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会有 Redis 内存碎片?
Redis 内存碎片产生比较常见的 2 个原因:
1.1 Redis 存储数据的时候向操作系统申请的内存空间可能会大于数据实际需要的存储空间。
以下是这段 Redis 官方的原话:
To store user keys, Redis allocates at most as much memory as the
maxmemory
setting enables (however there are small extra allocations possible).
Redis 使用 zmalloc
方法(Redis 自己实现的内存分配方法)进行内存分配的时候,除了要分配 size
大小的内存之外,还会多分配 PREFIX_SIZE
大小的内存。
另外,Redis 可以使用多种内存分配器来分配内存( libc、jemalloc、tcmalloc),默认使用 jemalloc[1],而 jemalloc 按照一系列固定的大小(8 字节、16 字节、32 字节……)来分配内存的。jemalloc 划分的内存单元如下图所示:
1.2、频繁修改 Redis 中的数据也会产生内存碎片。
当 Redis 中的某个数据删除时,Redis 通常不会轻易释放内存给操作系统。
文档地址:https://redis.io/topics/memory-optimization
2.如何查看Redis的内存碎片
使用 info memory
命令即可查看 Redis 内存相关的信息。下图中每个参数具体的含义,Redis 官方文档有详细的介绍:https://redis.io/commands/INFO 。
Redis 内存碎片率的计算公式:mem_fragmentation_ratio
(内存碎片率)= used_memory_rss
(操作系统实际分配给 Redis 的物理内存空间大小)/ used_memory
(Redis 内存分配器为了存储数据实际申请使用的内存空间大小)
也就是说,mem_fragmentation_ratio
(内存碎片率)的值越大代表内存碎片率越严重。
一定不要误认为used_memory_rss
减去 used_memory
值就是内存碎片的大小!!!这不仅包括内存碎片,还包括其他进程开销,以及共享库、堆栈等的开销。
很多小伙伴可能要问了:“多大的内存碎片率才是需要清理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 mem_fragmentation_ratio > 1.5
的话才需要清理内存碎片。mem_fragmentation_ratio > 1.5
意味着你使用 Redis 存储实际大小 2G 的数据需要使用大于 3G 的内存。
如果想要快速查看内存碎片率的话,你还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命令:
> redis-cli -p 6379 info | grep mem_fragmentation_ratio
另外,内存碎片率可能存在小于 1 的情况。这种情况我在日常使用中还没有遇到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故障分析 | Redis 内存碎片率太低该怎么办?- 爱可生开源社区 。
3.如何清理 Redis 内存碎片?
Redis4.0-RC3 版本以后自带了内存整理,可以避免内存碎片率过大的问题。
直接通过 config set
命令将 activedefrag
配置项设置为 yes
即可。
config set activedefrag yes
具体什么时候清理需要通过下面两个参数控制:
# 内存碎片占用空间达到 500mb 的时候开始清理
config set active-defrag-ignore-bytes 500mb
# 内存碎片率大于 1.5 的时候开始清理
config set active-defrag-threshold-lower 50
通过 Redis 自动内存碎片清理机制可能会对 Redis 的性能产生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两个参数来减少对 Redis 性能的影响:
# 内存碎片清理所占用CPU时间的比例不低于20%
config set active-defrag-cycle-min 20
# 内存碎片清理所占用CPU时间的比例不高于50%
config set active-defrag-cycle-max 50
另外,重启节点可以做到内存碎片重新整理。如果你采用的是高可用架构的 Redis 集群的话,你可以将碎片率过高的主节点转换为从节点,以便进行安全重启。
另外通过命令 redis-cli --big-keys命令扫出扫出大keys,且该命令可以降低redis的内存使用率
查考:得物面试:Redis 内存碎片是什么?如何清理? (qq.com)
标签:redis,Redis,清理,28,碎片,内存,memory From: https://www.cnblogs.com/zmc60/p/1815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