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对制品2D图及3D图的分析和消化,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品的几何形状。
2、制品的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
3、制品的技术要求(即技术条件)。
4、制品所用塑料名称、缩水及颜色。
5、制品的表面要求。
第二步: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注射机规格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塑料制品的大小及生产批量。设计人员在选择注射机时,主要考虑其塑化率、注射量、锁模力、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注射机拉杆内间距)、容模量、顶出形式及顶出长度。倘若客户已提供所用注射机的型号或规格,设计人员必须对其参数进行校核,若满足不了要求,则必须与客户商量更换。
第三步:型腔数量的确定及型腔排列
模具型腔数量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制品的投影面积、几何形状(有无侧抽芯)、制品精度、批量以及经济效益来确定。
型腔数量主要依据以下因素进行确定:
1、制品的生产批量(月批量或年批量)。
2、制品有无侧抽芯及其处理方法。
3、模具外形尺寸与注射机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或注射机拉杆内间距)。
4、制品重量与注射机的注射量。
5、制品的投影面积与锁模力。
6、制品精度。
7、制品颜色。
8、经济效益(每套模的生产值)。
以上这些因素有时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必须进行协调,以保证满足其主要条件。型腔数量确定之后,便进行型腔的排列,以及型腔位置的布局。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平衡、抽芯(滑块)机构的设计、镶件型芯的设计以及热流道系统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由于分型面及浇口位置的选择有关,所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最完美的设计。
第四步:分型面的确定
分型面,在一些国外的制品图中已作具体规定,但在很多的模具设计中要由模具人员来确定,一般来讲,在平面上的分型面比较容易处理,有时碰到立体形式的分型面就应当特别注意。其分型面的选择应遵照以下原则:
1、不影响制品的外观,尤其是对外观有明确要求的制品,更应注意分型面对外观的影响。
2、利于保证制品的精度。
3、利于模具加工,特别是型腔的加工。先复机构。
4、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计。
5、利于制品的脱模,确保在开模时使制品留于动模一侧。
6、便于金属嵌件。
在设计侧向分型机构时,应确保其安全可靠,尽量避免与定出机构发生干扰,否则在模具上应设置先复机构。
第六步: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以上内容全部确定之后,便根据所定内容设计模架。在设计模架时,尽可能地选用标准模架,确定出标准模架的形式、规格及A、B板厚度。标准件包括通用标准件及模具专用标准件两大类。通用标准件如紧固件等。模具专用标准件如定位圈、浇口套、推杆、推管、导柱、导套、模具专用弹簧、冷却及加热元件、二次分型机构及精密定位用标准组件等。需要强调的是,设计模具时,尽可能地选用标准模架和标准件,因为标准件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商品化,随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这对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是极其有利的。尺寸确定之后,对模具有关零件要进行必要的强度和刚性计算,以校核所选模架是否适当,尤其是对大型模具,这一点尤为重要。
第七步: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包括主流道的选择、分流道截面形状及尺寸的确定。如采用点浇口时,为确保分流道的脱落,还应注意脱浇口装置的设计。在设计浇注系统是,首先是选择浇口的位置。浇口位置选择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制品成型质量及注射过程是否能顺利进行,浇口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浇口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分型面上,以便于模具加工及使用浇口的清理。
2、浇口位置距型腔各个部位的距离应尽量一致,并使其流程为最短(一般大水口很难做到)。
3、浇口位置应保证塑料注入型腔时对着型腔中宽敞、厚壁部位,以便于塑料流入。
4、避免塑料在流入型腔时直冲到型腔壁、型芯或嵌件,是塑料能尽快流入型腔各部位,并避免型芯或嵌件变形。
5、尽量避免制品产生熔接痕,若要产生,使其溶解痕产生在制品不重要的地方。
6、浇口位置及其塑料注入方向,应是塑料在注入型腔时能沿着型腔平行方向均匀地流入,并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
7、浇口应设计在制品上最容易清除的部位,同时尽可能不影响制品的外观。
第八步:顶出系统的设计
制品的顶出形式,归纳起来可分为机械顶出、液压顶出、气动顶出三大类。在机械顶出是注射成型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顶出质量的好坏将最后决定制品的质量,因此,制品顶出是不可忽视。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1、为使制品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推力点应尽量靠近型芯或难于脱模的部位,如制品上细长的中空圆柱,多采用推管顶出。推力点的布置应尽量平衡。
2、推力点应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力最大的部位,及刚性好的部位,如筋部、突缘、壳体型制品的壁缘等处。
3、尽量避免推力点作用在制品较薄平面上,防止制品顶白、顶高等,如壳体形制品及筒形制品多采用推板顶出。
4、尽量避免顶出痕迹影响制品外观,顶出装置应设在制品的隐蔽面或非装饰表面。于透明制品尤其要注意定出位置及顶出形式的选择。
5、为使制品在顶出时受力均匀,同时避免因真空吸附而使制品产生变形,往往采用复合顶出或特殊形式的顶出系统,如推杆、推板或推杆、推管复合顶出,或者采用进气事推杆、推块等定出装置,必要时还应设置进气阀。
第九步:冷却系统的设计
冷却系统的设计是一项较繁琐的工作,要考虑冷却效果、冷却的均匀性和冷却系统对模具整体结构的影响。冷却系统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冷却系统的排列方式及冷却系统的具体形式。
2、冷却系统的具体位置及尺寸的确定。
3、重点部位如动模型芯或镶件的冷却。
4、侧滑块及侧滑芯的冷却。
5、冷却原件的设计及冷却标准原件的选用。
6、密封结构的设计。
第十步:
塑料注射模上的导向装置,在采用标准模架时,已经确定下来。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只要按模架规格选用就可以了。但根据制品要求须设置精密导向装置时,则必须由设计人员根据模具结构进行具体设计。一般导向分为:动、定模之间的导向;推板及推杆固定板导向;推板杆与动模板之间的导向;定模座与水口板之间的导向。一般导向装置由于受加工精度的限制或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其配合精度降低,会直接影响制品的精度,因此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制品必须另行设计精密定位原件,有的已经标准化,如锥形定位销、定位块等可供选用,但有些精密导向定位装置须根据模块的具体结构进行专门设计。
第十一步:模具钢材的选用
模具成型零件(型腔、型芯)材料的选用,主要根据制品的批量、塑料类别来确定。对对于高光泽或透明的制品,主要选用S136H等类型的马氏体耐蚀不锈钢或时效硬化钢。含有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制品,则应选用SKD61等类型的具有高耐磨性的淬火钢。当制品的材料为PVC、POM或含有阻燃剂时,必须选用耐蚀不锈钢。
十二步:绘制配装图
排位模架及相关内容确定之后,便可以绘制装配图。在绘制装配图过程中,对已选定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抽芯系统、顶出系统等做出进一步的协调和完善,从结构上达到比较完美的设计。
第十三步:模具主要零件图的绘制
在绘制型腔或型芯图时,必须注意所给定的成型尺寸、公差及脱模斜度是否相协调,其设计基准是否与制品的设计基准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型腔、型芯在加工时的工艺性及使用时的力学性能及其可靠性。结构件图的绘制,当采用标准模架时,出标准模架以外的结构件,大部分可以不绘制结构件图。
第十四步:设计图纸的校对
模具图设计完成后,模具设计人员将设计图及相关原始资料一同交主管人员进行校对。
校对人员应针对客户所提供的有关设计依据及客户所提要求,对模具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操作的可行性等进行系统的校对。
第十五步:设计图纸的会签
模具设计图纸完成之后,必须立即交给客户认可。只有客户同意后,模具才可以备料投入生产。当客户有较大意见需要作重大修改时,则必须在再重新设计后再交给客户认可,直至客户满意为止。
第十六步:
排气系统对确保制品成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排气方式有以下几种:
1、利用排气槽。排气槽一般设在型腔最后被充满的部位。排气槽的深度因塑料不同而异,基本上是以塑料不产生飞边时所允许的最大间隙来确定。
2、利用型芯、镶件、推杆等的配合间隙或专用排气塞排气。
3、有时为了防止在制品在顶事造成真空变形,必须设计排气镶针。
结论:综合以上的模具设计程序,其中有些内容可以合并考虑,有些内容则要反复考虑。因为其中因素常常相互矛盾,必须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论证、相互协调才能得到较好的处理,特别是涉及模具结构方面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对待,往往要做几个方案同时考虑,对每一种结构尽可能列出各方面的优缺点,在逐一分析,进行优化。结构上的原因会直接影响模具的制造和使用,后果严重点甚至会造成整套模具报废。所以,模具设计是保证模具质量的关键性的一步,其设计过程就是一项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