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QL注入简介:
SQL注入(SQL Injection)是Web安全中常见的一种攻击手段。攻击者通过在Web应用的输入字段中插入恶意的SQL代码片段,使得后端数据库执行非预期的SQL命令,从而窃取数据、篡改数据或进行其他恶意操作。
2. 如何发生SQL注入:
**不安全的编程习惯**:
开发者直接将用户输入拼接到SQL查询中,没有对输入进行验证或过滤。
**缺乏参数化查询**:
使用参数化查询可以确保输入被视为数据而不是SQL代码的一部分。
**错误的错误处理**:
当查询出现问题时,错误信息可能会泄露敏感信息,如表名或列名。
3. SQL注入的危害:
**数据泄露**:
攻击者可以读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如用户密码、信用卡号等。
**数据篡改**:
攻击者可以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如增加管理员权限的用户。
**拒绝服务**:
攻击者可以通过执行大量或复杂的查询使数据库服务不可用。
4. 注入主要手法:
4.1 利用字符串函数进行注
**截取字符串**:
使用` substring() `或` mid() `函数可以截取字符串,攻击者可能利用这些函数来获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连接字符串**:
` concat() `和` concat_ws() `函数可以用来连接字符串,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特定的语句来实施注入。
**转换字符编码**:
`hex()`和`unhex()`函数可以在十六进制和字符串之间进行转换,攻击者可能利用这一点来绕过某些安全限制。
4.2 利用数据库结构进行注入
**查询数据库信息**
通过查询`information_schema`数据库,攻击者可以获取到数据库的结构信息,如库名、表名和列名。
查询当前数据库:使用`database()`函数可以获取当前数据库的名称,这有助于攻击者确定目标。
**查询当前用户**:
`user()`和`current_user()`函数可以用来获取当前连接数据库的用户,这有助于攻击者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情况。
4.3 联合查询注入(UNION Query SQL Injection)
**判断列数**:
通过`order by`语句可以判断查询结果的列数,从而构造合适的注入语句。
**爆数据**:
使用`union select`语句可以将攻击者构造的数据与正常查询结果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据的窃取。
**爆库名和表名**:
通过查询`information_schema.schemata`和`information_schema.tables`,攻击者可以获取数据库名和表名。
4.4 报错型注入(Error-based SQL Injection)
**利用数据库报错信息**:通过构造特定语句使数据库产生错误,并在错误信息中获取敏感数据。
**提取数据**:使用`extractvalue()`等函数可以从数据库报错信息中提取数据。
4.5 盲注(Blind SQL Injection)
**布尔盲注**:通过构造特定的语句,根据页面的变化来判断注入语句是否正确执行。
**时间盲注**:通过引入延时函数,根据页面响应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注入语句是否执行成功。
4.6 堆叠注入(Stacked Queries)
**执行多个查询**:在某些数据库系统中,攻击者可以构造多个查询语句,通过分号`;`将它们分隔开,使得所有语句依次执行。
4.7 二次注入(Second-Order SQL Injection)
**存储过程和函数**:攻击者可能先将恶意代码注入到数据库的存储过程或函数中,然后在特定的条件下触发执行。
4.8 宽字节注入(Wide Character SQL Injection)
**利用字符编码**:攻击者可能通过改变字符编码来绕过输入验证,从而实现注入。
5. 防范措施
**预编译语句与参数化查询**:
使用预编译语句或参数化查询可以确保输入被视为数据而不是SQL代码的一部分。
**输入验证**:
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确保其符合预期格式。
**错误处理**:
不在错误信息中泄露敏感信息,确保错误信息对用户友好但不泄露细节。
**最小权限原则**:
数据库账户只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
**定期更新和维护**:
定期更新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