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
知识点归纳一
工程伦理的意义
工程伦理的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有利于提升工程师伦理索养,加强工程从业者的社会责任。
- 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 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有利于协调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杜会稳定和谐。
如何理解工程伦理
技术与工程现代社会,人类的工程活动大多都以技术为基础,对技术的选择和应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的进步及发展方向。因此,工程与技术密切相关。在讨论工程伦理的相关问题之前,必须先厘清技术与工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技术与工程的区别
技术与工程的主要区别如下:
- 内容和性质不同。技术是以发明为核心的活动,它体现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方法、技巧和技能;工程则是以建造为核心的活动。
- 成果的性质和类型不同。技术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发明、专利、技术技巧和技能,往往在一定时间内是有“产权”的私有知识;工程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物质产品、物质设施,它直接地显现为物质财富本身。
- 活动主体不同。技术活动的主体是发明家,工程活动的主体是工程师以及工人、管理者、投资方等。
- 任务、对象和思维方式不同。技术是探索带有普遍性的、可重复性的“特殊方法”,技术活动是利用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的发明创造过程。
工程的定义概念
- 工程的定义工程的定义包括狭义的概念以及一个广义的概念。
- 广义的工程概念认为工程是由一群人为达到某种目的 ,在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
- 狭义的工程概念不仅强调多主体参与的社会性,而且主要指针对物质对象的、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得以实现的人类活动。
工程的过程
工程的过程表现为动态的过程,一般而言,计划、设计、建造、使用和结束这五个环节构成了工程的完整生命周期。
社会实践的工程如何考虑
作为社会实践的工程可从两方面进行考量。
- 它是工程共同体通过实践将工程设计和知识应用于自然的过程;
- 工程活动的目的是好的生活,其造福人类社会的目标具有社会性,工程实践作为特定知识在自然界中的运用方式,具有与现代科学实验相似的因索,即不确定性和探索性。
工程活动的维度
哲学的维度
从哲学的维度理解工程,主要涉及到工程的本质、工程的价值,工程师及其相关人员的责任等问题的反思。
技术的维度
工程活动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许多引领设计与建造潮流的工程 ,最终的实现往往 得益于应用了先进的材料与技术。
经济的维度
“经济”是理解工程活动常见的视角之一 ,事实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往往是表征工程意义的重要指标。
管理的维度
工程的不同环节、相继的时间节点实现高效协同,是工程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社会的维度
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工程实践者形成了为实现特定工程目标而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工程共同体。
生态的维度
生态的维度是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的重要视角。原因在于工程实践直接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不可还原不可逆转的重要影响。
伦理的维度
人们一般把伦理的问题归结为哲学问题,把伦理的维度纳人哲学的维度,但实际上,伦理的维度所涉及的问题远超出了哲学的范围。
如何理解伦理
把“伦理”与“道德”关联起来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道德”更突出个人因为遵循规则而具有“德性”“伦理”则突出以之依照规范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伦理与道德都强调值得倡导和遵循的行为方式 ,都以善为追求的目标。
不同的伦理立场
不同的伦理立场可以概括为功利论、义务论、契约论和德性论。
功利论
功利主义者认为,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如果导致了与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同时他们强调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 个人。最好的结果就是达到“最大的善”, 只有当一个行为能够最大化的善时,它才是道德上正确的。
义务论
义务论者更关注人们行为的动机,强调行为的出发点要遵循道德的规范,体现人的义务和责任。
契约论
契约论通过一个规则性的框架体系,把个人行为的动机和规范伦理地看作是一种社会协议。
德性论
德性论有时也被称为美德伦理学或德性伦理学。德性论以“行为者”为中心,关注的是“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知识点归纳二
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
价值标准的多元化以及现实的人类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常常导致在具体情境之下的道德 判断与抉择的两难困境,即“伦理困境”。在工程实践的伦理困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不能仅是靠他律的伦理规范,对每一位行为者 来说,“我对....负责”的决定权在于生动的生活而不在于教条的规范,这就要求工程行为者不论是遵循伦理规范,汲取不同伦理原则的合理之处。
工程实践的伦理问题
技术伦理
工程的技术活动中必须要考虑到技术运用的主体,而人是道德主体,人有进行道德选择的自由。可见,工程技术活动牵涉到伦理问题,工程中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离不开道德评判和干预.道德评价标准应该成为工程技术活动的基本标准之一。
利益伦理
从建造方法上来看,工程是一种技术活动,从建造目标和应用价值方面来说,工程则是一种经济活动,其通过将科学技术的集成,实现特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在工程的建造过程中,涉及各种利益协调和再分配问题。
责任伦理
工程责任不但包括事后责任和追究性责任,还包括事前责任和决策责任。工程师是工程责任伦理的重要主体,工程伦理研究首先从研究工程师的职业规范和工程师责任开始。
环境伦理
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是与近代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直接相关的。工程造成的环境问题,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经之路。
如何处理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 培养工程实践主体的伦理意识。伦理意识是解决伦理问题的第一步 ,许多伦理问题是由于实践主体缺乏必要的伦理意识造成的,特别是当一些工程决策者和管理者缺乏伦理意 识之时,还会给工程师等其他群体造成伦理困境,因此,不仅是工程师需要培养伦理意识 , 其他实践主体也同样需要培养伦理意识。
- 利用伦理原则底线原则与相关具体情境相结合的方式化解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其中,伦理原则包括本节第二部分中提到的处理伦理问题的三个基本准则,以及与工程相关 的道德价值包含的几个方面,即个人的伦理和道德自律、工程共同体的伦理规范与伦理准则 等。底线原则主要是指伦理原则中处于基础性、需要放在首位遵守的原则,例如安全、忠诚 等,当发生难以解决的冲突和矛盾时,底线原则作为必须遵守的原则发挥作用;具体情境是 指工程实践发生的相关背景和条件的组合,包括工程涉及的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要实现 的具体目标,关联到的具体利益群体,也包括不同类型的工程所特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对 不同的工程领域,具体情境都有较大差异。
- 遇到难以抉择的伦理问题时,需多方听取意见。可采用相关领域专家座谈、利益相关群体调查、工程共同体内部协商的方式,听取多方意见,综合决策。
- 根据工程实践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及时修正相关伦理准则和规范。伦理准则和规范在形成之初并不完备,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因此,需根据工程实践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及时修正伦理准则和规范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便其更好地指导工程活动。
- 逐步建立遵守工程伦理准则的相关保障制度。 目前,已经形成关于工程的行业规范、工程师行为规范等伦理准则,然而,对于遵守相关准则的保障制度仍然并不完备。由此,当工程师等实践主体在面临雇主要求和伦理准则发生矛盾之时 ,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因此,应该逐步探索和建立遵守工程伦理准则所需的相关保障制度,促进工程伦理问题处理的制度化。
知识点归纳三
工程的价值导向性
人类的生产实践(工程活动是其重要的形式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工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竞争实力的根本,在当今形势下,工程活动的价值导向性问题,特别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思考工程活动的目的,确保工程符合公平公正等基本伦理责任,变得非常重要。
工程价值的多元性
工程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也有科学,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价值。
工程的科学价值
工程制造的科学仪器,设备,基础设施是现代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工程的政治价值
工程政治价值的一个极端表现是其军事价值,先进的工程技术往往率先被用于开发先进武器装备,而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在工程化,产业化上的新发展,不断开辟新的原料来源,摆脱了对原产地的以来,这样就以和平的方式改变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格局。
工程的社会价值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其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工程的社会价值并不只是正向积极的一面,例如对社会分层的作用就具有正负双面性,数字鸿沟是既有社会经济分层的反应,甚至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工程的文化价值
文化活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需要先进的工程额学技术为之提供基础设施,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持。此外,工程实践及其职业所包含的造福人类,不断创新,追求质量和效率,团队合作,务实精准等工程精神,是工程内在的思维方式,行事方式及行为规范,对社会其他亚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这本身就属于h文化范畴,具有文化价值属性。
工程的生态价值
传统工程以自然界为作用对象,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和能源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外,有些工程成果可以微妙的方式发挥生态价值作用,换言之,工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d发挥出各种不同的功能。
知识点归纳四
工程价值的综合性
工程作为改革自然的造物实践,是一个综合集成了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社会,伦理生态等d各方面要素的一个整体,所以一般来说,一项工程总是包含着多种价值。而前述工程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学,生态等各种价值,就是工程在这些方面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 和功能所做出的评价。工程能力,工程职业,工程实践,工程成果等成为了一个企业,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工程所服务的对象与可及性
工程活动是有非常明确的目标的行为,工程具有多方面的价值,那么工程所带来的利益价值如何分配就成为了一个伦理问题。
目标人群
预期的受益者
工程活动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进行的,项目是工程活动的基本单元,而工程项目在时空分布上是不均匀的,它将资金、技术、人力、材料等资源聚集于特定时空点,只能服务于特定的人群,而不是所有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组织是瞄准目标市场、瞄准目标人群的。如何确定什么人可以首先享用到工程成果,或者如何确定人们享受的顺序,实际上是工程资源的分配问题。
可及与普惠
以产品价格为例
对企业而言,其生产销售的产品的价格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一般来说,以企业盈利的角度,企业希望产品价格越高越好,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为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是为了获得满意的回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想,一件产品或者一项服务的价格应当与它能为消费者提供的利益或好处相当。所以,工程产品时联系工程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其价格是供需双方都非常关注的参数,它直接反映着工程主体与工程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
工程实践中的攸关方与社会成本承担
有一类关涉公平的工程问题,它们未必是企业、工程师、业主的主观故意造成的,但是问题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人数众多,性质也很严重。
邻避效应
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发生对起因为建设项目选址而引发的社会群体事件。邻避行为突出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利益-损害承担不公平问题:设计时主观预期的公共效益为广大人群享受,建成后也会达到这样的目的,但项目周围居民蒙受危害或者担心受到危害,即大众与周围居民之间出现利益损失分配上的不平衡。公平性问题一直是邻避冲突中抗争居民要求的焦点。公共基础建设项目会产生这种分配,一般项目以及工程产品的使用也如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居民权利意识,风险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邻避冲突的发生数量将呈上升趋势。
工程活动的社会成本
传统的工程观主要考虑企业本身以及对工程项目的投入-产出有直接密切作用关系的群体,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则不予考虑或很少考虑;主要考虑企业本身的收益和付出,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社会为工程付出的代价。它考虑的环境问题,往往只考虑到局部小环境,不够深入,不够自觉。忽略社会成本是传统项目管理过程中普遍出现的不足。
(利益)攸关方
近年来,与经济学提出社会成本概念,开始研究包括工程活动在内的经济行为的外部特性,企业管理领域也扩展了关注的视域: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由过去只强调对股东负责,逐渐扩展到利益相关者也纳入管理关注的视野。
公平原则在工程的实现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不懈追求,伦理学家赋予其极高的地位。
基本公平原则
所谓公平或公正,又称正义,愿意指“应得的赏罚”。抽象地说是对等和同等地对待,但公平不等于平等,实际上,它还规定了不平等的程度,公平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每个人都应获得其应得的权益,对平等的事物平等对待,不平等的事物却别对待。当然,确定一个人的利益可以有很多方式,例如根据其工作能力等来衡量。其中有四类公正:(1)补偿公正(2)惩罚公正(3)分配公正(4)程序公正。
利益补偿,原则和机制
基本分配公正的基本实现途径是,在不同利益与价值追求的个人与团体间的对话基础上,达成有普遍约束力的分配与补偿原则。这些原则实质上是最低限度的,我们称之为底线原则,它反映了在当前时代最初的文明程度下,面对工程活动中复杂的利益分配行为,不用伦理观念和道德水准的人群的伦理共识。这些实际上是以程序公正来保证分配公正。
为了在工程实践中实现基本公正,在工程项目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进行项目社会评价。第二,针对事前无法准确预测的项目的全部后果,以及前期未加考量的公平问题,应引入评估机制。第三,针对仅瞄准人群的局限,扩大关注的视域,开展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于协调机制:公众参与
在我国,传统的工程管理体制多是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结构,在决策过程中,重行政和精英主导,缺乏公众参与;在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注重工程建设,忽略运行管理;在工程效应评估中,片中经济效应,忽视社会效应,在工程快速审批和上马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诸多不可调和或未经考虑的矛盾冲突。为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建立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吸收广大公众参与工程的决策,设计和实施全过程。
标签:社会,工程,实践,伦理,维度,活动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ctinvulnerable/p/1742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