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人关于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除了提供给好莱坞灵感,拍摄了令人震撼的灾难片《2012》之外,似乎没有留下什么,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世界末日的说法。
但现实世界中却接二连三地在发生着重大灾难: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让数百万独一无二的科学标本毁于一旦;2019年巴黎圣母院失火,让这座耗时百年才完工的著名历史建筑严重损毁。
2021年河南多地遭遇“千年一遇”特大暴雨,受灾严重程度罄竹难书,也使全省549处文博单位不同程度受灾;2022年2月开始的俄乌战争至今已持续将近一年,不但使数万士兵战死沙场,也使数百万民众流离失所,人类文化遗产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更是危如累卵。这些天灾人祸除了造成巨大的人员和经济直接损失之外,同时也使人类社会的珍贵文化遗产和重要数字资源遭受严重损失。
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
灾难是无情的,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人们只能未雨绸缪地采取防范行动。继挪威政府在北冰洋中的斯瓦尔巴群岛建造了一个保存全世界农作物种子的贮藏库后,一间“北极世界档案馆成了它的邻居。其目的是用数字胶片离线存储全球的重要资料,以便于在北极冻土带中提供一个遥远的,坚不可摧的家园,让保存在其中的数据免受自然灾害和全球冲突等威胁,让人类历史与文明成果得以不受各级灾祸的干扰而长久延续,堪称数字时代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
2017年3月27日,由挪威Piql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的北极世界档案馆正式开放,并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客户——巴西、墨西哥和挪威政府——它们需要保存大量的历史文献,这些数据存储在由Piql公司专门为此任务开发的数字胶片中,具体来说,就是将DOC、PDF、JPG、TIFF、DWG、MP3、MP4等各种格式的电子文件转换成高密度二维码,然后采用专有的数字胶片来存储这些高密度二维码。
一旦数据完成在胶片上的存储,胶片以盘盒为单位就存储在斯瓦尔巴群岛废弃矿井的永久冻土层保护的环境中,存储数据的档案库房位置距地面300米,档案库房不会受到核和电磁脉冲的损害,也不受环境恶化的威胁。
2020年2月,GitHub官方推文宣布,2020年2月2日前GitHub上所有开源项目的代码,已永久保存在北极世界档案馆,并且将至少保存1000年。数据总量达到21TB,被加工成186箱Piql数字胶片,胶片每帧都包含880万个像素点,源代码以高密度二维码的形式存储。
2022年,元宇宙浪潮席卷全球,NFT(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通证;国内的主要应用形式是数字藏品)火出天际,但是相对于实体藏品而言,看得见摸不着的NFT的安全性始终是所有玩家最担心的问题,网络犯罪愈发严重也使NFT的发行单位始终捏一把汗。从2022年3月17日开始, TopDog Studios组织超过7万件NFTs被陆续制作成数字胶片保存到北极世界档案馆中,以使这些数字形式的人类创意作品得以永久保存。
我国档案数字资源保存工作
我国历来重视档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要求:“扎实做好重要电子档案备份工作,建设能够支撑各级国家档案馆开展重要电子档案异地异质备份的专业化备份环境,对离线备份载体根据技术特性进行系统化监测及管理,保证电子档案安全备份。”
根据国家档案局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档案主管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4136个,当前全国档案馆馆藏数字资源总量在26PB左右。未来几年随着各级档案部门“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单套制归档之后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接收进馆,馆藏档案数字资源将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如何确保档案数字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已经成为档案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那北极世界档案馆的成功经验是不是值得国内档案部门学习和借鉴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完全可以参考北极世界档案馆的模式建设运营一个中国版的“数字诺亚方舟”——国家电子档案战略备份中心。事实上,《“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将国家电子档案战略备份中心建设项目纳入到“专栏4 档案信息化强基工程”中。
我国拥有丰富的冻土资源,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新疆和青藏高原,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同样有利于电子档案各种存储载体(磁、光、电、胶)的长期保存,只是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这样的战略备份中心必然是由国家档案局主导的,不可能像国外一样采用商业化运营的方式。
数字罗塞塔计划
与此同时,对标国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先进技术,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牵头,上海鸿翼档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2022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重点项目“档案数字资源备份策略及数字胶片技术应用研究”也已经正式启动,由杨安荣博士领衔的数字罗塞塔计划项目组有幸全程参与课题研究,并承担课题总体设计和数字胶片全套设备研制任务。
截止到2022年年底,数字胶片全套设备的研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一代样机已经如期面世,数据编码、数据写入、胶片冲洗、数据读取、解码还原等整个过程已经跑通:
并在苏州市相城区元和智造工场部署了系统测试和演示环境:
我们似乎已经看到数字时代的诺亚方舟正在迎面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