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老龄化,抚养比增大,人口素质提升等等这些人口的变化情况是如何的? 对未来有啥影响呢?
中国人口走势情况
1、人口负增长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
2016年放开二胎后,出生人口增加有限,反而之后持续断崖式下降,2022年新生儿不足1千万。
出生人口的减少,必然会导致随后7~20年教育人数减少,20年后劳动人数少。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8.8亿人,与2010年相比,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
2、老龄化
老龄人口占比持续增大
老龄人口占比从1980年的不到5%,变成了现在的14%以上。
老龄人数持续增多
老龄人口从1980年的5千万,变成了2亿以上。
3、抚养比增大
2010年后,随着老龄化的增速,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抚养的增加。人口红利消失。
人口红利:经济学术语,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4、人口素质大幅改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032人上升为15088人。
5、人口结构
2021年5月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各年龄段人口分布。
- 45~54岁、30~34岁这两个段的人口最多。
- 15~24岁这段人少,随后10年的新增劳动力人数减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 普查数据 - 人口普查 -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人口结构变化影响分析
人口总量持续减少,老龄化人口增多,人口红利也在逐步消失中,对未来有啥影响呢?
1、劳动力短缺,必然会推动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会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长, 刘易斯拐点将出现。
用工成本增大,迫使很多企业不得不迁往成本更低的、劳动力供给更为充足的国家和地区。或者普及自动化生产,尤其是制造业的加工环节生产自动化,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
随后还会出现“刘易斯第二拐点”,工、农业工资几乎没什么区别,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将形成。
2、“银发经济”是未来
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社会福利和公共开支增大,对应的养老相关行业会扩张。
另外老年人本身又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消费群体,根据统计,目前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60岁以上消费者的人均消费额,都超过了25岁至64岁年龄层平均水平。
老龄文化产业、老龄健康产业、老龄宜居产业、老龄制造产业、老龄服务产业和老龄金融产业这六大产业,预计具有高成长性。
3、面向年轻者的产品必然出现拐点
对地产的影响
人口结构影响一国房地产投资需求。上图人员结构可以分析出:之前两次比较大的生育高潮时期出生的人口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30岁以上的年龄,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 以这几年房地产发展的形势来说,这群人中有能力购房的基本上都已经购买了房子。
- 对于新出生的这些人来说,他们的父母要么已经拥有了至少一套房子,要么以现在的经济能力很难负担得起房价。
房屋的刚需肯定不会这么强了,房地产消费就会逐渐遭遇拐点。
幼儿教育
4、面向各个阶段人口的会结构调整
对储蓄的影响
不同年龄段的储蓄倾向不一样,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储蓄结构也会变化:
-
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重,会减少社会储蓄率。
-
在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新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储蓄率和储蓄倾向,有人也因此把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看成是第二次“人口红利”期。
政府财政收支入不敷出
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经济增速的下降,经济增速的下降带来财政收入的下降,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下降的幅度越大。
但是,政府开支并不能随之减速,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对社会开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政收入的下降伴随财政支出的增加,必然会使得政府财政收支入不敷出。
总结
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化,有的行业走下坡路,有的行业走上坡路,这时候得看见未来,调整自我。
标签:分析,老龄化,老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普查,结构 From: https://www.cnblogs.com/ghj1976/p/ren-kou-jie-gou-bian-hua-de-ying-xiang-fen-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