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的监控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6402432 16360492 41940 0 465404 12714880
-/+ buffers/cache: 3180208 13222224
Swap: 8193108 264 8192844
从内核的角度来查看内存的状态
16402432-16360492=41940
从应用层的角度来看系统内存的使用状态
41940+(465404+12714880)=13222224
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占有的内存是可用的,因为buffers/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要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s/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以供应用程序使用
手动释放缓存cache
释放page cache:
$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释放文件节点(inodes)缓存和目录项缓存(dentries),大部分缓存数据都是用的page cache
$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释放page cache、dentries和inodes缓存:
$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在手动释放内存前,需要使用sync指令,将所有未写的系统缓冲区写到磁盘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迟的块 I/O 和读写映射文件。否则在释放缓存的过程中,可能会丢失未保存的文件。
工具dd
dd 命令:convert and copy a file
用法:
dd if=/PATH/FROM/SRC of=/PATH/TO/DEST bs=# count=#
- if=file 从所命名文件读取而不是从标准输入
- of=file 写到所命名的文件而不是到标准输出
- ibs=size 一次读size个byte
- obs=size 一次写size个byte
- bs=size block size, 指定块大小(既是是ibs也是obs)
- cbs=size 一次转化size个byte
- skip=blocks 从开头忽略blocks个ibs大小的块
- seek=blocks 从开头忽略blocks个obs大小的块
- count=n 复制n个bs
- conv=conversion[,conversion...] 用指定的参数转换文件
转换参数:- ascii 转换 EBCDIC 为 ASCII
- ebcdic 转换 ASCII 为 EBCDIC
- lcase 把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字符
- ucase 把小写字符转换为大写字符
- nocreat 不创建输出文件
- noerror 出错时不停止
- notrunc 不截短输出文件
- sync 把每个输入块填充到ibs个字节,不足部分用空(NUL)字符补齐
- fdatasync 写完成前,物理写入输出文件
备份MBR
dd if=/dev/sda of=/tmp/mbr.bak bs=512 count=1
破坏MBR中的bootloader
dd if=/dev/zero of=/dev/sda bs=64 count=1 seek=446
有一个大与2K的二进制文件fileA。现在想从第64个字节位置开始读取,需要读取的大小是128Byts。又有fileB, 想把上面读取到的128Bytes写到第32个字节开始的位置,替换128Bytes,实现如下
dd if=fileA of=fileB bs=1 count=128 skip=63 seek=31 conv=notrunc
- 备份:
dd if=/dev/sdx of=/dev/sdy
将本地的/dev/sdx整盘备份到/dev/sdy
dd if=/dev/sdx of=/path/to/image
将/dev/sdx全盘数据备份到指定路径的image文件
dd if=/dev/sdx | gzip >/path/to/image.gz
备份/dev/sdx全盘数据,并利用gzip压缩,保存到指定路径 - 恢复:
dd if=/path/to/image of=/dev/sdx
将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gzip -dc /path/to/image.gz | dd of=/dev/sdx
将压缩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 拷贝内存资料到硬盘
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将内存里的数据拷贝到root目录下的mem.bin文件 - 从光盘拷贝iso镜像
dd if=/dev/cdrom of=/root/cd.iso
拷贝光盘数据到root文件夹下,并保存为cd.iso文件 - 销毁磁盘数据
dd if=/dev/urandom of=/dev/sda1
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执行此操作
以后,/dev/sda1将无法挂载,创建和拷贝操作无法执行
创建swap交换空间
创建交换空间所需的交换文件是一个普通的文件,但是,创建交换文件与创建普通文件不同,必须通过dd命令来完成,同时这个文件必须位于本地硬盘上,不能在网络文件系统(NFS)上创建swap交换文件。例如:
$ dd if=/dev/zero of=/data/swapfile bs=1M count=1024
1024+0 records in
1024+0 records out
- if=输入文件,或者设备名称。
- of=输出文件或者设备名称。
- ibs=bytes 表示一次读入bytes 个字节(即一个块大小为 bytes 个字节)。
- obs=bytes 表示一次写bytes 个字节(即一个块大小为 bytes 个字节)。
- bs=bytes,同时设置读写块的大小,以bytes为单位,此参数可代替 ibs 和 obs。
- count=blocks 仅拷贝blocks个块。
格式化文件
首先通过mkswap命令指定作为交换空间的设备或者文件:
mkswap /data/swapfile
通过swapon命令激活swap
swapon /data/swapfile
swap的优化
swappiness的值的大小对如何使用swap分区是有着很大的联系的。swappiness=0的时候表示最大限度使用物理内存,然后才是 swap空间,swappiness=100的时候表示积极的使用swap分区,并且把内存上的数据及时的搬运到swap空间里面。linux的基本默认设置为60,具体如下:
cat /proc/sys/vm/swappiness
也就是说,你的内存在使用到100-60=40%的时候,就开始出现有交换分区的使用。
操作系统层面,要尽可能使用内存,对该参数进行调整。
临时
临时调整的方法如下,调成10:
sysctl vm.swappiness=10
或者
echo 10 > /proc/sys/vm/swappiness
永久
要想永久调整的话,需要将在/etc/sysctl.conf修改,加上:
cat /etc/sysctl.conf
vm.swappines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