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k8s 网络

k8s 网络

时间:2022-12-13 12:25:04浏览次数:82  
标签:插件 IP 网络 网卡 Pod k8s Calico

Docker 网络

Docker 网络是通过 Bridge 来实现的,每个容器都会创建一个虚拟网卡对(Veth Pair),一个插在容器里,一个插在 docker0 这个网桥上(交换机),这样容器之间就可以互相通信了。

Docker 跨主机通信是通过 VXLAN 来实现的,Virtual Extensible LAN,每个宿主机会创建一个虚拟网络设备 VTEP (VXLAN Tunnel End Point),这个网络设备可以将 docker0 的 IP 包进行二次封装(加上 VTEP 的 MAC 地址),完全由 Linux 内核进行封装和解封装,不需要经过用户态。docker0 和 VTEP 都是基于 MAC 地址进行转发的,属于交换机。

Kubernetes 网络

由于 Docker 跨主机网络需要做复杂的地址转换,所以 k8s 提出了一个自己的网络模型 ”IP-per-pod“,能够很好的适应集群的网络需求。它有如下四点基本要求:

  • 集群里的每个 Pod 都会有唯一的一个 IP 地址。

  • Pod 里的所有容器共享这个 IP 地址。

  • 集群里的所有 Pod 都属于同一个网段。

  • Pod 直接可以基于 IP 地址直接访问另一个 Pod,不需要做麻烦的网络地址转换(NAT)。

网络模型图:

因为 Pod 都具有独立的 IP 地址,相当于一台虚拟机,而且直连互通,也就可以很容易地实施域名解析、负载均衡、服务发现等工作,以前的运维经验都能够直接使用,对应用的管理和迁移都非常友好。

CNI

CNI 就是实现上述网络模型的标准:Container Networking Interface。

依据实现技术的不同,CNI 插件可以大致上分成“Overlay”“Route”和“Underlay”三种。

  • Overlay 的原意是“覆盖”,是指它构建了一个工作在真实底层网络之上的“逻辑网络”,把原始的 Pod 网络数据封包,再通过下层网络发送出去,到了目的地再拆包。因为这个特点,它对底层网络的要求低,适应性强,缺点就是有额外的传输成本,性能较低。

  • Route 也是在底层网络之上工作,但它没有封包和拆包,而是使用系统内置的路由功能来实现 Pod 跨主机通信。它的好处是性能高,不过对底层网络的依赖性比较强,如果底层不支持就没办法工作了。

  • Underlay 就是直接用底层网络来实现 CNI,也就是说 Pod 和宿主机都在一个网络里,Pod 和宿主机是平等的。它对底层的硬件和网络的依赖性是最强的,因而不够灵活,但性能最高。

选型

Flannel( https://github.com/flannel-io/flannel/ )是最早的一种 Overlay 模式的网络插件,使用 UDP 和 VXLAN 技术。Flannel 简单易用,是 Kubernetes 里最流行的 CNI 插件,但它在性能方面表现不是太好,所以一般不建议在生产环境里使用。

Calico( https://github.com/projectcalico/calico )是一种 Route 模式的网络插件,使用 BGP 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来维护路由信息,性能要比 Flannel 好,而且支持多种网络策略,具备数据加密、安全隔离、流量整形等功能。

Cilium( https://github.com/cilium/cilium )是一个比较新的网络插件,同时支持 Overlay 模式和 Route 模式,它的特点是深度使用了 Linux eBPF 技术,在内核层次操作网络数据,所以性能很高,可以灵活实现各种功能。在 2021 年它加入了 CNCF,成为了孵化项目,是非常有前途的 CNI 插件。

CNI 插件工作方式

Fannel 插件工作方式如图,这也是 Docker 跨主通信的方式:

Calico 插件的工作方式:

可以在 Calico 的网站( https://www.tigera.io/project-calico/ )上找到它的安装方式,我选择的是“本地自助安装(Self-managed on-premises)”,可以直接下载 YAML 文件:

wget https://projectcalico.docs.tigera.io/manifests/calico.yaml

Calico 的安装非常简单,只需要用 kubectl apply 就可以(记得安装之前最好把 Flannel 删除):

kubectl apply -f calico.yaml

安装之后查看一下 Calico 的运行状态,它是在 kube-system 的 Namespace 中。

kubectl get pod -n kube-system

我们创建三个 Nginx 来进行实验:

kubectl create deploy ngx-dep --image=nginx:alpine --replicas=3

我们看到了它们的 IP 地址,分别是 10.10.171.* ,10.10.219.*

然后我们来看看 Pod 里的网卡情况,你会发现虽然还是有虚拟网卡,但宿主机上的网卡名字变成了 calica17a7ab6ab@if4,而且并没有连接到“cni0”网桥上:

这是 Calico 的工作模式导致的正常现象。因为 Calico 不是 Overlay 模式,而是 Route 模式,所以它就没有用 Flannel 那一套,而是在宿主机上创建路由规则,让数据包不经过网桥直接“跳”到目标网卡去。

来看一下节点上的路由表就能明白:

假设 Pod A“10.10.219.67”要访问 Pod B“10.10.219.68”,那么查路由表,知道要走“cali051dd144e34”这个设备,而它恰好就在 Pod B 里,所以数据就会直接进 Pod B 的网卡,省去了网桥的中间步骤。

Calico 的网络架构示意图,你可以再对比 Flannel 来学习:

至于在 Calico 里跨主机通信是如何路由的,你完全可以对照着路由表,一步步地“跳”到目标 Pod 去(提示:tunl0 设备)。

tunl0 设备待更新 ~~

小结:

  • Kubernetes 使用的是“IP-per-pod”网络模型,每个 Pod 都会有唯一的 IP 地址,所以简单易管理。

  • CNI 是 Kubernetes 定义的网络插件接口标准,按照实现方式可以分成“Overlay”“Route”和“Underlay”三种,常见的 CNI 插件有 Flannel、Calico 和 Cilium。

  • Flannel 支持 Overlay 模式,它使用了 cni0 网桥和 flannel.1 设备,本机通信直接走 cni0,跨主机通信会把原始数据包封装成 VXLAN 包再走宿主机网卡发送,有性能损失。

  • Calico 支持 Route 模式,它不使用 cni0 网桥,而是创建路由规则,把数据包直接发送到目标网卡,所以性能高。

标签:插件,IP,网络,网卡,Pod,k8s,Calico
From: https://www.cnblogs.com/geraldkohn/p/1697823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