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 的逻辑组合伪类有 4 种,分别是::not()、:is()、:where()和:has()。
否定伪类:not()
:not
伪类选择器用来匹配不符合一组选择器的元素。由于它的作用是防止特定的元素被选中,它也被称为反选伪类(negation pseudo-class)。
也叫否定伪类,是在元素与括号里面的参数不匹配的时候,就会对这个伪类进行匹配。比如:
:not(span):{color:red}
这就会匹配不是 span 元素的其他所有元素,包括 html 和 body。
否定伪类:not()的几个特点:
- :not()的优先级是 0,因为它的优先级是由括号里面的参数来定的;
- :not()伪类可以同时判断多个选择器,比如
input:not(:disabled):not(:read-only) {}
,表示匹配不属于禁用状态同时也不处于只读状态的 input 元素; - not()支持多个表达式,比如:
.cs-li:not(li, dd) {}
,还有另外一种写法:.cs-li:not(li):not(dd) {}
。但是这两种写法,要考虑兼容性问题; - :not()也支持选择符,比如:
input:not(.a > .b) { border: red solid; }
;
有趣的是,在 MDN 介绍 :not
的页面,有这样一个例子:
/* Selects any element that is NOT a paragraph 选择任何非段落的元素 */ :not(p) { color: blue; }
意思是,:not(p)
可以选择任何不是 <p>
标签的元素。然而,上面的 CSS 选择器,在如下的 HTML 结构,实测的结果不太对劲。
<p>p</p> <div>div</div> <span>span</span> <h1>h1</h1>
结果如下:
结果:not(p)
仍然可以选中 <p>
元素。尝试了多个浏览器,得到的效果都是一致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 :not(p)
同样能够选中 <body>
,那么 <body>
的 color 即变成了 blue
,由于 color
是一个可继承属性,<p>
标签继承了 <body>
的 color 属性,导致看到的 <p>
也是蓝色。
我们把它改成一个不可继承的属性,试试看:
/* Selects any element that is NOT a paragraph */ :not(p) { border: 1px solid; }
再看下效果:
OK,这次 <p>
没有边框体现,没有问题!实际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一层继承的问题!
:not 的优先级问题
下面是一些使用 :not
需要注意的问题。
:not
、:is
、:where
这几个伪类不像其它伪类,它不会增加选择器的优先级。它的优先级即为它参数选择器的优先级。
并且,在 CSS Selectors Level 3,:not()
内只支持单个选择器,而从 CSS Selectors Level 4 开始,:not()
内部支持多个选择器,像是这样:
/* CSS Selectors Level 3,:not 内部如果有多个值需要分开 */ p:not(:first-of-type):not(.special) { } /* CSS Selectors Level 4 支持使用逗号分隔*/ p:not(:first-of-type, .special) { }
与 :is()
类似,:not()
选择器本身不会影响选择器的优先级,它的优先级是由它的选择器列表中优先级最高的选择器决定的。
:not() 实战解析
来一个特别的例子:
在 W3 CSS selectors-4 规范 中,新增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 :focus-visible
伪类。
:focus-visible
这个选择器可以有效地根据用户的输入方式(鼠标 vs 键盘)展示不同形式的焦点。
有了这个伪类,就可以做到,当用户使用鼠标操作可聚焦元素时,不展示 :focus
样式或者让其表现较弱,而当用户使用键盘操作焦点时,利用 :focus-visible
,让可获焦元素获得一个较强的表现样式。
看个简单的 Demo:
<button>Test 1</button> <button>Test 2</button> <button>Test 3</button> <style> button:active { background: #eee; } button:focus { outline: 2px solid red; } </style>
鼠标点击效果:
可以看到,使用鼠标点击的时候,触发了元素的 :active
伪类,也触发了 :focus
伪类,不太美观。
但是如果设置了 outline: none
又会使键盘用户的体验非常糟糕。因为当键盘用户使用 Tab 尝试切换焦点的时候,会因为 outline: none
而无所适从。
因此,可以使用 :focus-visible
伪类改造一下:
button:active { background: #eee; } button:focus { outline: 2px solid red; } button:focus:not(:focus-visible) { outline: none; }
看看效果,分别是在鼠标点击 Button 和使用键盘控制焦点点击 Button:
可以看到,使用鼠标点击,不会触发 :foucs
,只有当键盘操作聚焦元素,使用 Tab 切换焦点时,outline: 2px solid red
这段代码才会生效。
这样,我们就既保证了正常用户的点击体验,也保证了无法使用鼠标的用户的焦点管理体验,在可访问性方面下了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为什么使用了 button:focus:not(:focus-visible)
这么绕的写法而不是直接这样写:
button:focus { outline: unset; } button:focus-visible { outline: 2px solid red; }
解释一下,button:focus:not(:focus-visible)
的意思是,button 元素触发 focus 状态,并且不是通过 focus-visible 触发,理解过来就是在支持 :focus-visible
的浏览器,通过鼠标激活 :focus
的 button 元素,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设置 outline
。
为的是兼容不支持 :focus-visible
的浏览器,当 :focus-visible
不兼容时,还是需要有 :focus
伪类的存在。
因此,这里借助 :not()
伪类,巧妙的实现了一个实用效果的方案降级。
这里有点绕,需要好好理解理解。
:not 兼容性
除去 IE 系列,:not
的兼容性已经非常之好了
任意匹配伪类:is()
:is()伪类,是把括号里面的选择都分配出去。语法如下:
:is(article, section) p {} :is(.article[class], section) p {} .some-class:is(article:not([id]), section) p {}
is 这个伪类最大的作用,就是在简化选择器。比如我们要设置多个 div 内的图片样式,样式代码如下:
.div-a > img, .div-b > img, .div-c > img, .div-d > img {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border-radius: 50%;
}
通过 is 伪类来简化一下:
:is(.div-a,.div-b,.div-c,.div-d)>img{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border-radius: 50%; }
单个选择器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is()
伪类。
例如,下面的复杂选择器将绿色文本颜色应用于所有<h1>
、<h2>
和<p>
元素,这些元素是具有<section>
或.primary
类的.secondary
的子元素,并且不是<article>
的第一个子元素:
article section.primary:not(:first-child) h1, article section.primary:not(:first-child) h2, article section.primary:not(:first-child) p, article section.secondary:not(:first-child) h1, article section.secondary:not(:first-child) h2, article section.secondary:not(:first-child) p { color: green; }
用is可以写为:
article section:not(:first-child):is(.primary, .secondary) :is(h1, h2, p) { color: green; }
支持多层层叠连用
原本的 CSS 代码如下:
<div><i>div i</i></div> <p><i>p i</i></p> <div><span>div span</span></div> <p><span>p span</span></p> <h1><span>h1 span</span></h1> <h1><i>h1 i</i></h1>
如果要将上述 HTML 中,<div>
和 <p>
下的 <span>
和 <i>
的 color 设置为 red,正常的 CSS 可能是这样:
div span, div i, p span, p i { color: red; }
有了 :is()
后,代码可以简化为:
:is(div, p) :is(span, i) { color: red; }
当然,这个例子比较简单,看不出 :is()
的威力。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明显,这么一大段 CSS 选择器代码:
ol ol ul, ol ul ul, ol menu ul, ol dir ul, ol ol menu, ol ul menu, ol menu menu, ol dir menu, ol ol dir, ol ul dir, ol menu dir, ol dir dir, ul ol ul, ul ul ul, ul menu ul, ul dir ul, ul ol menu, ul ul menu, ul menu menu, ul dir menu, ul ol dir, ul ul dir, ul menu dir, ul dir dir, menu ol ul, menu ul ul, menu menu ul, menu dir ul, menu ol menu, menu ul menu, menu menu menu, menu dir menu, menu ol dir, menu ul dir, menu menu dir, menu dir dir, dir ol ul, dir ul ul, dir menu ul, dir dir ul, dir ol menu, dir ul menu, dir menu menu, dir dir menu, dir ol dir, dir ul dir, dir menu dir, dir dir dir { list-style-type: square; }
可以利用 :is()
优化为:
:is(ol, ul, menu, dir) :is(ol, ul, menu, dir) :is(ul, menu, dir) { list-style-type: square; }
不支持伪元素
注意::is()
不能匹配::before
和::after
伪元素。
不能写成:
div p:is(::before, ::after) { content: ""; //... }
:where()
:where()伪类的功能和 is 是一样的,只是它的优先级一直都是 0,会忽略括号内参数的优先级。比如:
:where(.article, section) p { }
优先级就是 p 标签的优先级。
:where()的零特异性对于CSS重置可能是实用的,当没有特定的样式可用时,CSS重置应用标准样式的基线。通常,重置会应用默认字体、颜色、填充和边距。
例如:
/* reset */ :where(h2) { margin-block-start: 1em; } :where(article :first-child) { margin-block-start: 0; }
你现在可以覆盖任何CSS重置样式,而不管它的特殊性,也不需要更多的选择器或!important
:
h2 { margin-block-start: 2em; }
:is
和 :where
的区别
首先,从语法上,:is
和 :where
是一模一样的。它们的核心区别点在于 优先级。
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div> <p>where & is test</p> </div>
css:
:is(div) p { color: red; } :where(div) p { color: green; }
正常按我们的理解而言,:is(div) p
和 :where(div) p
都可以转化为 div p
,由于 :where(div) p
后定义,所以文字的颜色,应该是 green
绿色,但是,实际的颜色表现为 color: red
红色:
这是因为,:where()
和 :is()
的不同之处在于,:where()
的优先级总是为 0 ,但是 :is()
的优先级是由它的选择器列表中优先级最高的选择器决定的。
组合、嵌套
CSS 选择器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在于组合嵌套。:is
和 :where
也不例外,因此,它们也可以互相组合嵌套使用,下述的 CSS 选择器都是合理的:
/* 组合*/ :is(h1,h2) :where(.test-a, .test-b) { text-transform: uppercase; } /* 嵌套*/ .title:where(h1, h2, :is(.header, .footer)) { font-weight: bold; }
简单总结下,:is
和 :where
都是非常好的分组逻辑选择器,唯一的区别在于:where()
的优先级总是为 0,而:is()
的优先级是由它的选择器列表中优先级最高的选择器决定的。
关联伪类:has()
:has()
伪类接受一个选择器组作为参数,该参数相对于该元素的 :scope 至少匹配一个元素。就是匹配某个选择器。例如:
a:has(span) { color:red }
a 元素内的 span 标签的字体颜色设置为 red。
例如:下面的CSS用于为任何包含一个或多个<a>
或<img>
标签的<section>
链接添加一个蓝色的两像素边框:
a:has(img, section) { border: 2px solid blue; }
例如:
<div> <p>div -- p</p> </div> <div> <p class="g-test-has">div -- p.has</p> </div> <div> <p>div -- p</p> </div> <style> div:has(.g-test-has) { border: 1px solid #000; } </style>
注意,这里选择的不是 :has()
内包裹的选择器选中的元素,而是使用 :has()
伪类的宿主元素。
效果如下:
可以看到,由于第二个 div 下存在 class 为 .g-test-has
的元素,因此第二个 div 被加上了 border。
:has()
的引入允许了过去没有JavaScript就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例如,当任何必需的内部字段无效时,您可以设置外部表单<fieldset>
和以下提交按钮的样式:
/* 当任何所需的内部字段无效时,显示红色边框 */ fieldset:has(:required:invalid) { border: 3px solid red; } /* 当无效时更改提交按钮样式 */ fieldset:has(:required:invalid) + button[type='submit'] { opacity: 0.2; cursor: not-allowed; }
此示例添加包含子菜单项列表的导航链接子菜单指示符:
nav li:has(ol, ul) a::after { display: inlne-block; content: ">"; }
或者可以添加调试风格,比如突出显示所有的<figure>
元素,而不带内部的img
:
figure:not(:has(img)) { border: 3px solid red; }
:has() 父选择器 -- 嵌套结构的父元素选择
:has()
内还可以写的更为复杂一点。例如:
<div> <span>div span</span> </div> <div> <ul> <li> <h2><span>div ul li h2 span</span></h2> </li> </ul> </div> <div> <h2><span>div h2 span</span></h2> </div> <style> div:has(>h2>span) { margin-left: 24px; border: 1px solid #000; } </style>
这里,要求准确选择 div 下直接子元素是 h2,且 h2 下直接子元素有 span 的 div 元素。注意,选择的最上层使用 :has() 的父元素 div。结果如下:
这里体现的是嵌套结构,精确寻找对应的父元素。
还有一种情况,在之前也比较难处理,同级结构的兄元素选择。
例如:
<div class="has-test">div + p</div> <p>p</p> <div class="has-test">div + h1</div> <h1>h1</h1> <div class="has-test">div + h2</div> <h2>h2</h2> <div class="has-test">div + ul</div> <ul>ul</ul>
我们想找到兄弟层级关系中,后面接了 <h2>
元素的 .has-test
元素(就是.has-test
元素的前一个),可以这样写:
.has-test:has(+ h2) { margin-left: 24px; border: 1px solid #000; }
效果如下:
这里体现的是兄弟结构,精确寻找对应的前置兄元素。
这样,一直以来,CSS 没有实现的父选择器,借由 :has()
开始,也能够做到了。这个选择器,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开发体验,解决之前需要比较多 JavaScript 代码才能够完成的事。
例如:在鼠标hover到一个项时,其前后两项也会变化
关键代码:
li:has(+li:hover), /* 选中被hover的li的前一个li,即当一个元素后面紧跟一个被hover的li时,选中它 */ li:hover + li { /* 选中被hover的li的后一个li,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 */ font-size: 1.5em; width: 40px; height: 40px; }
还可以根据子元素的数量使用不同的布局
关键代码:
/* 意思是当ul中第二个子元素也是最后一个子元素时,选中ul里面的所有li,让它们的宽度为75,即半宽。 四个子元素时也做同样处理 */ ul:has(li:nth-child(2):last-child) li, ul:has(li:nth-child(4):last-child) li { width: 75px; height: 75px; } ul:has(li:nth-child(8):last-child) li { width: 37.5px; height: 37.5px; } /* 这个意思是当ul中正好有5个元素时,选中其中的前面两个,把宽度调为一半 */ ul:has(li:nth-child(5):last-child) li:nth-child(-n + 2) { width: 75px; height: 75px; }
:has() 兼容性,需要一点时间
比较可惜的是,:has()
在最近的 Selectors Level 4 规范中被确定,目前的兼容性还比较惨淡
Chrome 下开启该特性需要,1. 浏览器 URL 框输入 chrome://flags,2. 开启 #enable-experimental-web-platform-features
标签:逻辑,伪类,menu,ul,CSS,div,选择器,dir From: https://www.cnblogs.com/joe235/p/1787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