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大创比赛就这样难产了,不是倒在评审的过程中,而是在申请书阶段就胎死腹中,回顾一整个过程,真的是很难一口气说尽。
起初,是由一个实验室学长牵头搞的项目,但是学长并没有具体的想法和实施过程,直到临近ddl,才得知整个项目连一个大体的思路框架都没有,只有我和另一位大一学生负责招人,找老师,拟写申请书等一系列过程,但由于大一本身能力的欠缺和号召力的微弱导致找来的人良莠不齐,也因为最后的一些学校原因致使本就孱弱的队伍又离开一人,至此,这个队伍彻底分崩离析。
这是一件坏事吗?其实也未必是,整个队伍学长不出力,大一担不起责任,最后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耽误每个人的时间。其实我并不担心失败,我并不缺少失败的经历,对我来说,失败的次数远大于成功的次数,但我期待的失败是在所有人挥洒过汗水,奉献过精力之后所迎来的一个简单结果,这个过程中除了失败,更多是一种经历,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但这个却在初始阶段就失败了,并且是因为大家的不作为而终止。确实有不甘心的成分在。
最后也想劝一下想要参加团体类竞赛活动的同学,不要0基础参加,最好是在项目的相关领域有一些基础。因为伴随活动发展,预估大创之类的比赛会降至4人上限,这是不允许存在任何一个人划水的。另外,有能力的不要摆烂,既然要做就付出点心血,毕竟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明年作为负责人再战吧。
还要十分感谢指导老师的帮助,愿意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项目不疾而终真的我最对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