求,大胆舍弃。
辨别需求真伪。每个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每天都面临很多需求,需求池早都囤积了大量的需求。这个时候我们在评估的时候,就要分析哪些需求是真实需求,哪些是伪需求。那怎么辨别呢?我个人的方法是,梳理这个需求涉及的用户角色,场景,流程来进行分析。通俗一些讲,就是分析这个需求的用户是谁,他在什么场景下,要做什么事情,流程路径是什么。把这个梳理出来之后,你在看这个需求,在这个路径中,是否有冗余的操作等等。如果有,就属于伪需求。如果某个需求没有,导致这个流程路径走不通,这种一般来讲,就可以认为是真需求了,但不是绝对的,需要看具体的业务。
判定优先级。我相信大部分人,排需求优先级都是拍脑袋。坦白讲,我过去,其实也是拍脑袋排需求优先级。有的人说,我不是拍脑袋,我是根据用户提的优先级来排,或者根据已经清楚的需求来作为高优先级,不明确的需求做为低优先级。这么认为其实也不能说错。但是,只要你愿意去问自己有没有更专业的方法论呢,其实是有的。比如卡诺模型(KANO模型),PMBOK第七版里面讲的价值交付,优先交付有价值的需求等等。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先自行去了解。(后续我会单独来讲这块自己的理解,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超长了,阅读量一定会很难看。。。)
三、精炼需求阶段:
在经历完前两个步骤,接下来还应进一步梳理,精炼需求,挖掘出对产品价值最大的需求。说实话,这个和步骤二有一些重复。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把最重要的需求挖掘出来,进行需求分类,一定程度的抽象,把能合并的需求进行抽象合并,形成优化精炼后的,带有优先级顺序的产品待办列表。做到这个步骤,需求分析基本就大差不差了。
标签:需求,分析,方法论,优先级,收集,用户,这个 From: https://www.cnblogs.com/cikm/p/1808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