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库 >揭秘PostgreSQL的隐藏奥秘:物理、内存与进程模型的深度解析与高效优化策略

揭秘PostgreSQL的隐藏奥秘:物理、内存与进程模型的深度解析与高效优化策略

时间:2024-10-21 14:50:25浏览次数:3  
标签:存储 PostgreSQL 数据库 内存 空间 揭秘 CREATE

引言

PostgreSQL作为一款强大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其灵活性、高性能和丰富的功能特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其底层架构的精心设计,使其在处理复杂查询、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和高并发用户访问时表现出色。理解PostgreSQL的底层架构不仅有助于提升系统性能,还能帮助开发者在应用开发中更好地利用其功能。

PostgreSQL的底层架构主要由物理存储、内存管理和进程模型三个核心部分组成。物理存储负责管理数据的持久化和数据完整性。内存管理则通过高效的缓存机制和灵活的内存分配策略提升查询性能并减少系统I/O操作。而进程模型通过多进程架构保证高并发情况下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PostgreSQL的物理、内存和进程模型,揭示其背后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供实用的优化方案。通过对这些核心组件的理解,您将能够更有效地配置和调整PostgreSQL,以满足不同业务需求和性能指标。无论您是数据库管理员还是开发人员,希望本文能为您在PostgreSQL的应用和管理中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PostgreSQL逻辑结构:设计哲学与实现

在设计PostgreSQL时,逻辑结构的引入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满足复杂数据管理需求,并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通过对数据库对象的合理抽象和组织,PostgreSQL能够在多用户环境中高效运行,同时提供简便的管理和集成能力。

逻辑结构的重要性

  1. 组织与管理
    在任何复杂系统中,清晰的组织和管理是成功的关键。通过逻辑结构,PostgreSQL将数据库对象如表、索引、视图、函数和触发器等进行有序的组织。这种结构化的组织方式不仅简化了数据的管理,还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2.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逻辑结构使PostgreSQL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通过使用命名空间,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数据库中无干扰地工作。命名空间相当于独立的工作区,用户可以在其中创建和管理自己的数据库对象。这种设计支持多用户环境,并为未来的扩展和集成提供了便利。

  3. 解决命名冲突
    在复杂应用中,命名冲突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命名空间通过提供对象的逻辑隔离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户在各自的命名空间中工作时,不必担心与其他用户的对象发生冲突,这在集成第三方应用时尤其重要,因为它允许不同的应用在同一数据库中共存而不互相干扰。

具体概念解析

  • 数据库对象:这些是存储或引用数据的数据结构,包括表、索引、视图、函数和触发器等。每种对象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特性,在逻辑结构中各司其职,为数据的存储和操作提供基础。

  • 命名空间:这是逻辑结构的核心,通过对数据库对象进行逻辑分组,命名空间不仅便于管理和访问,还在多用户环境中提供了隔离性,避免了命名冲突。这使得多个用户和应用可以在同一数据库中高效、安全地工作。

  • 用户:用户是整个数据库集簇共享的实体,拥有跨多个数据库访问资源的能力。用户权限和角色管理是逻辑结构的重要部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访问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逻辑结构,PostgreSQL不仅实现了数据的高效管理和操作,还提供了一种可扩展和灵活的方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命名空间在PostgreSQL中的实战应用

命名空间(也称为schema)在PostgreSQL中提供了一种组织和管理数据库对象的有效方法。通过命名空间,用户可以在同一数据库中创建逻辑上独立的对象集,从而避免命名冲突并提高管理效率。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展示了命名空间的强大功能。

实战场景1:多租户应用

在多租户应用中,每个客户(租户)都需要一个独立的数据视图,但共享相同的数据库实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每个租户创建一个单独的命名空间:

CREATE SCHEMA tenant1;
CREATE TABLE tenant1.users (id SERIA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100));

CREATE SCHEMA tenant2;
CREATE TABLE tenant2.users (id SERIA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100));

在上述示例中,tenant1tenant2是两个不同的租户,每个租户都有自己的users表。通过命名空间,确保了每个租户的数据隔离,避免了命名冲突。

实战场景2:开发与生产环境隔离

在开发过程中,维护与生产环境相同的数据结构是常见的需求。然而,开发人员需要在不影响生产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测试。通过使用命名空间,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点:

CREATE SCHEMA dev;
CREATE TABLE dev.orders (id SERIAL PRIMARY KEY, product VARCHAR(100), quantity INT);

CREATE SCHEMA prod;
CREATE TABLE prod.orders (id SERIAL PRIMARY KEY, product VARCHAR(100), quantity INT);

在此设置中,开发人员可以在dev命名空间中自由操作,而生产数据则安全地保存在prod命名空间中。这种隔离使得开发和生产环境可以并行运行,互不干扰。

实战场景3:第三方应用集成

当需要将第三方应用系统集成到现有数据库时,命名空间可以帮助避免命名冲突。例如:

CREATE SCHEMA third_party_app;
CREATE TABLE third_party_app.logs (id SERIAL PRIMARY KEY, message TEXT);

通过为第三方应用创建一个独立的命名空间,可以确保其数据和现有系统数据互不干扰。同时,这种组织方式也便于管理和维护。

理解PostgreSQL的物理结构: 从存储布局到性能优化

在PostgreSQL中,物理结构的设计基于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决定了数据如何在磁盘上组织和存储。以下将从数据库目录、表及索引文件的布局,以及表空间的角度,探讨这些结构的本质。

数据库目录布局

PostgreSQL的数据库目录结构类似于文件系统的目录,所有数据都集中在一个名为$PGDATA的主目录中。这种设计反映了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组织的基本原则,旨在简化管理和提高访问效率。

  • 数据存放路径:数据和配置文件被存储在$PGDATA目录中,通常位置如/var/lib/pgsql/${major version}data
  • 配置与数据结合:将配置和数据存储在同一目录中,便于统一管理。
  • 状态控制文件:这些文件用于维护数据库的状态信息,以确保系统在崩溃后可以正确恢复。
  • 运行日志:记录数据库操作的详细日志,支持性能监控和故障排查。
  • 统计信息:存储和分析数据库操作的统计数据,以支持优化和调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表空间布局

表空间是PostgreSQL中的一个逻辑存储单元,基于磁盘性能和空间优化的原则,实现对物理存储资源的高效管理。想象一下,表空间就像是一个虚拟的“文件柜”,而数据库中的每个表和索引就像是这个文件柜中的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都有它自己的位置,而表空间就是用来指定这些文件夹应该存储在哪里的.

  • 逻辑存储单元:通过表空间逻辑分区,优化物理存储的使用。
  • 多对多关系:一个表空间可以包含多个数据库对象,反之亦然,实现灵活的存储配置。
  • 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创建新的表空间,以满足特定的存储和性能需求。

默认表空间是PostgreSQL为数据库对象提供的初始存储位置。当您创建一个新数据库或表时,如果没有指定其他表空间,它会被自动存储在默认表空间中。base目录就是存储这些数据的默认位置。
在PostgreSQL的$PGDATA目录中,base目录包含所有数据库的子目录。每个子目录的名称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对应一个数据库的OID(对象标识符)。这些子目录包含该数据库的所有表和索引数据文件。
结构示例:

  • base目录:位于$PGDATA/base路径下。
  • 数据库子目录:每个数据库有一个对应的子目录,名称为数据库的OID。
  • 数据文件:在每个数据库子目录中,表和索引数据存储为多个文件,以relfilenode作为文件名标识。

在PostgreSQL中,创建一个表空间实际上是在指定的路径下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存储区域,并通过符号链接将其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关联。当您执行CREATE TABLESPACE new_table_space LOCATION '/path/to/directory';命令时,PostgreSQL会在$PGDATA/pg_tblspc目录下创建一个符号链接,指向/path/to/directory,并在该路径中初始化相关的目录结构和元数据文件。这一过程确保了新表空间可以被用于存储未来创建的数据库对象,如表和索引。系统表pg_tablespace也会被更新,以记录新表空间的信息。这种机制允许管理员根据存储需求灵活地分配数据位置,从而优化数据库性能和管理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表及索引文件的布局

PostgreSQL使用对象标识符(OID)来管理其数据库对象。每个数据库对象(如表、索引、视图等)都有一个唯一的对象标识符(OID)。OID是PostgreSQL用于管理和引用内部对象的基础。它类似于一个身份证号,确保每个对象在数据库中的唯一性。

  • OID的作用
    • 唯一标识:OID为数据库中的每个对象提供了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使得PostgreSQL能够快速定位和引用对象。
    • 系统表引用:OID通常在系统表中使用,用于管理和维护数据库对象的信息。

PostgreSQL中的每个表和索引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物理存储文件。这些文件的管理是通过一个叫做relfilenode的属性来实现的。

  • relfilenode的作用
    • 文件映射:relfilenode用于将逻辑表与物理存储文件进行映射。它是一个整数值,指向存储该表数据的实际文件。
    • 文件管理:当你对表进行操作(例如插入或删除数据)时,PostgreSQL通过relfilenode找到并操作相应的物理文件。

在如下例子中,
OID(对象标识符):2290909是表changeloglock的OID,而2290912是其主键索引的OID。
relname(关系名):这一字段表示对象的名称。在这个例子中,changeloglock是一个表的名称,而changeloglock_pkey是其主键索引的名称。
relfilenode:这个字段是与对象关联的物理存储文件的标识符。它用于指向存储该对象数据的实际文件。在这个示例中,relfilenode的值与oid相同,这是因为在创建对象时,PostgreSQL将这两个值设定为一致,以便于管理。

SELECT oid, relname, relfilenode FROM pg_class;
   oid   |                             relname                             | relfilenode 
---------+-----------------------------------------------------------------+---------
----
 2290909 | changeloglock                                           |     2290909
 2290912 | changeloglock_pkey                                      |     2290912

通过relfilenode , 可以查询到其实际存储的文件路径,如下

[root@0_1_bits base]# find  /var/lib/pgsql/15/data  -name "*2290912*" 
/var/lib/pgsql/15/data/base/2290907/229091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理解PostgreSQL中的OID、relname和relfilenode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数据库管理和调试。通过这些标识符,可以轻松找到数据库对象在文件系统中的实际存储路径,进一步增强对数据库架构的理解。

实战场景1: 表空间优化之从高性能存储到成本节约

在数据库管理中,合理使用表空间可以显著优化性能。下面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表空间提高数据库的访问速度和存储效率。

  1. 创建快速存储表空间

    CREATE TABLESPACE fast_storage LOCATION '/path/to/fast/drive';
    
    • 用途:这个表空间位于一个快速存储介质上,比如SSD。通过将高访问频率的数据存储在这里,可以显著提高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速度。
  2. 创建慢速存储表空间

    CREATE TABLESPACE slow_storage LOCATION '/path/to/slow/drive';
    
    • 用途:这个表空间位于一个较慢的存储介质上,例如传统的HDD。它适合存储不常访问的数据,比如历史存档,成本更低。
  3. 将重要数据存储在快速表空间中

    CREATE TABLE important_data (...) TABLESPACE fast_storage;
    
    • 优化策略:将关键业务数据存放在fast_storage中,确保这些数据的访问速度最大化。这对于性能要求高的应用非常关键,比如实时分析系统或高频交易平台。
  4. 将归档数据存储在慢速表空间中

    CREATE TABLE archive_data (...) TABLESPACE slow_storage;
    
    • 优化策略:将不常使用的历史数据存放在slow_storage中,节省快速存储空间。这种方式降低了存储成本,同时仍然保留了数据的可访问性。

通过这种策略,您可以实现数据存储的精细化管理,确保系统在性能和成本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实战场景2: 从单一存储到多磁盘扩容

在 PostgreSQL 中,表空间(tablespace)用于将数据文件存储在特定的磁盘或目录中。通过创建表空间,你可以将不同的数据库对象(如表或索引)存放在不同的物理存储设备上,从而实现更灵活的存储管理,这在扩展到多个磁盘时非常有用。

假设现在需要为系统增加更多存储资源,例如添加了第二块磁盘,路径为 /mnt/disk2/pg_tablespaces/。你可以将新的对象(如索引或表)存储在新的磁盘上,以实现垂直扩展。
步骤:

  1. 为新磁盘创建目录

    sudo mkdir -p /mnt/disk2/pg_tablespaces/ts_disk2
    sudo chown postgres:postgres /mnt/disk2/pg_tablespaces/ts_disk2
    
  2. 创建新的表空间

    CREATE TABLESPACE ts_disk2 LOCATION '/mnt/disk2/pg_tablespaces/ts_disk2';
    
  3. 将新表或索引存储在新表空间

    你可以将新创建的表或索引放入新表空间。

    创建一个新表:

    CREATE TABLE another_table (
        id serial PRIMARY KEY,
        description text
    ) TABLESPACE ts_disk2;
    

    或者将某个表的索引存放到新表空间:

    CREATE INDEX my_table_name_idx ON my_table(name) TABLESPACE ts_disk2;
    

实战场景3: 动态迁移现有表到新表空间

如果你想将现有的表或索引迁移到新表空间,可以使用 ALTER 命令。

例如,将 my_table 迁移到 ts_disk2

ALTER TABLE my_table SET TABLESPACE ts_disk2;

或者将 my_table 的索引迁移到 ts_disk2

ALTER INDEX my_table_name_idx SET TABLESPACE ts_disk2;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将 PostgreSQL 数据库的存储需求分散到多个磁盘上,以提高性能和存储能力。

深入了解PostgreSQL的核心进程:从主进程到后台工作者

为了确保高效的数据处理和管理,PostgreSQL依赖于多个核心进程。本章节将详细探讨这些关键进程的角色,包括主进程、后端进程以及各种后台工作者。

主进程与后端进程
PostgreSQL的主进程负责总体管理,并且在启动时初始化所有其他进程。后端进程则专注于处理客户端连接。为了有效处理大量连接,可以使用连接池工具,如Pgbouncer或Pgpool-II。这些工具帮助减少连接开销,使数据库能够有效管理连接数。值得注意的是,PostgreSQL支持的最大连接数由配置参数max_connections决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键后台进程
PostgreSQL包含多个后台进程,每个进程负责特定的任务,确保数据库的高效运行。以下是这些后台进程的详细介绍:

  • Background Writer
    该进程的主要任务是将共享缓存池中的脏页定期刷新到持久存储中。这有助于减少I/O高峰期的负载。

  • Check Pointer
    负责处理数据库的检查点。当一个检查点被创建时,所有修改过的数据页都被强制写入磁盘,从而确保数据一致性。

  • Autovacuum Launcher
    这是一个自动化进程,负责周期性地执行清理工作,如回收已删除数据行的存储空间。这对于保持数据库的性能至关重要。

  • Stats Collector
    该进程收集数据库的统计信息,包括查询性能和表的使用情况。这些信息对于调优和监控数据库性能非常有用。

  • WAL Writer
    负责将WAL(Write-Ahead Logging)缓存区的内容定期写入到持久存储中,以确保数据库的持久性和恢复能力。

实战场景1: 连接池优化

在高并发的情况下,每个客户端连接都会消耗PostgreSQL的资源,尤其是较高的连接数会导致上下文切换和连接管理上的开销。例如在秒杀、促销活动期间,用户请求数量激增。通过连接池限流和减少连接创建开销,可以避免数据库性能下降。许多微服务可能会同时连接同一个数据库,连接池工具可以帮助管理这些微服务的并发连接数量。为了减少这些开销,可以使用连接池工具,如Pgbouncer或Pgpool-II。
优化措施:

  • 使用PgbouncerPgpool-II设置短连接池,减少数据库直接管理连接的压力。
  • 调整max_connections参数,结合连接池工具将PostgreSQL的连接数设置为合理的值。较高的max_connections值可能会导致内存不足以及上下文切换开销增加,通过连接池工具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问题。

实战场景2: 后台进程的调优

PostgreSQL包含多个后台进程,每个进程负责特定的任务,确保数据库的高效运行。优化这些进程可以显著提升数据库的性能。

数据库写操作频繁时,I/O负载会大幅增加。如果写入的数据量过大,可能会导致I/O高峰期,影响查询性能。例如在日志系统中,每秒写入大量数据,调整Check Pointer和Background Writer可以确保写入高峰时不会导致I/O阻塞。

  • 调整Background Writerbgwriter_lru_maxpagesbgwriter_delay参数,控制后台写入脏页的频率,减少I/O高峰。
  • 调整Check Pointercheckpoint_timeoutcheckpoint_completion_target等参数,防止检查点操作过于频繁或者在不合适的时机触发,导致I/O阻塞。
  • 调整autovacuum_vacuum_threshold和autovacuum_analyze_threshold参数,使autovacuum更及时地清理死元组。
  • 对特定的大表,可以手动触发VACUUM操作,或者配置更频繁的autovacuum策略。

深入解析PostgreSQL内存架构:本地与共享内存详解

PostgreSQL 的内存架构主要分为两部分:本地内存和共享内存。本地内存是每个数据库会话独有的内存空间,用于会话特定的操作,如排序和哈希等临时操作。共享内存则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资源,用于存储多个会话共同访问的数据结构,比如缓存(Buffer Cache)、事务日志(WAL Buffers)以及锁管理等。其内存架构在性能优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理解其内存架构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调优数据库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地内存
本地内存是PostgreSQL数据库中每个进程独占的内存空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Work_mem
    用于排序和连接操作的内存设置。通过EXPLAIN ANALYZE命令可以查看查询是否需要使用硬盘来完成操作,即内存不足时会退化到硬盘执行。

  • Maintenance_work_mem
    这个内存区域用于数据库维护操作,例如VACUUM、CREATE INDEX等需要较大内存的操作。

  • Temp_buffers
    用于存储临时表的内存。当执行复杂查询时,临时表可能会使用到这个内存区域。

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是多个后端进程可以共同使用的内存空间,它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 Shared Buffer Pool
    存储数据库页信息的缓存区域。数据库表的数据在持久化之前会先存储在这里,这样可以减少磁盘I/O操作,提高读取效率。

  • WAL Buffer
    在持久化之前存储WAL(Write-Ahead Logging)日志数据的缓存。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 Commit Log
    用于存储事务状态信息的区域,帮助管理事务的提交与回滚。

理解PostgreSQL的内存架构是优化数据库性能的重要一步。通过合理配置本地内存和共享内存的大小,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帮助您更好地掌握PostgreSQL的内存管理机制,从而优化数据库性能。

实战场景1:调整work_mem以优化排序性能

在执行复杂的查询时,尤其是涉及排序操作的大型数据集时,work_mem设置不足会导致PostgreSQL使用磁盘空间来完成排序,导致查询性能显著下降。调整work_mem可以使更多的排序操作在内存中进行,从而优化性能。
pg参数调整

SET work_mem = '128MB';

或者修改postgresql.conf文件:

work_mem = '128MB'

根据查询的复杂度,可以在会话级别动态修改该参数。

实战场景2:提高maintenance_work_mem以加速数据库维护操作

在进行数据库维护时,例如执行VACUUM或创建索引(CREATE INDEX)等操作,PostgreSQL会使用maintenance_work_mem指定的内存。如果该值设置过低,操作可能会变慢,尤其是在处理大型表时。适当增加此参数有助于加速这些操作。
pg参数调整

SET maintenance_work_mem = '512MB';

或者修改postgresql.conf文件:

maintenance_work_mem = '512MB'

实战场景3:优化temp_buffers以处理复杂查询的临时表

在复杂查询中,PostgreSQL可能会使用临时表来存储中间结果。temp_buffers定义了这些临时表可以使用的内存量。如果该值不足,会增加磁盘I/O,降低查询性能。通过合理调整temp_buffers,可以有效减少磁盘访问次数。

SET temp_buffers = '32MB';

或者修改postgresql.conf文件:

temp_buffers = '32MB'

实战场景4:增大shared_buffers以减少磁盘I/O

shared_buffers是PostgreSQL的共享内存池,负责缓存数据库页。如果该值过小,PostgreSQL会频繁访问磁盘,导致I/O瓶颈。通过增加shared_buffers的大小,可以提高缓存命中率,减少磁盘I/O,从而提升数据库性能。

shared_buffers = '4GB'

此参数只能通过修改postgresql.conf文件来调整,并且需要重启数据库服务。

实战场景5:优化wal_buffers以加速写入操作

wal_buffers用于缓存WAL日志。如果该参数设置过小,可能会导致频繁的磁盘写操作,从而影响写入性能。对于写操作频繁的数据库,适当增加wal_buffers可以减少写磁盘的次数,提高写入效率。
pg参数调整

wal_buffers = '16MB'

此参数也需要在postgresql.conf中修改,并重启服务生效。

总结

在现代计算系统中,物理内存管理、内存模型和进程架构是确保高效性能的基石。深入理解这些组件的交互关系,可以帮助优化系统性能,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和整体稳定性。

物理内存管理涉及如何有效分配和释放内存,以最大化硬件资源利用率并避免内存泄漏和碎片化。优化策略包括使用内存池、实施垃圾回收机制和智能缓存管理。

进程模型则影响系统的并发能力和多任务处理效率。通过选择合适的进程架构(如多线程或多进程)和合理的调度策略,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和容错能力。

未来文章预告

我将继续深入探讨以下主题,欢迎大家关注:

  1. 并发控制:高效管理多个进程或线程的并发执行,确保数据一致性和资源共享的安全性。

  2. 清理过程与缓冲区管理:深入分析如何优化缓冲区管理,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3. 预写式日志(WAL):解释其在数据库系统中用于确保数据完整性和支持事务回滚的角色。

  4. NoSQL特性:介绍NoSQL数据库的独特特性及其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中的优势。

  5. 数据模型定义基础备份与时间点恢复:探讨如何定义数据模型并执行高效备份和恢复策略。

  6. 时间线历史文件:分析时间线历史文件的作用及其在数据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7. PgBackRest流复制与逻辑复制:探讨这些技术在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中的应用。

  8. 负载均衡与异地容灾:介绍负载均衡技术以及如何实现异地容灾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9. Timescale:介绍基于PostgreSQL实现时序数据库的原理,解析其在处理时序数据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10. Greenplum与Citus:分析这两种数据库架构在大数据处理和水平扩展中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探讨,我将为您呈现全面的优化策略和技术实践,帮助您在复杂环境中构建高效、可靠的系统。请继续关注我的更新,以获取更多关于这些主题的详细解析和实用指南。期待您的关注!

标签:存储,PostgreSQL,数据库,内存,空间,揭秘,CREATE
From: https://blog.csdn.net/yhkal/article/details/143109355

相关文章

  • C++基础与实用技巧第三课:内存管理与性能优化
    第二章:C++基础与实用技巧第三课:内存管理与性能优化1.动态内存的管理策略与技巧动态内存管理是C++编程的核心部分之一,合理管理内存可以极大提高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在C++中,动态内存的分配和释放通常使用new和delete运算符,但由于手动管理内存容易引入错误,因此建议使用现代C+......
  • vue3 ref 或者reactive被赋值其他对象数据,用的是同一块内存,而不是深拷贝
    <template><divclass='box'>{{abcDemo?.a?.b?.c}}<button@click="changeAbc">ChangeABC</button><div>{{abdDemo?.a?.b?.c}}</div></div></template><sc......
  • 七,JVM内存划分与参数传递
    Java编程基础:JVM内存划分与参数传递在Java编程中,了解Java虚拟机(JVM)的内存划分对于优化程序性能和资源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JVM内存的划分以及参数传递的机制,并提供图示以帮助理解。JVM内存划分JVM内存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栈(Stack)局部变量:存储方法内部定义的局部......
  • Java的内存模型
    硬件效率的一致性======================================================================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处理器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但是与处理器交互的内存的处理能力并没有提升多少,读取运算,存储运算这些IO操作的瓶颈并没有得以消除,处理器的处理效率比内存的处理......
  • C系统编程通信方式——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标准IPC之一,也是进程间通信最快的一种方式。1.概念    所有的标准IPC都有一个内部ID作为唯一标识。内部ID的获取通过外部key,key的类型是key_t。key的获取方法有在头文件中定义所有key和通过ftok函数获取一个key。key_tftok(constchar*pathna......
  • pbootcms网站占用服务器内存很高的解决办法
    PBootCMSV3.2.5之前的版本确实存在缓存机制不够友好的问题,导致在数据量较大时占用大量内存,影响服务器性能和网站访问速度。以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解决方法1.升级到官方最新版备份网站:在进行任何升级操作之前,务必备份整个网站,包括数据库和文件。下载最......
  • 如何分析 JVM 内存泄漏问题:常见原因、分析 JVM 内存泄漏的工具与步骤、如何避免 JVM
    文章目录1.JVM内存泄漏的常见原因2.分析JVM内存泄漏的工具与步骤2.1使用`jmap`工具生成堆转储文件2.2使用`jvisualvm`分析堆转储2.3使用EclipseMemoryAnalyzerTool(MAT)2.4监控GC日志2.5实时监控内存使用情况3.如何避免JVM内存泄漏4.总结5.相......
  • 用C++实现自己的智能指针:深入探讨内存管理与RAII模式
    解锁Python编程的无限可能:《奇妙的Python》带你漫游代码世界C++中的内存管理一直以来是程序员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在处理动态内存分配时。智能指针(如std::unique_ptr和std::shared_ptr)通过RAII(资源获取即初始化)的设计理念,极大地简化了动态内存的管理,减少了内存泄漏的风险。然......
  • python是如何进行内存管理的
    一、python内存管理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说:相关书在python33点(0M1)对象的引用计数机制(四增五减)2)垃圾回收机制(手动自动,分代回收)3)内存池机制(大m小p)1)对象的引用计数机制要保持追踪内存中的对象,Python使用了引用计数这一简单的技术。sys.getrefcount(a)可以查看a对象的引用......
  • 使用 NVBit 进行内存访问跟踪指南
    使用NVBit进行内存访问跟踪指南NVBit(NVIDIABinaryInstrumentationTool)是NVIDIA提供的一款轻量级、灵活的GPU二进制插桩框架,可以帮助开发者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跟踪CUDA程序的内存访问。具有以下特点:轻量级和高效:对应用程序的性能影响较小。灵活性:支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