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助教工作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1)与该课程的其他助教相互配合
· 共同完成课后作业的答疑活动
· 协调沟通两个班学生进行实验的时间
· 互相讨论交流遇到的问题以及批改作业情况
(2)与老师之间的配合
· 协助老师完成相应的实验课程安排
· 批改每章节的课后作业并及时向老师反馈完成情况
· 协助组织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 实验课上和老师一起针对实验结果为同学排错,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二、助教工作的每周时长和具体安排
(1)每周时长
· 一些课余时间
· 一次实验三个小时,一共有四次实验
· 每章节课后作业的批改以及整理完成情况、作业答案
(2)具体安排
· 协助老师登记每次实验学生的完成情况
· 在线上回答学生所问的题目、知识点,在解题思路上进行引导
· 根据老师上课进度的安排,进行作业的布置以及批改、答疑订正和登记工作
三、因为自己的助教工作,对课程、老师、学生的帮助和带来的改变
(1)课程方面
· 每次批改完作业会整理一份错题数量、致错点分析等信息统计,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对应做出教学上的调整
· 在学生完成每章节作业后,在老师的进度安排下将正确答案以及解题思路过程写下来拍照上传到云班课,有助于学生进行作业的订正和完善工作
· 在老师的安排下,将上述信息的统计同步到文档上,安排时间针对这些出错点进行答疑并落实相关作业订正。这样一来可以增加老师课堂上和学生互动的时间,不会将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其他地方,同时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2)老师方面
· 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能更高效地推动教学进度
· 及时和老师反映学生对于实验时间冲突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
· 及时将学生对于题目所不理解的地方和老师反映,老师可以有侧重点地对题目以及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
(3)学生方面
· 能做好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 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抄袭现象并及时向老师进行反映
四、对课程的改进、建议、想法和反思
(1)改进
· 每次作业的布置、发布、批改、讲评、答疑以及订正后,老师会发相应的例题视频讲解(答题规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应用
· 在实验环节,老师评定等级是按完成的时间以及情况而定,并且要求学生讲出相关实验结果对应的理论原理,有助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避免学生应付了事
· 增加了课前/课后提问环节,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带动引领学生多复习、预习相关知识内容,这样一来课堂也不会单一枯燥乏味
· 在作业答疑方面,将每次批改完作业整理的错题数量、致错点分析等信息统计和作业答案一起发到群里,定时进行答疑并在云班课上发布作业订正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作业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建议
· 作业方面,很赞同老师制定的按学号尾数不同布置作业模式,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减少抄袭现象
· 这门课程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大部分同学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所以我认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比较重要的。每一章节上完后可对其进行思维导图的整理,方便加深记忆和理解
(3)想法和反思
《计算机网络》是门基础课程,相当于是为今后该方面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进而了解数据通信原理、体系结构、局域网相关技术等等,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知。通过相应实验课程的安排,学会如何网线以及掌握基础的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操作。巧云老师的教学模式和课上进度的安排都掌握得很好很有条理,例如:上课前复习上节课相关知识点,下课前总结概括本节课重要知识点,而不是一味地复述ppt上的内容。每节实验课前也用心地总结相关理论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授课,以保证更好地完成实验。
五、对助教工作的改进建议和反思
(1)改进建议
· 在作业的订正答疑上作出相应安排,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 与同课程间助教的沟通还是很关键的,能一起更好地协助老师进行教学工作
(2)反思
· 在助教工作和自身学业方面时间之间的协调方面有待提升
六、对专业或系主任的意见和建议
· 在助教工作交流会上,倾听了不同学科助教的日常工作以及经验,收获颇丰。
· 可以多组织一些相关专业方向的知识竞赛或者别的实践性活动,增加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多储备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帮助。
七、助教工作的感受和体会
这是我第二次担任助教的工作,相比于之前的不熟悉、懵懵懂懂,这学期在助教工作方面稍有提前意识更好地为老师减轻工作量,再次感谢老师给了我这个机会。锻炼自己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地巩固专业知识。而正是在在这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对知识点新的理解与体悟。这份助教工作充实了我的课余时间,为学生解答问题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学习的地方,有付出也有收获,是责任,是担当,更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
标签:助教,总结,知识点,老师,作业,学生,计算机网络,答疑 From: https://www.cnblogs.com/eddieduck520/p/1751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