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Google+不是社交网络,但也不是坟场

Google+不是社交网络,但也不是坟场

时间:2023-03-29 14:09:48浏览次数:61  
标签:Google 网页 坟场 用户 Horowitz 产品 社交


在过去的几周里,用户对Google+的热情泡沫消退,一个月前为Google+摇旗呐喊的砖家们笔锋一转,开始将Google+称为“坟场”和“鬼城”。但是Google高管Bradley Horowitz称,这些评论其实言过其实,因为他们不清楚Google的长期策略。

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Google的策略:谷歌的社交功能蔓延到其他谷歌网站产品,包括最近的Google Reader(这次改版引发了Google粉丝们的抗议)。

数周之前,Google产品经理Louis Gray告诉我:Google+并非社交网络,而是Google试图整合其所有网页产品的新尝试。现在,Horowitz证明了这一点。

 

Google+是什么?

许多砖家和科技博客曾错误将Google+设想为Facebook的竞争对手,但它绝对不是——至少在Google看来不是。

当然,谷歌在许多领域与Facebook存在竞争,但Google的模式是将数据和用户卖给广告商,而不是将用户迁徙到一个新的社交网络上。相反,Google用一种新的方式访问Google网页搜索、邮箱和Google地图。

换句话说,Google+是(或将是)这些产品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交网络。

 

Google的整体考虑

Horowitz在谈到Google+的时候曾经谈及Google的声明周期理论,有两点相当重要:统一管理和数据。

简单来讲,你现在在Blogger、Reader、Youtube、Gmail等各项Google服务上可以有不同账号,但这种各种服务数据不通的状况很快就会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账号和登陆口。

多个账号登陆既复杂又混乱,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Google的鼓励创新和“多样性”的公司文化,现在的Google已经成为一个长有许多手臂但没有头的怪物,是时候让Google做出改变了。

在Google看来,未来的互联网产品即强调差异性又有着整体的风格,使用一个账号即可在多个产品键切换。而现在用户却不得不在多个产品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

Horowitz给我们举了个例子:一旦他结婚,他要至少要在9个不同的产品资料页面中将“Single”改成“Married”。而在未来,Google会打通所有产品,让你在一个连贯的数据和框架下使用各种服务。

 

选择的自由

社交网络对用户存在着天生的吸引力。但是如果当你进行搜索的时候,你不会希望看到你朋友喜欢什么的链接;当你使用Google地图的时候,你不会关心别人去了哪里。

我问Horowitz,“Google+是Google所有产品的一部分”是否意味着在使用Google其他网页服务的时候也要“被社交”,他的回答是:

“当然,有些产品,例如Google搜索将会支持‘隐姓埋名’模式。”

Horowitz称,使用Google网页服务有三种方式:无需登录、登录或使用假名。这三种模式都有着不同的用户价值,对产品也有不同的影响。

“并非所有产品都支持这三种模式,像Google Checkout就要严格一些,因为这一服务是和钱打交道。不同的产品支持不同模式。”

Horowitz还说,Google的目标是给你在任何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的自由。他举例说,像博客这样重量级的互联网服务,有的时候是需要上马甲的。

 

Google回应批评

今年九月,有研究表明Google+的公共内容下降了40%。上个月的另一项则表明,Google+的访问量比起最高点已经下跌了60%。

但这并不是Horowitz关注的焦点。在他看来,这些人犯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他称Google关心的不是用户在Google+上花费的时间,而是在所有产品——搜索、地图、Gmail等等上花费的时间。

Google+团队并不会太过关注外界的评价,无论是刚推出时的誉美之词还是现在的批评。但现在Horowitz也开始选择听取他人的意见,他引用了Google联合创始人Sergei Brin的一句话:你不仅要听别人说什么,还要看他们在做什么。

“我们很多决策是基于情感之外的点击数据流。”Horowitz称。“但你必须有一个与外界交流的窗口,否则你会错过许多重要的反馈。”

对于有建设性的反馈(例如性别状态是否可见),Google+从善如流。但对于其余的批评,Horowitz用这样一句话来做为本次采访的结束语:“无论我说什么,外界对我们还是该好奇的好奇,该赞的赞,该喷的喷。这没什么,我们都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往何方。”

Via VentureBeat


标签:Google,网页,坟场,用户,Horowitz,产品,社交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9688024/615687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