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读书笔记——槽叔《攒多少钱,才能安心养老》

读书笔记——槽叔《攒多少钱,才能安心养老》

时间:2023-12-17 13:12:20浏览次数:616  
标签:养老金 读书笔记 终身 养老 寿险 安心 基金 支柱

01中国人养老的四大迷思

◆ 1.1 我的社保养老,能领多少?

社保养老:国人养老第一支柱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称为社保养老金。

现收现付制:读懂第一支柱的钥匙

  • 设计职工养老金制度时,政府设立了两个账户: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
    • 统筹账户由单位出资,按月薪的16%计算。——现收现付制(贡献长辈、敌人是低出生率、2020年由于疫情爆发首次出现当期结余为负)
    • 个人账户由职工自己出钱,按月薪的8%计算。——基金积累制(部分地区为支出同期养老金,“借用”个人账户,使面临空账,后续财政补贴)

个人账户:至关重要的小金库

  • 养老金的领取额跟很多指标有关:个人账户储存额、社会平均工资(简称“社平工资”)、缴费年限等。

退休后,到底能领多少钱?

  • 无论你如何调整养老金公式里的参数,退休后的个人收入,基本都不会超过当时社会的平均工资。

 ◆ 1.2 爸妈养老没问题,我就没问题?

养老金是个新概念

土地眷恋与养儿防老

爸妈领的养老金≠你领的养老金

代际差异:这代退休人,欲望有点高

  • 社保缴纳基数远低于实际工资的人,退休后一定会发现收入只有退休前收入的10%~20%。

 ◆ 1.3 随手买的理财,能当养老金吗?

重新认识银行理财

  • 2019年,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建立,标志着银行彻底摆脱了保本束缚,终于竖起了“亏了也和我没关系”的一面大旗。

怎么看理财产品保不保本?

  • 伴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银行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是理财子公司,各负其责,不要混淆。很快,净值化理财产品也逐步推广开来。既有的理财产品都不再承诺本金和收益,取而代之的是预期收益区间和免责声明。截至2021年年底,保本理财规模已实现清零,市场上的刚兑预期正在逐步被打破。
  • 净值化管理下,目前可以从合同层面确定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只有三类,分别是银行存款、国债、商业养老保险。

中国人的养老资产,少得惊人

  • 积攒养老金的一个核心特点:长期且强制。同样一笔钱,你能放多久,决定了这笔钱的价值。

积攒养老金,先学会自问自答

  • 第一,我希望通过养老金理财,实现什么目的?
  • 第二,我可以多久不动这笔钱?
  • 第三,我是否可以承受这笔钱有波动和损失?如果可以,我对损失的容忍度是多少?

◆ 1.4 实现财务自由,才能安心养老?

财务不自由,也能晚年富足

养老替代率:衡量富足晚年的核心指标

  • 评估养老金够不够用,最值得参考的标准是“养老替代率”。它指的是退休时领取的退休金和退休前一个月收入的比值。通常来说,养老替代率达到70%左右,是最为理想的退休金标准。
  • 一个交了20年社保养老金,月薪一直是社平工资1.5倍的“打工人”,利用公式计算出来的最终的替代率可能是30%左右。

真实的替代率,要低得多(原因有三)

  • 我们对于公式中A部分的预测值是偏乐观的,实际上没有那么高。
  • 社保施行了近20年,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缴费基数低于实际工资的情况非常非常普遍。
  • 社保养老金只锚定了月收入,不会关注你的年终奖。

02拿什么拯救你,社保养老金?

◆ 2.1 这么多年,政府一直在补贴

没有补贴的日子,我睡不着

  • 已经退休的中国人能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是因为除了在职群体每月提供的统筹养老金,还有财政补贴。
  • 上一章说过,2020年由于疫情爆发,统筹账户首次出现当期结余为负。若把财政补贴去掉,职工养老金当年结余为负的情况在2014年就已经出现了。因此从2014年起,职工养老金再也离不开财政补贴了。
  • 社保养老金对财政补贴形成依赖的原因:老龄化日趋严重、减税降费政策(统筹账户原来是单位出月薪的20%,2016年下调到19%,2019年继续下调到16%)
  • 2020年,职工养老金收入中来自财政补贴的金额占比是20%,而居民养老金收入中来自财政补贴的金额占比高达65%。整体来看,职工养老金还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反观居民养老金,基本上就是在“吃财政饭”。

除了补贴,还要互帮互助

  •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要求各省统一按照3%的比例,上缴养老资金,交给“爸妈”(中央政府)统一打理。这笔钱“不过夜”,当年就会再派发给兄弟姐妹。派发的原则很简单,平均分配给当年所有的领取职工养老金的已退休人员。
  • 各省每年向中央政府上缴养老资金=该省年度社平工资*在职养老金参保人数*3%(最近涨到涨到4.5%了)。
  • 在中央调剂的规则下,在职人员越多,社平工资越高,贡献的就越多;与此同时,退休人员越多,社平工资越低,索取的就越多。

◆ 2.2 广大百姓:延迟退休,努力工作

延迟退休,到底怎么退?

  • 延迟退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铁板钉钉的时间节点。一旦延迟退休启动,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只是影响有大小而已。

延迟退休,能解决问题吗?

  • 很遗憾,延迟退休也是治标不治本。

国企央企,也要帮忙

  • 2017年,一份名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的文件,正式公布。这个方案规定:不管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都要拨出国有股权的10%,用来解决养老金余额不足的问题。
  •  2017年《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出台,再次明确划转主体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插图],国有及国有控制,为划转的底层逻辑定了调子。

 ◆ 2.3 社保基金理事会,拜托啦!

钱从哪儿来?

  • 2000年成立的社保基金理事会,是为了应对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金不足而成立的投资机构。
  • 社保基金理事会成立的初衷,是通过专业至上、统筹管理的方式,汇集各地区的养老金储备和中央财政拨款,交由专业人士打理。
  • 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钱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省份的社保养老金结余,这些钱不属于理事会,仅仅由理事会代为投资,属于受托资产;另一类是中央财政的各项拨款,这些钱属于理事会,属于自有资产。
  • 除了打理养老金,社保基金理事会还得管理央企划转来的股权。

投资要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自有资产的投资需满足以下要求:
    • (一)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
    • (二)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
    • (三)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 除此之外,不管是自有资金还是受托资金,只要当年产生了投资收益,都要划拨一定比例注入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养老基金投资发生的亏损。

03你有养老三大支柱吗?

 ◆ 3.1 “打工人”,你有第二支柱吗?

第二支柱:“打工人”养老金

  • 第二支柱养老金,也叫“打工人”养老金。第二支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职业年金,主要面向机关事业单位;一种是企业年金,主要面向各类公司和企业。

不是所有“打工人”,都有第二支柱

  • 全国拥有第二支柱的打工人,有7000多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总群体为4000多万人,企业年金参保人数近3000万。
  • 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群体的人数,高达4.6亿。7000多万人只占其中的15%,属于很少部分。

你的钱,到底交给谁了?

  • 第二支柱,不管是职业年金还是企业年金,这些钱都交给了符合资质的金融企业。委托金融企业进行投资,在安全审慎的前提下,确保养老资产保值、增值。
  • 在第二支柱的委托投资中,有四个角色。分别是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账户托管人、投资管理人。
    • 受托人负责养老金的整体运作,为最终结果负责。目前国内拿到受托人资格的共有12家金融机构[插图],其中养老保险公司6家、银行4家、信托1家、养老金公司1家。
    • 受托人在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一方面要筛选靠谱的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另一方面也要对挑选的机构定期评比,确保优胜劣汰。受托人拿到钱,通过管理人进行投资,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 账户托管人,就是接受资金托管的银行。银行收好所有员工的第二支柱,但不参与具体的投资决策,只是确保资金安全、合理使用即可。
  • 不管是职业年金还是企业年金,投资股票相关的资产(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都不得高于投资资产净值的40%。除此之外,还得拨出5%以上的钱作为活钱,活钱的意思是银行活期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等流动性产品以及货币基金。剩下的大部分的钱都用来买固定收益类产品,比如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

小公司能参加企业年金吗?——当然能

  • 方式1:大公司参加企业年金,由于资金量大,可以单一计划。但是小公司资金太少,不值得单独管理,可以多个小公司联合起来,集合计划。
  • 方式2:直接投资养老金产品。

◆ 3.2 第二支柱,也有忧伤

  • 第二支柱的好处:强制储蓄;少交个税(个税递延)。
  • 第二支柱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颠簸的职业、拧巴的期限、尴尬的记账。

离职可能带不走

  • 《企业年金办法》明确规定:“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及其投资收益自始归属于职工个人。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企业缴费及其投资收益,企业可以与职工一方约定其自始归属于职工个人,也可以约定随着职工在本企业工作年限的增加逐步归属于职工个人。”一句话说就是,年金个人缴费属于员工,而企业缴费不一定属于员工。
  • 和企业年金相比,职业年金更加人性化。只要你的下家依然有职业年金或者企业年金,那你可以把职业年金里的个人缴费部分平移过去,不会白交。如果你从事业单位跳槽到有企业年金的国企、央企,这一条规定一定能帮到你。

投资期限很尴尬

  •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都是长期养老资金,锁定时间长达二三十年,甚至更久。拥有期限优势时,按理说可以获得潜在的更高收益,然而企业年金池子里的钱不属于你一个人,属于全公司的人,而每个人的期限不同,为了尽可能多地让更多员工满意,公司更注重短期收益,形成了重交易、轻配置的局面。这样的投资模式注定了收益率无法达到最优。

历史包袱很沉重

  • 和企业年金相比,职业年金存在一个非常非常麻烦的问题:记账运行。由于财政压力,对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的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只记账、不实缴。
  • 在虚实结合的账户管理模式下,实账获得多少投资收益,虚账也要获得对等的收益,从而推高虚账的应缴规模。最终,还是要靠财政补贴。

第二支柱带来的思考

  • 如果你有第二支柱,你可以了解清楚几个核心问题。比如是否空账,离职如何处理,受托人和管理人的投资成绩如何。
  • 如果你没有第二支柱,不必气馁,你可以借鉴第二支柱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建立属于你的第三支柱。

 ◆ 3.3 从今天起,建立你的第三支柱

第二支柱: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 我们对于企业年金的态度应该是:如果你已经有了,请搞清楚规则,踏实缴费。如果你还没拥有,也不要奢望能拥有。求助于自己的第三支柱积累,才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

个人养老金制度:政府为第三支柱吹响号角

  • 2022年,国务院颁布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社保养老金的参与者可以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进去的钱有机会抵扣个人所得税,获得递延或者减免的税收福利,但每月最高限额为1000元。

税收只是前菜,配置思路才是主菜

  • 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税收福利,就像西餐的前菜,主要用来勾起你的食欲——它会促使你建立对养老金个人所有权的意识,同时,通过对账户领取和赎回规则的各种限制,倒逼账户所有人形成长期储蓄、强制储蓄的习惯。

◆ 3.4 第三支柱法则:黄金三角理论

  • 如何积累个人养老金?我基于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送给你的第一个建议是:明确需求。
  • 请记住:养老金是为了服务于退休后的你而存在的。因此,退休后的你到底想要什么,是你投资时最大的考量。

风险准备金:开源之前,先要节流

  • 节流指的是,把退休后潜在的大额开支,通过确定的方式提前规避。退休后的大额开支就是医疗和护理费用。
  •  事实上,靠攒钱来对抗疾病是最原始的“笨办法”,最科学的思路是利用杠杆思维,建立一份绝对安全、复利增值的医疗抗通胀基金,尽最大可能将疾病的大额开销(住院费、手术费、长期护理费等)转移给健康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堵住养老金漏洞,防止因病导致的大额资金流出。而且由于这份基金的抗通胀效应,它可以确保应对上涨的医疗开支和保费支出。
  • 在个人养老金的黄金三角结构里,底层的部分被称作风险准备金。除了医疗抗通胀基金,风险准备金还包含了长期护理基金。

终身现金流:社保缺口,靠它填补

  • 在第三支柱里配置创造终身现金流的养老金资产,是仅次于风险准备金的第二大任务。大致思路是,预估退休时点的个人工资、退休时点的社平工资、预期退休金、个人真实需求工资(真正够花的金额)四个指标,然后得出养老金缺口,再反算出需要多少养老金资产。

稳健资金池:进可攻、退可守的资产配置

  • 堵住了养老金外流的漏洞(风险准备金),提高了最低待遇标准(终身现金流),最后一项任务就是努力提高养老资金池了。
  • 养老资金池指的是可以自由支配的金融资产,从积累期到支取期,跨越几十年。这部分资产要满足两大基本要求:第一,安全性;第二,增长性。
  • 稳健资金池里最重要的压舱石就是增额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结构简单,并且将对债券等低风险资产的配置责任转移给了寿险公司投资管理部。同时,增额终身寿险可以有效解决债券收益率长期走低的问题,将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提升到3.5%左右,可以为整个养老资金池构筑保底收益。

黄金三角:长期投入,合理分配

  • 风险准备金(risk reserve)、终身现金流(cash flow)、稳健资金池(fixed assets),它们承担了防止因病致贫、保证基本生活、追求更高品质这三项使命。
  • 黄金三角包含三部分资金,我该如何投入呢?
    • 风险准备金,应对医疗开支和长期护理风险,这部分投入占10%~20%。
    • 终身现金流,应对社保养老金派发不足风险和长寿风险,这部分投入占比为30%~40%。
    • 稳健资金池,通过配置不同风险资产,提供高流动性且收益稳定的退休金融资产,这部分投入占50%~60%。这部分可以继续拆解为两类产品,一类是类似于国债的保底资产增额终身寿险,另一类是包含一定风险的公募基金。两者可以按四六开或五五开规划,主要取决于风险偏好。

 延伸阅读:个人养老金,够安全吗?

  • 只要把握好一个标准即可:你的养老金,是不是交给了持证的金融机构。
  • 目前可以接受养老金管理和投资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寿险公司(含养老险公司)、公募基金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每类公司都对应一类金融牌照。在这些金融机构里,养老金最常打交道的就是寿险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了。当你将自己的养老金交给这两类机构时,你大可放心。

04第三支柱压舱石:商业养老保险

 ◆ 4.1 陪伴一生的现金流:终身养老年金

终身养老年金重要性:

  • 第一,终身养老年金是第一支柱的最佳补充。
  • 第二,终身养老年金是第二支柱的归宿。对于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取出或分20年取出。但不管哪种方法,都无法保证这笔钱可以长期提供现金流。因此,第二支柱最推荐的领取方法就是在拿到一笔资金后,将其转化为商业保险里的终身养老年金。

养老资产年金化:一道必做题

  • 年金化,是指将一部分长期积累的资产转换为终身领取的保证现金流,即养老年金。
  • 年金化(annuitised)资产的多少,决定了养老生活的基础标准。
  • 假设你真的手握100万元,且年过60岁,这时候你该如何对待这笔钱呢?你必须同时实现3个标准:安全性、流动性、终身性。

终身养老年金:比社保养老更“自私”

  • 和社保养老金相比,终身养老年金大有不同。
    • 第一,权利归属不同。
    • 第二,领取的确定性不同。
    • 第三,筹款原理不同。
    • 第四,受延迟退休影响程度不同。
    • 第五,配套服务不同。
    • 总之,终身养老年金是一种“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养老金制度。

买之前先来看看利益演示表

  • 买终身养老年金,到底能领多少钱?刚领几年就身故了怎么办?着急用钱,能取出来周转一下吗?所有的问题,都在表里。

◆ 4.2 第三支柱的“国债”:增额终身寿险

  • 终身养老年金最大的特点,是“终身”二字。如果老年时忽然急需用钱,终身养老年金无法发挥太大的作用。
  • 所以,希望在领取时间尽可能长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流动性支持,以应对老年时的各种突发风险,这样的需求催生出了另一类金融产品——增额终身寿险。

什么是增额终身寿险?

  • 想象一个长期储蓄计划:你每年把钱存进一个寿险账户(一次性存进去也可以),然后获得寿险公司的保证约定,并把约定实现的最终收益写进合同。这就是增额终身寿险。
  • 根据持有时间的长短,增额终身寿险的年化复利可达到3%~3.5%,不管具体数字是多少,都会白纸黑字地写进合同。
  • 举个例子,35岁的槽叔把100万元一次性投到增额终身寿险里,60岁时可以一次性提现234万元。也可以选择继续放在增额终身寿险的账户里,让它继续按照3.5%的复利滚存,需要生活费时,从中取钱即可。那时的增额终身寿险,就是一个保证收益3.5%的活期账户。当然,这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为了获得这个兼顾流动性和高收益的账户,槽叔耐心持有了20多年。

增额终身寿险和终身养老年金的区别是什么?

  • 增额终身寿险侧重灵活性,牺牲每年领取的金额,得到了随时支配一大笔钱的权利。假如六七十岁的时候急于用钱,增额终身寿险显然能解燃眉之急。
  • 终身养老年金侧重固定领取,牺牲流动性,得到的是每年准时发放的养老金,活多久领多久。如果岁月静好,只想要一笔钱安逸生活,那终身养老年金就是首选。

增额终身寿险,利率锁定的“国债”

  • 对个人来说,最值得配置的稳健型“类债券”资产,就是增额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在投保时就锁定了3.5%的长期投资收益,无须额外操作买进和卖出,同时不受市场债券利率变化的影响,是养老资金池中非常理想的底层资产。

增额终身寿险,买起来挺费劲

  • 和常见的理财产品不同,增额终身寿险设置了一个购买门槛:购买之前,保险公司会设置健康告知,如果不满足健康告知的要求(比如得过恶性肿瘤、有脑中风后遗症等),就不能购买。这是因为增额终身寿险还包含了身故赔偿责任。

◆ 4.3 因病卧床的护工费:长期护理险

什么是长期护理险?

  • 长期护理险是一类杠杆率更高但更冷门的养老保险。
  • 深圳2021年在社保里先行探索长期护理险,它提供的不是钱,而是服务。
  • 商业长护险的逻辑相对简单:只要满足合同约定的长期护理条件,就赔钱。一次性赔付或按月赔付,由客户自主选择。

终身养老年金的好搭档

  • 长期护理险的设定金额往往是终身养老年金领取额的一半左右。这样可以兼顾投入和产出——不希望额外支付太多保费,但也不希望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

一辈子没用上,怎么办?

  • 长期护理险在设计时会包含现金价值

◆ 4.4 防止因病致贫:医疗通胀基金

控制医疗开支,就是增加养老收入

  • 社保医疗险只能解决社保范围内的药品和治疗手段,商业医疗险负责解决两块问题:第一块是社保范围外,涉及自费药、进口药的费用;第二块是虽在社保范围内但存在自付部分的药品和治疗手段费用,比如自付一和自付二,可以让商业医疗险给你报销。

你看过医疗险的费率表吗?

  • 我们仔细阅读医疗险的费率表就会发现,随着年龄增加,保费也在增加。
  • 而且由于医疗通货膨胀,以后的保额也在增加。
  • 受年龄和通胀的双重影响,医疗险保费最终的结果是:越来越贵。

医疗基金,不可或缺的风险准备金

  • 针对医疗保费越来越高但收入越来越低的情况,解决方法是建立稳健、安全的医疗基金,利用在职期间的持续收入,逐步积累,并通过锁定利率,应对老年后潜在的高额保费支出。
  • 设立医疗基金的原则:
    • 第一,收益不确定、期限不持久的金融产品,不能作为医疗通胀基金的底层资产。
    • 第二,不要以为所有的保险理财产品都能搭建医疗通胀基金,包含“分红”“万能”“投连”等字样的保险产品,不适合作为基金底层资产,要慧眼识珠。
    • 第三,医疗通胀基金的总投入,要控制在个人养老总投入的10%左右,不要过高。

留心魔鬼细节:医疗险的停售风险

  • 为了解决医疗险的停售问题,可以购买长期医疗险。
  • 只要满足下面其中一条,都可以被称为长期医疗险。
    • 1 保险期间为1年以上,比如条款写明“保险期间:6年”。
    • 2 保险期间虽然写的是1年,但条款里有“保证续保”的明确年限规定。比如条款里写了这句话:“本产品保证续保20年,保证续保期间。”
  • 由于商业医疗险本身就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很难做到终身续保。但是有些癌症住院医疗险可以终身保证续保。

◆ 4.5 擦亮眼睛,这些不是养老保险

保障是保障,养老是养老

  • 大部分储蓄型疾病险虽然统筹考虑疾病保障与养老理财,但是理财效果并不理想。建议不要购买。
  • 作为一种为应对疾病风险而发明的保险产品,重疾险是一种金融杠杆,本就应该秉承以小博大的思路。通过精细化分析控制保费,将省下来的钱投入个人养老金中,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你能反向约束保险公司吗?

  • 分红险和万能险的共性是:收益率不确定、期限不够长。
  • 从养老储蓄的角度来说,选择这类产品,相当于放弃了确定收益、终身有效这两大抓手,最终相当于放弃了对保险公司的约束。最终你的养老保险演变成什么样,完全无法被你掌控,进而影响到个人第三支柱的稳定性。
  • 养老金这件事,其实就是回答下面这些问题:什么时候领(比如从60岁开始)?领多少钱(比如每月1万元)?领多久(比如一辈子)?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马虎。万能险是不确定的,分红险同样如此。

避开这些坑,买对养老保险

  • 在你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中,养老保险必须解决三大问题:
    • 第一,提供终身领取的现金流,且现金流尽可能地做到最高。
    • 第二,确定收益的账户价值,收益率不能低于3%,要尽可能地逼近3.5%。不要低于10年期和2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
    • 第三,长期卧床需要护理时,可以按时提供长期现金流,缓解护理成本。
  • 不要买“开门红”保险。

05第三支柱生力军:公募养老基金

◆ 5.1 养老基金:有兜底,有盼头

资产配置视角下的稳健资金池

  • 稳健资金池的主要目标是力求稳健、追求收益。
  • 在养老资金池的规划中,主要是增额终身寿险,同时注入一定比例的中高风险养老基金,兼顾稳健和收益性。

什么样的基金,可以作为养老基金?

  • 公募基金的产品类型很多,适合做养老基金的主要有五类,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权益基金、养老目标基金、商品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
    • 权益基金:投资股票。长期收益主要靠权益基金和养老目标基金。
    • 养老目标基金:投资范围较广,包含股债等多元化资产。
    • 商品基金:投资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类及相关指数的基金。
    • 债券基金:投资各类债券,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信用债、企业债等。有收益下行风险,占比低。
    • 货币基金:投资货币市场的基金,流动性极高,风险最低,收益最低。

确定持有比例,找到持有方式

  • 首先,要根据风险偏好的持有时间,确定大类资产和细分资产的持有比例。大类资产指的是增额终身寿险和养老基金,可以分为三种配置思路。
    • 保守型:增额终身寿险不低于60%,养老基金不高于40%。
    • 稳健性:增额终身寿险和养老基金各占50%。
    • 激进型:增额终身寿险不低于40%,养老基金不高于60%。
  • 确定大类资产的占比后,就要确定细分资产的占比了。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调整养老基金的资产占比,我们可以对风险类型进行微调。
  • 最常见的养老基金积累方式,就是自我强制性的定期投资,简称强制定投,即在固定时间、按固定金额投资养老基金。
    • 需要注意的是,定投只是增加盈利的概率,它绝不是盈利的保证。定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匹配了养老金的投资周期,大幅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度。
    • 有数据表明,当定投的资产规模达到了每份定投金额的30倍之后,“微笑曲线”就渐渐失效了。这时,就需要在定投的基础上,做周期性、阶段性的配置了。
  • 养老基金的主要功能在于为稳健资金池提供更高收益,同时通过控制比例,规避权益市场大幅下跌带来的养老金风险,千万不要在追寻收益的道路上,忘掉来时的路。

◆ 5.2 养老基金,亏了咋办?

淡定点,向社保基金理事会学习

  • 在对待亏损这件事上,社保基金理事会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绝不能亏。
    • 第二阶段:5年内不能亏。
    • 第三阶段:5年内平均收益水平不低于3.5%。
  • 对于中高风险的养老基金,我们要淡化年度考核的要求,将考核期限拉长。

长期持有,而不是短期投资

  • 为什么要长期持有呢?
    • 因为只有当你的持有期足够长,才有更大的可能去绕开回撤或者波动带来的下跌,让基金资产实现曲折上涨。
    • 如果进进出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收获下跌和亏损,而无法拿到本该属于自己的长期收益。
  • 长期维度的核心要素是业绩增长。长期维度内,估值波动难以预测,业绩增长才是穿越各种波动的关键。业绩增长又可以拆成两个维度——业绩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持续性和确定性),并且评估中增长质量的权重更大。
  • 短期市场更多的是资金博弈与情绪交易,这两点受短期因素影响较大,不确定性较高,绝大部分的投资者都难以把握。
  • 综合来看,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对投资者的要求大相径庭:一个要求对基本面的深刻理解和坚定的性格,另一个要求对市场极度敏感、高效反应及快速执行的能力。
  •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无须掌握晦涩而艰深的专业投资技巧,只需要做到三点即可。
    • 第一,了解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 第二,认准帮你管钱的基金经理。
    • 第三,对基金的短期业绩淡然处之。

最好别用App

  • 我有一句口号:不用App,坚定做DC。
  • DC是“Defined Contribution”的缩写,意思是“缴费确定型”的养老金缴费模式。它指的是缴费金额确定,但不要过多关注收益,通过长期持有,让每一笔投资都最终实现价值。
  • 我们在持有养老基金时,也要秉承DC理念——你需要记住的是累计投入了多少钱,淡化对每月、每年收益率的关注。

 ◆ 5.3 不想操心?试试养老目标FOF基金

什么是养老FOF?

  • 搞懂养老FOF基金,必须先搞懂FOF。FOF是“Fund of Funds”的缩写,意思是买基金的基金。首先,它是个基金;其次,FOF并不直接投资股票或债券,而是通过持有其他基金从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
  • 持有多只基金,降低了单只股票或债券的比例,最终带来的是更加分散的资产配置,投资分散化,注重风险控制,是FOF最大的特征。
  • 帮挑帮管,风险可控,FOF基金正好和养老资金的需求完美匹配。养老FOF基金又可以分为目标风险基金(TRF)和目标日期基金(TDF)两种。
    • 目标风险基金可分为积极型、稳健型和保守型,风险依次递减。
    • 目标日期基金对待风险的态度相对灵活,采用动态管理,随着所设定退休日期的临近,基金会逐步降低高风险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最知行合一的基金

  • 平均来看,选择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的投资者取得的最终收益率,既不高于也不低于基金收益率。在漫长的岁月里,投资者的到手收益和基金的实际收益基本相伴而行。
  • 回头重新审视养老资金池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用增额终身寿险和中短期债券基金做打底,增值问题我们可以交给权益基金、混合基金和养老FOF基金,其中最让人放心的就是养老FOF基金。

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时间

  • 养老FOF基金可能让你错过大涨,但更有助于帮你躲过大跌。养老FOF基金控制回撤和波动,更有助于让你长期持有,有效解决买基金“口嗨”的人性弊病。

◆ 5.4 为什么不炒股?为什么不买私募?为什么不……

炒股:能力范围之外的钱,不要碰

私募基金:少数人的游戏,不能抄作业

  • 门槛较高、收费较高、挑选困难

投资前先分清这两样

  • 底层资产:
    • 债券:对借款人的债权。
    • 股票:对企业的股权(所有权)。
    • 货币:对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所有权和交易权。
  • 中间资产:保险、基金、信托、银行理财
  • 搭建养老金,把握18个字的核心目标:
    • 确保绝对安全,再去博取收益,全程减少精力。
      • 确保绝对安全:最好的选择就是养老保险(终身养老年金和增额终身寿险)。
      • 博取收益:公募基金。
      • 全程减少精力:避免直接持有底层资产,让受托人(寿险公司、公募基金)实现客户的最大利益。你的养老钱,要么放在寿险公司,要么放在公募基金,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都是最好的选择。

06量身定制你的养老方案

◆ 6.1 体制内:审慎乐观,按需补充

  • 企业年金既不能一次性全额取出(个人所得税太高),也不能实现终身有钱领(余额终究会被领空),所以体制内的人依然需要参考养老金黄金三角的思路,补充个人养老资产。

体制内养老,有什么优势?

  • 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并不能等同。
    • 第一,职业年金覆盖群体更广。(职业年金4300万人,企业年金2900万人)
    • 第二,缴费规则不同。(职业年金缴费比例全国统一,企业年金缴费比例各个不同)
    • 第三,确定性不同。(职业年金空账问题、依赖财政补贴,企业年金实缴实付、稳定性高)

“福利”二字,冷静看待

  • 对于第二支柱,需要明确几个问题:
    • 1 所谓的补充养老到底是什么?是企业年金还是职业年金?
    • 2 如果是职业年金,是否有实缴记录?是否还存在空账问题?
    • 3 如果是企业年金,是否读过《公司企业年金方案》?是否明确过领取规则?是否有可预测的年金转换率?

保持心态,学习方法

  • 在养老金积累过程中,最核心的能力叫作忘记攒钱。什么意思呢,就是我每个月攒两三千元,放到市面上最好的养老保险里,然后我忘记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相当于我借鉴了体制内的认知优势,同时还获得了竞争市场下的优秀养老产品。

◆ 6.2 体制外: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我的亲身经历:从体制内到体制外

  • 其实许多所谓的福利都可以量化成市场经济下的第三方服务

社保最低基数:先甜后苦

  • 按最低基数缴费,看似到手工资变多了,但多拿的工资会在一段时间内快速转换为消费,无法留存。
  • 并且一旦按照最低基数缴纳,就意味着在社保福利体系里你的收入水平降低了,你的账户积累和退休待遇自然会受到影响。

自由职业者:第三支柱,你的全部

  • 如果自由职业者不参与第一支柱,或者参与得很少,那意味着他既无须承担现收现付制模式下的养老责任,当然也不能享受国家宏观经济红利带来的潜在收益。
  • 自由职业者搭建第三支柱的几点建议:
    • 第一,把自己每年税后收入的20%~30%强制存入第三支柱账户。(设立的时候,严格一点,不要一开始就降低要求,不然到后来就会降无可降。)
    • 第二,从第三支柱里拿出一部分钱,投到居民养老金或者灵活就业人员的职工养老金上。(选择中档位置的缴费标准。)
    • 第三,在规划个人养老金时,一定要按照黄金三角的三个层次来做。(先兜好风险,再保证现金流,最后争取更多的自由可支配资金。)

◆ 6.3 有娃一族:养儿还能防老吗?

照顾孩子VS提防孩子

  • 在挑选终身养老年金时,会有两类产品让你纠结。一类是纯粹领取额高的,另一类是领取后还有现金价值的。

养老规划,全家参与

  • 最适合将子女作为被保险人的养老保险,是增额终身寿险。因为挑一个家里“活得长”的人做被保险人,资产存续期就可以被延长。
  • 增额终身寿险的领取时点不受限制,通常在缴费期结束5~10年之后,就可以按最高收益开始领取。未领部分继续按照3.5%的复利保持稳健增值。将孩子设置为被保险人,即使自己身故了,这份资产依然可以存续。
  • 为孩子倾其所有地提供教育支持,这种做法仍需冷静看待。
    • 第一,从财务规划的角度来看,教育支出的主要来源是短期内的劳动收入,而不是理财收益。
    • 第二,从需求优先级来说,我们做父母的,退休后的长期殷实收入带来的财务健康效应更加持久。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金,决定延后自己的养老金,这是不可取的。

家庭小型化是趋势,但传统观念也要重视

  • 我们自己践行家庭养老价值观,给孩子树立一个行动的榜样。但是也不要过于指望孩子给自己养老。

◆ 6.4 丁克与不婚族:养老需求,更加精准

  • 对于丁克与不婚群体,本书所提倡的养老黄金三角理论同样适用。在此基础上,丁克与不婚群体可以额外关注两类问题:更纯粹的终身养老年金,以及养老社区。

终身养老年金:没有牵绊的养老金,更加纯粹

  • 结合我们规划过的客户案例,2/3的丁克与不婚一族在选择养老金时,都倾向于选择领取金额更高但身故赔偿较少(甚至无赔偿)的产品。,这类终身养老年金属于“纯领取型养老金”。
  • 除了在身故责任上的差异,还有一类养老金主要面向丁克一族:连生版养老金。所谓“连生”,指的是一个人身故后,另外一个人还能继续领取。连生年金只有在夫妻二人都身故的情况下才停止派发。

养老社区:绕不开的心结

  • 基于供给理论,除了常见的“按月付费,随时入住”模式外,寿险公司还将入住权与金融产品相挂钩:如果消费者将个人养老金交由它们受托管理,就可以获得养老社区的优先入住权。
  • 许多丁克与不婚族在规划养老金时,过度关注养老社区入住权,忽视了养老金——这个金融产品本身的价值。
  • 养老社区入住权,这个概念的存在有一个逻辑前提:养老社区,入住难。如果养老社区随时随地都能住,所谓的“入住权”就没有价值。
  • 当你老了以后,养老社区是否稀缺,是一个值得长期观察的问题。因为这是决定你“入住权”价格是否合理的重要原因。

◆ 6.5 高净值人群:做好规划,你将终身富有

什么是高净值人群?

  • 参考私人银行的标准——可支配现金资产超过1000万元,即可被定义为高净值人群。
  • 在规划养老金时,高净值人群同样也需要遵循安全至上的理论,他们往往更在意安全性和稳健性。
  • 与此同时,高净值人群还要防止因为夫妻离异、子女挥霍、破产连带责任等,影响到自己的保底资产,乃至养老金资产。

从保险金信托到家族信托

  • 在信托制度下,委托人将保险的权益和功能通过受托人(信托机构)实现,从而将自身(委托人)的风险与保险功能相隔离,让保单免受影响。如果客户自始至终都将自己的养老资金配置在保险金信托下,那么即使遭遇破产,这部分资金也无须参与偿还。《信托法》明确规定,信托可以不作为委托人遗产,保持独立性。

我不是高净值,只是高收入

  • 收入再高,社保也有上限。高收入群体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在做足风险准备金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资产结构。比如,如果认为社保和企业年金提供的现金流足够充裕,则可以适当提高稳健资金池的占比,弱化终身现金流的额外投入。总之,务必要把自己看作一张财务报表,详细列出现金流和资产负债情况,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建立个人养老金。

◆ 6.6 离退休群体:必须守住现金流

拿到一笔钱,我该怎么用?

  • 退休时给你100万元,你准备怎么用?
    • 没有或很少退休金:必须把这笔钱拨出一半甚至更多,将其转换为终身领取的现金流。
    • 退休金固定且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将100万元中的25万元配置为流动现金,如货币基金等,用于3~5年内的消费需求。剩余资金设置为“5~10年内要用”和“10~20年内要用”两个维度。期限越久,对流动性的需求越低,可以配置不同的金融资产,搭建养老稳健资金池。

企业年金:幸福的烦恼

  • 第一个问题,取出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 养老金三大支柱里,第一支柱的社保养老金和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金是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但第二支柱里的企业年金却需要缴纳个税。原因不难理解:你在积累企业年金时,个人账户缴纳的金额抵扣了你的所得税缴纳基数。
    • 企业年金不能一次性全额提取,因为个税一定多得吓人。因此企业年金取出时,既要满足每月需要,又要做到尽可能合理避税。
  • 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未取出的部分,总让人担惊受怕。
    • 比如现在有12万企业年金,如果未来预期收益较高,可以选择每月取1000元,预计可以领取10~15年。如果权益市场发生波动,可以选择每月取5000元,两年后全部取出,兼顾税筹和风险。

子弹有限,怎么办?

  • 子弹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抓住两个关键核心:医疗风险、终身现金流。

07有些事,比钱更重要

◆ 7.1 规划养老之前,先解决当下风险

得了重病,如何帮自己?

  • 两大救星:重大疾病险、住院医疗险。
  • 重大疾病,通常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 第一种是达到了某个疾病的标准,相当于确诊即赔,如恶性肿瘤。
    • 第二种是因为某种疾病实施了某种治疗方法,如心脏瓣膜手术、重大器官移植术。
    • 第三种是某种状态会永久持续,如脑中风后遗症等。
  • 针对一辈子没得重疾认为保费白交的人,重疾险提供了三个解决方案。
    • 第一,你可以勾选身故责任。
    • 第二,新增责任是轻症和中症责任。
    • 第三,重疾险可以随时退保,拿回一笔现金价值。
  • 强调一点,买重疾险,最重要的考量是保额要充足。
    • 重疾险的保额一定要不低于个人年收入的3~4倍,这样重疾险才能提供充足的收入补偿。
  • 解锁重疾险的高阶玩法:保额充足,保费豁免

英年早亡,如何帮家人?

  • 死了才赔钱本身就是保险的一种形式,我们将这类产品统称为身故类保险,也叫寿险。
  • 寿险的主要作用,是在你人死了之后给别人钱,而不是给你钱。这里的“别人”指的是配偶、子女、父母,也就是说,如果发生不幸,你的家人可以获得一笔补偿。
  • 我们需要的寿险,是工作后到退休前这段时间暴涨起来的寿险,我们给这类寿险起个名字:定期寿险。
  • 建议每个女性朋友也给自己配置一份定期寿险,因为:女性买定期寿险,真的太便宜了。以30岁女性为例,如果同样按100万保额、保到60岁计算,每个月只需要50元,和槽叔每月的90元相比,基本算是打了5折。
  • 为什么女性会便宜这么多?一切都是因为概率。70岁之前,男性死亡概率是女性的两倍左右。

懂风险,才能懂养老

  • 养老金解决的问题是:活得太长怎么办?定期寿险解决的问题是:死得太早怎么办?
  • 面对风险,我们要选择提前筹划。

◆ 7.2 穷得只剩下房子了

做一份个人的财务报表

  • 如果说退休后的人也有财务报表,那现金流量表要比资产负债表更加重要,充沛的现金流才是生的希望。

反向抵押,怎么操作?

  • 以房养老有个学名: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我们把房产抵押给寿险公司,每月换回一笔养老金,活多久领多久。百年之后,房子交由寿险公司处置。

权利反转,朝夕之间

  • 许多三、四线房产的持有人希望通过以房养老来换取每月的收入,但遗憾的是,目前以房养老仅限于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这也恰恰说明了在寿险公司眼中,什么地方的房子是值钱的,而什么地方的房子是不值钱的。

扔掉对保险的偏见,抓住政策窗口期

  • 多套房产的人,将其中一套住房实施以房养老,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 第一,降低了房产税征缴额度。
    • 第二,低成本完成房产交割。
    • 第三,增加了资产配置的多元性。
    • 第四,对现有的生活状况和财富结构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 在目前的监管制度下,只有寿险公司才可以设立以房养老项目。
  • 我们经常说,2015—2020年是最好的以房养老窗口期,越往后越难,希望我的判断是错的。
  • 延伸阅读:有钱了该不该提前还房贷?不该。

◆ 7.3 养老是场持久战,心态一定要稳

代际冲突:没交钱的老人,能领养老金吗?

除了代际冲突,还有收入冲突

辩证思考,养老这件事没法“躺平”

  • 你不承担义务,也相应地意味着你无法享受未来的权利。社保养老金是这一代青年人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即使从功利角度来看,它依然有能力在未来提供本就属于你的那份收入,参与社保养老金,是最低成本的享受国家发展红利的方式。它就是你未来分享国运的期权,如果你现在不加入,未来自然也没有资格去分享。如果你曾经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息息相关”这句话没有具象的认识,不妨以社保养老金作为理解的抓手。

◆ 番外篇 关于养老,我和太太聊了一下

  • 第三支柱首先必须是资金,其次要进入一个账户里,你可以让它在那儿啥也不干,但这样的话不仅没有收益,还随时可能被支取,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将这些资金进行分门别类的配置,于是就有了第三支柱。
  • 在第三支柱下面,有两个分支概念: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商业养老金。
    • 个人养老金账户,指的是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递延的养老金储蓄。你往这个账户里存钱,然后购买指定的金融产品,比如保险、基金等,每年可以获得最高12000元的抵扣额度
    • 个人商业养老金,指的是你自行购买的各类养老金融产品,但它们没有税收优惠,不用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去买。
  • 个人养老金账户VS个人商业养老金区别:税收优惠不同,功能性不同。
  • 个人商业养老金,看似没有税收优惠,但实际上你的选择面会更广、更全。如果配置得当,你的产品收益率、综合增值服务会更强,个人商业养老金应该是你的主战场。
  • 我认为养老金应该有个区间。把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加总,最少100万元,最多1500万元。
  • 有第一支柱的绝对保底,你再花30~40年积累100万元的第二、第三支柱,相当于每年平均2万多元。
  • 公募基金——尤其是含权益类的公募基金——在个人养老金里的占比应当受到限制,实际占比是很低的,20%多而已。

标签:养老金,读书笔记,终身,养老,寿险,安心,基金,支柱
From: https://www.cnblogs.com/zhengna/p/17899554.html

相关文章

  •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二)
      “人们为了解决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要求助于软件。”那我们如果精准地获取到这些需求呢?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以下步骤。   开发一个软件前,我们要去了解这个软件的受益者,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对这个软件的期待,然后软件工程师按照相应的需求开发,替用户着想。当然......
  • 《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读书笔记1
    第一章讲了软件过程,从总体生描述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策略问题,介绍了支撑现代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方法,认到了软件工程的本质是软件固有的复杂性,一致性,可变性和不可见性的产物。软件工程的偶然因素分为3类,即投入者,过程和建模语言和工具;投入者指那些与软件项目之间存在着利害关系的人,即客......
  • 读书笔记12《构建之法 现代软件工程(第二版)》读后感
    今天将《大话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这本书算是总体阅读下来了,说一说总的感受。《大话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是一本为软件工程师和客户们提供一套支持交流、传递,具有很强实操性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标准的书籍。这本书让我对软件工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让我......
  • 软件架构读书笔记2
    第二部分:计算机功底主要讲解的是术。计算机功底、语言、框架、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印象最深刻的是框架那一章。作者提到,熟悉一个框架之后,更多的是应该去关注它的缺点,而不是优点。更应该关注它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它能做什么。它不能做什么往往是别的框架的改进点。细想,如......
  • 软件架构设计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什么是架构?一句话:架构是针对所有重要问题做出的重要决策。不同公司或者相同公司在不同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不同,架构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个人认为,不存在称之为完美的架构,只会存在最适合的。面对的场景,着重的目的不同,那么相应的决策也会不同(有点废话)。架构的分类。作......
  •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一)
      最近看了《构建之法》这本书,我从书中获取到了许多关于软件工程这一方面的知识。  软件企业=软件+商业模式。对于软件工程以及行业,程序是基本功,但是在算法和数据结构之上,软件工程决定了软件的质量,商业模式,影响了一个软件企业的成败,同时软件从业人员和软件企业的道德操......
  • 养老金计算
    1、基础养老金计月基础养老金=退休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退休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2020年北京的养老金计发基数11082元。缴费年限为20。把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到:月基础养老金=11082×(1+3)÷2×20×1%=4432元。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个人账户养老......
  •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读书笔记一
    一、重构原则1、重构定义重构:对软件内部结构的一种调整。目的是在不改变软件可观察行为的前提下,提高其可理解性,降低其修改成本。2、为何重构在开始说为何重构之前,先说一下很多程序员为何不喜欢重构。时间紧,一直忙着实现功能,觉得重构影响效率,而且重构不算绩效,简直吃力不讨好......
  • 《大道至简》读书笔记 12月
    读书笔记:《大道至简》第三章《大道至简》第三章着重探讨了字句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作者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大道至简的真谛。在这一章中,作者首先指出了字句的重要性。他称字句为语言的精华,是信息传递的最基本单位。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比较了才华横溢的诗人和......
  • Linux操作系统 文件查找、打包压缩及解压读书笔记
    当涉及Linux文件查找、打包压缩和解压时,确实有很多详细的内容。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和示例:1.文件查找在Linux中,find命令用于在文件系统中搜索文件和目录。下面是一些常见用法:基本用法:在整个文件系统中查找文件或目录:bashCopycodefind/-namefilename在当前目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