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简述redis集群的实现原理
4.1 Redis Cluster 工作原理
在哨兵sentinel机制中,可以解决redis高可用问题,即当master故障后可以自动将slave提升为master,从而可以保证redis服务的正常使用,但是无法解决redis单机写入的瓶颈问题,即单机redis写入性能受限于单机的内存大小、并发数量、网卡速率等因素。
为了解决单机性能的瓶颈,提高Redis 性能,可以使用分布式集群的解决方案。
4.2 早期Redis 分布式集群部署方案:
客户端分区:由客户端程序决定key写分配和写入的redis node,但是需要客户端自己处理写入分配、高可用管理和故障转移等
代理方案:基于三方软件实现redis proxy,客户端先连接之代理层,由代理层实现key的写入分配,对客户端来说是有比较简单,但是对于集群管节点增减相对比较麻烦,而且代理本身也是单点和性能瓶颈。
redis 3.0版本之后推出了无中心架构的redis cluster机制,在无中心的redis集群当中,其每个节点保存当前节点数据和整个集群状态,每个节点都和其他所有节点连接。
4.3 Redis Cluster特点如下
所有Redis节点使用(PING机制)互联。
集群中某个节点的是否失效,是由整个集群中超过半数的节点监测都失效(相当于哨兵),才能算真正的失效。
客户端不需要proxy即可直接连接redis,应用程序中需要配置有全部的redis服务器IP,直接和redis服务器沟通。
redis cluster把所有的redis node 平均映射到 0-16383个槽位(slot)上,读写需要到指定的redisnode上进行操作,因此有多少个redis node相当于redis 并发扩展了多少倍,每个redis node 承担16384/N个槽位
Redis cluster预先分配16384个(slot)槽位,当需要在redis集群中写入一个key -value的时候,会使用CRC16(key) mod 16384之后的值,决定将key写入值哪一个槽位从而决定写入哪一个Redis节点上,从而有效解决单机瓶颈。
4.4 Redis cluster 基本架构
假如三个主节点分别是:A, B, C 三个节点,采用哈希槽 (hash slot)的方式来分配16384个slot 的话它们三个节点分别承担的slot 区间可以是:
节点A覆盖 0-5460
节点B覆盖 5461-10922
节点C覆盖 10923-16383
客户端发请求过来,会把key进行hash(crc16算法)运算,得到的数组对16384进行取模,余数为0-16383之间的数字,三个节点的话,就进行分配,每一个节点分配一点的节点号,然后根据节点号进行存放数据。
4.5 Redis cluster 主从架构
Redis cluster的架构虽然解决了并发的问题,但是又引入了一个新的问题,每个Redis master的高可用如何解决?那就是对每个master 节点都实现主从复制,从而实现 redis 高可用性
4.总结
redis cluster每台主机都有自己的ip,客户端可以直接和redis进行通讯,不需要代理,每台主机之间互相通讯,判断对方的存活性并,并进行主从自由切换,正常工作下,多台主节点可以对于访客的key -value进行分配记录,(通过槽位分配,实现不同的key -value写入不同的主节点),从而能够实现高并发。
下图为客户端访问redis过程,核心是重定向(不需要代理)。
标签:Redis,redis,简述,集群,key,节点,客户端 From: https://www.cnblogs.com/biaoming534/p/1664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