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2022.12.15 以下是2022一整年在zxkj 管理系统组(内部测试、版本发布、mcu、fpga、Linux驱动)期间的总结和感想,如有新的体会,会更新加入。 一、背景: 0.公司是前装车载公司 1.公司不是靠卖产品赚钱,更想拉投资赚钱。 2.公司弱矩阵形式、有不成熟的PLM 二、问题解答 问题1: 吉利cms项目大坑: 1.产品/项目以为是做个demo,结果是做poc项目。时间、资源、要求严重低估。 --- 需求获取、需求导入、评估问题 2.开发时没有fae支持,PM只给时间节点,没有给资源 --- 没有根据资源评估时间 3.PM有强矩阵的权力,却只有若矩阵的能力《==其实我们就是弱矩阵模式 4.产品经理瞎定时间点 ---没有遵守研发流程,或者没有流程意识,时间应该是由下而上评估的,即由职能部门评估后向上汇总 问题2: 研发报的问题,测试、项目、产品都不知道,也没人跟进。 原因: 研发忙得本来就不想多找事情,上报问题如果还很麻烦,那他就会当做不知道,基本不会主动推进解决。 解: 定好流程,让研发或者其他人员,发现问题后,报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整理到问题点清单或者tapd上面,再指定给相关责任人。 问题3: 研发看到TAPD或者问题单的时候,几乎都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回事,都要一个一个地去找相应的测试人员从新沟通 原因: bug管理和记录不规范 解: 对于所有的缺陷,都需要做到的是: 1,查看当前测试环境和测试数据,并记录下来。 比如,软件版本,什么机型,配置等 2,记录与该缺陷相关的配置等条件 3,记录出现缺陷时候log信息 4,描述尽量做到每个步骤最多两个动作,一连串的操作尽量分点描述。 6,缺陷出现时候的现象一定要描述详细,不要和步骤混在一起描述,一个步骤最好对应一个相应的输出结果 7,缺陷出现之后若可以继续进行操作,也尽量多做几个步骤,这样更容易发现当前缺陷周围的缺陷,8/2原则或许在这里可以起到作用。 8,尽量把缺陷出现时候的相关功能运行情况也都描述详细 9,对于一些比较难描述清楚、或者不能稳定重现的缺陷,在缺陷中需要添加出错时截图,所谓有图有真相。 10,缺陷描述的终极目的,先抛开缺陷记录的管理意义不说,主要是能让开发人员根据缺陷描述,轻松地重现缺陷 11,关闭bug之前,把修改方法写上去,可以作为知识沉淀的同时也可以让问题可追溯。 一句话,假如你来解这个bug,拿到bug信息,能否快速地复现bug,快速地定位问题. 看到别人改的bug,能确切地知道是怎么解决的。 问题4: 销售和产品的矛盾,销售卖的不是产品做的,产品做的又不听销售的,产品本身也无法把控整个方案 可能原因: 流程问题,导致产品和市场对接有问题 意识问题,IPD流程意识不足,自我意识太强,没意识到团队决策的重要性,自我决策的局限性。 问题5: 客户跟测试反馈的需求,没有经过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直接提到TAPD转到研发手中 原因: 项目前期的沟通规划没做好。项目初期没有定好问题对接人。 流程意识问题, 解: 初期定好沟通流程,确定对接人。客户有问题只能找某个人反馈,比如PM,PM经过过滤或组织评审后才能到研发部门 问题6: 供应链找不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严重影响研发进度和成本。 1.客观原因: 量太小,谈判时不硬气。 做的平台、产品太杂,没法形成公共物料库 流程/制度上,研发成功与否,跟供应链没有利益(KPI)相连。供应链的工作也难以考核。 2.主观原因: 没有积极想办法利用现有资源去忽悠、去画饼、去争取(当然有些是不可以忽悠的) 解决/改善: 由供应链和研发一起去找供应商、跟供应商谈判,利用研发的积极性影响供应链推进?? 做好产品规划,从而推进规划建立公共物料库,增加采购量,降低成本。 问题7: 吉利cms坏的板子没有及时安排维修,一遍一遍又一遍地流回到研发手中,结果以为是什么bug,浪费很多时间。 多人、多次反馈之后,到后期还不断出现这种问题。 原因: PM管理能力问题,工作没有章法。 问题8: 吉利cms样机严重不足,一线开发人员都要几个人用一台机器,测试、送样、联合调试的效率严重收到影响 原因: 前期评估对成本考虑过重,导致样机数量严重不足 样机评估能力、经验不足 解决: 项目细致统计所需样机数量,并乘以个大于1的系数,比如X1.2留几台备用。 问题9: 经典问题,FDM项目板子回来之后,物料还没买回来。 原因: 项目经理项目的整体意识不足 解: 物料购买的两个关键点 a.原理图出来之后,让供应链着手购买关键物料(一些公共物料原理图出来之前就要着手准备). b.bom表出来之后,立刻马不停蹄采购其余非关键物料. c.要每天思考可能卡住项目进程的风险,并及时作出干预. 问题10: CV25平台的多个项目有很多一样的、很简单的问题,导致一次又一次的返修、升级,费时、费力。 原因: 1.产品规划,和平台规划有问题,平台没做好、做扎实,就匆匆推出多个项目 2.发现问题之后,没有平移到其他项目的流程、机制、负责人和意识。从而导致同样的问题多次流到客户现场。 解: 1.先规划好产品和平台,把平台做好再做项目,同时市场根据平台做营销,这样也可以提高市场和项目的成功率。 而不是不管公司现有什么平台,什么项目都接,搞到最后又辛苦又亏钱。 2.发现公共性的问题、平台性的问题,研发总监需要及时发现并督促相关研发人员留出时间,完善平台。避免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出现。 问题11: 大多数是送样项目,花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去做的项目,送完样就没结果了(项目做着做着就消失了) 造成研发资源浪费,研发成本增加 原因: 公司缺乏机会识别、商业分析的流程, 相关人员没有责任 解: 完善公司机会识别、商业分析的流程,完善项目评审流程,设置必要评审关口。 定时整理各个项目情况,对于没动静的,没利润的,耗时好资源的项目,启动评审流程,若发现项目不再有价值,及时停止 问题12: 软件分支、硬件版本号、项目编号、客户,难以对应上。拿到硬件,或者收到客户反馈的问题,无法迅速知道是哪套代码哪个代码分支。 原因: 硬件、软件、项目都有自己的编码和命名规则,三方未达成一致 解: 统一命名, 或者用一个表格维护,代码、硬件、客户、项目的对应关系。 问题13: 项目盲目投入,项目挡不住产品,RD挡不住项目 原因: 商业评估、需求评估、导入、评审流程不完善 问题14: 项目经理不够了解项目,无法及时识别项目风险,协调项目资源作出应对 原因: 产品复杂,单纯依赖PM的个人能力很难把握整体项目情况 解: 建立问题反馈流程,合理设置评审关口,通过夸职能团队评审会议,以及时发现项目风险,并作出应对。 问题15: 没有系统工程师,没有LPDT(研发产品经理) 没人对整体研发商业成果负责,没人对整体系统负责,导致项目做不好,或做好了也不赚钱。 问题16: 如何管理外包项目: 1.外包管理方式,内部成立由各个职能部门代表组成的项目组,对供应商进行设计评估,沟通。 2.把项目当做自己在做,只是具体实施是由供应商完成。所以内部该走的流程,该把的关,该做的评审一个不少,而且要更严格。 3.定时开项目,启动会报、周报机制,跟进进度,梳理问题,把控风险。 4.合同约束(范围、进度、成本、质量、沟通、风险、售后) 5.必要时集中办公 问题17: 评审不充分,导致很多项目的坑到开发时才发现,造成重大问题或变更。 比如:吉利cms项目,做好样机,送样之后,cms主控、摄像头都做了变更。 比如:本田DVR项目,因为前期ID(外观设计)评估没考虑结构大小,导致后来layout时板子太小放不下元器件,所以很多冗余设计和防护性措施(比如预留的mic回环)都删除了.这删除修改还导致严重的delay. 比如:阿里昂斯项目干了4个月,才知道摄像头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榕 5-6 09:20:57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知道的是,摄像头拿到的时候所支持帧率是不是就已经知道了!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 xx榕 5-6 09:27:53 项目干了4个月!快结束了,才发现 原因: 1.评估不充分 <==评审有时候流于形式 <== 评审员准备不足 <== 责任不清晰 <== 流程不清晰,相关人员意识不足 2.相关人员没有系统地、长远地考虑项目问题 3.没有设置必要的评审关口 解: 利用IPD和门径管理的思想,评审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专业所长,并设置必要的评审关卡。 总结出确实可行的有利于长远规划且系统的评审流程。 指定职能代表, 评审前把评审资料&评审内容发给评审人员先行分析讨论。 评审完毕后,对评审结果无异议,则签字画押。 万一评审疏漏出现问题,需写总结并作报告(即评审员需要负责)。 问题18: 本田DVR项目,板子没回来,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安排加班到10点,周六计入上班时间,导致人疲马乏。最终从各个方面(比如工程师消极对待开发,引入风险,延长时间)影响项目。 原因: 1.项目管理能力问题 2.拍脑袋的不会设身处地为真正干活的考虑。 问题19: 本田dvr项目,因为硬件delay、系统设计在预研阶段产生很多跟之前wbs不一样修改(比如mcu电源管理、升级方式),却没有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和系统设计文档。 原因: 1.项目管理能力不足,对项目整体理解不到位,不能及时洞察项目的变化 2.项目成员发现问题,一般不会积极反馈,因为没有反馈通道和机制,更没激励。 解: 1.pm不能像项目助理一样,只是跟进度,要培养自己理解项目整体框架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跟项目相关方沟通,更容易更及时发现项目风险,并作出干预。 2.建立沟通计划/通道,项目会议上定时向项目成员收集问题,并给予积极反馈。 3.设置评审关口,通过夸职能团队评审及时发现问题、更新计划。 问题20: 为何从上到下辛苦一年了没有一个出货项目? 1.市场萎靡,加上市场分析(成本、竞争对手、市场容量、政策等等)、客户调研/跟进有问题。 2.心态不够稳,一有项目就像抓救命稻草一样,然后瞎搞,没有按既有的流程和框架推进,并设置评审关口,没有价值的项目没有及时止损。 3.产品规划,和平台规划有问题,没有先规划好产品和平台,再做项目,然后市场根据平台做营销,这样可以提高市场和项目的成功率 问题21: 为何一有项目就加班加点,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匆匆忙忙地在引入很多潜在风险?(欣源流媒体FDM、本田DVR、长安FDM) 原因: 1.较难改变:RD <== pm要求 <== 产品要求 <== 客户(市场)要求 2.没经过评审,产品或研发的某人拍脑袋决定的 解: 1.RD根据实际资源和能力评估时间,反馈给产品(市场),从而反向影响客户,以争取更多的时间。而不是产品拍脑袋给客户瞎报一个时间点。 如果客户不接受,时间节点又相差不大,那可以先答应,然后根据项目所遇到的困难,慢慢往后延期(事缓则圆)。 2.重排项目优先级,从其他项目抽调人力和资源过来支持。 3.平衡风险和进度,做出比一般项目更可靠的进度和风险的评估,对风险提前作出评估、干预、应对。 4.不可为了进度而忽略风险,到最后风险结果由研发承担(因为表面看的结果是:研发没按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产品开发),最终损失其实是由公司承担。 三、经验教训: 别的DVR项目,guoliang分享的经验教训: 1. 双面胶增加底涂剂,这个看来是非常必要的;--@李俊仁 2. 如果设备有排线,最好设计一款接地的排线,不用包导电布,虽然排线成本上升,但生产流程简化了;-@唐燕 3. 线束如果有多个接口,要提前获取车身数据,评估线束安装方式及接口出线位置; 4. 图像质量要有明确的规格需求,摄像头现在我们有了工程师,提前走导入流程,切忌不要让产品自己拍; 5. 所有的需求由系统工程师主导梳理后,形成详细的需求分解,给客户签字画押; 6. 硬件开发如果我们依托外部供应商,一定要采购和供应商谈好,我们的硬件有设计决策权,最好不要找方案商这类的供应商,沟通从上到下是没办法达成基本的逻辑共识; 7. 供应链一定要强参与进来,DDP现在供应链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基本都没办法推动供应商; 8. 来料品质需要推动品质部尽快形成来料规范,现在我们的品质有点客户说啥就干啥,没有自己的专业判断。
标签:总结,产品,项目,流程,研发,问题,2022,评审 From: https://www.cnblogs.com/chip-tech/p/1705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