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熟悉 JS 的都知道,原生函数转成字符串,显示的是 native code:
alert + '' // "function alert() { [native code] }"
如果用自己的函数对其重写,显示的则是自己的代码:
alert = function(s) { console.log(s) }
alert + '' // "function(s) { console.log(s) }"
有没有什么黑魔法,让自己的函数也变成 native code,从而掩盖这个破绽?
toString
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重写函数的 toString 方法:
alert = function(s) { console.log(s) }
alert.toString = () => "function alert() { [native code] }"
alert.toString() // "function alert() { [native code] }"
不过这种办法破绽极多,例如调用原生 toString
即可将其原形毕露:
Function.prototype.toString.call(alert) // "function(s) { console.log(s) }"
即便原生 toString
也被重写,还可创建 iframe 页面获取未被污染的原生 toString
。
事实上这个办法并没有改变函数本质,只是改变观察结果而已。
bind
在《如何让 JS 代码不可断点》文中提到,通过 bind 方法创建的新函数,其实是原生的。
我们来验证对比下:
// 原生结果
console.log('before:', alert + '') // "function alert() { [native code] }"
alert = (function() {
function alert(s) {
console.log('test:', s)
}
return alert.bind(window)
})()
// 重写结果
console.log('after:', alert + '') // "function () { [native code] }"
alert('hello bind')
两者主体部分都为 [native code]
。不过重写后的结果少了函数名,比原生更短。算是一个小破绽。
此外,除了字符串结果不同,函数的 name
和 length
属性也有差异:
// 原生值
console.log('before:', alert.name) // "alert"
console.log('before:', alert.length) // 0
alert = (function() {
function alert(s) {
console.log('test:', s)
}
return alert.bind(window)
})()
// 重写值
console.log('after:', alert.name) // "bound alert"
console.log('after:', alert.length) // 1
运行前刷新页面
可见通过 bind 创建的新函数,其 name
属性会多一个 bound
前缀(中间有个空格),也算是个小破绽。
由于我们的 alert
函数声明了一个 s 参数,导致其 length
属性变成了 1,而原生的则为 0。
当然函数的 length
属性可随意伪造,只需声明相应个数的形参即可。使用 ...rest
这种剩余参数声明的形参,不会增加 length
值。
function A(...args) {}
A.length // 0
function B(i, ...args) {}
B.length // 1
Proxy
提到重写、切面等概念时,不得不联想到一个功能强大的 API —— Proxy
,不少黑魔法都借助它实现。
先来试下,被代理的函数转成字符串是什么结果:
new Proxy(function F() {}, {}) + '' // "function () { [native code] }'
和上述 bind 结果类似,虽有 native code
,但少了函数名。
下面完整对比下,包括 name
和 length
属性:
console.log('before:', alert + '') // "function alert() { [native code] }"
console.log('before:', alert.name) // "alert"
console.log('before:', alert.length) // 0
alert = (function() {
function alert(...args) {
console.log('test:', ...args)
}
return new Proxy(alert, {})
})()
console.log('after:', alert + '') // "function () { [native code] }"
console.log('after:', alert.name) // "alert"
console.log('after:', alert.length) // 0
alert('hello proxy')
相比 bind 方案,Proxy 不会修改 name
属性,因此破绽更少。
不过在 Safari 浏览器上有明显的破绽,函数转成字符串后变成:
function ProxyObject() {
[native code]
}
WebAssembly
由于 JS 程序是文本格式的,因此函数 toString 的结果自然能包含相应的代码。如果是二进制程序,那么 toString 的结果又会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用 WebAssembly 的导出函数来验证。
MDN 文档 中提到,WebAssembly 导出的函数会显示成 native code
。
我们构造一个精简的 WebAssembly 程序,将导入的 x.y 函数导出成 z 函数:
(module
(func (export "z") (import "x" "y") (param externref))
)
使用 wat2wasm 将其转成二进制数据,并进行封装:
function genNativeFunction(callback) {
const buf = new Uint8Array([
0, 97, 115, 109, 1, 0, 0, 0, 1, 5, 1, 96, 1, 111, 0, 2, 7, 1, 1, 120, 1, 121, 0, 0, 7, 5, 1, 1, 122, 0, 0, 0, 10, 4, 110, 97, 109, 101, 2, 3, 1, 0, 0
])
const mod = new WebAssembly.Module(buf)
const obj = new WebAssembly.Instance(mod, {x: {y: callback}})
return obj.exports.z
}
alert = (function() {
function alert(...args) {
console.log('test:', ...args)
}
return genNativeFunction(alert)
})()
console.log(alert + '') // "function 0() { [native code] }"
console.log(alert.name) // "0"
console.log(alert.length) // 1
alert('hello wasm')
WebAssembly 导出函数转成字符串后确实包含 native code,不过破绽也非常明显,其中的函数名居然是一个数字!正常的 JS 函数显然不可能以数字命名。破绽 +1。
同样 name
属性也变成了数字。破绽 +2。
并且 WebAssembly 函数的形参数量是固定的,因此 length
属性也难以伪造。破绽 +3。
因此这个方案虽然有趣,但并不隐蔽。
当然在奇葩的 Safari 上,返回结果并不包含函数名,并且 name
属性是个空字符串。不过这依然是个大破绽。
此外在 Chrome 上,调试器单步断点(F11)无法进入 WebAssembly 的导出函数:
debugger
alert(123)
看来之前的《如何让 JS 代码不可断点》又可以新增一个黑魔法了。
总结
想要完美伪造一个原生函数还是非常困难的,多多少少总有一些破绽。
如果有更好的方案,欢迎补充~
标签:原生,function,黑魔法,console,函数,alert,code,log From: https://www.cnblogs.com/index-html/p/masquerading-custom-functions-as-native-function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