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学校基础模拟赛的题,当时有思路但是不太会写凸包就没做,下来看了看,自己的思路大部分是正确的,有些细节没有想到,在此写篇题解。
我用的是 Andrew 求凸包。
思路
答案为 0 的点
题目说:坐标系半径 \(R=10^{10^{10^{10}}}\),你可以感受一下这个数字的大小,这个数字比 \(10^6\) 要大得多得多!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如果我们把题目中的所有点的凸包求出来,那么随机出来的点在这个凸包里面的概率非常非常小,小到在精确度 \(10^{-5}\) 的要求上可以忽略。
这样就可以得到很重要的一个结论:对于不在凸包上的所有点,它们的答案为 0
凸包上的点
考虑凸包上的点的答案怎么求。到点的距离这个东西,初中数学书上有一条重要的定理:一个线段的中垂线到这个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对于一个点,如何求凸包上的那个点离它最近呢?不太好求,换一种思路,能不能求出:对于凸包上的每个点 \(A_i\),求出与之对应的极大的一个区域,使得这个区域上的所有点离点 \(A_i\) 的距离是最近的,且不在这个区域上的所有点离点 \(A_i\) 的距离不是最近的。先上图:
两条粉色的线分别为线段 \(AB,BC\) 的中垂线,那么能够直观感受到蓝色框框就是所求的极大的区域,这个区域里的所有点离点 \(B\) 是最近的。至于为什么不加凸包里面的部分,其实加和不加都一样,这么一点点面积,怎么能够和我 \(R=10^{10^{10^{10}}}\) 的坐标系相比较呢?根本不会影响答案。
那么点 \(B\) 的答案是多少呢?比较显然,就是两个中垂线所成夹角再除以 \(360^\circ\),中垂线夹角也就是图中灰色的角。
怎么方便地求角度
你直接硬算肯定没问题,但是又更简单的方法,还拿上图举例子,如果我们能求出 \(\angle ABC\) 的大小,那么所求的灰色角的角度就是 \(180^\circ - \angle ABC\),那么考虑如何求 \(\angle ABC\)
高中数学书上有一条重要的定理“余弦定理”:在 \(\triangle ABC\),\(\cos C = \dfrac{a^2+b^2-c^2}{2ab}\),其中线段 \(a,b,c\) 分别为角 \(A,B,C\) 对着的边,即:\(a=BC,b=AC,c=AB\)。
那么要求出 \(\angle ABC\),我们可以先求出 \(\cos \angle ABC\),再用反三角函数即可求出 \(\angle ABC\)
在这个图中 \(\cos \angle ABC = \dfrac{AB^2+BC^2-AC^2}{2 \cdot AB \cdot BC}\),而点 \(A,B,C\) 的坐标都是已知的,那么很容易就能求出来,不赘述了。
细节问题
首先考虑如果一些点共线了该怎么办?如下图:
你还是每两个相邻点作中垂线,然后划分区域,得到下图:
不用我多说,聪明的你一定能够知道每个区域是对应哪个点的,那么你考虑 \(C,D,E,F,G\) 这个五个点的答案分别是多少,答案:除了最左边的点 \(C\) 和最右边的点 \(G\) 的答案为 \(0.5\),其他点的答案均为 \(0\)
为什么?虽然说 \(D,E,F\) 这三个点的区域也是无限向外延申的,但是他们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维延伸”,确实,与直线垂直的方向上是无限延伸的,但是直线方向的长度是固定的;而对于 \(C,D\) 两点,他们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二维延伸”,与直线垂直的方向上是无限延伸的,直线方向上也是无限延伸的。还是那句话:“一维延伸”的区域怎么能够和我 \(R=10^{10^{10^{10}}}\) 的坐标系相比较呢?根本不会影响答案!
这说明求凸包时,要把共线的点当作不在凸包上,否则答案会错。
还有就是,如果只有一个点,那么直接输出 1 即可,这个很好理解。
Code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math>
#define x first
#define y second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pair<double, double> PDD;
const int N = 210;
const double pi = acos(-1), pi_2 = 2 * acos(-1);
int n;
int top, stk[N];
struct warma
{
PDD q;
int id;
} poi[N];
double ans[N];
bool cmp(warma a, warma b)
{
return a.q < b.q;
}
double get_dist(PDD a, PDD b)
{
double dx = a.x - b.x;
double dy = a.y - b.y;
return sqrt(dx * dx + dy * dy);
}
double cross(PDD a, PDD b)
{
return a.x * b.y - a.y * b.x;
}
double area(PDD a, PDD b, PDD c)
{
PDD ab = (PDD){b.x - a.x, b.y - a.y};
PDD ac = (PDD){c.x - a.x, c.y - a.y};
return cross(ab, ac);
}
void andrew()
{
sort(poi + 1, poi + 1 + n, cmp);
top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
{
while (top >= 2 && area(poi[stk[top - 1]].q, poi[stk[top]].q, poi[i].q) < 0) top -- ;
stk[ ++ top] = i;
}
for (int i = n - 1; i >= 1; i -- )
{
while (top >= 2 && area(poi[stk[top - 1]].q, poi[stk[top]].q, poi[i].q) < 0) top -- ;
stk[ ++ top] = i;
}
top -- ;
stk[0] = stk[top], stk[top + 1] = stk[1]; //这么做为了防止越界,把它变成一个“环”
return;
}
int main()
{
// freopen("in.txt", "r", stdin);
// freopen("out.txt", "w", stdout);
cin >> n;
if (n == 1)
{
printf("1\n");
return 0;
}
for (int i = 1; i <= n; i ++ ) cin >> poi[i].q.x >> poi[i].q.y, poi[i].id = i;
andrew();
//以上是求凸包
for (int i = 1; i <= top; i ++ )
{
double a = get_dist(poi[stk[i - 1]].q, poi[stk[i]].q);
double b = get_dist(poi[stk[i]].q, poi[stk[i + 1]].q);
double c = get_dist(poi[stk[i - 1]].q, poi[stk[i + 1]].q);
double angle = pi - acos((a * a + b * b - c * c) / (2 * a * b)); //余弦定理
ans[poi[stk[i]].id] = angle / pi_2;
}
for (int i = 1; i <= n; i ++ ) printf("%.10lf\n", ans[i]);
return 0;
}
尾声
细节真是太多了,写这篇题解花了大概俩小时吧,还是有一些收获!还有 16 天左右就要 NOIP 了,准备退役啦!完结撒花!
标签:10,洛谷,int,题解,top,Holes,stk,poi,PDD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ittleMoMol-kawayi/p/solution_LuoGu_AT_agc021_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