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还不理解是怎么发明出Vim这种东西的,首先就是经常使用windows的话就会觉Vim简直就是反人类的操作,但是它到现在还没有被淘汰,甚至于一直被应用在Linux或者Mac系统上,可见还是有它的独到之处,所以写一些随笔来记录Vim的一些常用命令,因为根本就是记不住,太多了,可能等我熟练用用以后会记住。
Vim进入之后就是最基础的normal
模式,在该模式下我们无法进行编辑操作,但是可以使用一些命令进行我们想要的操作。首先就是上下左右移动,Vim使用的是键盘上的hjkl
来代替我们通常使用的上下左右快捷键,据说是因为在开发的时候键盘上还没有上下左右的快捷键。
其中h
代表的是左,j
代表的是下,k
代表的是上,l
代表的是右。
下面是我在CSDN上看到的一个相关的记录,我直接在上面做添加:传送门
//光标
h、j、k、l分别代表左下上右
0代表行首,$代表行尾
gg代表文件的开头,G代表文件的末尾
nG或者ngg代表第n行
//删除
x 删除所在字符
dw 删除所在单词
d0 从行首删到光标前
d$ 从光标删到行尾
dd 删除所在行
ndd 删除光标所在行开始的n行
//撤销
u 撤销
ctrl+r 反撤销
//复制粘贴
yy 复制一行
nyy 从光标所在行起复制n行
p 粘贴到光标所在下一行
P 粘贴到光标所在上一行
//查找
/string 从顶部开始查找文件中所有string
?string 从底部开始查找文件中所有string
n/N 通过n/N进行下一个/上一个依次遍历
# 查找光标所在字符串
//代码格式化
>>/<< 当前行右移/左移一个tab
n>>/n<< 当前光标所在行向下n行右移/左移一个tab
gg=G 一键格式化
//MAN手册
K 查看光标所在函数的man手册(若指定类型,需在K前加数字类型)
//可视模式
v 进入可视模式,然后通过y(复制),p(粘贴),d(删除)进行操作
//插入模式
i/a 光标前,光标后进入插入模式
o/O 光标下一行,上一行进入插入模式
//末行模式
: 进入末行模式
!shell 在末行模式下加!和shell命令可以执行shell命令
s/s1/s2/ 替换光标后第一个匹配的s1
s/s1/s2/g 替换该行所有匹配的s1
%s/s1/s2/ 替换每一行第一个匹配的s1
%s/s1/s2/g 替换所有匹配的s1
sp/vsp filename 横着/竖着分屏
q/qall 退出/全部退出
w/wall 保存/全部保存
标签:代表,string,删除,所在,Vim,学习,光标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ht020321/p/179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