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没有接触过 空洞骑士 Hollow Knight 相关内容可能会对您的阅读造成一些障碍,然而这种障碍不影响您理解核心内容。
空洞骑士 Hollow Knight 并不是本文主题,本文主题是在游玩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以及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些其他启发的联想。如果你想看攻略还是退出去吧,我玩得贼烂。
本文非常长,请大家分段阅读理解。
正文
空洞骑士
今天打了 空洞骑士 Hollow Knight。这是我很早以前就玩过的游戏,一直没有通关,这次拿起来开始推进度了。今天下午休息期间推了什么进度呢?先是把卡了很久的 守望者骑士 打过了,直到现在打了两位守梦人;接下来,开完了王国边缘不需要黑冲的部分。现在在 二见·大黄蜂 顺利卡住。
首先提供一些背景信息:我在之前的(未完成)周目中从来没有实践过 守望者骑士 的战斗,同样也没有打过 二见·大黄蜂。我推进度的逻辑是一个区块能一次性处理掉的部分一定要优先去处理,获得能力以后优先去补过去的进度。所以打这两个 Boss 战的配置分别是是:骨钉二级(即升级两次)/二级,白波/黑波,白吼/白吼、黑砸/黑砸、强力+旋转/强力+旋转+冲刺,白冲/白冲。应该说是中低配?
上一段是给接触过 空洞骑士 Hollow Knight 的读者看的。
那么我想表达什么呢?肯定不是我打摆打得很牛或者什么,不然也不会卡二见。其实主要是我卡在 二见·大黄蜂 期间回忆了我打先前 守望者骑士 时的战斗,感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也注意到我的心态前后有很大的改变。
初见门槛和间隔效益
在打守望者骑士之前很久,我就获得了技能 黑暗降临。玩过的读者一定知道(没玩过的读者可以结合下文理解,技能具体细节并不重要),这个能力可以提供很长的无敌帧,免疫大量伤害和处理一些极端情况;同时,在骨钉等级不高、没有黑波的情况下它提供了大范围高额伤害和一定击退。然而在 守望者骑士 之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很好地实践这个技能。
守望者骑士 的战斗需要同时面对(至少)两个敌人,同时敌人的攻击涵盖了远近高低,节奏也比较紧凑,而且要连续打六七只。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利用 黑暗降临 的伤害和免伤快速处理敌人。实际上,在剧情流程中,这样的战斗类别和核心诉求是第一次遇到的。
在见到这个 Boss 时,我甚至连第一只都没有打过——这是常见的,在先前的一些其他敌人面前我也死亡一到两次。这个现象很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实际上在几乎所有事物面前都存在这种“初见门槛” 的现象。基于这个观察,我还注意到了更有趣的一个现象:在我游玩 空洞骑士 Hollow Knight 的过程中,我曾不止一次卡关。很多时候一个流程需要十次以上实践才能成功。然而这个成功时机是非常特别的——往往是在我卡在一个地方很久,放弃然后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学 OI 或打球),然后再回来以后。这中间可能有刻意的去思考,也可能完全没有,然而这个时间间隔是必然有的,而且在有这个间隔前和有这个间隔后,我消耗的精力差异巨大。
实际上这个现象还进一步让我联想到模拟赛中的一些经历。这就脱离 空洞骑士 Hollow Knight 这个游戏本身了。好像所谓的“赛后过题”难度和“赛时过题”有着质的不同,并且这种质的不同完全可以同赛时心态及做题的时间限制相脱离开。实际上,在你沉浸于一道题目中很长时间以后,你对它的思考趋于停滞的速度会非常快,很有可能你一个小时内导出的结论个数,都没有刚开始的十分钟多。然而比赛结束后,又过了半天,你再回去想同一个题目,这时如果你已经忘了一部分赛时做法,那很可能你就飞快过了。这种现象可以被总结为所谓的“间隔效益”。
这样的间隔中蕴含了什么呢?我的一个论断是:其中蕴含的是“抽离的思考”。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会产生一种非常高效和强有力的第一印象,然而这种印象可能是并不十分精确和广泛地,也就并不能帮助你正确地处理事物。在与 守望者骑士 战斗的初期,我一直试图和它拉开距离,下意识回血,妄图通过走位规避所有伤害,不停地跳。这些做法都是我非常自然地处理。然而,随着战斗推进,我很快意识到这些方法并不有效。然而,我并没有能想到任何处理它攻击的手段,在开始的五六遍中,我的进度一直非常低。接着,我开始有意识地使用 黑暗降临,这非常有效地提升了我的存活率,然而这个技能的前后摇和动画也严重影响我的发挥,我开始陷入一个瓶颈。实际上根据我目前的思考,在这里我的思维是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的。
然而,在第一个间隔发生以后,我的水平开始提升。这种提升基于一些观察:守望者骑士 除了在换人期间外,不允许回血;换人期间触发近战攻击结合冲刺可以回血;不能让守望者骑士中的任何一个离开视野;比对方先跳起来是绝对不可以的;黑暗降临只有在某一只使用了弹跳攻击时才最有用,其他情况下都可以用套路化处理来替代。这些分析我没有参照任何攻略,现在看来它们都很显然,然而在战斗过程中,我只模模糊糊对它们产生了感觉,却完全不能成体系地运用这些经验。
我认为这种变化,正是基于所谓“抽离的思考”。对于一个事物的认知,需要有一个非常整体的思考,要将经验和结论转化为体系化、结构化的知识,从而将其与套路化的方法论结合,变为实践的操作方法。其实回忆一道 OI 题目的思维过程:分析题目——获得性质和结论——对组合代数对象加以刻画——使用套路化的方法化简限制和构造结构——设计算法处理问题。以上过程当然是极端模糊的,并且顺序还不定,然而寻找对问题的刻画往往是最困难的一步。
回想我卡住一道 OI 题的过程,其实很多时候是两种情况:想不出某一个关键结论,刻画不了问题;不能使用已有套路来化归刻画后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卡住最大的可能就是缺乏了“抽离的思考”。也许在前十分钟就想到了一些关键结论,但是思维的效率急速下降,接下来即使很简单的东西也想不到了。看完题解,可能会发现:这个结论基于我那个东西不是很显然吗?看到这个东西不就应该往这边想吗?我明明大概想到这个了,为啥没有继续想下去?这么简单我明明见过刚刚为啥忘了。以上做 OI 题的体验,真是非常像我打 守望者骑士 的过程。OI = 打摆,大家觉得呢?
事后诸葛亮
关于 OI 的另一个观察是:学会一道题的套路后,很多时候稍微想想就通了——啊这个遇到以后就要这样处理,这里有个套路,这个算法比较高妙但是很像什么什么。最后发现“这种类别的题我下次遇到肯定会啊”。做了半年一年题以后就觉得:数数 DS 字符串最优化构造贪心图论数论计算几何全会啦!接下来打模拟赛打成什么样我就不说了,大家自行发动攻击。
这是为啥呢?难道是我真的素质很差喜欢时候诸葛亮吗?其实很多时候我自己心里真有这种感觉。它的来源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你看到一个结构的全貌以后,你对它的理解角度和你陷入其中时是完全不同的。所谓“抽离的思考”,也就是放弃一些细节,对事物的逻辑结构进行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发生在你放弃一个东西以后,重新回来的前十分钟甚至前十秒——往往也只能发生在这时。你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清空你的大脑,才能实现这种思考——这很难!无论对游戏还是 OI。所以 Boss 很难打,牌子很难拿。大家可以继续攻击我了。
做题有什么用你告诉我
把刚刚对 OI 的考察拉回 空洞骑士 Hollow Knight,我的感触就更深了。卡在 二见·大黄蜂 时,我回想自己打 守望者骑士 时的经历,我有两种很魔幻的感觉:一会我觉得“先前这个 Boss 就这么点套路为啥要打十几次才学会”;一会我觉得“现在那个 Boss 不是更加套路为啥感觉还要难打”。真是事后诸葛亮的行家!打了前面这个 Boss 有什么用你告诉我,我学会啥了,不都是些很显然的东西?这个 Boss 和前一个真的有关系吗?
大家又要看不懂了,我来翻译一下好不好:这种套路不是很显然吗/这种套路真的会用到吗?这个题目和我做过的题有关系吗/这个东西我见过为啥还不会?总结就是:做题有什么用你告诉我?
大家有什么头绪吗?其实在打后面的 Boss 时,我相信我已经无意识运用了一些技术,但是有一些复杂的技术和套路,还是要经过无数遍敲打才能有意识用上——即使我已经见过它无数遍;另一方面,先前的 Boss 的经验,在关卡之间(藉由我的核心外置存储结构)的传递似乎非常弱。大家自己翻译一下这一段吧,这真的很像 OI!事实上,能有意识回忆起以前运用的,乃至总结出通用的规律,是极端困难,但是也极端有价值的技术,它值得学一辈子和用一辈子。这种能力是否拥有,有时候比大脑主频和内存还要重要,是第一顺位的所谓天赋——而且你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它。在这一方面,我绝不敢自认为有建树,真是十分有待提高。
结语
一段文章需要有结语,然而我想说的话,直到上面为止已经表达得很彻底。实际上这篇文章作为 kyee 的第二鲜花,是真正有感而发的长文,同第一鲜花的创作思路和目的都完全不同。相信耐心读完的人非常少,不过能有一两个人看懂,认可或不认可,我觉得就够了。
我相信这篇文章下面还会有一些我早有体会的故意点踩,这无所谓。我只希望有哪怕一个人愿意留下自己独特的思考,做出自己想做出的评价。
标签:OI,鲜花,套路,第二,Boss,Hollow,骑士,守望者 From: https://www.cnblogs.com/kyeecccccc/p/1753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