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2
如题:
思路:
使用动态规划的思想(DP思路,即一个大一点规模的问题可以被拆解为更小的,更容易解决的问题)
首先,定义一个数组 dp,用来存储每个数的分解式个数。 dp[i] 表示当前数 i 的不同分解式的个数。
接下来,从数 2 开始循环,逐个计算每个数的分解式个数。dp[i] = 0,防止数组越界。
然后,通过枚举当前数的所有因子来计算分解式个数。使用一个内部循环,从因子
j = 1 开始,一直到 i/2(因为因子的最大可能值是 i/2)。对于每个因子 j,计算
i % j == 0。如果是整除关系,说明 j 是 i 的一个因子。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递推公式 dp[i] += dp[j] 来计算当前数的分解式个数。dp[j] 表示之前计算的拥有因子 j 的数的分解式个数。
根据递推公式,我们将之前计算的结果 dp[j] 累加到 dp[i] 上。这样就实现了动态规划的思想,利用已知的结果计算新的结果。
最后,循环结束后,返回数组 dp[n] 的值,即正整数 n 的不同分解式的个数。
代码:
以n=12,
第十一次循环(i = 12):
- dp[12] = 0
- 内层循环(j = 1):12 % 1 == 0,所以 dp[12] += dp[1] = 0 + 1 = 1
- 内层循环(j = 2):12 % 2 == 0,所以 dp[12] += dp[2] = 1 + 1 = 2
- 内层循环(j = 3):12 % 3 == 0,所以 dp[12] += dp[3] = 2 + 1 = 3
- 内层循环(j = 4):12 % 4 == 0,所以 dp[12] += dp[4] = 3 + 2 = 5
- 内层循环(j = 5):12 % 5 != 0,跳过
- 内层循环(j = 6):12 % 6 == 0,所以 dp[12] += dp[6] = 5 + 3 = 8
- 内层循环完毕
- dp[12] = 8
#include<stdio.h>
int countSum(int n){
int dp[n+1]; //存储每个数的分解式个数
dp[1] = 1; // 输入 1 的时候为 1
for(int i = 2; i <= n; i++){
dp[i] = 0; //用 dp[j] 计算 dp[i]
for(int j = 1; j <= i/2; j++){ //因子的最大可能值是 i/2, 题目意思防止 1*12,,12*1
if(i % j == 0){ //整除关系,说明 j 是 i 的一个因子
//dp[i] 则是待计算的当前数 i 的分解式个数, dp[j] 表示之前计算的拥有因子 j 的数的分解式个数
dp[i] += dp[j]; //一个数的分解式个数等于因子的分解式个数之和
}
}
}
return dp[n];
}
int main(){
int n;
scanf("%d", &n);
int count = countSum(n);
printf("%d", count);
return 0;
}
很好,随机测试几个数,没啥问题,复制粘贴
好好好
最后一个测试点超时
做出一些修改
j 因子的范围从1到 i/2 改为2到 根号i
j 因子,对应的因子 i/j( !=j ),并将两个因子的分解式个数都累加到dp[i]中
for(int i = 2; i <= n; i++){
dp[i] = 1; //用 dp[j] 计算 dp[i]
int limit = sqrt(i);
for(int j = 2; j <= limit; j++){ //因子的最大可能值是根号 i
if(i % j == 0){ //整除关系,说明 j 是 i 的一个因子
//dp[i] 则是待计算的当前数 i 的分解式个数, dp[j] 表示之前计算的拥有因子 j 的数的分解式个数
int other_factor = i / j;
dp[i] += dp[j];
if(other_factor != j){ //因子 i/j(!=j),将两个因子的分解式个数都累加到dp[i]中
dp[i] += dp[other_factor];
}
}
}
}
n的取值越大还是耗时小高,但是过了所有测试点
使用递归
#include <stdio.h>
int total = 0;
void solve(int n) {
if (n == 1)
total++;
else {
for (int i = 2; i <= n; i++)
if (n % i == 0)
solve(n / i);
}
}
int main() {
int n;
scanf("%ld", &n);
solve(n);
printf("%d", total);
return 0;
}
标签:12,int,个数,因子,循环,实验,dp
From: https://www.cnblogs.com/kirei7/p/1785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