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库 >[数据库][Redis]

[数据库][Redis]

时间:2024-07-04 16:42:09浏览次数:19  
标签:删除 过期 数据库 Redis 消息 key 内存

redis在项目中的主要作用

  • 缓存,速度比较快
  • 计数器,incr decr
  • 消息队列,消息的订阅和发布机制
  • 排行榜,zset
  • 分布式锁

redis用作消息队列

RabbitMQ和Redis都可以用作消息队列,但它们在设计、功能和适用场景上有显著的不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在项目中做出恰当的选择。
RabbitMQ

  • 类型:一个高级的消息队列系统,遵循AMQP(高级消息队列协议)。
  • 特点
    • 支持复杂的消息路由。
    • 提供消息确认机制,确保消息从生产者传递到消费者。
    • 支持持久化,能保证消息不会因为服务器崩溃而丢失。
    • 复杂性较高,学习曲线陡峭。
    • 支持多种消息模式,如工作队列、发布/订阅、路由、主题等。
  • 适用场景:需要复杂消息路由、高级功能(如消息排序、死信处理)的企业级应用。

Redis

  • 类型:一个高性能的键值数据库,支持简单的消息队列模式,如发布/订阅。
  • 特点
    • 速度快,因为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 支持数据结构的多样性,如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等,其中列表可以用作简单的消息队列。
    • 提供持久化功能,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磁盘,但不如RabbitMQ的消息队列功能强大。
    • 简单易用,学习曲线平缓。
    • 不支持复杂的消息路由,消息确认机制较弱。
  • 适用场景:对数据处理速度有高要求、数据模型简单、需要缓存解决方案的场景。

项目选型考虑因素

  1. 消息队列的角色:如果消息队列是你架构中的核心组件,需要高度可靠性和复杂的消息处理功能,RabbitMQ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你只需要快速处理消息,或者使用消息队列作为缓存系统的补充,Redis可能足够了。
  2. 消息持久化:如果你需要保证消息即使在系统崩溃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RabbitMQ提供了更强大的持久化支持。虽然Redis也支持持久化,但它的主要设计目标不是作为消息队列。
  3. 性能需求:Redis在性能上通常比RabbitMQ有优势,尤其是在消息队列不是特别大或复杂的情况下。
  4. 消息路由需求:如果需要复杂的消息路由功能,如基于消息内容的路由或者不同的消费者处理不同类型的消息,RabbitMQ会是更合适的选择。
  5. 系统复杂性和维护成本:考虑到学习曲线、部署和维护的复杂性,如果项目资源有限,可能需要优先考虑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

选择RabbitMQ还是Redis作为消息队列,取决于项目的具体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性能、可靠性、消息路由复杂性和开发维护成本。理想的做法是评估项目需求,了解每个技术的优势和限制,然后选择最适合你当前和未来需求的解决方案。在某些复杂的系统中,甚至可能会同时使用RabbitMQ和Redis,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

数据结构

  • String
  • List
  • HashMap
  • Set
  • ZSet

redis为什么这么快

  1. 基于内存实现
    redis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内存的读写速度很快,所以redis速度很快
  2. 高效的数据结构
    • 哈希表
    • 跳表
    • 压缩表
    • 快表
    • 双向链表
    • 简单动态字符串
    • 整数数组
  3. 单线程模型
  4. 使用IO多路复用
  5. 合理的数据编码

image

缓存穿透

用户访问一些不存在的数据,redis没有,于是去mysql查询也没有,这样就发生了两次无效的查询,
缓存穿透是指客户端请求的数据在缓存中和数据库中都不存在,缓存永远不会生效。这样,每次针对此 key 的请求从缓存获取不到,请求都会压到数据源,从而可能压垮数据源。比如用一个不存在的用户 id 获取用户信息,不论缓存还是数据库都没有,若黑客利用此漏洞进行攻击可能压垮数据库。
解决方案,布隆过滤器

  • 对空值进行缓存:即使一个查询返回的数据为空,仍然把这个空结果(null)进行缓存,同时还可以对空结果设置较短的过期时间。这种方法实现简单,维护方便,但是会额外的内存消耗。
  • 采用布隆过滤器:(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是 1970 年由布隆提出的。它实际上是一个很长的二进制向量(位图)和一系列随机映射函数(哈希函数)。布隆过滤器可以用于检索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集合中。它的优点是空间效率和查询时间都远远超过一般的算法,缺点是有一定的误识别率和删除困难。
  • 进行实时监控:当发现 Redis 的命中率开始急速降低,需要排查访问对象和访问的数据,和运维人员配合,可以设置黑名单限制服务
  • 增强 id 的复杂度,避免被猜测 id 规律
  • 做好数据的基础格式校验
  • 加强用户权限校验

缓存击穿

redis删掉了热点数据,导致大量请求发送到mysql
解决方案:互斥锁,逻辑过期,热点数据永不过期
在缓存失效的时候,通过加锁的方式只允许一个请求重新加载缓存数据,其他请求等待缓存加载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请求同时访问数据库。

缓存雪崩

redis同时删掉了一批热点数据,导致大量请求发送到mysql
缓存雪崩是指在同一时段大量的缓存 key 同时失效,或者 Redis 服务宕机,导致大量请求到达数据库,带来巨大压力。
解决方案:失效时间设置随机,设置集群
在缓存失效的时候,通过加锁的方式只允许一个请求重新加载缓存数据,其他请求等待缓存加载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请求同时访问数据库。

  • 给不同的 Key 的 TTL 添加随机值
  • 利用 Redis 集群提高服务的可用性
  • 给缓存业务添加降级限流策略
  • 给业务添加多级缓存

String

最大长度 512mb

string过长会有什么问题?

ZSet

sortSet的原理

https://www.cnblogs.com/broadm/p/16424133.html

压缩列表

跳表

Redis zset 是一个复合结构,如图 5-11 所示,一方面它需要一个 hash 结构来存储 value sco 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需要提供按照 score 排序的功能,还需要能够指定 score 的范围来获取 valu巳列表的功能,这就需要另外一个结构“跳跃列表”。

zset 的内部实现是一个 hash 字典加一个跳跃列表, hash 结构在讲字典结构时已经详细分析过了,它很像 Java 语言中的 HashMap 结构。本节我们来讲跳跃列表,它比较复杂,读者要有心理准备。

基本结构

为什么使用跳表而不是红黑树

  • 实现简单
  • 结构本身维护比较简单
  • 区间查找快。跳表可以做到O(logn) 的时间复杂度定位区间的起点,然后在原始链表中顺序往后遍历就可以了。
  • 并发环境优势。红黑树在插入和删除的时候可能需要做一些rebalance的操作,这样的操作可能会涉及到整个树的其他部分,而skiplist的操作显然更加局部性一些,需要锁住的节点更少,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性能好一些。

布隆过滤器

过期删除

Redis 提供了四个命令来设置过期时间(生存时间):

  • EXPIRE :表示将键 key 的生存时间设置为 ttl 秒;
  • PEXPIRE :表示将键 key 的生存时间设置为 ttl 毫秒;
  • EXPIREAT :表示将键 key 的生存时间设置为 timestamp 所指定的秒数时间戳;
  • PEXPIREAT :表示将键 key 的生存时间设置为 timestamp 所指定的毫秒数时间戳。

在Redis内部实现中,前面三个设置过期时间的命令最后都会转换成最后一个PEXPIREAT 命令来完成。

PERSIST :表示将 key 的过期时间移除。

查看键的剩余过期时间
TTL :以秒的单位返回键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
PTTL :以毫秒的单位返回键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

在 Redis 内部,每当我们设置一个键的过期时间时,Redis 就会将该键带上过期时间存放到一个过期字典中。
当我们查询一个键时,Redis 首先检查该键是否存在过期字典中,如果存在,那就获取其过期时间,然后将过期时间和当前系统时间进行比对,比系统时间大,那就没有过期;反之判定该键过期。

定时删除

在设置某个 key 的过期时间同时,我们创建一个定时器,让定时器在该过期时间到来时,立即执行对其进行删除的操作。
优点:定时删除对内存是最友好的,能够保存内存的 key 一旦过期就能立即从内存中删除;
缺点:对 CPU 最不友好,在过期键比较多的时候,删除过期键会占用一部分 CPU 时间,对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造成影响。

惰性删除

设置该 key 过期时间后,我们不去管它,当需要该 key 时,我们在检查其是否过期,如果过期,我们就删掉它,反之返回该 key。
优点:对 CPU 友好,我们只会在使用该键时才会进行过期检查,对于很多用不到的 key 不用浪费时间进行过期检查;
缺点:对内存不友好,如果一个键已经过期,但是一直没有使用,那么该键就会一直存在内存中,如果数据库中有很多这种使用不到的过期键,这些键便永远不会被删除,内存永远不会释放,从而造成内存泄漏。

定期删除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对一些 key 进行检查,删除里面过期的 key。
优点:可以通过限制删除操作执行的时长和频率来减少删除操作对 CPU 的影响。另外定期删除,也能有效释放过期键占用的内存。
缺点:难以确定删除操作执行的时长和频率。如果执行的太频繁,定期删除策略变得和定时删除策略一样,对CPU不友好。如果执行的太少,那又和惰性删除一样了,过期键占用的内存不会及时得到释放。另外最重要的是,在获取某个键时,如果某个键的过期时间已经到了,但是还没执行定期删除,那么就会返回这个键的值,这是业务不能忍受的错误。

Redis 使用的过期删除策略

通过前面讨论的三种过期删除策略,可以发现单一使用某一策略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所以实际的应用都是组合使用的,而 Redis 使用的过期删除策略就是:惰性删除和定期删除两种策略的组合。

  • Redis 的惰性删除策略由 db.c/expireIfNeeded 函数实现,所有键读写命令执行之前都会调用 expireIfNeeded 函数对其进行检查,如果过期,则删除该键,然后执行键不存在的操作;未过期则不作操作,继续执行原有的命令。
  • Redis 的定期删除策略由 redis.c/activeExpireCycle 函数实现,函数以一定的频率运行,每次运行时,都从一定数量的数据库中取出一定数量的随机键进行检查,并删除其中的过期键
    需要注意的是: Redis 的定期删除策略并不是一次运行就检查所有的库、所有的键,而是随机检查一定数量的键
    定期删除函数的运行频率,在 Redis2.6 版本中,规定每秒运行 10 次,大概 100ms 运行一次。在 Redis2.8 版本后,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 redis.conf 的 hz 选项来调整这个次数:
# The range is tetween 1 and 500, however a value over 100 is usually not
# a good idea. Most users should use the default of 10 and raise this up to
# 100 only in environments where very low latency is requiried.
hz 10

从这个参数的上面注释可以看出,建议不要将这个值设置超过100,一般使用默认的10,只有当在需要非常低延迟的场景才设置为100。

Redis 过期删除策略的问题

虽然 Redis 采用了惰性删除和定期删除两种策略,但对于一些永远使用不到的键,并且经过多次定期删除也没有被选定到并删除,那么这些键就会一直驻留在内存中。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使用 Redis 的内存淘汰策略来解决了。

内存淘汰

设置 Redis 最大内存
在配置文件 redis.conf 中,可以通过参数 maxmemory 来设定最大内存:

# In short... if you have slaves attached it is suggested that you set a lower
# limit for maxmemory so that there is some free RAM on the system for slave
# output buffers (but this is not needed if the policy is 'noeviction').
#
maxmemory <bytes>
# MAXMEMORY POLICY: how Redis will select what to remove when maxmemory
# is reached. You can select among five behaviors:
#
# volatile-lru -> remove the key with an expire set using an LRU algorithm
# allkeys-lru -> remove any key according to the LRU algorithm
# volatile-random -> remove a random key with an expire set
# allkeys-random -> remove a random key, any key
# volatile-ttl -> remove the key with the nearest expire time (minor TTL)
# noeviction -> don't expire at all, just return an error on write operations

不设定该参数默认是无限制的,但是通常会设定其为物理内存的四分之三。

内存淘汰策略

当使用的内存大于 maxmemory 时,就会触发 Redis 主动淘汰内存方式

volatile-lru:针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使用 lru 算法进行淘汰;
allkeys-lru:针对所有key使用 lru 算法进行淘汰(推荐,使用的较多);
volatile-lfu:针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使用 lfu 算法进行淘汰;
allkeys-lfu:针对所有key使用 lfu 算法进行淘汰;
volatile-random:针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使用随机淘汰的方式进行淘汰;
allkeys-random:针对所有的key使用随机淘汰机制进行淘汰;
volatile-ttl:删除最近即将过期的一个键(minor TTL);
noeviction(默认):不删除键,值返回错误(不建议使用)。

volatile 表示有过期的时间的 key;
allkeys 表示所有的 key;
lru(Least Recently Used)表示最近最少使用(根据时间,最不常用的淘汰);
lfu(Least Frequently Used)表示使用次数最少(根据计数器,用的次数最少的 key 淘汰);
ttl(time to live) 表示即将过期;

内存淘汰算法的具体工作原理是:
客户端执行一条新命令,导致数据库需要增加数据(比如 set key value);
Redis 会检查内存使用,如果内存使用超过 maxmemory,就会按照置换策略删除一些 key;
新的命令执行成功。
在 redis.conf 配置文件中,可以设置 maxmemory-policy 来设置内存淘汰方式: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ru

LRU 算法

LRU 是 Least Recently Used 的缩写,表示最近最少使用。当内存不够的时候,每次添加一条数据,都需要抛弃一条最久时间没有使用的旧数据。
标准的 LRU 算法为了降低查找和删除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一般采用 Hash 表和双向链表结合的数据结构,hash 表可以赋予链表快速查找到某个 key 是否存在链表中,同时可以快速删除、添加节点。而双向链表的查找时间复杂度是O(n),删除和插入是O(1),借助HashMap结构,可以使得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变成O(1),Hash表用来查询在链表中的数据位置,链表负责数据的插入。
当新数据插入到链表头部时有两种情况:
当链表中没有这个key,且链表满了,把链表尾部的数据丢弃掉,新加入的缓存直接加入到链表头中;
当链表中的某个缓存被命中时,直接把数据移到链表头部,原本在头节点的缓存就向链表尾部移动。
这样,经过多次Cache操作之后,最近被命中的缓存,都会存在链表头部的方向,没有命中的,都会在链表尾部方向,当需要替换内容时,由于链表尾部是最少被命中的,我们只需要淘汰链表尾部的数据即可。

Redis 的 LRU 算法:

实际上,Redis 使用的 LRU 算法其实是一种不可靠的 LRU 算法,它实际淘汰的键并不一定是真正最少使用的数据,它的工作机制是:
随机采集淘汰的 key,每次随机选出 5 个 key;
然后淘汰这 5 个 key 中最少使用的 key。
这5个key是默认的个数,具体的数值可以在 redis.conf 中配置:
maxmemory-samples 5
当 key 的采样取值越大的时候就会越接近真实的 LRU 算法,因为取值越大获取的数据越完整,淘汰中的数据就更加接近最少使用的数据。
这里其实涉及一个权衡问题:如果需要在所有的数据中搜索最符合条件的数据,那么一定会增加系统的开销,Redis 是单线程的,所以耗时的操作会谨慎一些。为了在一定成本内实现相对的 LRU,早期的 Redis 版本是基于采样的 LRU,也就是放弃了从所有数据中搜索解改为采样空间搜索最优解。Redis3.0 版本之后,Redis 作者对于基于采样的 LRU进行了一些优化:
Redis中维护一个大小为16的候选池,当第一次随机选取采用数据时,会把数据放入到候选池中,并且候选池中的数据会更具时间进行排序;
当第二次以后选取数据时,只有小于候选池内最小时间的才会被放进候选池;
当候选池的数据满了之后,那么时间最大的 key 就会被挤出候选池。当执行淘汰时,直接从候选池中选取最近访问时间小的 key 进行淘汰;

LRU 算法的缺点:

LRU 算法有一个弊端,加入一个 key 值访问频率很低,但是最近一次被访问到了,那LRU 会认为它是热点数据,不会被淘汰。同样,经常被访问的数据,最近一段时间没有被访问,这样会导致这些数据被淘汰掉,导致误判而淘汰掉热点数据,于是在 Redis 4.0 中,新加了一种 LFU 算法。

LFU 算法

LFU(Least Frequently Used),表示使用次数最少。它和 key 的使用次数有关,其思想是:根据 key 最近被访问的频率进行淘汰,比较少访问的 key 优先淘汰,反之则保留。
LRU 的原理是使用计数器来对 key 进行排序,每次 key 被访问时,计数器会增大,当计数器越大,意味着当前 key 的访问越频繁,也就是意味着它是热点数据。 很好的解决了 LRU 算法的缺陷:一个很久没有被访问的key,偶尔被访问一次,导致被误认为是热点数据的问题。
LFU 维护了两个链表,横向组成的链表用来存储访问频率,每个访问频率的节点下存储另外一个具有相同访问频率的缓存数据。具体的工作原理是:
当添加元素时,找到相同访问频次的节点,然后添加到该节点的数据链表的头部。如果该数据链表满了,则移除链表尾部的节点
当获取元素或者修改元素是,都会增加对应key的访问频次,并把当前节点移动到下一个频次节点。
添加元素时,访问频率默认为1,随着访问次数的增加,频率不断递增。而当前被访问的元素也会随着频率增加进行移动。

总结

Redis 过期删除策略是采用惰性删除和定期删除这两种方式组合进行的,惰性删除能够保证过期的数据我们在获取时一定获取不到,而定期删除设置合适的频率,则可以保证无效的数据及时得到释放,而不会一直占用内存数据。
但由于 Redis 是部署在物理机上的,内存不可能无限扩充的,当内存达到我们设定的界限后,便自动触发 Redis 内存淘汰策略,而具体的策略方式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选取。

延迟消息队列

redis数据结构,用什么结构实现延迟消息队列
延迟消息队列是一种消息队列系统,它允许消息的发布者在消息发送时指定消息的投递时间,使消息在未来的某个预定时间点被消费者接收。这种机制对于需要在稍后执行的任务或具有特定延迟需求的应用非常有用。
对于实现延迟消息队列,可以使用有序集合(Sorted Set)结构来存储消息。将消息的执行时间作为分数,消息内容作为成员,按照分数进行排序。通过定时任务或者轮询方式,检查有序集合中的消息,当消息的执行时间到达时,取出消息进行处理。
具体实现时,可以使用Redis的ZADD命令将消息添加到有序集合中,使用ZRANGEBYSCORE命令按照分数范围获取需要执行的消息,使用ZREM命令从有序集合中删除已经执行的消息。

添加消息:使用有序集合的ZADD命令,将消息作为成员添加到有序集合中,同时指定一个分数(score)作为消息的优先级或执行时间。分数可以是一个时间戳或其他有序的值,用于排序消息。
取出消息:使用有序集合的ZRANGE命令,按照分数范围获取需要执行的消息。可以设置获取的消息数量,也可以设置获取的分数范围。获取到的消息是按照分数从小到大排序的。
执行消息:获取到消息后,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可以是执行具体的业务逻辑,发送消息给其他系统,或者进行其他操作。
删除消息:使用有序集合的ZREM命令,从有序集合中删除已经执行的消息。删除消息可以避免重复处理。
定时任务或轮询:为了实现消息的自动执行,可以使用定时任务或者轮询方式,定期检查有序集合中的消息。根据消息的分数判断是否到达执行时间,如果是则取出消息进行处理。

有序集合实现消息队列的优势在于:
消息有序:有序集合会根据分数对消息进行排序,可以按照优先级或执行时间顺序处理消息。
支持延迟消息:通过设置不同的分数,可以实现延迟消息的处理,即在指定的时间后才会被取出执行。
支持优先级:可以根据分数设置消息的优先级,高优先级的消息会被优先处理。
支持批量获取:可以一次性获取多个消息,提高处理效率。
支持范围查询:可以按照分数范围获取消息,实现范围查询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有序集合实现消息队列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消息的分数和处理逻辑,以及定时任务或轮询的频率,以达到预期的消息处理效果。

使用Redis作为延迟消息队列的好处是,它具有高性能、持久化、可靠性等特点,并且提供了丰富的命令和数据结构,方便进行消息的添加、获取和删除操作。

copy on wirte

Redis的一般应用

  1. Redis分布式锁实现,Redisson实现

  2. 其他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

  3. 缓存和数据库一致性问题

  4. 间隙锁

  5. 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6. Synchronized,锁升级,锁优化

  7. easy算法:

  8. Redis缓存过期如何实现的?底层呢?

  9. Redis持久化是如何实现的?

标签:删除,过期,数据库,Redis,消息,key,内存
From: https://www.cnblogs.com/DCFV/p/18283061

相关文章

  • 微信云开发数据库连接
    //.js文件constdb=wx.cloud.database()Page({//页面的初始数据data:{dataObj:""//定义对象dataObj},//查询数据getData(){db.collection("pro1").where({//pro1为数据库名author:"张三"......
  • 没有使用Redis相关的代码或依赖,但在 `application.yaml` 配置文件中配置了Redis参数,项
    个人名片......
  • K8S学习教程(二):在 PetaExpress KubeSphere容器平台部署高可用 Redis 集群
    前言Redis是在开发过程中经常用到的缓存中间件,为了考虑在生产环境中稳定性和高可用,Redis通常采用集群模式的部署方式。在制定Redis集群的部署策略时,常规部署在虚拟机上的方式配置繁琐并且需要手动重启节点,相较之下,使用PetaExpress提供的Kubernetes(k8s)服务进行Redis集......
  • 关于redis锁的详解
    引用   https://www.jb51.net/article/251428.htmLocklock=newReentrantLock();@AutowiredStringRedisTemplateredisTemplate;publicstaticfinalStringg01="good:01";publicstaticfinalStringREDIS_LOCK="good_lock";......
  • 使用 EFCore简单入门(实体类生成数据库表)
    1.安装Nuget包Microsoft.EntityFrameworkCore.SqlServerMicrosoft.EntityFrameworkCore.Tools2.创建Book,Post两个实体类publicclassBook{///<summary>///id///</summary>publicintId{get;set;}///<summary>///......
  • jmeter连接数据库
    一.步骤1.将下载的JDBC驱动JAR文件放入JMeter的lib或lib/ext目录下。确保JMeter能够访问到这个JAR文件,以便在运行时加载驱动JDBC驱动下载地址: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jpYSNp1j5E78YFr-5pPXw提取码:csws2.重启jmeter3.配置JDBCConnectionConfigurati......
  • 服务器Oracle数据库损坏修复
    当Oracle数据库在服务器上损坏时,修复过程需要谨慎且系统地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的稳定性。一、初步诊断与评估检查错误日志:首先,检查Oracle数据库的错误日志(如alertlog和tracefiles),这些日志通常包含有关数据库损坏的详细信息,如错误代码、失败的操作等。确定损坏范围:......
  • 服务器存储金蝶数据库丢失恢复
    一、检查备份情况确认备份存在:首先,需要确认是否有金蝶数据库的备份存在。备份是数据恢复的基础,没有备份的情况下恢复数据将非常困难。检查备份的完整性和时效性:验证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时效性,确保备份文件没有损坏且包含丢失数据之前的数据库状态。二、使用备份恢复数据从备......
  • 一个简单的对数据库单表进行crud操作的持久层框架
    一个简单的持久层框架1.简单概述1.1什么是持久层框架与数据库交互的一层称为持久层(一般指的是dao层),用于完成orm操作。orm指什么?o:(Object对象)r:(relative关系)m:(mapping映射)。实体类—数据库表属性–表的字段实体类对象–一条记录集合—表中多条记录。......
  • 硬核解读,WeTune是如何提升数据库查询重写性能?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王肇国和高斯实验室GaussDB数据库优化器专家Ethan联手开展了一场以《智能优化揭秘——GaussDB数据库查询重写的自动挖掘与生成》为主题的技术对谈,深入探讨了WeTune2.0的重写规则与GaussDB的合作落地。直播过程包含对WeTune2.0的项目背景、We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