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编译原理:运行时机制

编译原理:运行时机制

时间:2022-09-21 23:56:27浏览次数:91  
标签:虚拟机 编译 指令 内存 寄存器 原理 机制 CPU 运行

在语义分析之后,编译过程就开始进入了中后端。

经过前端阶段的处理分析,编译器已经充分理解了源代码的含义,准备好把前端处理的结果(带有标注信息的 AST、符号表)翻译成目标代码了

如果想做好翻译工作,编译器必须理解目标代码。而要理解目标代码,它就必须要理解目标代码是如何被执行的。通常情况下,程序有两种执行模式。

  • 第一种执行模式是在物理机上运行。 针对的是 C、C++、Go 这样的语言,编译器直接将源代码编译成汇编代码(或直接生成机器码),然后生成能够在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可执行程序。为了实现它们的后端,编译器需要理解程序在底层的运行环境,包括 CPU、内存、操作系统跟程序的互动关系,并要能理解汇编代码

  • 第二种执行模式是在虚拟机上运行。针对的是 Java、Python、Erlang 和 Lua 等语言,它们能够在虚拟机上解释执行。这时候,编译器要理解该语言的虚拟机的运行机制,并生成能够被执行的 IR。

在物理机上运行

冯·诺依曼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数据和指令不加区别,混合存储在同一个储存器中(即主存,或叫做内存);用一个指令指针指向内存中指令的位置,CPU就能自动加载这个位置的指令并执行。

在 x86 架构下,这个指针是eip 寄存器(32 位模式)或 rip 寄存器(64 位模式) 。一条指令执行完毕,指令指针自动增加,并执行下一条指令。如果遇到跳转指令,则跳转到另一个地址去执行。
计算机的运行机制:
image

可看到:计算机指令的执行基本上只跟两个硬件相关:一个是CPU,一个是内存

CPU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从硬件构成方面,需要知道它的三个信息:

  • 第一,CPU上有寄存器,并且可以直接由指令访问。寄存器的读写速度非常快,大约是内存的100倍。所以编译后的代码,要尽量充分利用寄存器,而不是频繁地去访问内存

  • 第二,CPU有高速缓存,并且可能是多级的。高速缓存也比内存快。CPU在读取指令和数据的时候,不是一次只读一条,而是读相邻的一批数据,放到高速缓存里。 接下来读取的数据,很可能已经在高速缓存中了,通过这种机制来提高运行性能。因此,编译器要尽量提高缓存的命中率

  • 第三,CPU内部有多个功能单元,有的负责计算,有的负责解码,等等。所以一条指令可以被切分成多个执行阶段,每个阶段在不同的功能单元上运行,这为实现指令级并行提供了硬件基础。

CPU是运行指令的地方,那指令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通常会用汇编代码来表示机器指令。比如,b=a+2 指令对应的汇编码可能是这样的:

movl  -4(%rbp), %eax    #把%rbp-4内存地址的值拷贝到%eax寄存器
addl  $2, %eax          #把2加到%eax寄存器
movl  %eax, -8(%rbp)    #把%eax寄存器的值保存回内存,地址是%rbp-8

上面的汇编代码采用的是 GNU 汇编器规定的格式。每条指令都包含了两部分:操作码(opcode)和操作数(oprand)
汇编代码示例:
image

操作码是让CPU执行的动作。 这段代码中,movl/addl是助记符(Assembly Mnemonic),其中的mov和add是指令,l是后缀,表示操作符的位数

操作数是指令的操作对象。 它可以是常数/寄存器和某个内存地址。上述代码示例中,"$2"就是一个常数,在指令中把它叫做立即数。"%eax"是访问一个寄存器,其中eax是寄存器的名称;而带有括号的"-4(%rbp)",则是对内存的访问方式,这个内存的地址是在rbp寄存器的值的基础上减4.

注:
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的,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资源
操作系统会把CPU的时间划分成多个时间片,分给不同的程序使用,每个程序实际上都是在"断断续续"地使用CPU,这就是操作系统的分时调度机制

内存

程序在运行时,操作系统会给它分配一块虚拟的内存空间,让它可以在运行期间使用。内存中的每个位置都有一个地址,地址的长度决定了能够表示多大空间,这叫做寻址空间。比如目前使用的都是64位的机器,理论上,可以用一个64位的长整型来表示内存地址。
不过,由于我们根本用不了这么大的内存,所以 AMD64 架构的寻址空间只使用了 48 位。但这也有 256TB,远远超出了一般情况下的需求。所以,像 Windows 这样的操作系统还会给予进一步的限制,缩小程序的寻址空间。

48位寻址空间有多大:
image

但即使是在加了限制的情况下,程序在逻辑上可使用的内存一般也会大于实际的物理内存。不过进程不会一下子使用那么多的内存,只有在向操作系统申请内存的时候,操作系统才会把一块物理内存,映射成进程寻址空间内的一块内存。 对应到下图,中间一条是物理内存,上下两条是两个进程的寻址空间,它们要比物理内存大。
对于有些物理内存的内容,还可以映射进多个进程的地址空间,以减少内存的使用。比如说,如果进程 1 和进程 2 运行的是同一个可执行文件,那么程序的代码段是可以在两个进程之间共享的。你在图中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物理内存和逻辑内存的关系:
image

另外,对于已经分配给进程的内存,如果进程很长时间不用,操作系统会把它写到磁盘上,以便腾出更多可用的物理内存。在需要的时候,再把这块空间的数据从磁盘中读回来。这就是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机制

那么从程序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怎样使用内存呢?

大多数语言会采用一些通用的内存管理模式。以C语言为例,会把内存划分为代码区,静态数据区,栈区和堆
C语言的内存布局方式:
image

其中代码段(也叫做文本段),主要存放编译完成后的机器码,也就是CPU指令
静态数据区会保存程序中的全局变量和常量。这些内存是静态的、固定大小的,在编译完毕以后就能确定清楚所占用空间的大小、代码区每个函数的地址,以及静态数据区每个变量和常量的地址。这些内存在程序运行期间会一直被占用。

堆和栈,属于程序动态,按需获取的内存。
栈: 使用栈的好处是:操作系统会根据程序使用内存的需求,自动地增加或减少栈的使用。

通常,操作系统会用一个寄存器来保存栈顶的地址,程序可以修改这个寄存器的值,来获取或者释放空间。有的CPU,还有专门的指令来管理栈,比如X86架构,会使用push和pop指令,把数据写入栈或弹出栈,并自动修改栈顶指针

在程序里使用栈的场景是这样的,程序的运行可以看作是在逐级调用函数(或者叫过程),像下面的示例程序,存在这main->bar->foo的调用结构,这也就是控制流转移的过程。

int main(){
  int a = 1;
  foo(3);
  bar();
}

int foo(int c){
    int b = 2;
    return b+c;
}

int bar(){
    return foo(4) + 1;

程序逐级调用的过程:
image

每次函数调用的过程,都需要一些空间来保存一些信息,比如参数/需要保存的寄存器的值/返回地址/本地变量等,这些 信息叫做这个过程的活动记录(Activation Record)
注意:活动记录是个逻辑概念

在物理实现上,一些信息可以保存在寄存器里,使得性能更高。

比如,依旧一些约定,返回值和少于6个的参数,是通过寄存器传递的。(这里的"依旧约定",是指在调用一个函数时,如何传递参数/如何设定返回地址/如何获取返回值的这种约定,把它称之为ABI(Application Binary Interrace,应用程序二进制借口)),利用ABI,使得可以用一种语言写的程序,去调用另外的语言写的程序

另一些信息会保存在栈中。每个函数(或过程)在栈里保存的信息,叫做栈帧(Stack Frame)

一种可能的栈帧结构:
image

  • 返回值:一般放在最顶上,这样它的地址是固定的。foo 函数返回以后,它的调用者可以到这里来取到返回值。在实际情况中,ABI 会规定优先通过寄存器来传递返回值,比通过内存传递性能更高。

  • 参数:在调用 foo 函数时,我们把它所需要一个整型参数写到栈帧的这个位置。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寄存器来传递参数,而不是通过内存。

  • 控制链接:就是上一级栈帧(也就是 main 函数的栈帧)的地址。如果该函数用到了上一级作用域中的变量,那么就可以顺着这个链接找到上一级作用域的栈帧,并找到变量的值。

  • 返回地址: foo 函数执行完毕以后,继续执行哪条指令。同样,我们可以用寄存器来保存这个信息。

  • 本地变量: foo 函数的本地变量 b 的存储空间。

  • 寄存器信息:我们还经常在栈帧里保存寄存器的数据。如果在 foo 函数里要使用某个寄存器,可能需要先把它的值保存下来,防止破坏了别的代码保存在这里的数据。这种约定叫做被调用者责任,也就是使用寄存器的函数要保护好寄存器里原有的信息。某个函数如果使用了某个寄存器,但它又要调用别的函数,为了防止别的函数把自己放在寄存器中的数据覆盖掉,这个函数就要自己把寄存器信息保存在栈帧中。这种约定叫做调用者责任

对于示例程序,在多级调用后,栈里的信息可能是下面的样子:
image

堆(Heap):
操作系统一般会提供一个 API,供应用申请内存。当应用程序用完之后,要通过另一个 API 释放。如果忘记释放,就会造成内存越用越少,这叫做内存泄漏

相对于栈来说,这是堆的一个缺点。不过,相应的好处是,应用在堆里申请的对象的生存期,可以由自己控制,不会像栈里的内存那样,在退出作用域之后就被自动收回。所以,如果数据的生存期超过了创建它的作用域的生存期,就必须在堆中申请内存。

扩展: 反之,如果数据的生存期跟创建它的作用域一致的话,那么在栈里和堆里申请都是可以的。当然,肯定在栈里申请更划算。所以,编译优化中的逃逸分析本质就是分析出哪些对象的生存期是跟函数或方法的生存期一致的,那么就不需要到堆里申请了

另外,在并发的场景下,由于栈是线程独享的,而堆是多个线程共享的,所以在堆里申请内存的效率会更低,因为需要在多个线程之间同步,避免出现竞争

那为了避免内存泄漏,在设计一门语言的时候,通常需要提供内存管理的方案。

  • 一种方案是像C/C++那样,由程序员自己负责内存的释放,这对程序员的要求比较高
  • 另一种方案是像Java语言那样自动地管理内存,这个特性叫做垃圾收集。(垃圾收集是语言的运行时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算法来回收不用的内存)

总结起来,在计算机上运行一个程序,我们需要跟两个硬件打交道:一个是 CPU,它能够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顺序执行;第二个硬件是内存,内存使用模式有栈和堆两种方式,两种方式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运行时系统

除了硬件支撑,程序的运行还需要软件,这些软件叫做运行时系统(Runtime System),或者叫运行时(Runtime)。前面我们提到的垃圾收集器,就是一个运行时的软件。进行并发调度的软件,也是运行时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对于把源代码编译成机器码在操作系统上运行的语言来说(比如 C、C++),操作系统本身就可以看做是它们的运行时系统。它可以帮助程序调度 CPU 资源、内存资源,以及其他一些资源,如 IO 端口。

在虚拟机上运行

虚拟机是计算机语言的一种运行时系统。虚拟机上运行的是中间代码,而不是 CPU 可以直接认识的指令。

虚拟机有两种模型:一种叫做栈机(Stack Machine)一种叫做寄存器机(Register Machine)。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何获取指令的操作数

栈机是从栈里获取,而寄存器机是从寄存器里获取,两种各有优缺点

基于栈的虚拟机

JVM 和 Python 中的解释器,都采用了栈机的模型。这里主要介绍 Java 的虚拟机的运行机制。

JVM 中,每一个线程都有一个 JVM 栈,每次调用一个方法都会生成一个栈帧,来支持这个方法的运行。这跟 C 语言很相似。但 JVM 的栈帧比 C 语言的复杂,它包含了一个本地变量数组(包括方法的参数和本地变量)、操作数栈、到运行时常量池的引用等信息。

注意,我们这里提到了两个栈,一个是类似于 C 语言的栈的方法栈另一个是方法栈里每个栈帧中的操作数栈。而我们说的栈机中的“栈”,指的是这个操作数栈,不要弄混了。

JVM中一个栈帧的结构:
image
对于每个指令,解释器先要把它的操作数压到栈里。在执行指令时,从栈里弹出操作数,计算完毕以后,再把结果压回栈里。

以“2+3*5”为例,它对应的栈机的代码如下:

push 2  //把操作数2入栈
push 3  //把操作数3入栈
push 5  //把操作数5入栈, 栈里目前是2、 3、 5
imul    //弹出5和3,执行整数乘法运算,得到15,然后把结果入栈,现在栈里是2、15
iadd    //弹出15和2,执行整数加法运算,得到17,然后把结果入栈,最后栈里是17 

提示:对于不同大小的常量操作数,实际上生成的指令会不同。这里只是示意。

注意一点,要从 AST 生成上面的代码,你只需要对 AST 做深度优先的遍历即可。先后经过的节点是:2->3->5->*->+(注:这种把操作符放在后面的写法,叫做逆波兰表达式,也叫后缀表达式)。

2+3*5对应的AST:
image

生成上述栈机代码,只需要深度优先地遍历 AST,并且只需要进行两种操作:

  • 在遇到字面量或者变量的时候,生成 push 指令;

  • 在遇到操作符的时候,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即可。

基于寄存器的虚拟机

除了栈机之外,另一种虚拟机是寄存器机。寄存器机使用寄存器名称来表示操作数, 所以它的指令也跟汇编代码相似,像 add 这样的操作码后面要跟操作数。

在实践中,早期版本的安卓系统中,用于解释执行代码的 Dalvik 虚拟机,就采用了寄存器模式,而 Erlang 和 Lua 语言的虚拟机也是寄存器机。JavaScript 引擎 V8 的比较新的版本中,也引入了一个解释器 Ignition,它也是个寄存器机。

与栈机相比,利用寄存器机编译所生成的代码更少,因为省去了很多 push 指令

不过,寄存器机所指的寄存器,不一定是真正的物理寄存器,有可能只是栈帧中的一个位置。当然,有的寄存器机在实现的时候,确实会用到物理寄存器,从而提高计算性能

小结

现有的程序有两大类执行模式。一类是编译成本地代码(机器码),运行在物理机和操作系统上另一大类是在虚拟机上运行,虚拟机又分为栈机和寄存器机两大类

image

参考:
运行时机制:程序如何运行,你有发言权

标签:虚拟机,编译,指令,内存,寄存器,原理,机制,CPU,运行
From: https://www.cnblogs.com/whiteBear/p/16709613.html

相关文章

  • Panama-FFI实现原理与移植
    移植FFI在说明如何对FFI进行移植之前需要先说明FFI的实现原理。JEP424是外部函数访问+本地内存,但是实际上需要移植的内容只有外部函数访问,对于本地内存的操作并不需要修改......
  • 浅谈汇编器、编译器、解释器和虚拟机
    1、汇编器: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 2、编译器:将高级语言翻译成汇编语言,再由汇编器去处理 3、解释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新的编程方式兴起了。一种被称为“解释器”的......
  • 编译系统的组成
    cmake、autoconf/automake无组建系统,为了解决Makefile难以书写问题由于make运行时需要把每个文件夹下的Makefile都include进来,比较耗时,于是开发出ninja组建系统,它运行时......
  • elasticsearch8.1源码编译笔记
    环境idea2022.1.3jdk17macos10.14.6gradle7.4.2(代码自动下载)前置准备idea设置JDK17idea设置gradleJVM为ProjectJVMgradle设置aliyun加速(可选),有时设......
  • SpringMVC工作原理源码分析
    SpringMVC工作原理源码分析首先、当请求进入Tomcat时、在web.xml查找对应的Servlet类、找到DispatcherServlet类并且匹配路径/、现在创建DispatcherServlet类的示例、并......
  • 记录--通过手写,分析Promise核心原理
    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在网上总结出来的一些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定义整体结构先写出构造函数,将Promise向外暴露/*自定义Promise函数模块:IIFE*/(function(win......
  • Java基础11 包机制
    包机制◆为了更好地组织类,Java提供了包机制,用于区别类名的命名空间。◆包语句的语法格式为:packagepkg1[.pkg2[.plk...]];◆一般利用公司域名倒置作为包名;c......
  • xtrabackup 8.0 备份恢复与原理介绍
    https://www.modb.pro/db/102109 1.备份工具特性对比2.工作过程PerconaXtraBackup是基于InnoDB的崩溃恢复功能的,它复制InnoDB数据文件,这导致数据内部不一致;然后,它对......
  • vue3源码学习11-编译two-AST内部转换
    在编译one中,template经过解析最终返回了一个AST节点对象,它是对模板的完整描述,但是还是不能用于生成代码,因为语义化还不够,没有包含编译优化相关的属性,vue内部还进行了进一步......
  • windows下mingw64编译darknet过程中遇到的错误记录下
    ./examples/go.c:787:5:error:unknowntypename'fd_set';didyoumean'fpos_t'? 解决:      go.c文件中添加头文件#include<sys/select.h>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