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的环境都是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选择3A云服务进行学习
一、主从复制简介
1.你的“Redis”是否高可用
单机redis的风险与问题
问题1.机器故障
- 现象:硬盘故障、系统崩溃
- 本质:数据丢失,很可能对业务造成灾难性打击
- 结论:基本上会放弃使用redis.
问题2.容量瓶颈
- 现象:内存不足,从16G升级到64G,从64G升级到128G,无限升级内存
- 本质:穷,硬件条件跟不上
- 结论:放弃使用redis
结论:
为了避免单点Redis服务器故障,准备多台服务器,互相连通。将数据复制多个副本保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连接在一起,并保证数据是同步的。即使有其中一台服务器宕机,其他服务器依然可以继续提供服务,实现Redis的高可用,同时实现数据冗余备份。
2.主从复制
- 提供数据方:master
-
- 主服务器,主节点,主库
-
- 主客户端
- 接收数据方:slave
-
- 从服务器,从节点,从库
-
- 从客户端
主从复制即将master中的数据即时、有效的复制到slave中
特征:一个master可以拥有多个slave,一个slave只对应一个master
职责 | |||
---|---|---|---|
master | 写数据 | 执行写操作时,将出现变化的数据自动同步到slave | 读数据(可忽略) |
slave | 读数据 | 写数据(禁止) |
三、主从复制的作用
- 读写分离:master写、slave读,提高服务器的读写负载能力
- 负载均衡:基于主从结构,配合读写分离,由slave分担master负载,并根据需求的变化,改变slave的数量,通过多个从节点分担数据读取负载,大大提高Redis服务器并发量与数据吞吐量
- 故障恢复:当master出现问题时,由slave提供服务,实现快速的故障恢复
- 数据冗余:实现数据热备份,是持久化之外的一种数据冗余方式
- 高可用基石:基于主从复制,构建哨兵模式与集群,实现Redis的高可用方案
二、主从复制工作流程
1.总述
- 主从复制过程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
- 建立连接阶段(即准备阶段)
-
- 数据同步阶段
-
- 命令传播阶段
2.阶段一:建立连接阶段
建立slave到master的连接,使master能够识别slave,并保存slave端口号
- 方式一:客户端发送命令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 方式二:启动服务器参数
redis-server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 方式三:服务器配置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三、阶段二:数据同步阶段工作流程
- 在slave初次连接master后,复制master中的所有数据到slave
- 将slave的数据库状态更新成master当前的数据库状态
数据同步阶段master说明
- 如果master数据量巨大,数据同步阶段应避开流量高峰期,避免造成master阻塞,影响业务正常执行
repl-backlog-size 1mb
- 复制缓冲区大小设定不合理,会导致数据溢出。如进行全量复制周期太长,进行部分复制时发现数据已经存在丢失的情况,必须进行第二次全量复制,致使slave陷入死循环状态。
- master单机内存占用主机内存的比例不应过大,建议使用50%-70%的内存,留下30%-50%的内存用于执行bgsave命令和创建复制缓冲区
数据同步阶段slave说明
- 为避免slave进行全量复制、部分复制时服务器响应阻塞或数据不同步,建议关闭此期间的对外服务
slave-serve-stale-data yes|no
- 数据同步阶段,master发送给slave信息可以理解master是slave的一个客户端,主动向slave发送命令
- 多个slave同时对master请求数据同步,master发送的RDB文件增多,会对带宽造成巨大冲击,如果master带宽不足,因此数据同步需要根据业务需求,适量错峰
- slave过多时,建议调整拓扑结构,由一主多从结构变为树状结构,中间的节点既是master,也是slave。注意使用树状结构时,由于层级深度,导致深度越高的slave与最顶层master间数据同步延迟较大,数据一致性变差,应谨慎选择
4.阶段三:命令传播阶段
- 当master数据库状态被修改后,导致主从服务器数据库状态不一致,此时需要让主从数据同步到一致的状态,同步的动作称为命令传播
- master将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命令发送给slave,slave接收命令后执行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