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1.网络安全整体保障体系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整体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整个系统生命周期对风险进行整体的管理、应对和控制。网络安全整体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安全整体保障体系
网络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识别、控制、降低或消除可能影响系统安全风险的过程。是明确安全现状、规划安全工作、制订安全策略,并形成安全解决方案的基础,通过对网络系统的风险评估可以掌控各种潜在风险,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通过安全控制极大地降低风险,并对残留风险进行及时监控和分析,应急预案及计划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出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以确保网络系统及业务数据的安全。
网络安全保障关键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运作,如图2所示。网络安全策略包括网络安全的战略、政策和标准:网络安全管理是指机构的管理行为,主要包括安全意识、组织结构和审计监督;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系统的行为,包括安全服务和安全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运作是日常管理的行为,包括运作流程和对象管理。
图2网络安全保障因素
在企业管理机制下,需要通过运作机制借助技术手段才能实现网络安全。网络安全运作是在日常工作中,执行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手段,“七分管理,三分技术,运作贯穿始终”,管理是关键,技术是保障,其中的管理应包括管理技术。
与美国ISS公司提出的动态网络安全体系的代表模型的雏形P2DR类似。该模型包含4个主要部分: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和 Response(响应)。P2DR 模型如图3所示。是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在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操作系统、身份认证、加密等)的同时,利用检测工具(如漏洞评估、入侵检测等),掌握并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恰当运作及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安全”和“风险最低”的状态。防护、检测和响应组成了一个完整动态的安全循环,在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而此模型忽略了其内在的变化因素。
图3 P2DR 模型示意图
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结构
面对网络系统的各种威胁和风险,以往针对单方面具体的安全隐患,所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具有一定其局限性,应对的措施也难免顾此失彼。面对新的网络环境和威胁,需要建立一个以深度防御为特点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对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外围是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和风险管理。
编辑
图4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结构
【拓展阅读】:风险管理是指在对风险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进行收集、分析、评估、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的识别、衡量、积极应对、有效处置风险及妥善处理风险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网络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对信息安全风险的动态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包括信息安全风险。
实际上,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中,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理念。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包括五个部分:
(1) 网络安全策略。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理念,从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角度通盘考虑网络建设安全。此项处于整个体系架构的上层,起到总体的战略性和方向性指导的作用。
(2) 网络安全政策和标准。网络安全政策和标准是对网络安全策略的逐层细化和落实,包括管理、运作和技术三个不同层面,在每一层面都有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通过落实标准政策规范管理、运作和技术,以保证其统一性和规范性。当三者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也需要调整相互适应,反之,安全政策和标准也会影响管理、运作和技术。
(3) 网络安全运作。网络安全运作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日常运作模式及其概念性流程(风险评估、安全控制规划和实施、安全监控及响应恢复)。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贯穿网络安全始终;也是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技术机制在日常运作中的实现,涉及运作流程和运作管理。
(4) 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是体系框架的上层基础,对网络安全运作至关重要,从人员、意识、职责等方面保证网络安全运作的顺利进行。网络安全通过运作体系实现,而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是从人员组织的角度保证正常运作,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是从技术角度保证运作。
(5)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作需要的网络安全基础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及时支持。先进完善的网络安全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网络安全运作的有效性,从而达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实现整个生命周期(预防、保护、检测、响应与恢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引自 高等教育出版社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 贾铁军主编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