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网络层的几个重要概念
-
4.1.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1、网络层要设计得尽量简单,向其上层只提供简单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IP数据报和IP分组是同义词
2、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对比
-
-
4.1.2 网络层的两个层面
1、在路由器之间传送的信息主要有两类:
①转发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所传送的数据:把源主机所转发的分组,从一个路由器传送到另一个路由器,最后把分组传送到目的主机
②传送路由信息:根据路由选择协议所使用的路由算法,彼此不断地交换路由信息分组,目的是为了在路由器中创建路由表,并由此导出为转发分组而用的转发表。这一类信息的传送是为第一类数据的传送服务的。
2、网络层的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
- 数据层面【独立】:为了加快速率,现在的路由器通常都采用硬件进行转发。
- 控制层面【协同动作】:一个路由器不可能独自创建出路由表。路由器必须和相邻的路由器经常交换路由信息,然后才能创建出本路由器的路由表。
-
4.2 网际协议IP
1、与协议IP配套使用的三个协议:
①地址解析协议AE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②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③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 网际协议IP及其配套协议
-
4.2.1 虚拟互联网络
1、将网络层互联所需要的中间设备:
①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是转发器(repeater)
②数据链路层:网桥/桥接器(bridge)+ 交换机(switch)
③网络层:路由器(router)【可能也会叫网关,版本叫法】
④网络层以上:网关(gateway)。用网关连接两个不兼容的系统需要在高层进行协议的转换。
2、互联网可以由多种异构互联组成
-
4.2.2 IP地址
路由器和主机都有IP地址
-
1、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①IP地址就使给连接到互联网上的每一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
②给每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接口分配一个IP地址,其含义就是这个IP地址不但标志了这个主机(或路由器),而且还标志了此接口所连接的网络。
③32位的IP地址 = 网络号字段【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是唯一的】 + 主机号字段【在所连接的网络中是唯一的】。
④IP地址指明了连接到某个网络上的一个主机(或路由器)。
-
2、分类的IP地址
-
3、无分类编址CIDR——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1)网络前缀【网络号称为网络前缀】
- CIDR使用“斜线记法”,在IP地址后面加上斜线“/”,斜线后面是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
(2)地址块CIDR把网络前缀相同的所有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我们只要知道CIRD地址块中的任何一个地址,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地址块的起始地址和最大地址。
(3)地址掩码
- 地址掩码是由一连串1和接着的一连串0组成,而1的个数就是网络前缀的长度。地址掩码又称为子网掩码。在CIDR记法中,斜线后面的数字就使地址掩码中1的个数。
- A类网络,地址掩码为255.0.0.0或255.0.0.0/8
- B类网络,地址掩码为255.255.0.0或255.255.0.0/16
- C类网络,地址掩码为255.255.255.0或255.255.255.0/24
- 把二进制的IP地址与地址掩码进行按位与运算,即可得出网络地址。
eg:IP地址128.14.35.7/20所在的网络网址是128.14.32.0/20
(4)CIDR地址中三个特殊的地址块
-
一个大的CIDR地址中往往包含很多小地址块,所以在路由转发表中就利用较大的一个CIDR地址块来替代许多较小的地址块。这种方法称为路由聚合。
-
网络前缀越短的地址块所包含的地址数就越多。
-
4、IP地址的特点
- 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中的网络前缀必须是相同的,即必须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 以太网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设备,只有MAC地址。
- 路由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即路由器每个接口的IP地址的网络前缀都不相同。
-
-
4.2.3 IP地址与MAC地址
1、MAC地址=硬件地址=物理地址,已经固化在网卡上的ROM中
2、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用软件实现】。
3、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
- 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MAC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
4、从H1到H2运输通信
- 数据报中经过的两个路由器的IP地址并不出现在IP数据报的首部中。
- 虽然在IP数据报首部有源站IP地址,但路由器只根据目的站的IP地址进行转发。
- 在局域网的链路层,只能看见MAC帧。
-
4.2.4 地址解析协议ARP
1、ARP:已知一个机器(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需要找出其相应的MAC地址。
2、ARP:在主机的ARP高速缓存中存放一个从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表,并且这个映射表经常动态更新。
3、地址解析协议ARP的工作原理
- ARP在本局域网上广播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虽然ARP请求是广播发送的,但是ARP响应分组是普通的单播,即从一个源地址到一个目的地址。
- 主机A收到主机B的ARP响应分组后,就在其ARP高速缓存中写入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
- 当B收到A的ARP请求分组时,就把主机A的这一地址映射写入主机B自己的ARP高速缓存中。
- ARP对保存在告诉缓存中的每一个映射地址项目都设有生存时间。凡超过生存时间的项目,就从高速缓存中删除。
4、当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上:
5、
- 4.2.5 IP数据报的格式
①总长度: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数据报的最大长度是25535
- 数据报的总长度不能超过MTU
- 以太网规定MTU值是1500字节
- IP数据报越短,路由器转发的速度就越快
- 协议IP规定,在互联网中所有的主机和路由器必须能够接收长度不超过576字节的数据报
②标志(flag):
- 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记为MF(More Fragment)。MF=1即表示后面还有数据。
- 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记为DF(Don't Fragment)
③片偏移
- 占13位。片偏移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之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
- 片偏移以8个字节位偏移单位。除了最后一个数据报片外,其他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是8。
④生存时间 占8位,TTL(Time to Live),表明这就是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
- 路由器在每次转发数据报之前就把TTL值减1。若TTL值减小到0,就丢弃这个数据报,不再转发。因此,TTL的单位是跳数。
- 数据报能在互联网中经过的路由器的最大数值为255。
⑤首部校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