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库 >这数据库的结构设计,还能再糟糕一点吗?

这数据库的结构设计,还能再糟糕一点吗?

时间:2022-11-02 22:33:11浏览次数:44  
标签:数据库 扫描 类型 SQL test rownum NULL 糟糕 结构设计

聊聊一个糟糕的数据库架构设计带来的问题。

技术人人都可以磨炼,但处理问题的思路和角度各有不同,希望这篇文章可以抛砖引玉。

以一个例子为切入点


一、问题背景

某系统已经线上运行多年,数据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公司业务量还在不断增加,已经潜在威胁数据库的运行效率,急需清理历史数据。

基础环境:

  • 主机类型:云环境 
  • 操作系统:CentOS release 7.8
  • 存储:EMC
  • 内存:128 G
  • CPU型号:Intel(R) Xeon(R) Platinum 8163 CPU @ 2.50GHz ( 1 U * 8 core) 
  • CPU核数:32CORE
  • 数据库环境:11.2.0.4

问题现象:对某个百G大表进行清理时出现了问题。

简单说明:在很多应用场景中,SQL 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性能。此外,查询速度慢并不只是因为 SQL 语句本身,还可能是因为内存分配不佳、文件结构不合理、优化器判断异常等其他原因。

本文介绍一些通过调整 SQL 语句就能优化SQL的通用小技巧,优化 SQL 的方法不能解决所有的性能问题,但是却能处理很多因 SQL 写法不合理而产生的性能问题。

二、分析说明

  • 通过分析定位问题,分析问题原因;
  • 追溯历史数据,分析关键指标,这些关键指标可以用来做为参考指标。
  • 用实际数据来验证推断,排除掉其它干扰因素,定位问题的根本原因,帮助快速修复。


三、疑问点排查及分析思路

1、分析说明:

这张表虽然比较大但并非分区表,最初的计划是按照主键字段的范围(运算符>=)进行清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涉及该表的SQL是全表扫描,尝试使用强制指定索引方式依然无效,SQL语句的执行效率达不到要求。

正常情况下应该走索引的,但实际情况都是全表扫描(有点头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表的主键是没有业务含义,数据来源依赖一个序列,分析到这里都是正常的。

关键问题在于,这个主键字段的类型是字符串类型,而不是通常的数字类型。


当初为什么这么定义该字段类型已无法求证,但结果表明正是这个字段的类型“异常”,导致了错误的执行计划。

下面通过一个实验重现这个问题。

2、准备数据

T1/T2两个表的数据类型相似,ID字段类型不同,各插入了300万数据,ID字段范围为1~3000000。

CREATE TABLE t1ASSELECT *FROM dba_objectsWHERE 1 = 0;
ALTER TABLE t1 ADD (id int PRIMARY KEY); CREATE TABLE t2ASSELECT *FROM dba_objectsWHERE 1 = 0;
ALTER TABLE t2 ADD (id varchar2(10) PRIMARY KEY);
INSERT INTO t1SELECT 'test', 'test', 'test', rownum, rownum , 'test', SYSDATE, SYSDATE, 'test', 'test' , NULL, NULL, NULL,NULL, NULL, rownumFROM dualCONNECT BY rownum <= 3000000;
INSERT INTO t2SELECT 'test', 'test', 'test', rownum, rownum , 'test', SYSDATE, SYSDATE, 'test', 'test' , NULL, NULL, NULL,NULL, NULL, rownumFROM dualCONNECT BY rownum <= 3000000;
COMMIT;
execdbms_stats.gather_table_stats(ownname => 'test', tabname => 't1', cascade => true, estimate_percent => 100);execdbms_stats.gather_table_stats(ownname => 'test', tabname => 't2', cascade => true, estimate_percent => 100);


3、测试


相关代码如下:

 

 

对于数值类型的字段,范围查询就是正常的索引范围扫描。

 

对于字符串类型字段的表,范围查询就是全表扫描。

测试结果符合预期。

4、原因探究

“select * from t2 where id>= ‘2999990’”执行返回777788条记录,不是直观上的10条记录,这是因为字符串类型的排序方式与我们的预期不同,字符类型在索引中是“乱序”的。

这也是当初在做表设计时,开发人员没有注意的问题。

字符类型还导致了聚簇因子很大,原因是插入顺序与排序顺序不同。详细点说,就是按照数字类型插入(1..3000000),按字符类型(’1’…’30000000’)排序。

 

 

在对字符类型使用大于运算符时,会导致优化器认为需要扫描索引大部分数据且聚簇因子很大,最终导致弃用索引扫描而改用全表扫描方式。

5、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

只考虑查询数据正确的话是有其他解决方案的,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

 

 

将SQL语句由开放区间扫描(>=),修改为封闭区间(between xxx and max_value)。使得数据在索引局部顺序是“对的”。

不过采用这种方式仍然走全表扫描。

四、总结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为字段类型问题带来的执行计划异常的例子。

它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糟糕的数据结构设计往往是致命的,后期的优化只是补救措施。只有从源头上加以杜绝,才是优化的根本。

在设计初期能引入数据库审核,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标签:数据库,扫描,类型,SQL,test,rownum,NULL,糟糕,结构设计
From: https://www.cnblogs.com/shujuyr/p/1685281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