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人、伪君子、漂亮女人眼中的好人》
从小人的角度来看待人,人分两种:一种是蠢人,一种是坏人。
好人,老实人就是蠢人,聪明人,狡猾的人都是坏人。
没能力的人就是蠢人,有能力的人就是坏人(你都这么有能力了,肯定遇到和认识到了很多人性的黑暗面,绝对当不了好人),他的思想就是这么简单而且单纯的可笑。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人瞧不起好人,他认为好人是违背人性的,不理智的,被人欺负的,所以是蠢货。只有坏人才是顺应人性,聪明的,是顺应天命且有能力的强者。
其实大多数女人都和小人同一看法,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是如此,她们从小被众星捧月,从小就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自然认识到了懦弱就要被欺负,沉默就要被统治,落后就要被挨打。而老实人落后的思想,沉默寡言的性格,忍让的属性注定他们在学校里是受气包,出了社会也是不敢出声的弱者。丰富的情感经历也让这些天之骄女认识到了爱情的泡沫和不可靠,对男人好色的天性,和外貌带来的优势,让她们认识到男人都是浅薄的迷恋肉体的好色之徒。没本事的男人没有本钱好色,有本事的男人风流潇洒。在她们的认知里男人只有强弱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如果硬要分出个好坏,那么在她们眼里好人,老实人都是弱者,是没有能力的人,只有觉醒成坏人才是认识到了世界的真相,发现了自己的愚蠢,成了二次觉醒的坏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她们眼里的强者,心中的意中人。
这才是为什么,流氓配美女,好女配渣男的原因,这些男人认识到了这些女人的片面思想,只要顺着她们的思想把那些一心踏实赚钱没空搞歪门邪道的老实人,好人,给排挤出去。他们就成了真命天子,白马王子,俘获这些女人的芳心。这些女人在之前就认识到了这些男人的坏,在之后的相处之中被他们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自然也可以接受。至于他们之间的爱情谁能赢到最后,就看他们之间智商与智商的博弈了,其实在我看来这种因认知错误产生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输了,没有谁会赢得胜利。没本事的男人长期的贫穷自然留不住女人,功成名就的男人也会因为他们的本性喜新厌旧,薄情寡义,抛旧迎新。至于其他的情况,要么是女方把男方pua成罪犯以身犯险获取金钱维持高品质的生活。要么是男方把女方pua成小姐,卖肉维持生计,这些都不会是喜剧,是这个社会无数小人物的悲剧。
这也是为什么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部分原因,因为在女人的眼里,坏是证明一个男人强大的一部分。至于另一种坏就是人格魅力了,这里的坏指的是品味,穿着打扮,气质,风格,幽默风趣之类的外在形象和内在表现,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有提到过名字叫《55-金钱与人格魅力》。
无知的女人对男人的看法和小人差不多,老实人就是蠢货,聪明人就是坏人。所以他们喜欢坏人同样简单而单纯的无语。
这种思想也存在大多数职场精英女性之中,因为这个社会的本质是丛林社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她们的经历告诉她们这确实是社会的真相,但是天下第一道告诉我们,这些只是这个社会的表象,能做到手里有刀,心中有佛的男人也不少,随着天下第一道越传越广这个现象会越来越明显。
同理在很多男人的眼里只有蠢女人和坏人没有好女人,因为好女人都是用来被骗的(白嫖),所以是蠢女人。但是大多数男人都向往蠢女人,但却几乎没有女人会向往蠢男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人非常不自信,他们连自己都不信,所以他们谁都不信。小人能骗到人需要信任吗?我他吗只是利用你罢了,我信你个鬼啊。(小人利用的是人性的弱点,我只是相信你的弱点罢了——他看到的弱点),他要是看错就凉凉了。
小人和伪君子的日常生活注定不会轻松,因为这类人由己渡人,把人越想越坏,且喜欢揣摩他人的心思,又心胸狭隘,容易树敌。他们的生活不是揣测在人心,忙着树敌想着害人之外,就是在溜须拍马,哪有时间提升自己。一辈子的成长上限就在那里,这种人注定是社会的渣子,团队的累赘,家庭的负担。
小人和伪君子还很喜欢疑神疑鬼,他们工于心计,善于揣摩人心,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他们对于人心越是想不透越要想,他们不相信人,天生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们不会搁置问题,只会陷入想不明月偏要想明白的死循环里。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其实活的很累,想一想他们周围那么多人,他每天得花多少时间去疑神疑鬼,去揣测他人。他们不相信任何人包括他们自己,他们只相信死人,不相信活人。这样的人其实很好对付,只要摸清他们的思维逻辑,制造疑点,让他们陷入无尽的揣测之中。一边累死他们,一边继续制造疑点,趁他们精神陷入疲惫,心力交瘁之际。一边继续诱导他们,要么把他们赶出公司,要么送他们进监狱都是迟早的事情。
你觉得这些人渣和累赘和负担与那些无知的漂亮女人眼里的强者,哪有半点联系可言,说明那些女人的认知是多么的可笑而无知。
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是否无知,无知的女人你要小心,一旦被拖累基本不会是小事。
学了天下第一道的小人、伪君子,除了害人,算计人,不会变以外,估计心累这个特点会有所改善,这个弱点可能就不能再适用于他了。
——天下第一道
标签:女人,他们,好人,小人,眼中,伪君子,男人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ubaiyi/p/1801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