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文件系统稍微了解
日志分析重点,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遇到问题第第一想到去看日志
apache nginx 遇到问题看返回码 404 500等
一、inode和block
1.1inode和block概述
-
文件数据包含元信息和实际数据
-
文件存储在硬盘上,硬盘最小存储单位是“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
-
block
-
连续8个扇区组成一个block (512*8=4096 4k)
-
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
-
-
inode(索引节点)
-
索引节点也叫i节点
-
存储文件元信息
-
一个文件必须占用一个inode,但至少占用一个block
1.2inode的内容
-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
-
文件的字节数
-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读、 写、执行权限
-
文件的时间戳
-
文件类型
-
链接数
-
有关文件的其他数据
-
-
用stat命令可以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
[root@localhost ~]#ls -i
[root@localhost ~]#stat [文件]
- Linux系统文件三个主要时间属性
- ctime(change time)
- 最后一次改变文件或目录(属性)的时间
- atime(access time)
- 最后一次访问文件或目录的时间
- mtime(modify time)
- 最后一次修改文件或目录(内容)的时间
- ctime(change time)
-
在同一设备下 inode是不可以相同的,不同设备下是可以相同的
-
inode的号码
- 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对应的inode号码
- 通过inode号,获取inode信息
- 根据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cp 和 inode:
-
分配一个空闲的inode号,在inode表中生成新条目
-
在目录中创建一个目录项,将名称与inode编号关联
-
拷贝数据生成新的文件
rm 和 inode:
-
硬链接数递减,从而释放的inode号可以被重用
-
把数据块放在空闲列表中
-
删除目录项
-
数据实际上不会马上被删除,但当另一个文件使用数据块时将被覆盖
mv和inode:
-
如果mv命令的目标和源在同一设备,
不影响inode表(除时间戳)或磁盘上的数据位置:没有数据被移动!
删除旧的目录对应关系新建目录对应关系
-
通过indoe号删除rm 常规方法删除不掉的文件
find 文件路径 -inum inode号 -delete
find 文件路径 -inum inode号 -exec rm -rf {} \;
1.3硬链接与软连接
ln [-s] 源文件或目录… 链接文件或目标位置
加s是软连接 符号连接
对比项 | 硬连接 | 软连接 |
---|---|---|
本质 | 本质是同一个文件 | 本质不是同一个文件 |
inode | 相同 | 不同 |
连接数 | 创建新的硬链接,链接数会增加,删除硬链接,链接数减少 | 删除新建不会改变 |
文件夹 | 不支持 | 支持 |
删除源文件 | 只是链接数减一,但链接文件的访问不受影响 | 无法访问连接文件 |
文件类型 | 和源文件相同 | 链接文件,和源文件无关 |
文件大小 | 和源文件相同 | 源文件的路径的长度 |
二、分析日志文件
2.1日志
内核及系统日志由系统服务rsyslog统一管理,根据其主配置文件/etc/rsyslog.conf
Linux 操作系统本身和大部分服务器程序的日志文件都默认放在目录/var/log/下
标签:文件,文件系统,目录,Linux,日志,inode,链接,block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twm/p/1759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