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诸上座帖》是黄庭坚的草书代表作,其所具备的奇崛瑰玮、纵情恣性的特点深受人们的赞赏,同时也是代表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更是完美体现出了草书的精髓,然而该帖在行笔纵情方面的处理也未失法理,因此,作为人们特别关注以及反观的的独特之处 [2]。鉴于黄庭坚先生的《诸上座帖》是其草书代表作,同时在鉴赏草书应该从顺逆、虚实、连断、整散、穿插、颠倒、开阖、伸缩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为后期的草书创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黄山谷不仅在宋代被当时的文学界极力称赞,更是公认的最具有艺术成就和创造的草书大家之一,深受现代人的赞赏,是许多书法学者学习的榜样。黄庭坚的草书被认为是宋代继张旭与怀素之后最具影响力的草书,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同时受到了韩元吉、李云等书法界大佬的称赞。并且在宋代之后该草书仍被一些文人所欣赏赞扬,在元明代、清代时也深受世人赞美与学习。由于黄庭坚草书的影响,使得明代的祝允明在创作上深受启发,其创作的《赤壁赋》在气韵以及笔法上都与黄山谷的草书风格极其相似。因而可知,黄山谷的草书风格对于后世书法的创作有着极其大的影响力,为许多书法学者尤其是钟爱草书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示范,同时改变了使后来草书学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固定呆板的草书书写模式,不断学习黄庭坚的创新精神,勇于创新草书风格,使得自己的草书具有独特魅力[3]。
3.2.1 《诸上座帖》中的顺逆
通过鉴赏观察黄庭坚的相关创作,可以得出黄庭坚经常使用逆笔手法进行创作,而且该笔法在《诸上座帖》中也被运用的淋漓尽致。观察《诸上座贴》“逆笔”手法,可以发现该手法往往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即逆起、逆接和顿挫。其中 “逆起”是最为基础的表现形式,“逆接”是采用隔断方式处理相邻字体,从而达到逆接效果;“顿挫” 则是采取反复逆势手法而达到的一种效果[14]
诸上座帖》中的虚实
“虚实”在书法创作中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存在,一般情况下书法创作者会根据字体大小反应字体的虚实,使得部分字体从视觉上变得更加显眼,从而可以给人一种虚实差异的视觉效果。而黄庭坚的草书中所采用的“虚实”手法更是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彰显出其独特性。黄庭坚通过两种方式对《诸上座帖》中的字体进行得当处理,第一种方式是字体大小的改变,使得一些字体通过放大方式表现出“实”的效果,字体较小则是“虚”表现,从而使得一大一小字体形成虚实对比;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在书写过程中通过采用连笔的方式处理字体之间的流畅性,例如《诸上座帖》中的“落始得”正是通过该特殊手法进行处理的,认真观察临摹可以发现,这三个字所采取的连笔手法可以突出表现“实”的感觉[15]。
3.2.3 《诸上座帖》中的连断
通过观察黄庭坚的相关作品,可以的得出断笔手法被黄庭坚灵活运用并表现出一种“连断”的视觉效果。断笔手法往往被分为笔意完全断裂和笔断意连两种形式,与此同时黄庭坚的《诸上座帖》中存在两种“连断”的手法,其中一种是单线呼应相连断,而另一种则是双线错综相连断。该两种表现方式在《诸上座帖》中是特有的,为草书学者的鉴赏学习以及思考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3.2.4 《诸上座帖》中的整散
“整散”是草书中用来表明字体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书法中经常通过对一些字体的书写采取聚集手法来表示“整”,而将某些字体单独散列表示“散”,并且不同字体之间所表现的“整”和“散”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只有合理运用“整”与“散”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整个作品做到整散结合、张弛有度,给欣赏者更好的视觉美感。在黄庭坚的《诸上座帖》中,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整散”关系,比如一些较多字体连绵的地方体现“整”的概念,比如“佛诸善识知”这一行字所表现出的次序没有规律可循,则是给人视觉上“散”的感觉。不仅如此,通过对黄庭坚的《诸上座帖》 中“整散”关系的赏析也可以看出,黄庭坚草书有一些与怀素草书相似的地方, 黄庭坚的“整” “散” 两种创作手法就是在怀素的基础上融入了明显的个人风格。
3.2.5 《诸上座帖》中的穿插
在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中不难发现穿插的表现形式,如图3-1所示,以帖中的“也”与“审”两个字为例进行赏析,认真观察可以发现“也”字在整体笔画中的两竖与“审”字的一竖都是从整体结构中的虚处下笔,从而想要表达的就是竖的笔画能够灵活巧妙地穿插在字体的整体结构之中的效果。不仅如此黄庭坚的《诸上座帖》中还存在一种“顶真”手法,同时也是黄庭坚草书中一种重要的穿插表现手法。
3.2.6 《诸上座帖》中的颠倒
黄庭坚在草书创作中往往通过不同手法表现其作品中的“颠倒”形式,首先是针对字体的笔画或偏旁采取颠倒手法,其次是在字体的重心方面进行颠倒。不仅如此,黄庭坚在进行字体的重心颠倒时创造出了两种新的表现形式,其中一种是关于散字的重心颠倒,第二种则是关于字组之间的重心颠倒。
3.2.7 《诸上座帖》中的开阖
在黄庭坚的草书《诸上座帖》中,对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书法效果,而“开阖”正是产生这种对比效果的书法表现形式,我们很容易在黄庭坚的《诸上座帖》中发现一些具有强烈开阖效果的部分字体。如图3-2所示,《诸上座帖》中“复”与“别” 这两个字,其中“复”字采用左右分开的表现形式,而“别”字通过运用起笔与接笔相呼应的方式来表现,这正是黄庭坚对于单独字体所采取的开阖处理。而对于字体与字体、行与行之间的开阖,黄庭坚则采取另一种方式进行处理。如图3-3所示,同样以《诸上座帖》为例,其中“眼始得古人道”与“那个是”这两行中,前一行的“人”字与后一行的“个”字作为特殊字体,使其在各自的行中都能展现出独特的开阖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健.黄庭坚书法中的理学观念研究[J]. 新美域,2022(8):59-61.
[2]杨建民,倪平平. 大草结构形式研究及创作应用——以黄庭坚草书美学为中心[J]. 美术文献,2021,182(12):59-61.
[3]王东方. 黄庭坚书法禅学思想研究[J]. 参花,2021(11):60-61.
[4]王雪琪. 黄庭坚与王铎行草书创作理念解读——兼谈对我行草书创作的启示[D]. 山东艺术学院,2021.
[5]张浩. 黄庭坚、王铎草书比较研究——兼谈个人书法创作[D]. 山西:山西大学,2021.
[6]张国. 祝允明草书对黄庭坚的接受——兼谈对我书法创作的启示[D]. 山东艺术学院,2021.
[7]宁善鑫. 黄庭坚书法在明代的接受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21.
[8]耿子洁. 怀素草书与黄庭坚草书对比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9]陈慧. 黄庭坚书法在明代的接受研究[D]. 河南:郑州大学,2021.
[10]高亚南. 黄庭坚行、草书“融合”创作实践[D].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11]黄帅鹏. 黄庭坚《诸上座帖》艺术特色之我见[D]. 吉林:吉林艺术学院,2021.
[12]吴贤.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浅论黄庭坚草书艺术成就[J]. 文渊(高中版),2021(2):1591-1592.
标签:诸上,临创,字体,2021,书法,文档,黄庭坚,草书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6306489/861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