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conf文件参数说明
1、单位(Units)
配置大小单位,开头定义了一些基本的度量单位,只支持bytes,不支持bit
大小写不敏感
# 不区分大小写
# units are case insensitive so 1GB 1Gb 1gB are all the same.
2、包含(INCLUDES)
类似jsp中的include,多实例的情况可以把公用的配置文件提取出来
# include 组合多个配置问题
#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 include /path/to/other.conf
# include /path/to/fragments/*.conf
3、网络相关配置
3.1、bind
默认情况bind=127.0.0.1只能接受本机的访问请求
不写的情况下,无限制接受任何ip地址的访问
生产环境肯定要写你应用服务器的地址;服务器是需要远程访问的,所以需要将其注释掉
# 默认绑定 ip
bind 127.0.0.1 -::1
如果开启了protected-mode,那么在没有设定bind ip且没有设密码的情况下,Redis只允许接受本机的响应
3.2、protected-mode
# 保护模式
protected-mode yes
将本机访问保护模式设置no
3.3、port
端口号,默认 6379
# 端口
port 6379
3.4、tcp-backlog
设置tcp的backlog,backlog其实是一个连接队列,backlog队列总和=未完成三次握手队列 + 已经完成三次握手队列。
在高并发环境下你需要一个高backlog值来避免慢客户端连接问题。
注意Linux内核会将这个值减小到/proc/sys/net/core/somaxconn的值(128),所以需要确认增大/proc/sys/net/core/somaxconn和/proc/sys/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128)两个值来达到想要的效果
tcp-backlog 511
3.5、timeout
一个空闲的客户端维持多少秒会关闭,0表示关闭该功能。即永不关闭。
timeout 0
3.6、tcp-keepalive
对访问客户端的一种心跳检测,每个n秒检测一次。
单位为秒,如果设置为0,则不会进行Keepalive检测,建议设置成60
tcp-keepalive 300
4、通用(GENERAL)
4.1、daemonize
是否为后台进程,设置为yes
守护进程,后台启动
daemonize yes
4.2、pidfile
存放pid文件的位置,每个实例会产生一个不同的pid文件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4.3、loglevel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notice
四个级别根据使用阶段来选择,生产环境选择notice 或者warning
# Specify the server verbosity level.
# This can be one of:
# debug (a lot of information, useful for development/testing)
# verbose (many rarely useful info, but not a mess like the debug level)
# notice (moderately verbose, what you want in production probably)
# warning (only very important / critical messages are logged)
# 默认日志输出级别 notice
loglevel notice
4.4、logfile
# 日志文件名称
logfile ""
4.5、databases
设定库的数量 默认16,默认数据库为0,可以使用SELECT <dbid>
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
databases 16
5、SECURITY(安全)
5.1、设置密码
# 设置密码(默认null)
# requirepass foobared
访问密码的查看、设置和取消
在命令中设置密码,只是临时的。重启redis服务器,密码就还原了。
永久设置,需要再配置文件中进行设置。
6、LIMITS(限制)
6.1、maxclients
- 设置redis同时可以与多少个客户端进行连接。
- 默认情况下为10000个客户端。
- 如果达到了此限制,redis则会拒绝新的连接请求,并且向这些连接请求方发出“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以作回应。
# 默认最大客户端数量
# maxclients 10000
6.2、maxmemory
- 建议必须设置,否则,将内存占满,造成服务器宕机
- 设置redis可以使用的内存量。一旦到达内存使用上限,redis将会试图移除内部数据,移除规则可以通过maxmemory-policy来指定。
- 如果redis无法根据移除规则来移除内存中的数据,或者设置了“不允许移除”,那么redis则会针对那些需要申请内存的指令返回错误信息,比如SET、LPUSH等。
- 但是对于无内存申请的指令,仍然会正常响应,比如GET等。如果你的redis是主redis(说明你的redis有从redis),那么在设置内存使用上限时,需要在系统中留出一些内存空间给同步队列缓存,只有在你设置的是“不移除”的情况下,才不用考虑这个因素。
# 默认最大内存限制
# maxmemory <bytes>
6.3、maxmemory-policy
- volatile-lru:使用LRU算法移除key,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最近最少使用)
- allkeys-lru:在所有集合key中,使用LRU算法移除key
- volatile-random:在过期集合中移除随机的key,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
- allkeys-random:在所有集合key中,移除随机的key
- volatile-ttl:移除那些TTL值最小的key,即那些最近要过期的key
- noeviction:不进行移除。针对写操作,只是返回错误信息
# maxmemory-policy 六种方式
# 1. volatile-lru: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进行LRU(默认值)
# 2. allkeys-lru : 删除lru算法的key
# 3. volatile-random:随机删除即将过期key
# 4. allkeys-random:随机删除
# 5. volatile-ttl : 删除即将过期的
# 6. noeviction : 永不过期,返回错误
# 内存达到限制值的处理策略(redis 中的默认的过期策略是 volatile-lru )
# maxmemory-policy noeviction
6.4、maxmemory-samples
- 设置样本数量,LRU算法和最小TTL算法都并非是精确的算法,而是估算值,所以你可以设置样本的大小,redis默认会检查这么多个key并选择其中LRU的那个。
- 一般设置3到7的数字,数值越小样本越不准确,但性能消耗越小。
maxmemory-samples 5
7、其他设置
# 持久化错误是否继续工作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 是否压缩 *.rdp 文件
rdbcompression yes
# 是否校验 rdp 文件
rdbchecksum yes
# rdp 文件的默认保存目录(当前目录)
dir ./
# 是否开启 AOF (默认不开启)
appendonly no
# 默认 AOF 文件名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 每次修改进行同步
# appendfsync always
# 每秒执行一次同步(数据同步策略)
appendfsync everysec
# 不进行同步 由操作系统进行同步 速度最快
# appendfsync no
redis AOF
开启appendonly yes
当 appendonly.aof
文件存在问题导致 redis 数据无法加载可以使用redis-check-aof --fix appendonly.aof
恢复文件
标签:设置,conf,maxmemory,redis,默认,参数,key,移除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iuzonglin/p/1772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