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去重
ES5 实现:
function unique(arr) {
var res = arr.filter(function(item, index, array) {
return array.indexOf(item) === index
})
return res
}
ES6 实现:
var unique = arr => [...new Set(arr)]
浏览器乱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产生乱码的原因:
- 网页源代码是
gbk
的编码,而内容中的中文字是utf-8
编码的,这样浏览器打开即会出现html
乱码,反之也会出现乱码; html
网页编码是gbk
,而程序从数据库中调出呈现是utf-8
编码的内容也会造成编码乱码;- 浏览器不能自动检测网页编码,造成网页乱码。
解决办法:
- 使用软件编辑HTML网页内容;
- 如果网页设置编码是
gbk
,而数据库储存数据编码格式是UTF-8
,此时需要程序查询数据库数据显示数据前进程序转码; - 如果浏览器浏览时候出现网页乱码,在浏览器中找到转换编码的菜单进行转换。
代码输出结果
const first = ()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3);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7);
setTimeout(() => {
console.log(5);
resolve(6);
console.log(p)
}, 0)
resolve(1);
});
resolve(2);
p.then((arg) => {
console.log(arg);
});
}));
first().then((arg) => {
console.log(arg);
});
console.log(4);
输出结果如下:
3
7
4
1
2
5
Promise{<resolved>: 1}
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
- 首先会进入Promise,打印出3,之后进入下面的Promise,打印出7;
- 遇到了定时器,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
- 执行Promise p中的resolve,状态变为resolved,返回值为1;
- 执行Promise first中的resolve,状态变为resolved,返回值为2;
- 遇到p.then,将其加入微任务队列,遇到first().then,将其加入任务队列;
- 执行外面的代码,打印出4;
- 这样第一轮宏任务就执行完了,开始执行微任务队列中的任务,先后打印出1和2;
- 这样微任务就执行完了,开始执行下一轮宏任务,宏任务队列中有一个定时器,执行它,打印出5,由于执行已经变为resolved状态,所以
resolve(6)
不会再执行; - 最后
console.log(p)
打印出Promise{<resolved>: 1}
;
什么是 XSS 攻击?
(1)概念
XSS 攻击指的是跨站脚本攻击,是一种代码注入攻击。攻击者通过在网站注入恶意脚本,使之在用户的浏览器上运行,从而盗取用户的信息如 cookie 等。
XSS 的本质是因为网站没有对恶意代码进行过滤,与正常的代码混合在一起了,浏览器没有办法分辨哪些脚本是可信的,从而导致了恶意代码的执行。
攻击者可以通过这种攻击方式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 获取页面的数据,如DOM、cookie、localStorage;
- DOS攻击,发送合理请求,占用服务器资源,从而使用户无法访问服务器;
- 破坏页面结构;
- 流量劫持(将链接指向某网站);
(2)攻击类型
XSS 可以分为存储型、反射型和 DOM 型:
- 存储型指的是恶意脚本会存储在目标服务器上,当浏览器请求数据时,脚本从服务器传回并执行。
- 反射型指的是攻击者诱导用户访问一个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后,服务器端接收数据后处理,然后把带有恶意代码的数据发送到浏览器端,浏览器端解析这段带有 XSS 代码的数据后当做脚本执行,最终完成 XSS 攻击。
- DOM 型指的通过修改页面的 DOM 节点形成的 XSS。
1)存储型 XSS 的攻击步骤:
- 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提交到⽬标⽹站的数据库中。
- ⽤户打开⽬标⽹站时,⽹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数据库取出,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
- ⽤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
- 恶意代码窃取⽤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站,或者冒充⽤户的⾏为,调⽤⽬标⽹站接⼝执⾏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这种攻击常⻅于带有⽤户保存数据的⽹站功能,如论坛发帖、商品评论、⽤户私信等。
2)反射型 XSS 的攻击步骤:
-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其中包含恶意代码。
- ⽤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时,⽹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 URL 中取出,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
- ⽤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
- 恶意代码窃取⽤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站,或者冒充⽤户的⾏为,调⽤⽬标⽹站接⼝执⾏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反射型 XSS 跟存储型 XSS 的区别是:存储型 XSS 的恶意代码存在数据库⾥,反射型 XSS 的恶意代码存在 URL ⾥。
反射型 XSS 漏洞常⻅于通过 URL 传递参数的功能,如⽹站搜索、跳转等。 由于需要⽤户主动打开恶意的 URL 才能⽣效,攻击者往往会结合多种⼿段诱导⽤户点击。
3)DOM 型 XSS 的攻击步骤:
-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其中包含恶意代码。
- ⽤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 ⽤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前端 JavaScript 取出 URL 中的恶意代码并执⾏。
- 恶意代码窃取⽤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站,或者冒充⽤户的⾏为,调⽤⽬标⽹站接⼝执⾏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DOM 型 XSS 跟前两种 XSS 的区别:DOM 型 XSS 攻击中,取出和执⾏恶意代码由浏览器端完成,属于前端JavaScript ⾃身的安全漏洞,⽽其他两种 XSS 都属于服务端的安全漏洞。
什么是原型什么是原型链?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body>
<script>
function Person ()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Kevin'; console.log(person.name) // Kevin
// prototype
function Person () { } Person.prototype.name = 'Kevin';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var person2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1.name)// Kevin
console.log(person2.name)// Kevin
// __proto__
function Person ()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 true
//constructor
function Person() { } console.log(Person ===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 true
//综上所述
function Person ()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 true
console.log(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 Person) // true
//顺便学习一下ES5得方法,可以获得对象得原型
console.log(Object.getPrototypeOf(person) === Person.prototype) // true
//实例与原型
function Person () { } Person.prototype.name = 'Kevin'; var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Daisy'; console.log(person.name) // Daisy
delete person.name; console.log(person.name) // Kevin
//原型得原型
var obj = new Object(); obj.name = 'Kevin', console.log(obj.name) //Kevin
//原型链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__proto__ === null) //true
// null 表示"没用对象" 即该处不应该有值
// 补充
function Person()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 // true
//当获取person.constructor时,其实person中并没有constructor属性,当不能读取到constructor属性时,会从person的原型
//也就是Person.prototype中读取时,正好原型中有该属性,所以
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__proto__
//其次是__proto__,绝大部分浏览器都支持这个非标准的方法访问原型,然而它并不存在于Person.prototype中,实际上,它
// 是来自与Object.prototype,与其说是一个属性,不如说是一个getter/setter,当使用obj.__proto__时,可以理解成返回了
// Object.getPrototypeOf(obj)
总结: 1、当一个对象查找属性和方法时会从自身查找,如果查找不到则会通过__proto__指向被实例化的构造函数的prototype 2、隐式原型也是一个对象,是指向我们构造函数的原型 3、除了最顶层的Object对象没有__proto_,其他所有的对象都有__proto__,这是隐式原型 4、隐式原型__proto__的作用是让对象通过它来一直往上查找属性或方法,直到找到最顶层的Object的__proto__属性,它的值是null,这个查找的过程就是原型链
</script>
</html>
数组扁平化
数组扁平化就是将 [1, [2, [3]]] 这种多层的数组拍平成一层 [1, 2, 3]。使用 Array.prototype.flat 可以直接将多层数组拍平成一层:
[1, [2, [3]]].flat(2) // [1, 2, 3]
现在就是要实现 flat 这种效果。
ES5 实现:递归。
function flatten(arr) {
var result = [];
for (var i = 0, len = arr.length; i < len; i++) {
if (Array.isArray(arr[i])) {
result = result.concat(flatten(arr[i]))
} else {
result.push(arr[i])
}
}
return result;
}
ES6 实现:
function flatten(arr) {
while (arr.some(item => Array.isArray(item))) {
arr = [].concat(...arr);
}
return arr;
}
参考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事件总线(发布订阅模式)
class EventEmitter {
constructor() {
this.cache = {}
}
on(name, fn) {
if (this.cache[name]) {
this.cache[name].push(fn)
} else {
this.cache[name] = [fn]
}
}
off(name, fn) {
let tasks = this.cache[name]
if (tasks) {
const index = tasks.findIndex(f => f === fn || f.callback === fn)
if (index >= 0) {
tasks.splice(index, 1)
}
}
}
emit(name, once = false, ...args) {
if (this.cache[name]) {
// 创建副本,如果回调函数内继续注册相同事件,会造成死循环
let tasks = this.cache[name].slice()
for (let fn of tasks) {
fn(...args)
}
if (once) {
delete this.cache[name]
}
}
}
}
// 测试
let eventBus = new EventEmitter()
let fn1 = function(name, age) {
console.log(`${name} ${age}`)
}
let fn2 = function(name, age) {
console.log(`hello, ${name} ${age}`)
}
eventBus.on('aaa', fn1)
eventBus.on('aaa', fn2)
eventBus.emit('aaa', false, '布兰', 12)
// '布兰 12'
// 'hello, 布兰 12'
防抖节流
题目描述:手写防抖节流
实现代码如下:
// 防抖
function debounce(fn, delay = 300) {
//默认300毫秒
let timer;
return function () {
const args = arguments;
if (timer) {
clearTimeout(timer);
}
timer = setTimeout(() => {
fn.apply(this, args); // 改变this指向为调用debounce所指的对象
}, delay);
};
}
window.addEventListener(
"scroll",
debounce(() => {
console.log(111);
}, 1000)
);
// 节流
// 设置一个标志
function throttle(fn, delay) {
let flag = true;
return () => {
if (!flag) return;
flag = false;
timer = setTimeout(() => {
fn();
flag = true;
}, delay);
};
}
window.addEventListener(
"scroll",
throttle(() => {
console.log(111);
}, 1000)
);
instanceof
题目描述:手写 instanceof 操作符实现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myInstanceof(left, right) {
while (true) {
if (left === null) {
return false;
}
if (left.__proto__ === right.prototype) {
return true;
}
left = left.__proto__;
}
}
说一下常见的HTTP状态码?说一下状态码是302和304是什么意思?你在项目中出现过么?你是怎么解决的?
<!-- 状态码:由3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 -->
<!-- 1xx:指示消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
<!--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处理 -->
<!-- 200 OK:客户端请求成功
204 No Content:无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但未返回内容。一般用在只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而服务器不用向客户端返回什么信息的情况。不会刷新页面。
206 Partial Content:服务器已经完成了部分GET请求(客户端进行了范围请求)。响应报文中包含Content-Range指定范围的实体内容
-->
<!-- 3xx 重定向 -->
<!-- 301 Moved Permanently:永久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已经永久的搬到了其他位置。
302 Found:临时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临时搬到了其他位置
303 See Other:临时重定向,应使用GET定向获取请求资源。303功能与302一样,区别只是303明确客户端应该使用GET访问
307 Temporary Redirect:临时重定向,和302有着相同含义。POST不会变成GET
304 Not Modified:表示客户端发送附带条件的请求(GET方法请求报文中的IF…)时,条件不满足。返回304时,不包含任何响应主体。虽然304被划分在3XX,但和重定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
<!-- 4xx:客户端错误 -->
<!-- 400 Bad Request: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服务器无法理解。
401 Unauthorized: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403 Forbidden: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404 Not Found:请求资源不存在。比如,输入了错误的url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不支持的媒体类型
-->
<!--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503 Server Unavailable: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
代码输出结果
Promise.resolve(1)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return 2;
})
.catch(err => {
return 3;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输出结果如下:
1
2
Promise是可以链式调用的,由于每次调用 .then
或者 .catch
都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从而实现了链式调用, 它并不像一般任务的链式调用一样return this。
上面的输出结果之所以依次打印出1和2,是因为resolve(1)
之后走的是第一个then方法,并没有进catch里,所以第二个then中的res得到的实际上是第一个then的返回值。并且return 2会被包装成resolve(2)
,被最后的then打印输出2。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 = function(value) {
// 1.如果 value 参数是一个 Promise 对象,则原封不动返回该对象
if(value instanceof Promise) return value;
// 2.如果 value 参数是一个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则将这个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并立即执行它的then方法
if(typeof value === "object" && 'then' in value)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value.then(resolve, reject);
});
}
// 3.否则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fulfilled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value));
}
首屏和白屏时间如何计算
首屏时间的计算,可以由 Native WebView 提供的类似 onl oad 的方法实现,在 ios 下对应的是 webViewDidFinishLoad,在 android 下对应的是onPageFinished事件。
白屏的定义有多种。可以认为“没有任何内容”是白屏,可以认为“网络或服务异常”是白屏,可以认为“数据加载中”是白屏,可以认为“图片加载不出来”是白屏。场景不同,白屏的计算方式就不相同。
方法1:当页面的元素数小于x时,则认为页面白屏。比如“没有任何内容”,可以获取页面的DOM节点数,判断DOM节点数少于某个阈值X,则认为白屏。 方法2:当页面出现业务定义的错误码时,则认为是白屏。比如“网络或服务异常”。 方法3:当页面出现业务定义的特征值时,则认为是白屏。比如“数据加载中”。
事件是如何实现的?
基于发布订阅模式,就是在浏览器加载的时候会读取事件相关的代码,但是只有实际等到具体的事件触发的时候才会执行。
比如点击按钮,这是个事件(Event),而负责处理事件的代码段通常被称为事件处理程序(Event Handler),也就是「启动对话框的显示」这个动作。
在 Web 端,我们常见的就是 DOM 事件:
- DOM0 级事件,直接在 html 元素上绑定 on-event,比如 onclick,取消的话,dom.onclick = null,同一个事件只能有一个处理程序,后面的会覆盖前面的。
- DOM2 级事件,通过 addEventListener 注册事件,通过 removeEventListener 来删除事件,一个事件可以有多个事件处理程序,按顺序执行,捕获事件和冒泡事件
- DOM3级事件,增加了事件类型,比如 UI 事件,焦点事件,鼠标事件
如何阻止事件冒泡
- 普通浏览器使用:event.stopPropagation()
- IE浏览器使用:event.cancelBubble = true;
常见浏览器所用内核
(1) IE 浏览器内核:Trident 内核,也是俗称的 IE 内核;
(2) Chrome 浏览器内核:统称为 Chromium 内核或 Chrome 内核,以前是 Webkit 内核,现在是 Blink内核;
(3) Firefox 浏览器内核:Gecko 内核,俗称 Firefox 内核;
(4) Safari 浏览器内核:Webkit 内核;
(5) Opera 浏览器内核:最初是自己的 Presto 内核,后来加入谷歌大军,从 Webkit 又到了 Blink 内核;
(6) 360浏览器、猎豹浏览器内核:IE + Chrome 双内核;
(7) 搜狗、遨游、QQ 浏览器内核:Trident(兼容模式)+ Webkit(高速模式);
(8) 百度浏览器、世界之窗内核:IE 内核;
(9) 2345浏览器内核:好像以前是 IE 内核,现在也是 IE + Chrome 双内核了;
(10)UC 浏览器内核:这个众口不一,UC 说是他们自己研发的 U3 内核,但好像还是基于 Webkit 和 Trident ,还有说是基于火狐内核。
寄生组合继承
题目描述:实现一个你认为不错的 js 继承方式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Parent(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say = () => {
console.log(111);
};
}
Parent.prototype.play = () => {
console.log(222);
};
function Children(name) {
Parent.call(this);
this.name = name;
}
Children.prototype = Object.create(Parent.prototype);
Children.prototype.constructor = Children;
// let child = new Children("111");
// // console.log(child.name);
// // child.say();
// // child.play();
Set,Map解构
ES6 提供了新的数据结构 Set。
它类似于数组,但是成员的值都是唯一的,没有重复的值。 Set 本身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 Set 数据结构。
ES6 提供了 Map 数据结构。它类似于对象,也是键值对的集合,但是“键”的范围不限于字符串,各种类型的值(包括对象)都可以当作键。
事件委托的使用场景
场景:给页面的所有的a标签添加click事件,代码如下: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
if (e.target.nodeName == "A")
console.log("a");
}, false);
但是这些a标签可能包含一些像span、img等元素,如果点击到了这些a标签中的元素,就不会触发click事件,因为事件绑定上在a标签元素上,而触发这些内部的元素时,e.target指向的是触发click事件的元素(span、img等其他元素)。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事件委托来处理,将事件绑定在a标签的内部元素上,当点击它的时候,就会逐级向上查找,知道找到a标签为止,代码如下: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
var node = e.target;
while (node.parentNode.nodeName != "BODY") {
if (node.nodeName == "A") {
console.log("a");
break;
}
node = node.parentNode;
}
}, false);
代码输出结果
var A = {n: 4399};
var B = function(){this.n = 9999};
var C = function(){var n = 8888};
B.prototype = A;
C.prototype = A;
var b = new B();
var c = new C();
A.n++
console.log(b.n);
console.log(c.n);
输出结果:9999 4400
解析:
- console.log(b.n),在查找b.n是首先查找 b 对象自身有没有 n 属性,如果没有会去原型(prototype)上查找,当执行var b = new B()时,函数内部this.n=9999(此时this指向 b) 返回b对象,b对象有自身的n属性,所以返回 9999。
- console.log(c.n),同理,当执行var c = new C()时,c对象没有自身的n属性,向上查找,找到原型 (prototype)上的 n 属性,因为 A.n++(此时对象A中的n为4400), 所以返回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