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Ken Thompson是Unix的创造者,那么Linus Torvalds就是Linux操作系统的发明人,当时他还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名学生。1991年8月25日他发出了那篇现在广为人知的新闻组主题文章,这篇以“嗨,大家好……我正在编写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开头的文章对他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Thompson 和Torvalds两人至少有一点相似之处,那就是对事物的好奇之心。我们可以找到证据,Thompson编写Space Travel程序只是为了好玩而已。而Torvalds在痴迷于类Unix操作系统——Minix的同时,也完全是因为非常感兴趣才会将流行的Unix命令解释器bash进行改编并运行在他的“玩具”操作系统上。同时,这些在一开始只是“为了好玩”的举动,却最终对软件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开始,Linux也不是一款具备可移植性的操作系统。Torvalds无意将它移植到英特尔386之外的其他架构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只是背水一战,因为他的手头只有少量计算机硬件可供选择。因此,最初他并没有采取任何进一步的举措而只是将自己拥有的资源发挥到极致。但是他发现良好的设计原则和扎实的开发模式还是引领着他去把Linux变成一个可移植的系统。从那一刻开始,别的人接过了这个接力棒,很快便将Linux移植到了其他架构。
在Torvalds的Linux出现之前,借鉴他人编写的软件已成为相当普遍的做法。事实上也就是因为这样,Richard M. Stallman才会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GNU公共授权协议(GPL)下正式确立了这一思想。GPL是一个适用于软件的法律协议,基本保证了软件的源代码可以自由提供给任何想要得到它的人。Torvalds最终为Linux采用了 GPL协议,这个举动免除了所有人对于相关法律与版权纠纷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自由借用Linux的源代码 。由于Torvalds将Linux免费开放出来,因此其他人自然也会将他们的软件免费提供出来以共同发展Linux。
从一开始,Linux已经表现出它确实是一个与与Unix非常相似的操作系统。它的开发人员全盘接受了Unix的哲学原理,然后再从头编写了这个新的操作系统。问题是在Linux的世界里,几乎再没有其他程序是重新编写的。一切应用都是建立在其他人写好的代码和概念之上。因此很自然地,Linux成为了Unix系统演变的下一步,或许更准确地说,它是Unix的一个大飞跃。
类似于Unix,在Linux技术发展的早期,有许多开发者参与其中并提供了帮助。不同的是,Unix开发者数量最多的时候也就几千人,而今天Linux的开发者数量却早已达到了几百万之多。这才是登峰造极的Unix!正是这种大规模的开发格局,保证了Unix的后代Linux将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一款具备强大竞争力的系统。
Linux为Unix世界重新激起波澜,所谓的“开源”要比“专有”软件或是那些没有现成源代码的软件优越。多年以来,Unix开发人员一直坚信这一点。但计算机行业的其他人却被一些专有软件公司的大量宣传所蒙蔽,他们误认为任何借来的或是免费的软件在性能上都无法比拟那些要付费(有时甚至是耗费巨资)的软件。
在市场营销方面,Linux社区也更为精明,他们知道只要市场工作做得好,就算是劣质软件也可以成功销售出数百万份。当然,这并不是说Linux是伪劣产品。只是,有别于它的前身Unix社区,Linux社区认识到,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软件,也只有当人们对它产生了解并认识到它的真正价值时,才会为人所用。
我们将在后续章节再深入探讨这些主题。现在,让我们把Linux和Unix的历史留在过去,继续前行。事情会更加有趣。
本文摘自《Linux/Unix设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