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
哲学基本问题,不同流派
马哲:
唯物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辩证法--世界是怎样的
认识论--如何认知世界
唯物史观--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这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分的三部分
主题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基础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目的和归宿: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用哲学的方法 写了政治经济的理论 得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实践性: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
发展性:不断发展 与时俱进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 革命性(对以往的一切加以改造)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概况: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的相关问题:物质范畴 物质和运动 运动和静止 时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意识与人工智能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节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性
唯物主义
实物(古典 朴素)
粒子(机械)
一切客观变化(辩证 马克斯)
(前两个是旧唯物 不彻底 因为自然观唯物 历史观唯心)
唯心主义
本我的精神(主观唯心)
独立于人之外的精神(客观唯心)
同一性
有同一性:可知论(唯物)(唯心)
没有同一性:不可知论(二元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哲学的重要问题(世界是怎么存在的):
联系 全面 发展 矛盾 --辩证法
孤立 片面 静止 无矛盾 --形而上学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
创立了唯物史观
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恩格斯: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哲学的物质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 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具体和抽象)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 反映。物质的共同(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固有)属性
物质和运动关系: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错误观点:脱离物质谈运动 -> 唯心主义 脱离运动谈物质 -> 形而上学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相对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关系:对立统一
运动和静止相互区别:运动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 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 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错误观点:夸大静止 否定运动->形而上学 ; 夸大运动 否定静止->诡辩论
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矛盾是运动的内在原因
时空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顺序性 一维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伸张性 三维性
物质运动和时空关系:不可分割 ......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时空的特点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限性:具体事物
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
绝对性:绝对存在
相对性:速度极限 时空变化
物质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
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运动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
人的存在方式:实践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它的形成经历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是人独有的); 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意识的影响因素:劳动(决定);语言(促进 重要);xx(重要)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斗争同一关系)(矛盾关系)
相互区别:
物质是本原 意识是派生
物质不是意识 意识不是物质
物质不能代替意识 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相互联系:
物质可以转化为(变成)意识,意识可以转换为(变成)物质
意识对物质既有依赖性 又有相对独立性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二者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人工智能: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让机器具有完成某种复杂目标的能力,它实质上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是人类智能的物化
即使是计算能力最强大、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也不能达到人类智能的层级,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的原因:
第一,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而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第二,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第三,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而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
标签:--,意识,马克思主义,物质,哲学,运动 From: https://www.cnblogs.com/ybx-tih/p/1790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