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一):起源与符号主义
活在信息时代 1 人赞同了该文章随着ChatGPT的火出圈,人工智能掀起了业界的又一波热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通常人们认为的人工智能起源于1956年的DARTMOUTH会议,该次会议上研究者们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概念。但是事实上在此之前,人工就已经开始发展了。1955年,美国西部计算机联合大会在洛杉矶召开,其中包括了一个学习机讨论会的Session(Session on Learning Machine)。
会上,人工智能符号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Allen Newell参加了该次讨论。
Allen Newell(1927年3月19日-1992年7月19日)
符号主义(Symbolism)与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行为主义(Actionism)是人工智能的三个主流学派。
符号主义(Symbolism)也被称为逻辑主义(Logicism)、心理学派(Psychlogism)或计算机学派(Computerism),其主要观点是利用物理符号系统及有限合理性原理来实现人工智能。
具体来讲,符号主义认为人类思维的基本单元是符号,而基于符号的一系列运算就构成了认知的过程,所以人和计算机都可以被看成具备逻辑推理能力的符号系统,换句话说,计算机可以通过各种符号运算来模拟人的“智能”。
1955年末,Newell和Simon开发了一个名为逻辑理论(LOGIC THEORIST)的程序。这个程序被许多人认为是第一个AI程序。它将每个问题都表示成一个树形模型,然后选择最可能得到正确结论的那一枝来求解问题。该程序可以证明出《自然哲学的数字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中的38条数学定理(后来可以证明全部52条定理),而且某些解法甚至比人类数学家提供的方案更为巧妙。
1957年,Herbert Simon、J.C. Shaw和Allen Newell等人又推出了通用问题解决器(General Problem Solver,GPS)推理架构以及启发式搜索思路,这一思路影响相当深远,前几年很火的,打败了柯洁的AlphaGO就借鉴了这一思想。
通用问题解决器可以解决很多常识问题。在该程序推出两年以后,IBM成立了一个AI研究组,专门对类似问题进行研究。
GPS是世界上首个尝试解决所有一般性问题的程序,它被设计成为解决所有能够使用基本算法描述的问题。为此,研究者们还专门为它创造了一门编程语言Information Processing Language(IPL)。使用该程序的前提是问题能够用一组规则的公式来表达。这些公式可以是一张有向图的一部分,带有多个源和汇(Sources and Sinks)。其中源表示起始节点,汇表示结束节点。在GPS中,源表示公理,汇表示结论。
尽管开发者的理想很庞大,但是事实上GPS只能被用于解决有着良好定义的问题,比如说数学题、几何题或者是棋类游戏。因为这些问题可以被形式化到可以被接受的程度。而在现实世界中,可能性爆炸式的增长,很快遍历所有的可能性就已经成为了超越计算能力的问题。
利用GPS解决一般性问题的步骤如下:
1、定义目标,比如说到商店买盒牛奶。
2、定义先决条件,这些先决条件应与目标有关,比如说想买牛奶的话,需要有通往商店的路径,而且商店也需要有牛奶卖。
3、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定义操作过程了。比如说去商店需要开车,而车又没有油了,那么我们就需要确定我们有钱加油,并且加完油之后还有钱买牛奶
一个操作过程可以基于条件处理所有的情况。它由行为、前提条件、和行为导致的变化组成。在前面的例子中,行为包括给商店付钱,而付钱的前提是手里有钱。而付钱的行为改变了钱的状态,并且获得了牛奶。
GPS可以解决类似的所有问题,但是因为它通过遍历所有可能的过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因此在现实世界中,往往问题的复杂度超过了计算能力。
除了逻辑理论和通用问题解决器以外,符号主义还为我们贡献了专家系统、知识库和知识图谱等一系列优秀的技术。发展出了很多,影响了很多领域的发展。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