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有了里程碑意义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作为党的二十大后我国信息化领域的首个全面规划,文件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首次提出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将建设数字中国上升到“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的战略高度。
这是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方案,这是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份规划中,数字中国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一一明确: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立足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加强整体布局、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作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磅文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两个重要时间节点:
- 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到 2035 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整体框架: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
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
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
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一图读懂《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规划》核心要点提炼
目标
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
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
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
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
数字经济:质效大幅增强
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明显提升
数字文化:跃上新台阶
数字社会:精准化 普惠化 便捷化
数字生态文明:取得积极进展
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全球领先
数字安全保障:全面 提升
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
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
2522整体框架布局
两大基础: 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
五位一体: 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
两大能力: 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数字安全屏障
两个环境: 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
两大基础
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
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
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
北斗规模应用:大力推进
算力基础设施: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布局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合理梯次
应用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
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
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
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
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
建立:数据产权制度
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
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五位一体
强、优、大:数字经济
数字产业: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重点领域: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
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发展生态:
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
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
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
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高效协同:数字政务
制度:
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完善与数字政务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能力建设:
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
数据按需共享
业务高效协同
服务水平:
推进“一件事一次办”
推进线上线下融合
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自信繁荣:数字文化
网络文化:
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
引导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
文化数字化: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
数字文化服务能力:
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普惠便捷:数字社会
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发展:数字健康
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
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
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
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数字生活智能化:
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
新型数字消费业态
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
绿色智慧:数字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智慧治理:
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
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构建: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
两大能力
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体制: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主导: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主体: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引领支撑:科技型骨干企业
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
数字安全屏障
可信可控
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数据安全: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两大环境
公平规范:数字治理生态
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立法统筹协调
研究制定数字领域立法规划
及时按程序调整不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法律制度
技术标准体系:
编制数字化标准工作指南
制定修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等应用标准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提升全方位多维度综合治理能力
管网治网格局:科学、高效、有序
网络生态治理:
净化网络空间
专项行动:“清朗”、“净网”系列
网络文明建设
开放共赢:数字领域国家合作格局
国际交流合作体系:
统筹谋划数字领域国际合作
国际交流合作体系: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
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积极发展“丝路电商”
国际合作空间:
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平台
开放合作新平台:
高质量搭建
国际规则构建:
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等
整体谋划
组织领导:
党对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地方党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议事协调机制,落实责任
各有关部门:完善政策措施,资源整合,力量协同
体制机制:
机制: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协调机制
研究解决:数字化发展重大问题
推动:跨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
抓好: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
开展:数字中国发展监测评估
考核:干部考核参考
资金:
创新资金扶持方式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
引导:资本规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
构建:社会资本有效参与的投融资体系
人才: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
统筹布局数字领域学科专业点
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构建覆盖全民、城乡融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
氛围:
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共同参与建设
建立数字中国研究基地
统筹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工作
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重大活动
举办数字领域高规格国内国际系列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