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系统中的“过账”与“清账”
过账
就是发货记账,一般会产生物料凭证和对应的财务凭证,且对应的财务凭证产生客户未清项(根据实际业务而定)。过账在编制会计分录后,把经济业务记入账户的过程。过账时要严格按照会计分录所规定的应记账户、应记方向、应记金额进行,否则就会发生错误。过账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应记入有关账户,这个记账步骤通常称为“过账”,或称为账薄登记。过去指商业上把账目由甲账转入乙账,簿记上指把传票、单据记在总账上或把日记账转登在分类账上。
过账时要特别细心谨慎,有些科目名称,及金额的阿拉伯数字,比较类似,必须看清楚,避免张冠李戴和笔误;同时日记簿与分类账的互注“页次”,不可疏忽,因为根据账页之是否填注,可以确定分录是否已过账,不致发生重复或漏记等错误;以及注意各科目的借、贷金额,不要方向颠倒,以保证加总结余正确,顺利完成试算平衡,和减少日后查核改错的麻烦。过账系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不厌其烦地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实现过账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过账,单纯实际的程就是把财务数据写到表里了,相对财务模块的其他动作,比如你预制凭证、暂存凭证,只是占了一个坑,没那个啥。相对业务过程,就是和财务模块的集成是不是完成,比如预制发票,如果只是预制,对财务是没有影响的,所以没过账,而你一旦过账了,就会生成应付款项,有了财务信息。很多物料移动由于和财务集成,一处理,马上就会过账。 bw的抽取数据的时候,一般是分段抽,一个记录是不是抽取,不看你的记账日期,而是看你哪个野战进行的操作。比如你的记账日期是2月15号,过账日期是3月5日。不知道你想了解的是不是这个。
清账
对于SAP凭证输入和凭证管理来说,有一个基本概念需要解释,那就是“清账”。在财务管理中,有些科目只需要“借贷余”的管理就可以了,比如银行科目和损益类科目等。但是,也有些科目不止需要“借贷余”,还需要管理到每一个分录行的状态,比如银行未达科目,客户和供应商的明细科目等。系统中需要记录供应商的每张发票是否已经付款了,客户的每张发票是否已经收账了,各种未达的资金项是否已经到账了,等等。对于这些科目来说,每笔交易都要分门别类地予以记录,这就是行项目清账。行项目是逐笔逐清的。已经付款的发票和付款本身用绿灯显示,我们称为“已清项”;还未付款的发票用红灯显示,我们称为“未清项”;类似付款、收款这样的业务,在账务处理的同时,系统会自动更新凭证行的状态,这就是“清账”。清账是可以手工的,也可以是系统自动的。当系统自动清账时,我们需要提供给系统“自动清账规则”——比如,“用支票等支付凭证号码”来清银行未达账,就是一种自动清账规则。
一个总账科目是否需要执行清账管理是在其科目维护的公司代码层定义的。公司代码层的控制字段“未清项目管理”控制着总账科目在不同公司代码下是否需要逐笔逐清。对于不按未清项目管理的科目来说,它的行项目显示只反映了过账与否,而不反映清账与否。
对于应收应付等一些科目来说,未清项管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得每条业务记录都很清楚,是对账和自身核对的强有力的工具。同时它也是账龄分析、催款、自动付款、对账函、往来账核对等延伸功能的基础。SAP系统为清账工作提供了三种既有的处理逻辑:标准清账、部分支付清账和剩余项目清账。三种清账方式都是为了同一目的,功能相同,可能还有交叉重复的地方,但实际应用的条件不尽相同,正确的选择清账方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部分支付清账可以根据需要分批处理未清项;规范操作生成的明细账可以清晰地反映业务发生的过程,便于查询和对账使用。尤其适用于一笔借款分几次归还或一笔货款分多次收回的情况。
标签:凭证,清账,过账,付款,SAP,科目
From: https://www.cnblogs.com/HeroZhang/p/1771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