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volatile 关键字解析

volatile 关键字解析

时间:2024-03-14 15:58:30浏览次数:20  
标签:语句 变量 关键字 volatile 内存 操作 线程 解析

参考文档:validate关键字解析
摘要:
在 Java 并发编程中,要想使并发程序能够正确地执行,必须要保证三条原则,即:原子性、可见性和有序性。只要有一条原则没有被保证,就有可能会导致程序运行不正确。volatile关键字被用来保证可见性,即保证共享变量的内存可见性以解决缓存一致性问题。一旦一个共享变量被 volatile关键字 修饰,那么就具备了两层语义:内存可见性和禁止进行指令重排序。在多线程环境下,volatile关键字 主要用于及时感知共享变量的修改,并使得其他线程可以立即得到变量的最新值,例如,用于 修饰状态标记量 和 Double-Check (双重检查)中。

   volatile关键字 虽然从字面上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要用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 volatile关键字 是与 内存模型 紧密相关,因此在讲述 volatile关键字 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去了解与内存模型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然后回头再分析 volatile关键字 的实现原理,最后在给出 volatile关键字 的使用场景。

一. 内存模型的相关概念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每条指令都是在 CPU 中执行的,而执行指令过程中,势必涉及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由于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临时数据是存放在主存(物理内存)当中的,这时就存在一个问题:由于 CPU 执行速度很快,而从内存读取数据和向内存写入数据的过程跟 CPU 执行指令的速度比起来要慢的多,因此如果任何时候对数据的操作都要通过和内存的交互来进行,会大大降低指令执行的速度。因此,在 CPU 里面就有了 高速缓存(寄存器)。

也就是说,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会将运算需要的数据从主存复制一份到 CPU 的高速缓存当中,那么, CPU 进行计算时就可以直接从它的高速缓存读取数据和向其中写入数据,当运算结束之后,再将高速缓存中的数据刷新到主存当中。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下面的这段代码:

i = i + 1;
   当线程执行这个语句时,会先从主存当中读取 i 的值,然后复制一份到高速缓存当中,然后CPU执行指令对 i 进行加1操作,然后将数据写入高速缓存,最后将高速缓存中 i 最新的值刷新到主存当中。

    这个代码在单线程中运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在多线程中运行就会有问题了。在多核 CPU 中,每个线程可能运行于不同的 CPU 中,因此每个线程运行时有自己的高速缓存(对单核CPU来说,其实也会出现这种问题,只不过是以线程调度的形式来分别执行的)。本文我们以多核CPU为例。

    比如,同时有两个线程执行这段代码,假如初始时 i 的值为 0,那么我们希望两个线程执行完之后 i 的值变为 2。但是事实会是这样吗?

    可能存在下面一种情况:初始时,两个线程分别读取 i 的值存入各自所在的 CPU 的高速缓存当中,然后线程1 进行加 1 操作,然后把 i 的最新值 1 写入到内存。此时线程 2 的高速缓存当中 i 的值还是 0,进行加 1 操作之后,i 的值为 1,然后线程 2 把 i 的值写入内存。

    最终结果 i 的值是 1,而不是 2 。这就是著名的 缓存一致性问题 。通常称这种被多个线程访问的变量为 共享变量。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变量在多个 CPU 中都存在缓存(一般在多线程编程时才会出现),那么就可能存在 缓存不一致 的问题。

为了解决缓存不一致性问题,在 硬件层面 上通常来说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 1)通过在 总线加 LOCK# 锁 的方式 (在软件层面,效果等价于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

  • 2)通过 缓存一致性协议 (在软件层面,效果等价于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

      在早期的 CPU 当中,是通过在总线上加 LOCK# 锁的形式来解决缓存不一致的问题。因为 CPU 和其他部件进行通信都是通过总线来进行的,如果对总线加 LOCK# 锁的话,也就是说阻塞了其他 CPU 对其他部件访问(如内存),从而使得只能有一个CPU能使用这个变量的内存。比如上面例子中, 如果一个线程在执行 i = i + 1,如果在执行这段代码的过程中,在总线上发出了 LCOK# 锁的信号,那么只有等待这段代码完全执行完毕之后,其他 CPU 才能从变量 i 所在的内存读取变量,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样就解决了缓存不一致的问题。但是上面的方式会有一个问题,由于在锁住总线期间,其他 CPU 无法访问内存,导致效率低下。
    
      所以,就出现了 缓存一致性协议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 Intel 的 MESI 协议。MESI 协议保证了每个缓存中使用的共享变量的副本是一致的。它核心的思想是: 当 CPU **写数据**时,如果发现操作的变量是共享变量,即在其他 CPU 中也存在该变量的副本,会发出信号通知其他 CPU 将该变量的缓存行置为无效状态。因此,当其他 CPU 需要读取这个变量时,发现自己缓存中缓存该变量的缓存行是无效的,那么它就会从内存重新读取。
    

二.并发编程中的三个概念

在并发编程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以下三个问题: 原子性问题 , 可见性问题 和 有序性问题 。我们先看具体看一下这三个概念:

1、原子性

原子性: 即一个操作或者多个操作 要么全部执行并且执行的过程不会被任何因素打断,要么就都不执行。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银行账户转账问题:

比如从账户A向账户B转1000元,那么必然包括2个操作:从账户A减去1000元,往账户B加上1000元。

试想一下,如果这两个操作不具备原子性,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假如从账户 A 减去 1000 元之后,操作突然中止。然后又从 B 取出了 500 元,取出 500 元之后,再执行 往账户 B 加上 1000 元 的操作。这样就会导致账户A虽然减去了 1000 元,但是账户 B 没有收到这个转过来的 1000 元。所以,这两个操作必须要具备原子性才能保证不出现一些意外的问题。

同样地,反映到并发编程中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想一下,假如为一个32位的变量赋值过程不具备原子性的话,会发生什么后果?

	i = 9;

假若一个线程执行到这个语句时,我们暂且假设为一个32位的变量赋值包括两个过程:为低16位赋值,为高16位赋值。那么就可能发生一种情况:当将低16位数值写入之后,突然被中断,而此时又有一个线程去读取 i 的值,那么读取到的就是错误的数据,导致 数据不一致性 问题。

2、可见性

可见性 :是指当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共享变量时,一个线程修改了这个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看得到修改的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下面这段代码:

//线程1执行的代码
int i = 0;
i = 10;
 
//线程2执行的代码
j = i;

假若执行 线程1 的是 CPU1,执行 线程2 的是 CPU2。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 线程1 执行 i = 10 这句时,会先把 i 的初始值加载到 CPU1 的高速缓存中,然后赋值为10,那么在 CPU1 的高速缓存当中 i 的值变为 10 了,却没有立即写入到主存当中。此时,线程2 执行 j = i,它会先去主存读取 i 的值并加载到 CPU2 的缓存当中,注意此时内存当中 i 的值还是 0,那么就会使得 j 的值为 0,而不是 10。

这就是可见性问题,线程1 对变量 i 修改了之后,线程2 没有立即看到 线程1 修改后的值。

3、有序性

有序性:即程序执行的顺序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举个简单的例子,看下面这段代码:

int i = 0;              
boolean flag = false;
i = 1;                //语句1  
flag = true;          //语句2

上面代码定义了一个 int型 变量,定义了一个 boolean型 变量,然后分别对两个变量进行赋值操作。从代码顺序上看,语句1 是在 语句2 前面的,那么 JVM 在真正执行这段代码的时候会保证 语句1 一定会在 语句2 前面执行吗?不一定,为什么呢?这里可能会发生 指令重排序(Instruction Reorder)。

    下面解释一下什么是指令重排序,一般来说,处理器为了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可能会对输入代码进行优化,它不保证程序中各个语句的执行先后顺序同代码中的顺序一致,但是它会保证程序最终执行结果和代码顺序执行的结果是一致的(单线程情形下)。

    比如上面的代码中,语句1 和 语句2 谁先执行对最终的程序结果并没有影响,那么就有可能在执行过程中, 语句2 先执行而 语句1 后执行。但是要注意,虽然处理器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但是它会保证程序最终结果会和代码顺序执行结果相同,那么它靠什么保证的呢?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int a = 10;    //语句1
int r = 2;    //语句2
a = a + 3;    //语句3
r = a*a;     //语句4

这段代码有4个语句,那么可能的一个执行顺序是:

那么可不可能是这个执行顺序呢: 语句2 -> 语句1 -> 语句4 -> 语句3

答案是不可能,因为处理器在进行重排序时会考虑指令之间的 数据依赖性,如果一个指令 Instruction 2 必须用到 Instruction 1 的结果,那么处理器会保证 Instruction 1 会在 Instruction 2 之前执行。

虽然 重排序不会影响单个线程内程序执行的结果,但是多线程呢?下面,看一个例子:

//线程1:
context = loadContext();   //语句1
inited = true;             //语句2
 
//线程2:
while(!inited ){
  sleep()
}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

上面代码中,由于 语句1 和 语句2 没有数据依赖性,因此可能会被重排序。假如发生了重排序,在 线程1 执行过程中先执行 语句2,而此时 线程2 会以为初始化工作已经完成,那么就会跳出 while循环 ,去执行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 方法,而此时 context 并没有被初始化,就会导致程序出错。

从上面可以看出,指令重排序不会影响单个线程的执行,但是会影响到线程并发执行的正确性。也就是说,要想使并发程序正确地执行,必须要保证原子性、可见性以及有序性。只要有一个没有被保证,就有可能会导致程序运行不正确。

三. Java内存模型

在前面谈到了一些关于内存模型以及并发编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Java内存模型,研究一下 Java内存模型 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保证以及在 Java 中提供了哪些方法和机制来让我们在进行多线程编程时能够保证程序执行的正确性。

   在 Java虚拟机规范 中,试图定义一种 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JMM) 来屏蔽各个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的内存访问差异,以实现让 Java 程序在各种平台下都能达到一致的内存访问效果。那么,Java内存模型 规定了哪些东西呢,它定义了程序中变量的访问规则,往大一点说是定义了程序执行的次序。注意,为了获得较好的执行性能,Java内存模型并没有限制执行引擎使用处理器的寄存器或者高速缓存来提升指令执行速度,也没有限制编译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也就是说,在 Java内存模型 中,也会存在缓存一致性问题和指令重排序的问题。

Java内存模型 规定所有的变量都是存在主存当中(类似于前面说的物理内存),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存(类似于前面的高速缓存)。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首先要将变量从主内存拷贝到线程自己的工作内存空间,然后对变量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将变量写回主内存,而不能直接对主存进行操作,并且每个线程不能访问其他线程的工作内存。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java中,执行下面这个语句:

i  = 10;
  执行线程必须先在自己的工作线程中对 变量i 所在的缓存进行赋值操作,然后再写入主存当中,而不是直接将数值10写入主存当中。那么,Java语言本身对原子性、可见性以及有序性 提供了哪些保证呢?

1、原子性

在 Java 中,对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的读取和赋值操作是原子性操作,即这些操作是不可被中断的 : 要么执行,要么不执行。

上面一句话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看下面一个例子,请分析以下哪些操作是原子性操作:

x = 10;        //语句1
y = x;         //语句2
x++;           //语句3
x = x + 1;     //语句4

乍一看,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上面的四个语句中的操作都是原子性操作。其实 只有 语句1 是原子性操作,其他三个语句都不是原子性操作。

语句1 是直接将数值 10 赋值给 x,也就是说线程执行这个语句的会直接将数值 10 写入到工作内存中;

语句2 实际上包含两个操作,它先要去读取 x 的值,再将 x 的值写入工作内存。虽然,读取 x 的值以及 将 x 的值写入工作内存这两个操作都是原子性操作,但是合起来就不是原子性操作了;

同样的,x++ 和 x = x+1 包括3个操作:读取 x 的值,进行加 1 操作,写入新的值。

所以,上面四个语句只有 语句1 的操作具备原子性。也就是说,只有简单的读取、赋值(而且必须是将数字赋值给某个变量,变量之间的相互赋值不是原子操作)才是原子操作。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在32位平台下,对64位数据的读取和赋值是需要通过两个操作来完成的,不能保证其原子性。但是好像在最新的JDK中,JVM 已经保证对64位数据的读取和赋值也是原子性操作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Java内存模型只保证了基本读取和赋值是原子性操作,如果要实现更大范围操作的原子性,可以通过 synchronized 和 Lock 来实现。由于 synchronized 和 Lock 能够保证任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该代码块,那么自然就不存在原子性问题了,从而保证了原子性。

2、可见性

对于可见性,Java 提供了 volatile关键字 来保证可见性。

当一个共享变量被 volatile 修饰时,它会保证修改的值会立即被更新到主存,当有其他线程需要读取时,它会去内存中读取新值。而普通的共享变量不能保证可见性,因为普通共享变量被修改之后,什么时候被写入主存是不确定的,当其他线程去读取时,此时内存中可能还是原来的旧值,因此无法保证可见性。

另外,通过 synchronized 和 Lock 也能够保证可见性,synchronized 和 Lock 能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获取锁然后执行同步代码,并且 在释放锁之前会将对变量的修改刷新到主存当中,因此可以保证可见性。

3、有序性

在 Java内存模型中,允许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但是重排序过程不会影响到单线程程序的执行,却会影响到多线程并发执行的正确性。

在 Java 中,可以通过 volatile 关键字来保证一定的“有序性”(具体原理在下一节讲述)。另外,我们千万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可以通过synchronized 和 Lock 来保证有序性,也就是说,不能由于 synchronized 和 Lock 可以让线程串行执行同步代码,就说它们可以保证指令不会发生重排序,这根本不是一个粒度的问题。

另外,Java内存模型具备一些先天的“有序性”,即不需要通过任何手段就能够得到保证的有序性,这个通常也称为 happens-before 原则。如果两个操作的执行次序无法从happens-before原则推导出来,那么它们就不能保证它们的有序性,虚拟机可以随意地对它们进行重排序。

4、happens-before原则(先行发生原则)

  1. 程序次序规则:
    1. 一个线程内,按照代码顺序,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写在后面的操作(强调的是一个线程)
    2. 前一个操作的结果可以被后续的操作获取。将白点就是前面一个操作把变量X赋值为1,那后面一个操作肯定能知道X已经变成了1
  2. 锁定规则: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这里的"后面"是指时间上的先后))对同一个锁的lock操作(上一个线程unlock了,下一个线程才能获取到锁,进行lock;
  3. volatile 变量规则: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前面的写对后面的读是可见的,这里的"后面"同样是指时间是的先后;
  4. 传递规则:如果操作 A 先行发生于操作 B,而操作 B 又先行发生于操作 C,则可以得出操作 A 先行发生于操作 C ;
  5.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个一个动作;
  6. 线程中断规则:对线程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
  7. 线程终结规则:线程中所有的操作都先行发生于线程的终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Thread.join()方法结束、Thread.isAlive()的返回值手段检测到线程已经终止执行;
  8. 对象终结规则: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先行发生于他的finalize()方法的开始。

这八条原则摘自《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这八条规则中,前四条规则是比较重要的,后四条规则都是显而易见的。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前四条规则:

对于程序次序规则来说,我的理解就是一段程序代码的执行在单个线程中看起来是有序的。注意,虽然这条规则中提到“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这个应该是程序看起来执行的顺序是按照代码顺序执行的,因为虚拟机可能会对程序代码进行指令重排序。虽然进行重排序,但是最终执行的结果是与程序顺序执行的结果一致的,它只会对不存在数据依赖性的指令进行重排序。因此,在单个线程中,程序执行看起来是有序执行的,这一点要注意理解。事实上,这个规则是用来保证程序在单线程中执行结果的正确性,但无法保证程序在多线程中执行的正确性。

第二条规则也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说无论在单线程中还是多线程中,同一个锁如果出于被锁定的状态,那么必须先对锁进行了释放操作,后面才能继续进行 lock 操作。

第三条规则是一条比较重要的规则,也是后文将要重点讲述的内容。直观地解释就是,如果一个线程先去写一个变量,然后一个线程去进行读取,那么写入操作肯定会先行发生于读操作。

第四条规则实际上就是体现 happens-before 原则具备传递性。

案例说明

代码展示
	private int value=0;
	public void setValue(){
	    this.value=value;
	}
	public int getValue(){
	    return value;
	}

问题暴露

假设存在线程A和B,线程A先(时间尚的先后)调用了 setvalue(1),然后线程B调用了同一个对象的 getValue(),那么线程B收到的返回值是什么?

问题分析

就这段简单的代码一次分析 happens- before的规则(规则5、6、7、8可以忽略,因为他们和这段代码亳无关系)

  1. 由于两个方法是由不同的线程调用,不在同一个线所以满足程序次序规则;
  2. 两个方法都没有使用锁,所以不满足锁定规则;
  3. 变量不是用 volatile修饰的,所以 volatile变量规则不满足;
  4. 传递规则肯定不满足;

所以我们无法通过 happens- before原则推导出线程A happens- before线程B,虽然可以确认在时间上线程A优先于B指定,但就是无法确认线程B获得的结果是什么,所以这段代码不是线程安全的。那么怎么修复这段代码呢?

解决方案
  • 把getter/setter方法都定义synchronized方法(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进入);
  • 把value定义为volatile变量,由于setter方法对value的修改不依赖value的原值,满足volatile关键字的使用(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前面的写对后面的读是可见的,这里的"后面"同样是指时间是的先后;

四.深入剖析 volatile 关键字

1、volatile关键字的两层语义

一旦一个共享变量(类的成员变量、类的静态成员变量)被 volatile 修饰后,那么就具备了两层语义:

  1. 保证了不同线程对共享变量进行操作时的可见性,即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变量的值,这个新值对其他线程来说是 立即可见 的;
  2. 禁止进行指令重排序。

先看一段代码,假如 线程1 先执行,线程2 后执行:

//线程1
boolean stop = false;
while(!stop){
    doSomething();
}
 
//线程2
stop = true;

这段代码是很典型的一段代码,很多人在中断线程时可能都会采用这种标记办法。但是事实上,这段代码会完全运行正确么?即一定会将线程中断么?不一定,也许在大多数时候,这个代码能够把线程中断,但是也有可能会导致无法中断线程(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小,但是只要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造成死循环了)。

下面解释一下这段代码为何有可能导致无法中断线程。在前面已经解释过,如上图所示,每个线程在运行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存,那么 线程1 在运行的时候,会将 stop 变量的值拷贝一份放在自己的工作内存当中。那么,当 线程2 更改了 stop变量 的值之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形:

  • 线程2 对变量的修改没有立即刷入到主存当中;
  • 即使 线程2 对变量的修改立即反映到主存中,线程1 也可能由于没有立即知道 线程2 对stop变量的更新而一直循环下去。

这两种情形都会导致 线程1 处于死循环。但是,用 volatile关键字 修饰后就变得不一样了。
① 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会强制将修改的值立即写入主存;
② 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的话,当 线程2 进行修改时,会导致 线程1 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stop的缓存行无效(反 映到硬件层的话,就是CPU的 L1 或者 L2 缓存中对应的缓存行无效);
③ 由于 线程1 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stop的缓存行无效,所以,线程1 再次读取变量stop的值时会去主存读取。

综上,在 线程2 修改 stop 值时(当然这里包括两个操作,修改 线程2 工作内存中的值,然后将修改后的值写入内存),会使得 线程1 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 stop 的缓存行无效,然后 线程1 读取时,会发现自己的缓存行无效从而去对应的主存读取最新的值 。简化一下,通过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如下图所示,线程会及时将变量的新值更新到主存中,并且保证其他线程能够立即读到该值。这样,线程1 读取到的就是最新的、正确的值。


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更好地了解关键字 volatile 的作用。下面先看

示例1

package volidate;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资源类
class MyList {

    // 临界资源
    private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 对临界资源的访问
    public void add() {
        list.add("rico");
    }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list.size();
    }
}
// 线程B
class ThreadB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MyList list;

    public ThreadB(MyList list) {
        super();
        this.list = lis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任务 B
        try {
            while (true) {
                if (list.size() == 2) {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list中的元素个数为2了,线程b要退出了!");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线程A
class ThreadA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MyList list;

    public ThreadA(MyList list) {
        super();
        this.list = lis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任务 A
        try {
            for (int i = 0; i < 3; i++) {
                list.add();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添加了" + (i + 1) + "个元素");
                Thread.sleep(1000);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测试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List service = new MyList();

        ThreadA a = new ThreadA(service);
        a.setName("A");
        a.start();

        ThreadB b = new ThreadB(service);
        b.setName("B");
        b.start();
    }
}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临界资源未加volatile修饰:
image.png
临界资源加volatile修饰:
image.png
“若将 类ThreadA 中的 run()方法中的 Thread.sleep(1000);去掉,上述两种运行结果都有可能出现。”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根本,是由线程获得CPU执行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也就是说,在使用volatile关键字修饰共享变量list的前提下,去掉代码Thread.sleep(1000);后,之所以也会出现第一种运行结果是因为存在这样一种情形:线程A 早已运行结束但线程B才刚刚开始执行或尚未开始执行,即串行执行的情形。在类ThreadA 中的 run()方法中添加 Thread.sleep(1000);的原因是 为了保证线程A、B 能交替执行,防止上述情形的出现。

示例2

public class TestVolati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Demo td = new ThreadDemo();
        new Thread(td, "ThreadDemo").start();

        while (true) {
            // 加上下面三句代码的任意一句,程序都会正常结束:
            // System.out.println("!!");                              //...语句1
            // synchronized (TestVolatile.class) {}                   //...语句2
            //TestVolatile.test2();                                   //...语句3

            // 若只加上下面一句代码,程序都会死循环:
            // TestVolatile.test1();                                  //...语句4

            if (td.flag) {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即将跳出while循环体... ");
                break;
            }
        }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1() {}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void test2() {}
}

class ThreadDemo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boolean flag = fals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flag = true;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执行完毕: "
                + "置  flag= " + flag + " ...");
    }
}

上述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
image.png
下面对该程序分以下 5 种情形进行修改并讨论,如下所示:

Case 1:只用 volatile 关键字修饰 类ThreadDemo 中的共享变量 flag

public volatile boolean flag = false;
运行结果为:

image.png

Case 2:只取消对语句1的注释
System.out.println(“!!”);
运行结果为:省略了很多!!

image.png

Case 3:只取消对语句2的注释
synchronized (TestVolatile.class) {}
运行结果为:

image.png

Case 4:只取消对语句3的注释
TestVolatile.test2();
运行结果为:

image.png

Case 5:只取消对语句4的注释
TestVolatile.test1();
运行结果为:
image.png
关于上面五种情形,情形1 和 情形5 很容易理解,此不赘述。

// 加上下面三句代码的任意一句,程序都会正常结束:
// System.out.println("!!");                              //...语句1==Case 2
// synchronized (TestVolatile.class) {}                   //...语句2==Case 3
// TestVolatile.test2();                                  //...语句3==Case 4
// 若只加上下面一句代码,程序都会死循环:
//TestVolatile.test1();                                   //...语句4==Case 5

但是,对于上面的 第 2、3、4 三种情形,可能有很多朋友就不能理解了,特别是 第2种情形。其实,这三种情形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在我们不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修饰共享变量去保证其可见性时,那么线程是不是始终一直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读取变量的值呢? 什么情况下,线程工作内存中的变量值才会与主存中的同步并取得一致状态呢?
  事实上,除了 volatile 可以保证内存可见性外,synchronized 也可以保证可见性,因为每次运行synchronized块 或者 synchronized方法都会导致线程工作内存与主存的同步,使得其他线程可以取得共享变量的最新值。也就是说,synchronized 语义范围不但包括 volatile 具有的可见性,也包括原子性,但不能禁止指令重排序,这是二者一个功能上的差异。说到这里,朋友应该就理解了 情形3 和 情形4 了。但是,情形2 怎么也会导致类似于 情形3 和 情形4 的效果呢? 因为 System.out.println() 方法里面包含 synchronized块, 我们看完它的源码就大彻大悟了,如下:

public void println(String x) {
        synchronized (this) {
            print(x);
            newLine();
        }
    }

2、volatile 保证原子性吗?

从上面知道, volatile 关键字保证了操作的可见性,但是 volatile 能保证对变量的操作是原子性吗?

下面看一个例子:

//线程类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 volatile 共享静态变量,类成员
    public volatile static int count;

    private static void addCount()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count++;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cou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addCount();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Ru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 100个线程并启动
        MyThread[] mythreadArray = new MyThread[100];
        for (int i = 0; i < 100; i++) {
            mythreadArray[i] = new MyThread();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mythreadArray[i].start();
        }
    }
}/* Output(循环): 
       ... ...
       count=9978
 *///:~

大家想一下这段程序的输出结果是多少?也许有些朋友认为是 10000。但是事实上运行它会发现每次运行结果都不一致,都是一个 小于 10000 的数字。可能有的朋友就会有疑问,不对啊,上面是对变量 count 进行自增操作,由于 volatile 保证了可见性,那么在每个线程中对 count 自增完之后,在其他线程中都能看到修改后的值啊,所以有 100个 线程分别进行了 100 次操作,那么最终 count 的值应该是 100*100=10000。

这里面就有一个误区了,volatile 关键字能保证可见性没有错,但是上面的程序错在没能保证原子性。可见性只能保证每次读取的是最新的值,但是 volatile 没办法保证对变量的操作的原子性。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自增操作是不具备原子性的,它包括 读取变量的原始值、进行加1操作 和 写入工作内存 三个原子操作。那么就是说,这三个子操作可能会分割开执行,所以就有可能导致下面这种情况出现:

假如某个时刻 变量count 的值为 10,线程1 对变量进行自增操作,线程1 先读取了 变量count 的原始值,然后 线程1 被阻塞了;然后,线程2 对变量进行自增操作,线程2 也去读取 变量count 的原始值,由于 线程1 只是对 变量count 进行读取操作,而没有对变量进行修改操作,所以不会导致 线程2 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 count 的缓存行无效,所以 线程2 会直接去主存读取 count的值 ,发现 count 的值是 10,然后进行加 1 操作。注意,此时 线程2 只是执行了 count + 1 操作,还没将其值写到 线程2 的工作内存中去!此时线程2 被阻塞,线程1 进行加 1 操作时,注意操作数count仍然是 10!然后,线程2 把 11 写入工作内存并刷到主内存。虽然此时 线程1 能感受到 线程2 对count的修改,但由于线程1只剩下对count的写操作了,而不必对count进行读操作了,所以此时 线程2 对count的修改并不能影响到 线程1。于是,线程1 也将 11 写入工作内存并刷到主内存。也就是说,两个线程分别进行了一次自增操作后,count 只增加了 1。下图演示了这种情形:


进一步地,将上述代码修改成下面示例的样子以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线程类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 既然使用 synchronized关键字 ,就没必要使用 volatile关键字了
    public static int count;

    //注意必须添加 static 关键字,这样synchronized 与 static 锁的就是 Mythread.class 对象了,
    //也就达到同步效果了
    private synchronized static void addCount()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count++;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cou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addCount();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Ru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 100个线程并启动
        MyThread[] mythreadArray = new MyThread[100];
        for (int i = 0; i < 100; i++) {
            mythreadArray[i] = new MyThread();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mythreadArray[i].start();
        }
    }
}

3.volatile能保证有序性吗?

在前面提到volatile关键字能禁止指令重排序,所以volatile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有序性。
volatile关键字禁止指令重排序有两层意思:

  1. 当程序执行到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或者写操作时,在其前面的操作的更改肯定全部已经进行,且结果已经对后面的操作可见;在其后面的操作肯定还没有进行;
  2. 在进行指令优化时,不能将在对volatile变量访问的语句放在其后面执行,也不能把volatile变量后面的语句放到其前面执行。

可能上面说的比较绕,举个简单的例子:

//x、y为非volatile变量
//flag为volatile变量
 
x = 2;        //语句1
y = 0;        //语句2
flag = true;  //语句3
x = 4;         //语句4
y = -1;       //语句5
 由于flag变量为volatile变量,那么在进行指令重排序的过程的时候,不会将语句3放到语句1、语句2前面,也不会讲语句3放到语句4、语句5后面。但是要注意语句1和语句2的顺序、语句4和语句5的顺序是不作任何保证的。

并且volatile关键字能保证,执行到语句3时,语句1和语句2必定是执行完毕了的,且语句1和语句2的执行结果对语句3、语句4、语句5是可见的。

那么我们回到前面举的一个例子:

//线程1:
context = loadContext();   //语句1
inited = true;             //语句2
 
//线程2:
while(!inited ){
  sleep()
}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

前面举这个例子的时候,提到有可能语句2会在语句1之前执行,那么久可能导致context还没被初始化,而线程2中就使用未初始化的context去进行操作,导致程序出错。

这里如果用volatile关键字对inited变量进行修饰,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因为当执行到语句2时,必定能保证context已经初始化完毕。

4.volatile的原理和实现机制

   前面讲述了源于volatile关键字的一些使用,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volatile到底如何保证可见性和禁止指令重排序的。

下面这段话摘自《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观察加入volatile关键字和没有加入volatile关键字时所生成的汇编代码发现,加入volatile关键字时,会多出一个lock前缀指令”

lock前缀指令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内存屏障(也成内存栅栏),内存屏障会提供3个功能:

  • 1)它确保指令重排序时不会把其后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会把前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的后面;即在执行到内存屏障这句指令时,在它前面的操作已经全部完成;
  • 2)它会强制将对缓存的修改操作立即写入主存;
  • 3)如果是写操作,它会导致其他CPU中对应的缓存行无效。

五. 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的场景

synchronized 关键字是防止多个线程同时执行一段代码,那么就会很影响程序执行效率;而 volatile 关键字在某些情况下性能要优于 synchronized,但是要注意 volatile 关键字是无法替代 synchronized 关键字的,因为 volatile 关键字无法保证操作的原子性。通常来说,使用 volatile 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1)对变量的写操作不依赖于当前值;
  • 2)该变量没有包含在具有其他变量的不变式中。

实际上,这些条件表明,可以被写入 volatile 变量的这些有效值 独立于任何程序的状态,包括变量的当前状态。事实上,上面的两个条件就是保证对 该volatile变量 的操作是原子操作,这样才能保证使用 volatile关键字 的程序在并发时能够正确执行。

特别地,关键字 volatile 主要使用的场合是:
在多线程环境下及时感知共享变量的修改,并使得其他线程可以立即得到变量的最新值。

1、状态标记量

// 示例 1
volatile boolean flag = false;

while(!flag){
    doSomething();
}

public void setFlag() {
    flag = true;
}
// 示例 2
volatile boolean inited = false;


//线程1:
context = loadContext();  
inited = true;            


//线程2:
while(!inited ){
    sleep()
}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

2、Double-Check (双重检查)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instance==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instance==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instance;
    }
}

六. 小结

   关键字volatile 与内存模型紧密相关,是线程同步的轻量级实现,其性能要比 synchronized关键字 好。在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上, volatile 用于修饰变量,而 synchronized关键字 用于修饰方法和代码块,而且 synchronized 语义范围不但包括 volatile拥有的可见性,还包括volatile 所不具有的原子性,但不包括 volatile 拥有的有序性,即允许指令重排序。因此,在多线程环境下,volatile关键字 主要用于及时感知共享变量的修改,并保证其他线程可以及时得到变量的最新值。可用以下文氏图表示 synchronized 和 volatile语义范围:

[

](https://blog.csdn.net/justloveyou_/article/details/53672005)

标签:语句,变量,关键字,volatile,内存,操作,线程,解析
From: https://blog.csdn.net/xuonline4196/article/details/136713447

相关文章

  • 2024-03 STEMA 考试C++ 中级真题解析
    2024-03-10STEMA考试C++中级真题解析一、选择题(50分)1、    (110010)2+(c3)16的结果是(B )。A.(240)10        B.(11110101)2        C.(366)8        D.(f6)16备注:此题目下标代表进制,因不支持md格式。  2、   表达式1000/3的结果是(......
  • OCS2 例程代码解析- Quadrotor
    一、ocs2_quadrotorSTATE_DIM=12;INPUT_DIM=4;state:位置、角度、位置导数、角速度、input:Fz,Mx.My,Mz1、QuadrotorInterface.h定义一个类QuadrotorInterface,作用:QuadrotorInterface(conststd::string&taskFile,conststd::string&libraryFolder);构造函数,接受......
  • HTML常用布局标签:提升网页颜值!不可不知的HTML布局技巧全解析!
    在HTML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由容器和内容构成的。容器,就如同一个个盒子,用来装载各种元素;而内容,则是这些盒子里的珍宝。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迈出了探索HTML布局的第一步。在HTML中,布局标签主要用于控制页面的结构和样式。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布局标签及其使用方法,并通过代码示例进行演......
  • Java登陆第三十五天——VUE初始页面解析
    Vite创建的默认Vue3项目中package.json文件信息如下:{"name":"vmoudle1","private":true,"version":"0.0.0","type":"module","scripts":{"dev":"vite",......
  • Rust解析JSON,结构体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Rust参考教程:HereJSON一种常用的由键值对组成的数据对象;本文将通过多个例子讲解在Rust中如何解析JSON内容,以及如何将结构体转换成JSON字符串。在Rust中解析JSON文本通常需要使用一个JSON库。Rust标准库中有一个名为serde的库,它提供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结构体和其他数据类型的......
  • volatile关键字是如何确保多线程环境下变量的可见性和有序性
    VOLATILE关键字在JAVA中用于确保多线程环境下的变量可见性和一定程度的有序性,其具体实现机制基于JAVA内存模型(JAVAMEMORYMODEL,JMM):可见性:当一个线程修改了标记为volatile的共享变量时,它会强制将这个变量值从当前线程的工作内存刷新回主内存。同时,其他线程在读取该volatil......
  • SMK20-12255保护测控装置电源板:功能特性与广泛应用解析
    SMK20-12255保护测控装置电源板:功能特性与应用解析SMK20-12255保护测控装置电源板是一种专用于电力系统的高性能电源供应与监测控制设备。它以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精准实时的电力参数监测以及快速响应的保护机制,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一、功能特性高......
  • COMP931 题型解析
    1-任务11/9截止日期先决条件:逾期罚款:分数:提交:COMP9311分配1将PersonName数据类型添加到PostgreSQLDBMS实现上次更新时间:2月25日星期日下午9:26最新更改显示为红色。。。较旧的变化显示为棕色。目的本任务旨在让您了解在向PostgreSQL添加新的基本类型的DBMS实践中如何处理数据。......
  • YOLOv9改进策略 | 代码逐行解析(一)| 项目目录构造分析
    一、本文介绍本文给家带来的是YOLOv9系列的代码逐行解析,对于一个新发布的项目来说,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去了解它的项目结构,然后再去了解其代码(例如代码从训练文件开始->yaml文件定义->模型定义->yaml文件解析->模型结构定义->训练->损失计算->反向传播),这一整个流程下来我们如......
  • MogDB openGauss wal日志解析工具 mog_xlogdump
    MogDB/openGausswal日志解析工具mog_xlogdump本文出处:https://www.modb.pro/db/398124概述mog_xlogdump是云和恩墨独立开发的wal日志离线解析工具。熟悉PG的小伙伴应该都使用pg_xlogdump/pg_waldump查看过PG数据库的wal文件,解析的wal数据结果是没有办法直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