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处理Done 为怎么样,会泄漏吗?
问题:Done() 是如何实现,全部子context接受的?
问题:没有及时处理context 的Done 消息,会怎么样,后续处理能来的及吗?
Go 语言的 context 包短小精悍,非常适合新手学习。不论是它的源码还是实际使用,都值得投入时间去学习。
这篇文章依然想尝试全面、深入地去研究。文章相比往期而言,整体不长,希望你看完可以有所收获!
什么是 context
Go 1.7 标准库引入 context,中文译作“上下文”,准确说它是 goroutine 的上下文,包含 goroutine 的运行状态、环境、现场等信息。
context 主要用来在 goroutine 之间传递上下文信息,包括:取消信号、超时时间、截止时间、k-v 等。
随着 context 包的引入,标准库中很多接口因此加上了 context 参数,例如 database/sql 包。context 几乎成为了并发控制和超时控制的标准做法。
context.Context 类型的值可以协调多个 groutine 中的代码执行“取消”操作,并且可以存储键值对。最重要的是它是并发安全的。
与它协作的 API 都可以由外部控制执行“取消”操作,例如:取消一个 HTTP 请求的执行。
没看懂?没关系,先往后看。
为什么有 context
Go 常用来写后台服务,通常只需要几行代码,就可以搭建一个 http server。
在 Go 的 server 里,通常每来一个请求都会启动若干个 goroutine 同时工作:有些去数据库拿数据,有些调用下游接口获取相关数据……
这些 goroutine 需要共享这个请求的基本数据,例如登陆的 token,处理请求的最大超时时间(如果超过此值再返回数据,请求方因为超时接收不到)等等。当请求被取消或是处理时间太长,这有可能是使用者关闭了浏览器或是已经超过了请求方规定的超时时间,请求方直接放弃了这次请求结果。这时,所有正在为这个请求工作的 goroutine 需要快速退出,因为它们的“工作成果”不再被需要了。在相关联的 goroutine 都退出后,系统就可以回收相关的资源。
再多说一点,Go 语言中的 server 实际上是一个“协程模型”,也就是说一个协程处理一个请求。例如在业务的高峰期,某个下游服务的响应变慢,而当前系统的请求又没有超时控制,或者超时时间设置地过大,那么等待下游服务返回数据的协程就会越来越多。而我们知道,协程是要消耗系统资源的,后果就是协程数激增,内存占用飙涨,甚至导致服务不可用。更严重的会导致雪崩效应,整个服务对外表现为不可用,这肯定是 P0 级别的事故。这时,肯定有人要背锅了。
其实前面描述的 P0 级别事故,通过设置“允许下游最长处理时间”就可以避免。例如,给下游设置的 timeout 是 50 ms,如果超过这个值还没有接收到返回数据,就直接向客户端返回一个默认值或者错误。例如,返回商品的一个默认库存数量。注意,这里设置的超时时间和创建一个 http client 设置的读写超时时间不一样,这里不详细展开。可以去看看参考资料【Go 在今日头条的实践】
一文,有很精彩的论述。
context 包就是为了解决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而开发的:在 一组 goroutine 之间传递共享的值、取消信号、deadline……
用简练一些的话来说,在Go 里,我们不能直接杀死协程,协程的关闭一般会用 channel+select
方式来控制。但是在某些场景下,例如处理一个请求衍生了很多协程,这些协程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需要共享一些全局变量、有共同的 deadline 等,而且可以同时被关闭。再用 channel+select
就会比较麻烦,这时就可以通过 context 来实现。
一句话:context 用来解决 goroutine 之间退出通知
、元数据传递
的功能。
context 底层实现原理
我们分析的 Go 版本依然是 1.9.2
。
整体概览
context 包的代码并不长,context.go
文件总共不到 500 行,其中还有很多大段的注释,代码可能也就 200 行左右的样子,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代码库。
先给大家看一张整体的图:
上面这张表展示了 context 的所有函数、接口、结构体,可以纵览全局,可以在读完文章后,再回头细看。
整体类图如下:
接口
Context
现在可以直接看源码:
type Context interface {
// 当 context 被取消或者到了 deadline,返回一个被关闭的 channel
Done() <-chan struct{}
// 在 channel Done 关闭后,返回 context 取消原因
Err() error
// 返回 context 是否会被取消以及自动取消时间(即 deadline)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 获取 key 对应的 value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Context
是一个接口,定义了 4 个方法,它们都是幂等
的。也就是说连续多次调用同一个方法,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Done()
返回一个 channel,可以表示 context 被取消的信号:当这个 channel 被关闭时,说明 context 被取消了。注意,这是一个只读的channel。 我们又知道,读一个关闭的 channel 会读出相应类型的零值。并且源码里没有地方会向这个 channel 里面塞入值。换句话说,这是一个 receive-only
的 channel。因此在子协程里读这个 channel,除非被关闭,否则读不出来任何东西。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子协程从 channel 里读出了值(零值)后,就可以做一些收尾工作,尽快退出。
Err()
返回一个错误,表示 channel 被关闭的原因。例如是被取消,还是超时。
Deadline()
返回 context 的截止时间,通过此时间,函数就可以决定是否进行接下来的操作,如果时间太短,就可以不往下做了,否则浪费系统资源。当然,也可以用这个 deadline 来设置一个 I/O 操作的超时时间。
Value()
获取之前设置的 key 对应的 value。
canceler
再来看另外一个接口:
type canceler interface {
cancel(removeFromParent bool, err error)
Done() <-chan struct{}
}
实现了上面定义的两个方法的 Context,就表明该 Context 是可取消的。源码中有两个类型实现了 canceler 接口:*cancelCtx
和 *timerCtx
。注意是加了 *
号的,是这两个结构体的指针实现了 canceler 接口。
Context 接口设计成这个样子的原因:
- “取消”操作应该是建议性,而非强制性
caller 不应该去关心、干涉 callee 的情况,决定如何以及何时 return 是 callee 的责任。caller 只需发送“取消”信息,callee 根据收到的信息来做进一步的决策,因此接口并没有定义 cancel 方法。
- “取消”操作应该可传递
“取消”某个函数时,和它相关联的其他函数也应该“取消”。因此,Done()
方法返回一个只读的 channel,所有相关函数监听此 channel。一旦 channel 关闭,通过 channel 的“广播机制”,所有监听者都能收到。
结构体
emptyCtx
源码中定义了 Context
接口后,并且给出了一个实现:
type emptyCtx int
func (*emptyCtx)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
return
}
func (*emptyCtx) Done() <-chan struct{} {
return nil
}
func (*emptyCtx) Err() error {
return nil
}
func (*emptyCtx)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return nil
}
看这段源码,非常 happy。因为每个函数都实现的异常简单,要么是直接返回,要么是返回 nil。
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空的 context,永远不会被 cancel,没有存储值,也没有 deadline。
它被包装成:
var (
background = new(emptyCtx)
todo = new(emptyCtx)
)
通过下面两个导出的函数(首字母大写)对外公开:
func Background() Context {
return background
}
func TODO() Context {
return todo
}
background 通常用在 main 函数中,作为所有 context 的根节点。
todo 通常用在并不知道传递什么 context的情形。例如,调用一个需要传递 context 参数的函数,你手头并没有其他 context 可以传递,这时就可以传递 todo。这常常发生在重构进行中,给一些函数添加了一个 Context 参数,但不知道要传什么,就用 todo “占个位子”,最终要换成其他 context。
cancelCtx
再来看一个重要的 context:
type cancelCtx struct {
Context
// 保护之后的字段
mu sync.Mutex
done chan struct{}
children map[canceler]struct{}
err error
}
这是一个可以取消的 Context,实现了 canceler 接口。它直接将接口 Context 作为它的一个匿名字段,这样,它就可以被看成一个 Context。
先来看 Done()
方法的实现:
func (c *cancelCtx) Done() <-chan struct{} {
c.mu.Lock()
if c.done == nil {
c.done = make(chan struct{})
}
d := c.done
c.mu.Unlock()
return d
}
c.done 是“懒汉式”创建,只有调用了 Done() 方法的时候才会被创建。再次说明,函数返回的是一个只读的 channel,而且没有地方向这个 channel 里面写数据。所以,直接调用读这个 channel,协程会被 block 住。一般通过搭配 select 来使用。一旦关闭,就会立即读出零值。
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68792989
标签:Context,解密,接口,Done,context,go,超时,channel From: https://www.cnblogs.com/rebrobot/p/1767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