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小记]2021深圳杯&东三省
上午和队友把深圳杯&东三省的论文交了,终于迎来了完结撒花的时刻,感谢队友带飞,现在简单谈谈感想吧。
比赛评价
没想到第一次打数模就是深圳杯,基本算是数模里天花板难度了。给了十来天时间吧,挺长的也挺难熬的。。发题当天看了眼四道题目,好家伙这是人做的?A天问一号火星降落方案;B背向瑞利散射光纤激光传感器设计;C配电网可靠性和故障软自愈研究;D基于一个微分对策问题的机器学习能力定量评价。挑了个相对可做的A。然后发现要收集火星和天问一号各种数据,这个造成了后面很大的麻烦,因为数据不是统一给的,所以网上一个参数就有好几种说法,然后写论文的时候一个个试过去就很烦。另外一个难点就是,数学功底和物理功底的严重缺失,我们这种普通大学生哪会去研究啥航天器控制啊!看参考论文全都是看不懂的高端操作。于是乎,就开始各种模型假设乱搞,把他整成了接近高中物理的难度。
收获的一些套路
分工
对于不是专门打建模的队伍,其实没必要分工很明显,谁能做谁上就行,但是要有个主次。个人认为,在非专业的建模队伍当中,建模手为主,其余两个人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辅助建模手。但是吧,我觉得不是所有事情你都要去插一手,不然会造成很多麻烦。
应当一起做的/大家都可以帮忙的
- 参与模型的讨论和思考,因为大多数队伍没法像企业一样写出明确的需求,所以螺丝钉一样的分工是不现实的。如果你看过一些软件工程的书籍的话可能会联想到失败的巴别塔,缺乏交流是做不好大项目的,数学建模同理。
- 模型结果的计算(前提是公式正确,参数确定)
- 论文的整理,资料的收集
不应当随意插手的/不建议多个人同时进行的
- 模型的建立(包括用哪些模型,用哪个公式),不要几个人自己建自己的模型,然后没有交流。至少要告诉队友你的大致想法吧。
资料整理
打数模最开始要弄的就是资料收集整理,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整理的资料最好记录下来,整理到一个协作文档里的而不是聊天一样说一下看到了什么
- 数据参数收集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精确,做到统一,不要一片论文里一个数据用了不同的值
- 看参考论文,不用全篇看,看摘要,问题分析差不多就像了,具体公式不用去研究,主要看模型和方法
- 资料一定要整理过(筛选,提炼)再放到协作文档里
- 资料整理标明来源,不要最后都不知道哪里来的
时间分配
阶段一:1天定题,1天搜集各种资料,1天整理资料汇总
阶段二:开始建模写论文,这个零零散散搞了一个多星期吧。我们先把大致公式都推出来等到后面阶段要用了再计算,但是风险是,一旦前面有公式推错了那就裂开。所以我们推几个算几个
阶段三:最后一天(几小时)论文收尾,检查有没有语句错误之类的
实际上三个阶段穿插进行,并不是说一定在哪个时间段做什么
如果一个过程卡了一天,那么第二天就跳过这个,防止拖累进度
每天有个固定时间,但不用太严格,可以晚一点开始,也可以早一点结束,但是如果有事情一定要和队友说,不能装死吧。我们大致是8点30开始然后整到12点多睡觉了。
不追求完美主义
对于这种有时限的比赛,首要任务是把论文写完。就像高考写作文,你首先得写完吧,不然写再好也没用。
在前期不要对模型结果太过斤斤计较,放宽对模型的误差容忍度,毕竟我们的模型忽略了很多现实因素。
如果最后时间不够了,然后发现有错误那就忽略它,强行推进下去。
作为编程手的感悟
- 如果你的队友算不出来一些数学式子,那你可以写程序帮他们整。很多多时候不需要什么数学只是,你会调用就行了,如果简单的话直接写个暴力也可以
- 一般来说比较闲,所以要尽可能多地参与讨论,至少别让队友觉得你太摸鱼了
- 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取决于你的队友要用什么操作,如果你们队友只是加减乘除,微积分,画画函数图那就比较轻松,但是如果你们要做个什么遗传算法神经网络之类的,你就得学学工具箱怎么用了。所以用啥学啥就行
软件
- latex不用下什么texstudio什么的,直接用overleaf而且可以多人协作
- octave可以作为matlab的替代品,体积很小,开源免费,语法和matlab基本一样,如果你要工具箱也可以找到类似插 件的玩意装上,反正如果你只是简单的计算绝对够用了
- 写作猫,写完论文可以拿来查一下错别字啥的
- 随便一个平台的协作文档,拿来整理资料
- 绘制图像:geogebra(函数,立体),matlab(所有的)
- 数学计算:wolfram 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