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天性不喜欢唱歌的人,从小时候开始我就觉得,在人多的地方表现自己会显得很尴尬,特别是展示每个人都不同,都独一无二的东西,唱歌就是如此。我从小到大,张开口唱歌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多数时候都是随着其他人动动嘴型蒙混过去。当我听见别人唱歌,我只是投以关注的目光,当人们把目光转向我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拒绝。我欣赏能把一首歌唱到让他人为之动容的人,但是我绝对不会成为这样一个人,也绝无可能。诚然,个性的问题,他人强加的外力是无法改变的。
但是仅限于唱歌,我并没有说过我不喜欢音乐。我从小开始学习钢琴,虽然一开始因为各种原因学习得并不是很顺利,也并非很有收获,但这棵种子虽然不是参天大树,却一直如春天的枝叶,让我的心灵有如涓涓细流,如沐春风。我真正认真学习钢琴应该是从五年级开始,可惜的是,这段时光到了初一前夕就基本结束了。在这仅有的两年里,我从弹琴时总是手指“打架”,到已经能开始为八级做准备。那时我每周上一节钢琴课,周三晚上,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当我学完钢琴之后还要去上数学课,那段时光现在依旧记忆犹新。我的钢琴老师很和善,对待我们这些小孩子很友好,常常给我们糖果这些小零食。虽然我现在已经初三,天真而没有学业压力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我每到假期依旧会抽出一点时间上一两次钢琴课,与其说找点手感,不如说是和老师定期会一会面。当我看到好多读小学的孩子刻苦地练着钢琴,心中那种美好的感觉都会重新荡漾,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段时光。
我弹过的钢琴曲不多,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已经足以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饱满充盈。一开始我喜欢中国的曲子,古朴风韵,后来又喜欢弹外国的曲子,因为情感细腻,很能表达一个青春少年的缠绵思绪,这些曲子我在初一时候弹得尤其多,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弹一下,直到期末考试前仍然是这样。可惜的是,到了初二,我自己练钢琴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到如今是几乎为零了。然而到了初二下学期,我开始喜欢听日漫的一些主题曲,比如说《打上花火》,《Secret Base》(未闻花名主题曲)等等。以此为起点,我开始在 B 站上面不断得搜寻着好听的钢琴曲,可喜的是,B 站上面的很多钢琴曲还有背景图画或者是动漫的一部分,这就让钢琴曲更有代入感,而我也如身临其境一般,仰望那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星空,看着穿越时空的你我彼此相拥,也畅想着另一个时空的自己。仿佛钢琴曲可以化解现实中无可调和的矛盾,我学会了如何用微笑面对不论自己是否满意的事情,也学会了对世界投之以情,报之以歌。
去年暑假去浙江集训,每天下午有长达三个小时的练习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往往会拿出耳机,打开 B 站,播着那时自己最喜欢听的几首曲子(这里其实有很多曲子),然后再打开当天需要完成的题目。单曲循环不再枯燥,每一次听,我都忘记了现实中的挑战与压力,心中只有当下的默默努力与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我记得去年暑假将尽时,一次出去吃饭,我听到了餐馆正放着一首钢琴曲。那是一家颇有品味的餐馆,也可以想象到放的钢琴曲同样也是有独特韵味的。当我听到那首钢琴曲时,仿佛一位久别重逢的故人与我拥抱,让我找到了一种似曾相识却又无可捉摸的感觉。那天晚上我在餐馆里听了好多遍这首曲子,多到我现在仍然能记得下那首曲子的旋律。但是我仅仅知道这首曲子的旋律。曲名、作者等等我却一无所知,但我想让它成为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我尝试在网上输入这首曲子的旋律,但是不论怎么找都无果。我还尝试用一个听旋律识别钢琴曲的软件,但依旧毫无进展。后来我认为这首曲子应该不会冷门,便在 B 站上开始了无止境的寻找,不过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找到。这时我不禁想,难道这首曲子真的冷门吗?那为什么它那时却能深深地打动我,让我恍若久别重逢一般?后来我才想通,音乐的真实目的并不是热门与否,而是作曲家和听众心灵的交流。所谓热门的曲子,不过是它能打动更多听众的心灵罢了,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不知名但独一无二的曲子,就如同每个你我都是与众不同的一般,这其中肯定能有与我们产生共鸣的曲子,那便是我们与作曲家心灵的感应与默契。虽然我至今仍未找到那首曲子和有关作曲家的信息,但我坚信,在世界地另一个角落有一个和我心灵相同的人,我所做的一切并不会没有人理解,我的心灵不是孤独的,因为那首曲子常常在我的心中回荡,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我前进的力量。
就在不久前,我还在不懈地找着那首曲子,但终究是徒劳无功。接着,我打开了 B 站,找到一首钢琴曲,《所念皆星河》,也是我在浙江听过最多的一首钢琴曲。我带上耳机,任旋律在耳边回荡,在心间流淌,写下这段文字,作为我关于音乐的表达的开始。
标签:曲子,钢琴曲,总会,钢琴,那首,心灵,这首 From: https://www.cnblogs.com/cometofuture/p/1715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