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b+gdbserver远程调试
在开发机器上:
- 安装 VS Code Insiders, 在 2019年05月, 只有这个版本支持 Remote - Development 插件
- 安装 VSCode 扩展 “Remote - Development”, 方法是左下角
齿轮图标
->扩展
, 直接搜索商店 - 安装兼容 OpenSSH 的 SSH 客户端, 对于 Windows 7, 安装 Git for Windows 即可, Windows 10 的选择更多
在执行机器上:
- 安装 gdb, 对于 CentOS 是
yum install gdb
- 安装 gdbserver, 对于 CentOS 是
yum install gdb-gdbserver
- 启动 ssh 服务端, 一般都有
使用 VSCode 远程访问代码
以前的办法是通过 sftp, samba 等协议, 把 Linux 环境的文件映射到 Windows 做成一个虚拟盘, 这类工具有很多, 可以选 RaiDrive 等等, 现在 VSCode 的官方扩展 “Remote - Development” 可以直接走 ssh 协议访问远程文件, 就不必映射虚拟盘了
安装好上述扩展, 首先改设置, 左下角 齿轮图标
-> 设置
, 搜 “remote.SSH”, 勾选 remote.SSH.showLoginTerminal
(或者直接在 settings.json 里添加一行 "remote.SSH.showLoginTerminal": true
也可)
完后就可以连接到远程机器了, 在 VSCode 主界面 ctrl+shift+p
选 Remote.SSH: Connect to host
, 输入 root@<ip>
, 如果是密码认证, 之后留意终端窗口, 在里面输入密码
首次连接会多次要求输入密码, 成功后界面左下角会有 SSH: <ip>
的已连接状态, 同时这个 VSCode 也变成了该远程连接的专属实例, 然后就可以从侧边栏打开项目路径了, 打开后如图:
之后根据项目类型, 可以安装一些基本的扩展, 如:
- C/C++ IntelliSense, debugging, and code browsing
- autoconf
- Bookmarks
等等, 注意有些扩展是要安装在 SSH 的目标机器上, 安装时会提示你 install on SSH: xxxx
, 而主题类扩展和一部分功能类扩展是安装在本地机器上
如果 Remote-SSH 连接到远程机器是密码认证的, 频繁使用时每次都要输密码, 很麻烦, 这时用公钥认证更好, 这里参考 Windows 下 VS Code Remote-Development(ssh) 插件的安装和配置 基本思路就是典型的 SSH 密钥方式登录: 生成一对公钥私钥, Linux 执行环境安装公钥, VSCode 使用私钥, 如下:
首先生成密钥:
# 生成一对密钥, 在哪个机器生成都行
ssh-keygen -t rsa
# 公钥需要放到 Linux 执行环境里
# 假设生成的公钥是 "vscode_rsa.pub"
cat /root/.ssh/vscode_rsa.pub >> /root/.ssh/authorized_keys
chmod 644 /root/.ssh/authorized_keys
# 私钥需要留在 VSCode 一端 Windows 机器里
# 假设路径是 "D:/.ssh/vscode_rsa"
然后在 VSCode 主界面 ctrl+shift+p
选 Remote.SSH: Open Configuration File
, 输入以下内容:
Host dev-56144 <- 连接标识, 随便写
HostName 172.16.xx.xxx <- 远程机器 IP
User root
IdentityFile D:/.ssh/vscode_rsa <- 私钥的本地完整路径
配置好后, 在 Remote.SSH: Connect to host
时就会看到这个连接配置了
使用 VSCode 和 gdbserver 远程调试 C 代码
在远程 Linux 机器上, 运行 gdbserver localhost:<port> <program> <args>
, 比如
gdbserver localhost:2333 /path/to/myprogram myarg1 myarg2 myarg3
这里假设远程 Linux 机器 IP 是 172.16.56.144
, gdbserver 的端口设为 2333
, 在 VSCode 机器上, 进入菜单 调试
-> 添加配置
, 会生成一个配置文件 SSH之后的项目根目录/.vscode/launch.json
, 将其修改如下:
{
"version": "0.2.0",
"configurations": [
{
"name": "gdb Remote Launch",
"type": "cppdbg",
"request": "launch",
"program": "/path/to/myprogram",
"args": ["myarg1", "myarg2", "myarg3"],
"stopAtEntry": true,
"environment": [],
"externalConsole": false,
"MIMode": "gdb",
"miDebuggerPath": "gdb",
"miDebuggerArgs": "gdb",
"linux": {
"MIMode": "gdb",
"miDebuggerPath": "/usr/bin/gdb",
"miDebuggerServerAddress": "172.16.56.144:2333",
},
"logging": {
"moduleLoad": false,
"engineLogging": false,
"trace": false
},
"setupCommands": [
{
"description": "Enable pretty-printing for gdb",
"text": "-enable-pretty-printing",
"ignoreFailures": true
}
],
"cwd": "${workspaceFolder}",
}
]
}
几个注意的地方:
- 应该是
"request": "launch"
, 不是 “attach”, 此后也并不需要记录进程ID - 需要填对
"miDebuggerServerAddress": "172.16.56.144:2333"
, 有这个设置才会开启 gdb 远程调试 "engineLogging": true
可以看到 gdb 自身的详细消息- 必须是
"externalConsole": false
否则报错 /path/to/myprogram
应该是在 gdbserver 和 launch.json 里都要填一次
之后就可以正常使用调试功能了, 添加断点, 监视等等, 如图:
在 VSCode 的调试控制台输入变量名, 就可以直接打印出来, 想使用默认的调试器命令要在前面加 -exec
, 如 -exec p/x args
附 gdbserver usage
gdbserver --help
Usage: gdbserver [OPTIONS] COMM PROG [ARGS ...]
gdbserver [OPTIONS] --attach COMM PID
gdbserver [OPTIONS] --multi COMM
COMM may either be a tty device (for serial debugging), or
HOST:PORT to listen for a TCP connection.
Options:
--debug Enable general debugging output.
--remote-debug Enable remote protocol debugging output.
--version Display version information and exit.
--wrapper WRAPPER -- Run WRAPPER to start new programs.
--once Exit after the first connection has closed.
Report bugs to "<http://www.gnu.org/software/gdb/bugs/>".
1.编译时加-g
2.gdbserver + gdb 远程调试
prebuilts/toolchains/mips-gcc720-glibc226/mips-linux-gnu/libc/mfp64/usr/bin/gdbserver
把它拷贝到target
3.target
gdbserver 宿主机 IP:端口号 要调试的可执行程序
#./gdbserver 192.168.0.240:50555 ./cloud_sound_dance
4.host
mips-linux-gnu-gdb 要调试的可执行程序
#mips-linux-gnu-gdb tmp_files/cloud_sound_dance
target remote 目标板 IP:端口号
(gdb) target remote 192.168.0.174:50555
5.设置断点,运行:
(gdb) b App.cpp:308
Breakpoint 1 at 0x454834: file ../App.cpp, line 308.
(gdb) r
The "remote" target does not support "run". Try "help target" or "continue".
(gdb) continue
Continuing.
(gdb) info breakpoints
命令 |
命令缩写 |
命令说明 |
list |
l |
显示多行源代码 |
break |
b |
设置断点,程序运行到断点的位置会停下来 |
info |
i |
描述程序的状态 |
run |
r |
开始运行程序 |
display |
disp |
跟踪查看某个变量,每次停下来都显示它的值 |
step |
s |
执行下一条语句,如果该语句为函数调用,则进入函数执行其中的第一条语句 |
next |
n |
执行下一条语句,如果该语句为函数调用,不会进入函数内部执行(即不会一步步地调试函数内部语句) |
|
p |
打印内部变量值 |
continue |
c |
继续程序的运行,直到遇到下一个断点 |
set var name=v |
|
设置变量的值 |
start |
st |
开始执行程序,在main函数的第一条语句前面停下来 |
file |
|
装入需要调试的程序 |
kill |
k |
终止正在调试的程序 |
watch |
|
监视变量值的变化 |
backtrace |
bt |
产看函数调用信息(堆栈) |
frame |
f |
查看栈帧 |
quit |
q |
退出GDB环境 |
对于软件开发来说,调试程序是比不可少的。对于开发PC软件通常系统已经继承了调试工具(比如Linux系统的GDB),或者IDE直接支持对程序的调试。而对于开发嵌入式软件来说调试的手段比较有限,很多开发者仅有的调试手段依然是最原始的打印(我也是其中之一)。当然除了打印调试之外还有通过gdb+gdbserver来调试,gdbserver在目标系统中运行,gdb则在宿主机上运行。
一、源码下载
对于嵌入式软件开发调试工具没有现成的,且嵌入式系统比较繁杂,gdbserver需要根据目标系统单独编译。gdb的源码包下载地址为:http://ftp.gnu.org/gnu/gdb/。目前最新的版本为8.0但由于8.0加入了C++11,而我的目标系统的交叉工具链不支持C++11,故下载7.12版本。
二、编译arm-linux-gdb
Linux系统本身已经自带gdb工具,但无法用在嵌入式调试中,需要单独编译arm-linux-gdb
。
1.解压源码包
$ tar zxvf gdb-7.12.tar.gz
$ cd gdb-7.12/
2.生成Makefile
$ ./configure --target=arm-linux --prefix=$PWD/__install
–target:指定目标平台。–prefix:指定安装路径。
3.编译
$ make
4.安装
$ make install
执行此命令后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文件夹__install/里面包含可执行文件、头文件、动态库文件等,如下图所示:
目前只用到bin/目录下的可执行文件arm-linux-gdb,执行下面命令:
$ sudo cp __install/bin/arm-linux-gdb /usr/bin/
将生成的arm-linux-gdb文件拷贝到系统/usr/bin/目录下,这样便可以在任何地方很方便的调用。
三、编译gdbserver
1.生成Makefile
$ cd gdb/gdbserver/
$ ./configure --target=arm-linux --host=arm-linux-gnueabi
–host:指定交叉工具链,arm-linux-gnueabi
为我的目标系统的交叉工具链。
2.编译
$ make
编译gdbserver不需要执行make install
命令,make
之后在当前目录下会生成可执行程序gdbserver
,将其拷贝到目标系统中。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
1.GDB7.6 Remote ‘g’ packet reply is too long错误
在gdb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如下图所示错误:
解决方案:
修改gdb/remote.c文件,屏蔽process_g_packet函数中的下列两行:
if (buf_len > 2 * rsa->sizeof_g_packet)
error (_(“Remote ‘g’ packet reply is too long: %s”), rs->buf);
在其后添加:
if (buf_len > 2 * rsa->sizeof_g_packet) {
rsa->sizeof_g_packet = buf_len ;
for (i = 0; i < gdbarch_num_regs (gdbarch); i++)
{
if (rsa->regs[i].pnum == -1)
continue;
if (rsa->regs[i].offset >= rsa->sizeof_g_packet)
rsa->regs[i].in_g_packet = 0;
else
rsa->regs[i].in_g_packet = 1;
}
}
2.arm-linux-gdb加载目标系统库出错
arm-linux-gdb在调试的时候会加载目标系统的库文件,如果出错时便无法调试,如下图所示:
解决方案
可通过指令[set solib-search-path+库文件路径]来手动加载目标系统库文件,如下为我的设置:
(gdb) set solib-search-path /home/zxd/MerriiLinux_qa1_qe1/boot/config/gcc-linaro/arm-linux-gnueabi/libc/lib/
五、调试
下面给出调试用的示例代码:
test.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i;
for (i=0; i<5; i++) {
printf("Hello World:%d\n", i);
}
printf("Good bye!\n");
return 0;
}
1.编译用于调试的程序
$ arm-linux-gnueabi-gcc -g test.c -o test
为了能够gdb调试,在编译程序的时候必须加-g选项,将生成的可执行文件test拷贝到目标板中。
2.环境配置
宿主机IP:192.168.0.139
目标板IP:192.168.0.138
3.目标板上运行gdbserver
# cd /
# gdbserver 192.168.0.139:6666 /test
其中 192.168.0.139 是宿主机的地址,6666是调试端口,helloword是需要调试的可执行程序。gdbserver启动之后打印出下面内容:
4.宿主机上运行arm-linux-gdb
$ arm-linux-gdb test
arm-linux-gdb
启动之后会有如下打印:
其中最后一行(gdb) 表示arm-linux-gdb
在等待输入指令,现在需要输入指令来连接gdbserver,如下所示:
(gdb) target remote 192.168.0.138:6666
输入上述指令若成功连接目标板会打印出下图所示:
宿主机会打印出如下图所示:
5.指定库文件路径
由上图可知arm-linux-gdb
加载目标系统库文件成功,如果失败需要手动加载,下面给出对于我的目标板的指令:
(gdb) set solib-search-path /home/zxd/MerriiLinux_qa1_qe1/boot/config/gcc-linaro/arm-linux-gnueabi/libc/lib/
6.调试
下面给出调试结果,具体调试方法跟PC机上gdb调试类似,只是在设置断点后,gdb通过run/r
指令让程序运行。而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程序已经通过gdbserver运行了,arm-linux-gdb通过continue/c
让程序继续运行,下面为调试结果:
其中左侧的为目标开发板通过串口终端打印出来的,右边窗口为通过ssh连接宿主机的终端。
segmentation-fault段错误一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代码量很大的时候寻找起来更是如大海捞针一般,本文将介绍通过gdb+gdbserver来找到出错的位置。
segmentation-fault段错误有时候每次都能重现出来,这种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好调试可以直接在线调试。有的问题比较难重现,甚至可能运行好几天才有可能重现,这种问题一般是通过分析segmentation-fault段错误产生的core文件。
下面给出本文用的示例代码:
tes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char* p;
memcpy(p, "hello", 5);
return 0;
}
用gdb调试代码时必须加上-g选项,如果没有-g,你将看不见程序的函数名、变量名,所代替的全是运行时的内存地址。先对示例代码交叉编译到目标机上:
arm-linux-gnueabi-gcc -g test.c -o test
将生成的可执行程序test拷贝到目标机上便可以开始本次试验了。
一、直接在线调试
1.在目标机上启动gdbserver
$ gdbserver 192.168.0.139:6666 /test
2.在宿主机上启动gdb
$ arm-linux-gdb test
3.连接目标机
(gdb) target remote 192.168.0.138:6666
若连接成功会有下面提示:
在目标机上也有连接成功提示:
4.调试
执行指令 c(continue)让程序开始执行并出错,若错误简单可直接显示出错误的具体位置:
可以通过指令bt来查看当前的堆栈信息:
若程序比较复杂,出错时没有显示出具体的出错信息,可通过where指令来查看出错的位置:
二、抓取core文件
1.系统设置
Linux系统默认core文件的大小限制为0,即产生segmentation-fault段错误时不会生成core文件,可以通过ulimit -c
指令来查看系统限制。可以通过ulimit -c filesize
命令来修改系统对core文件大小的限制,但如果core文件超过限制大小(filesize的单位为kbyte)将会被裁剪,最终生成一个不完整的core文件。在调试此core文件的时候,gdb会提示错误。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限制core文件的大小,指令如下:
$ ulimit -c unlimited
2.产生core文件
当运行程序出现segmentation-fault段错误时,如果产生core文件,会在终端有如下打印:
在当前目录下也会生成core文件:
3.调试core文件
core文件产生之后将其拷贝到宿主机,不需要连接目标机便可调试。运行下列指令启动gdb:
$ arm-linux-gdb test core
由于本文采用的示例比较简单,gdb已经列出了出错的具体位置,敲击回车,gdb列出了具体出错的代码:
可以通过指令bt来查看堆栈信息:
可以通过where指令来定位出错的位置:
=============== End
标签:core,gdbserver,gdb,linux,arm,调试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sgxeva/p/1747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