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认为软件工程方法论对我们软件开发用处极大。
软件工程工程方法论有四种,即瀑布模型、迭代式开发、螺旋开发和敏捷开发。
1.瀑布模型是由W.W.Royce在1970年最初提出的软件开发模型,瀑布式开发是一种老旧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瀑布模型式是最典型的预见性的方法,严格遵循预先计划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维护的步骤顺序进行。步骤成果作为衡量进度的方法,例如需求规格,设计文档,测试计划和代码审阅等等。瀑布式的主要的问题是它的严格分级导致的自由度降低,项目早期即作出承诺导致对后期需求的变化难以调整,代价高昂。瀑布式方法在需求不明并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变化的情况下基本是不可行的。
2.迭代式开发也被称作迭代增量式开发或迭代进化式开发,是一种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相反的软件开发过程,它弥补了传统开发方式中的一些弱点,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生产率。什么是迭代式开发?每次只设计和实现这个产品的一部分, 逐步逐步完成的方法叫迭代开发, 每次设计和实现一个阶段叫做一个迭代。在迭代式开发方法中,整个开发工作被组织为一系列的短小的、固定长度(如3周)的小项目,被称为一系列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采用这种方法,开发工作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启动,并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工作。再通过客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一轮的迭代。
3.1988年,巴利·玻姆(Barry 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螺旋模型”刚开始规模很小,当项目被定义得更好、更稳定时,逐渐展开。“螺旋模型”的核心就在于您不需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把所有事情都定义的清清楚楚。您轻松上阵,定义最重要的功能,实现它,然后听取客户的意见,之后再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如此不断轮回重复,直到得到您满意的最终产品。
4.敏捷开发是一种从199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新型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它们的具体名称、理念、过程、术语都不 尽相同,相对于“非敏捷”,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 型的团队、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也更注重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
由于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并且软件使用涉及方方面面的行业领域如金融、医疗、服务等,我认为以上四种软件开发方法(模型)为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等作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行动思路。在如此繁重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等需求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模型,这让我们的软件开发过程有章可循,让我们能够少走弯路,让我们能够更合理、高效、更正确、更好的开发软件。比如众所周知的Bilibili客户端的迭代开发过程,Android2.0-3.0 [改版]支持新的网站分区[新增]直播源的弹幕支持[新增]显示UP主的投稿列表等,Android3.0-4.0 [新增]首页进入排行榜/热门榜[新增]收藏专题功能[新增]新的播放界面等,Android4.0-now [新增]修改个人资料功能[新增]后台播放音乐功能[新增]全区列表新增tag功能等。软件的更新实质上就是迭代开发的过程,也几乎所有软件开发都遵循软件工程方法论,才使得软件开发更高效更实用,所以我认为软件工程方法论非常重要,对软件开发过程非常有帮助。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软件工程方法论对软件开发的好处也不是无穷大。
此处可参考图灵社区 (ituring.com.cn)
以上仅为我个人看法,如有什么说的不妥之处,还请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