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E TABLE t1(id INT PRIMARY KEY, c INT) ENGINE=Memory;
CREATE TABLE t2(id INT PRIMARY KEY, c INT) ENGINE=InnoDB;
INSERT INTO t1 VALUES(1,1),(2,2),(3,3),(4,4),(5,5),(6,6),(7,7),(8,8),(9,9),(0,0);
INSERT INTO t2 VALUES(1,1),(2,2),(3,3),(4,4),(5,5),(6,6),(7,7),(8,8),(9,9),(0,0);
SELECT * FROM t1;
SELECT * FROM t2;
InnoDB表的数据就放在主键索引树上,主键索引是B+树。所以表t2的数据组织方式如下图所示:
Memory引擎的数据和索引是分开的
可以看到,内存表的数据部分以数组的方式单独存放,而主键id索引里,存的是每个数据的位置。主键id是hash索引,可以看到索引上的key并不是有序的。
在内存表t1中,当我执行select *的时候,走的是全表扫描,也就是顺序扫描这个数组。因此,0就是最后一个被读到,并放入结果集的数据。
可见,InnoDB和Memory引擎的数据组织方式是不同的:
- InnoDB引擎把数据放在主键索引上,其他索引上保存的是主键id。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索引组织表(Index Organizied Table)。
- 而Memory引擎采用的是把数据单独存放,索引上保存数据位置的数据组织形式,我们称之为堆组织表(Heap Organizied Table)。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引擎的一些典型不同:
-
InnoDB表的数据总是有序存放的,而内存表的数据就是按照写入顺序存放的;
-
当数据文件有空洞的时候,InnoDB表在插入新数据的时候,为了保证数据有序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写入新值,而内存表找到空位就可以插入新值;
-
数据位置发生变化的时候,InnoDB表只需要修改主键索引,而内存表需要修改所有索引;
-
InnoDB表用主键索引查询时需要走一次索引查找,用普通索引查询的时候,需要走两次索引查找。而内存表没有这个区别,所有索引的“地位”都是相同的。
-
InnoDB支持变长数据类型,不同记录的长度可能不同;内存表不支持Blob 和 Text字段,并且即使定义了varchar(N),实际也当作char(N),也就是固定长度字符串来存储,因此内存表的每行数据长度相同。
由于内存表的这些特性,每个数据行被删除以后,空出的这个位置都可以被接下来要插入的数据复用。比如,如果要在表t1中执行:
DELETE FROM t1 WHERE id=5;
INSERT INTO t1 VALUES(10,10);
SELECT * FROM t1;
翻译
搜索
复制
标签:Index,t1,索引,InnoDB,内存,id,Table,主键,Organizied From: https://www.cnblogs.com/papering/p/1740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