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OWASP TOP 10重磅来袭!网络安全的“定时炸弹”,你防范好了吗?》

《OWASP TOP 10重磅来袭!网络安全的“定时炸弹”,你防范好了吗?》

时间:2025-01-22 18:20:23浏览次数:1  
标签:10 安全 TOP OWASP 漏洞 攻击者 Top

OWASP TOP 10

owasp官网:http://www.owasp.org.cn/

一、引言

简介

Web 应用安全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网站和服务器免受外部攻击,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常见的 Web 应用安全漏洞包括注入攻击、身份验证漏洞、敏感数据暴露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应采取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 Web 应用防火墙(WAF)、实施数据加密、定期更新软件等。此外,OWASP Top 10 提供了 Web 应用中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安全漏洞列表,帮助企业识别和分类潜在的安全风险。

学习 OWASP Top 10 的必要性

Web 应用安全至关重要,而 OWASP Top 10 在其中扮演着关键参考的角色。

一、Web 应用安全的复杂性

Web 应用广泛涉及用户交互、数据处理等多方面,这使得其面临多种安全威胁。例如,随着业务功能的不断扩展,代码量和交互逻辑日益复杂,安全漏洞出现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二、OWASP Top 10 的重要性

  1. 权威性与全面性
    • OWASP Top 10 由全球众多安全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 它涵盖了 Web 应用中最常见、最具危害性的十大安全漏洞类型,包括注入攻击(如 SQL 注入、命令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敏感信息泄露等,为安全团队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风险框架。
  2. 指导意义
    •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OWASP Top 10 明确了在编码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领域,有助于编写更安全的代码。
    • 安全测试人员可以依据它制定测试计划,更有针对性地检测 Web 应用是否存在相关漏洞。
    • 企业管理者也能根据其中的漏洞风险等级和潜在影响,合理分配安全资源,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

三、与其他安全参考的区别

与其他安全参考相比,OWASP Top 10 更聚焦于 Web 应用这一特定领域。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安全措施,而是深入分析了漏洞产生的根源、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应对的建议,这使得它在 Web 应用安全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参考。

关于本文目的

  1. 普及知识
    • 向读者全面介绍 OWASP Top 10,使非专业安全人员也能对其有基本的了解,包括其是什么、为什么重要等。
    • 解释 Web 应用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降低理解门槛。
  2. 提供实用信息
    • 详细阐述 OWASP Top 10 中的每一项漏洞,包括其原理、危害以及常见的攻击方式,帮助开发人员和安全从业者更好地识别和防范这些漏洞。
    • 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应对 OWASP Top 10 漏洞的策略和建议,指导他们建立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
  3. 引发关注和思考
    • 强调 Web 应用安全的重要性,促使读者重视在 Web 应用开发和运维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 通过对 OWASP Top 10 的分析,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 Web 应用的安全性。

二、OWASP Top 10 概述

OWASP Top 10 的定义和意义

一、 OWASP Top 10 的定义

OWASP Top 10 是由开放 Web 应用安全项目(OWASP)发布的一个关键参考,列出了 Web 应用程序中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十大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包括注入攻击、跨站脚本(XSS)、失效的访问控制、敏感数据泄露等,旨在帮助开发人员、安全专家和企业了解并优先处理这些风险。

二、 OWASP Top 10 的意义

  1.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普及 OWASP Top 10 的知识,开发人员和安全团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防范常见的安全威胁,从而提高整体的安全意识。

  2. 指导安全实践:OWASP Top 10 提供了详细的漏洞描述和防护措施,帮助开发者在编码和测试阶段遵循安全最佳实践,减少安全漏洞的发生。

  3. 促进安全策略制定:企业可以根据 OWASP Top 10 的风险等级和潜在影响,合理分配安全资源,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和管理流程。

  4. 标准化风险评估:OWASP Top 10 作为一个权威的漏洞列表,被广泛应用于安全评估和审计中,帮助组织识别和分类潜在的安全风险。

OWASP Top 10 的演变历程

  • 2003 年:首次发布,列出了 10 个最常见的 Web 应用安全漏洞,包括 SQL 注入、XSS 等。
  • 2004 年和 2007 年:进行了小幅更新,修正了一些内容。
  • 2010 年:引入了基于风险的排序方法,更关注应用程序安全风险而非仅流行趋势。
  • 2013 年:继续采用风险等级排序,内容有所调整。
  • 2017 年:合并了部分漏洞类型,新增了不安全的反序列化和未受保护的 API 等类别,强调了 API 安全的重要性。
  • 2021 年:进一步更新,重点关注现代 Web 应用和 API 的安全问题,如失效的访问控制和加密机制失效等。

三、2025 年 OWASP Top 10 详细解析

各漏洞类型介绍

A1:注入(Injection)

1. 注入漏洞的定义

注入漏洞是指攻击者通过向Web应用程序输入恶意数据,使得这些数据被解释器(如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执行,从而实现对应用程序的攻击和控制。常见的注入类型包括SQL注入、OS命令注入、LDAP注入等。

2. 注入漏洞的原理

注入漏洞通常是由于应用程序未能对用户输入进行充分的验证和过滤,导致恶意数据被直接用于构造命令或查询语句。例如,在SQL注入中,攻击者可以通过输入特定的SQL代码片段,欺骗数据库执行非预期的查询。

3. 注入漏洞的危害

  • 数据泄露:攻击者可以访问、修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 权限提升:通过执行恶意命令,攻击者可能获得更高的系统权限。
  • 服务拒绝:注入攻击可能导致应用程序崩溃或服务不可用。

4. 防御措施

  • 使用参数化查询:通过预编译语句和绑定变量,防止SQL注入。
  • 输入验证: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确保输入符合预期的格式和类型。
  • 最小权限原则:为数据库操作提供最小权限,限制攻击者的操作范围。
  • 使用安全的API:避免使用不安全的API,改用安全的替代方案。

5. 实际案例

例如,在一个登录表单中,如果后端代码直接将用户输入拼接到SQL查询中,攻击者可以输入' or '1'='1,绕过身份验证。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参数化查询,确保输入不会被解释为SQL代码。

6. 工具与技术

  • SQL注入检测工具:如SQLmap,可以自动化检测和利用SQL注入漏洞。
  • Burp Suite插件:如SQL Injection Scout,帮助安全研究人员检测和分析SQL注入漏洞。

A2:失效的身份认证(Broken Authentication)

1. 失效的身份认证定义

失效的身份认证是指应用程序在身份验证和会话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使得攻击者能够绕过认证机制,冒充合法用户。这通常是由于不安全的密码策略、弱会话管理、缺乏多因素认证等原因导致的。

2. 失效的身份认证原理

失效的身份认证通常是由于应用程序未能正确实现身份验证和会话管理功能,导致攻击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利用漏洞:

  • 凭证填充:攻击者使用已知的用户名和密码列表进行尝试,直到找到有效的凭证。
  • 暴力破解:通过自动化工具不断尝试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直到成功登录。
  • 默认或弱密码:应用程序使用默认的管理员密码或允许用户设置弱密码,容易被攻击者猜测或破解。

3. 失效的身份认证危害

  • 数据泄露:攻击者可以访问、修改或删除用户的敏感信息,如个人数据、财务信息等。
  • 权限提升:攻击者可能获得管理员权限,进而控制整个应用程序或系统。
  • 身份盗用:攻击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户,进行非法操作,如转账、发布恶意内容等。

4. 防御措施

  • 多因素认证:采用多因素认证(MFA)可以显著提高安全性,防止凭证填充和暴力破解攻击。
  • 强密码策略:实施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设置复杂且唯一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 会话管理:使用安全的会话管理机制,如生成随机的会话ID,确保会话ID在URL中不暴露,并在用户注销或会话超时后失效。
  • 限制登录尝试:限制失败的登录尝试次数,并在检测到异常登录行为时及时通知管理员。

5. 实际案例

例如,某应用程序允许用户使用默认的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如“admin/admin”)进行登录,攻击者可以通过简单的猜测或凭证填充攻击轻松获取管理员权限,进而控制整个系统。

6. 工具与技术

  • 密码管理工具:使用密码管理工具生成和存储强密码,减少用户使用弱密码的风险。
  • 多因素认证服务:集成多因素认证服务,如Google Authenticator或短信验证码,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 会话管理工具:使用安全的会话管理库,确保会话ID的生成和存储符合安全标准。

A3:敏感数据泄露(Sensitive Data Exposure)

1. 敏感数据泄露的定义

敏感数据泄露是指应用程序未能正确保护敏感数据,导致这些数据被未授权的第三方访问。敏感数据包括财务数据、医疗记录、个人信息、密码、信用卡信息等。攻击者可以通过窃取或修改未加密的数据来实施信用卡诈骗、身份盗窃或其他犯罪行为。

2. 敏感数据泄露的原理

敏感数据泄露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 未加密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使用明文传输(如HTTP),或在存储时未进行加密。
  • 弱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使用弱的哈希算法(如MD5)来保护密码,或使用默认的加密密钥。
  • 不安全的密钥生成和管理:密钥生成不当或密钥管理不善,导致加密数据容易被破解。
  • 缺乏适当的访问控制:未对敏感数据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导致未经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这些数据。

3. 敏感数据泄露的危害

  • 数据泄露:攻击者可以访问、修改或删除敏感数据,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和财务损失。
  • 身份盗窃:攻击者利用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身份盗窃,实施信用卡诈骗等犯罪行为。
  • 法律后果:数据泄露事件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损害公司声誉。

4. 防御措施

  •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使用强加密算法(如AES)和安全的密钥管理。
  • 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 安全的密钥管理:使用安全的密钥生成和管理方法,定期轮换密钥。
  • 输入验证: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防止恶意数据注入。
  • 安全配置:确保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的安全配置正确,避免使用默认配置。

5. 实际案例

  • Equifax数据泄露:2017年,信用报告机构Equifax因未能及时修补一个已知的Web应用漏洞,导致大约1.47亿美国消费者的敏感信息被暴露,包括姓名、地址、出生日期、社会保险号、部分驾照号码以及信用卡号码。
  • Facebook数据泄露:2018年,Facebook因“查看作为”功能中的一个漏洞,导致大约5000万用户的个人数据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访问。

6. 工具与技术

  • 加密工具:使用AES、RSA等强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
  • 密钥管理工具:使用专业的密钥管理系统来生成、存储和管理加密密钥。
  • 安全扫描工具:使用自动化安全扫描工具检测应用程序中的敏感数据泄露漏洞。

A4:XML外部实体(XXE)

1. XXE漏洞的定义

XML外部实体(XXE)注入漏洞是指应用程序在解析XML输入时,未能禁止外部实体的加载,导致攻击者可以注入恶意的XML实体,从而读取任意文件、执行系统命令、探测内网端口、攻击内网网站或发起拒绝服务(DoS)攻击。

2. XXE漏洞的原理

XXE漏洞的原理在于XML解析器支持外部实体的解析,当应用程序处理包含外部实体引用的XML输入时,如果未进行适当的安全控制,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XML文档,利用外部实体引用执行各种攻击。

3. XXE漏洞的危害

  • 任意文件读取:攻击者可以读取服务器上的敏感文件,如配置文件、数据库内容等。
  • 服务器端请求伪造(SSRF):利用XXE漏洞发起SSRF攻击,攻击者可以访问内网资源或外部URL。
  • 命令执行:在某些情况下,攻击者可以执行系统命令,进一步控制服务器。
  • 拒绝服务(DoS):通过构造恶意XML文档,导致解析器崩溃或服务不可用。
  • 内网端口扫描:利用XXE漏洞探测内网端口,获取更多攻击信息。

4. XXE漏洞的防御措施

  • 禁用外部实体解析:在XML解析器中禁用外部实体的解析,防止恶意实体的加载。
  • 输入验证与过滤:对用户提交的XML数据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确保只允许合法的输入。
  • 使用安全的XML解析器:选择被广泛认可为安全的XML解析器,并启用其安全选项。
  • 加强访问控制:限制服务器上敏感文件的访问权限,只允许授权的用户或服务访问。
  • 更新和升级:及时更新和升级服务器上的XML解析器和其他相关软件,以修复已知漏洞。

5. 实际案例

例如,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特定的XML文档,利用XXE漏洞读取服务器上的/etc/passwd文件,获取系统用户信息。另一个案例是攻击者利用XXE漏洞发起SSRF攻击,访问内网的其他服务或资源。

6. 工具与技术

  • XXE漏洞扫描工具:如XXEinjector、XXE-Sandbox等,用于检测和利用XXE漏洞。
  • 安全扫描工具:如Burp Suite、OWASP ZAP等,可以自动化检测应用程序中的XXE漏洞。
  • 代码审计工具:如SonarQube、FindSecurityBugs等,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代码层面发现和修复XXE漏洞。

A5:失效的访问控制(Broken Access Control)

1. 无效的访问控制定义

无效的访问控制是指应用程序未能正确实施权限验证,导致未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或操作受限资源。这种漏洞通常表现为水平越权或垂直越权,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获取敏感数据或执行未授权的操作。

2. 无效的访问控制原理

无效的访问控制通常是由于开发者在设计和实现权限控制时未能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用户行为和输入情况,导致系统在某些情况下未能正确验证用户的权限。例如,攻击者可以通过修改URL参数或请求顺序来绕过权限检查。

3. 无效的访问控制危害

  • 数据泄露:攻击者可以访问敏感数据,如用户个人信息、财务数据等。
  • 权限提升:攻击者可以获取更高的权限,执行管理员功能。
  • 数据篡改:攻击者可以修改数据,导致业务逻辑错误。
  • 隐私侵犯:攻击者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后可能侵犯他人隐私。

4. 防御措施

  • 实施严格的权限控制:在每个操作前进行权限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受限资源。
  • 使用安全的编码实践:避免在客户端进行权限验证,确保所有验证逻辑在服务器端执行。
  •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通过代码审查和安全测试发现并修复潜在的权限控制漏洞。
  • 最小权限原则:只授予用户完成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减少潜在的风险。

5. 实际案例

  • 某电商平台的优惠券漏洞:由于优惠券使用规则设计不当,用户可以通过修改请求参数无限次领取优惠券,导致平台经济损失巨大。
  • 某金融APP的权限管理漏洞:由于权限管理不当,用户可以通过特定操作绕过身份验证,访问他人账户信息,导致大量用户资金被盗。

6. 工具与技术

  • 自动化扫描工具:如Burp Suite、OWASP ZAP等,可以辅助检测权限控制漏洞。
  • 代码审计工具:如SonarQube、FindSecurityBugs等,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代码层面发现和修复权限控制漏洞。
  • 手动渗透测试:通过人工测试发现复杂的逻辑漏洞,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A6:安全配置错误(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

1. 安全配置错误的定义

安全配置错误是指在系统、应用程序或网络设备中未能正确实施基本安全设置,导致未授权的访问或破坏。这些错误可能发生在应用程序堆栈的任何级别,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网络服务等。

2. 安全配置错误的原理

安全配置错误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 默认配置未更改:系统管理员未能更改设备或应用程序的默认配置,如默认用户名和密码。
  • 未修补的漏洞:未及时更新或修补系统和应用程序,导致已知漏洞未被修复。
  • 不必要的功能启用:服务器上启用了不必要的服务或端口,增加了攻击面。
  • 访问控制不足:权限设置不当,导致未授权用户可以访问敏感数据或执行恶意操作。

3. 安全配置错误的危害

  • 数据泄露:敏感信息如个人数据、财务信息等可能被未授权访问和泄露。
  • 未授权访问:攻击者可以利用配置错误获得系统访问权限,执行恶意操作。
  • 服务中断:配置错误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或服务不可用,影响业务连续性。
  • 法律和合规风险:数据泄露事件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

4. 防御措施

  • 最小权限原则:仅为系统、应用程序或服务授予最小必需的权限,以限制攻击者的行动。
  • 定期更新和打补丁: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框架,并安装安全补丁。
  • 禁用不必要的功能:关闭或删除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和功能,减小攻击面。
  • 强化访问控制:实施强密码策略,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 安全配置审计:定期审查和评估系统、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的配置,查找潜在的问题。

5. 实际案例

  • Atlassian JIRA 数据泄露:2019年,Atlassian JIRA 因安全配置错误,导致全球超过100,000家组织的企业员工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和内部机密项目的敏感信息被泄露。
  • Capital One 数据泄露:2019年,Capital One 因AWS S3存储桶配置错误,导致1亿多名客户的个人数据被泄露,公司因此被罚款1.80亿美元。

6. 工具与技术

  • 自动化扫描工具:如AWS Config、Azure Security Center等,可以自动识别和提醒潜在的配置错误。
  • 配置管理工具:如Terraform,用于标准化的基础设施配置,减少人为配置错误。
  • 安全审计工具:如Burp Suite、OWASP ZAP等,可以帮助检测应用程序中的安全配置错误。

A7:跨站脚本(Cross-Site Scripting, XSS)

1. 跨站脚本(XSS)漏洞的定义

跨站脚本(XSS)漏洞是指攻击者通过在Web应用程序中注入恶意脚本,使得其他用户在浏览网页时执行这些脚本,从而达到攻击目的。XSS漏洞主要分为反射型、存储型和DOM型三种类型。

2. XSS漏洞的原理

  • 反射型XSS:攻击者将恶意脚本作为URL参数发送给用户,用户点击链接后,服务器将恶意脚本反射回浏览器并执行。
  • 存储型XSS:攻击者将恶意脚本存储在服务器上(如数据库),当其他用户访问相关页面时,恶意脚本被执行。
  • DOM型XSS:攻击者通过修改浏览器端的DOM环境,直接在客户端执行恶意脚本,无需服务器参与。

3. XSS漏洞的危害

  • 数据泄露:攻击者可以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Cookie、会话令牌等。
  • 会话劫持:攻击者可以利用窃取的Cookie进行会话劫持,冒充用户身份进行操作。
  • 网页内容篡改:攻击者可以修改网页内容,进行网络钓鱼或传播恶意信息。
  • 客户端攻击:攻击者可以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任意代码,进行各种恶意操作。

4. 防御措施

  • 输入验证与过滤:对所有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防止恶意脚本注入。
  • 输出编码:在将数据输出到HTML页面之前,进行适当的编码处理,防止浏览器将其解析为脚本。
  • 内容安全策略(CSP):通过设置CSP头部,限制浏览器加载和执行外部资源,防止恶意脚本执行。
  • 使用安全的库和框架:及时更新和使用安全的库和框架,修复已知的XSS漏洞。

5. 实际案例

  • Twitter XSS漏洞:2018年,Twitter因未正确过滤用户输入,导致攻击者可以在用户的时间线上注入恶意脚本,影响大量用户。
  • Facebook XSS漏洞:2011年,Facebook因存储型XSS漏洞,导致用户数据泄露,攻击者利用泄露的数据进行钓鱼攻击。

6. 工具与技术

  • 自动化扫描工具:如OWASP ZAP、Burp Suite等,可以自动检测Web应用程序中的XSS漏洞。
  • 代码审计工具:如SonarQube、FindSecurityBugs等,帮助开发人员在代码层面发现和修复XSS漏洞。
  • 安全测试框架:如XSStrike、PwnXSS等,专门用于检测和利用XSS漏洞。

A8:不安全的反序列化(Insecure Deserialization)

1.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定义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是指应用程序在处理用户可控的序列化数据时,未能进行充分的验证和过滤,导致攻击者可以构造恶意的序列化数据,从而在反序列化过程中执行任意代码或触发其他不受控制的行为。

2.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原理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通常发生在应用程序接受用户输入的序列化数据并进行反序列化时。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的序列化数据,利用反序列化过程中的漏洞,执行任意代码、提升权限、进行拒绝服务攻击等。

3.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危害

  • 远程代码执行(RCE):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序列化数据,在服务器上执行任意代码,完全控制目标系统。
  • 拒绝服务(DoS)攻击:攻击者可以发送恶意序列化数据,导致应用程序崩溃或消耗过多资源,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 权限提升:攻击者可以利用反序列化漏洞提升权限,访问受保护的资源或执行管理员操作。
  • 数据泄露:攻击者可以通过反序列化漏洞访问或篡改敏感数据,导致数据泄露或篡改。

4.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防御措施

  • 输入验证和过滤:对所有反序列化数据进行严格的输入验证,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且不包含恶意数据。
  • 避免反序列化不受信任的数据:尽量不要反序列化来自不受信任来源的数据,尤其是用户输入或外部API的数据。
  • 使用安全的序列化库:选择具有良好安全记录的序列化库,并保持更新,避免使用已知存在漏洞的库。
  • 限制反序列化的类:使用编程语言和框架提供的功能,限制可以实例化的类的范围,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 实施访问控制:限制对反序列化过程的访问,确保应用程序在反序列化过程中以最低权限运行。
  • 代码审计和安全测试:定期进行代码审计和安全测试,查找和修复潜在的反序列化问题。

5. 实际案例

  • Jenkins反序列化漏洞:Jenkins在处理反序列化数据时存在安全漏洞,允许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序列化数据执行任意代码。
  • Python中的pickle模块漏洞:Python的pickle模块在反序列化过程中会自动调用对象的构造函数或方法,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点执行恶意代码。

6. 工具与技术

  • 自动化扫描工具:如OWASP ZAP、Burp Suite等,可以辅助检测反序列化漏洞。
  • 代码审计工具:如SonarQube、FindSecurityBugs等,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代码层面发现和修复反序列化漏洞。
  • 安全测试框架:如ysoserial,专门用于生成和测试恶意的序列化数据。

A9:使用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Using Components with Known Vulnerabilities)

1. 使用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定义

使用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是指在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使用了包含已知安全漏洞的第三方库、框架或组件。这些漏洞可能是由于软件缺陷、设计不当或维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各种攻击,如远程代码执行、数据泄露等。

2. 使用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原理

当应用程序依赖于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时,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请求、文件上传等)触发漏洞,从而在应用程序中执行恶意操作。例如,一个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库,攻击者可以通过精心构造的输入数据触发该漏洞,进而执行任意代码。

3. 使用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危害

  • 远程代码执行(RCE):攻击者可以利用组件中的漏洞在服务器上执行任意代码,完全控制目标系统。
  • 数据泄露:漏洞可能导致敏感数据被泄露,包括用户信息、商业机密等。
  • 拒绝服务(DoS)攻击:某些漏洞可能被利用来消耗系统资源,导致应用程序无法正常提供服务。
  • 权限提升:攻击者可以利用漏洞提升权限,访问受保护的资源或执行管理员操作。

4. 使用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防御措施

  • 组件管理:建立完善的组件管理流程,定期检查和更新使用的组件,确保使用的是最新版本,且没有已知漏洞。
  • 漏洞扫描:使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对应用程序及其依赖的组件进行定期的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漏洞。
  • 安全评估:在引入新的组件之前,对其进行安全评估,了解其安全性和潜在风险。
  • 监控和预警:建立监控和预警机制,及时关注组件的安全公告和漏洞信息,以便在发现新漏洞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 最小化依赖:尽量减少应用程序对外部组件的依赖,避免引入不必要的风险。

5. 实际案例

  • Log4j漏洞:2021年,Apache Log4j组件被发现存在严重的远程代码执行漏洞(Log4Shell),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众多应用程序。
  • Struts2漏洞:Struts2框架曾多次曝出严重的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执行任意代码,导致大规模的安全事件。

6. 工具与技术

  • 漏洞扫描工具:如Nessus、OpenVAS等,可以扫描应用程序及其依赖的组件,发现已知漏洞。
  • 依赖管理工具:如Maven、Gradle等,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管理项目依赖,确保使用的是安全可靠的组件。
  • 安全情报平台:如CVE(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数据库,提供最新的漏洞信息和安全公告。

A10:不足的日志记录和监控(Insufficient Logging & Monitoring)

1. 不足的日志记录和监控定义

不足的日志记录和监控是指应用程序未能有效地记录关键事件和操作,以及未能对系统和应用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导致在发生安全事件时无法及时发现、分析和响应。

2. 不足的日志记录和监控原理

  • 日志记录不足:应用程序可能没有记录足够的信息,如用户登录尝试、数据修改、系统错误等,或者日志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够,无法为后续的分析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
  • 监控缺失或不全面:缺乏对关键系统和应用指标的实时监控,无法及时发现异常行为或潜在的安全威胁。例如,没有监控网络流量、系统资源使用情况、用户活动等。

3. 不足的日志记录和监控危害

  • 延迟响应:由于无法及时发现安全事件,导致响应时间延迟,攻击者有更多时间进行恶意操作,造成更大的损失。
  • 难以追踪和溯源:不充分的日志记录使得在发生安全事件后,难以确定事件的来源、路径和影响范围,增加了调查和处理的难度。
  • 无法识别潜在威胁:缺乏全面的监控,可能无法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如异常的用户行为、系统的异常性能等。

4. 不足的日志记录和监控防御措施

  • 全面的日志记录
    • 记录关键事件和操作,如用户登录、数据访问、系统配置更改等。
    • 确保日志信息的详细程度足够,包括时间戳、用户标识、操作详情等。
    • 对敏感操作进行详细的审计记录。
  • 实时监控和告警
    • 建立全面的监控体系,对系统和应用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如网络流量、系统资源使用情况、用户活动等。
    • 设置合理的告警阈值,当检测到异常行为或潜在的安全威胁时,及时发出告警通知相关人员。
  • 日志分析和审计
    • 定期对日志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问题和异常行为模式。
    • 进行安全审计,检查日志记录是否符合安全政策和法规要求。
  • 事件响应机制
    • 建立完善的安全事件响应机制,明确在发生安全事件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5. 实际案例

  • 某电商平台数据泄露事件:由于该平台日志记录不全面,未能及时发现黑客入侵并窃取用户数据的操作,导致大量用户信息泄露,给用户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 企业内部系统被攻击:企业缺乏对内部系统的实时监控,未能及时察觉到黑客通过未授权访问获取敏感信息的攻击行为,直到业务受到影响才被发现。

6. 工具与技术

  • 日志管理工具:如ELK Stac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Splunk等,用于集中管理和分析日志数据。
  • 监控工具:如Prometheus、Grafana、Zabbix等,用于实时监控系统和应用的性能指标。
  •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如ArcSight、QRadar等,用于收集、分析和关联来自多个源的安全事件和日志数据。

漏洞类型的特点和趋势分析

A1: 访问控制漏洞 (Access Control Vulnerabilities)

  • 特点:权限检查未正确实施,导致未经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或修改关键功能或数据。
  • 趋势:仍然是智能合约中导致财务损失的主要原因,攻击者利用这些漏洞进行重入攻击、函数初始化漏洞等。

A2: 价格预言机操纵 (Price Oracle Manipulation)

  • 特点:攻击者操纵智能合约使用的外部数据源(预言机),导致资产价格被人为抬高或压低。
  • 趋势:随着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兴起,预言机操纵成为常见的攻击手段,影响协议的稳定性和财务安全。

A3: 逻辑错误 (Logic Errors)

  • 特点:智能合约未能正确执行其预期功能,导致代币铸造错误、借贷协议缺陷或奖励分配错误。
  • 趋势:业务逻辑漏洞在智能合约中越来越常见,攻击者利用这些错误进行各种形式的攻击。

A4: 缺少输入验证 (Lack of Input Validation)

  • 特点:未能验证用户输入,使攻击者能够注入恶意数据,导致意外行为或破坏合约逻辑。
  • 趋势:输入验证缺失是多种漏洞的基础,攻击者通过此手段进行注入攻击、重入攻击等。

A5: 重入攻击 (Reentrancy Attacks)

  • 特点:利用合约在完成自身状态更新之前调用外部函数的能力,进行多次状态修改。
  • 趋势:尽管已有防范措施,但重入攻击仍然是智能合约中的经典漏洞,攻击者不断寻找新的利用方式。

A6: 未检查的外部调用 (Unchecked External Calls)

  • 特点:智能合约未能验证外部调用的成功,基于错误的交易结果假设继续执行。
  • 趋势:这种漏洞可能导致不一致或被恶意行为者利用,攻击者通过此手段进行各种形式的攻击。

A7: 闪电贷攻击 (Flash Loan Attacks)

  • 特点:利用闪电贷(无抵押借款)在一个交易中操纵市场或耗尽流动性池。
  • 趋势:闪电贷攻击在DeFi领域日益普遍,攻击者通过此手段进行市场操纵和流动性攻击。

A8: 整数溢出和下溢 (Integer Overflow and Underflow)

  • 特点:计算超出数据类型限制时,发生算术错误,使攻击者能够操纵余额或绕过限制。
  • 趋势:整数溢出和下溢是智能合约中的常见漏洞,攻击者通过此手段进行资金盗取或逻辑破坏。

A9: 不安全的随机性 (Insecure Randomness)

  • 特点:区块链的确定性特性使得生成安全的随机性具有挑战性,可预测的随机性可能破坏依赖随机结果的功能。
  • 趋势:不安全的随机性在抽奖、代币分配等场景中尤为危险,攻击者通过此手段进行欺诈和操纵。

A10: 拒绝服务 (DoS) 攻击 (Denial of Service (DoS) Attacks)

  • 特点:针对智能合约中的资源密集型功能,通过耗尽Gas限制或计算资源使其无法响应。
  • 趋势:DoS攻击在智能合约中越来越常见,攻击者通过此手段进行资源耗尽和系统瘫痪。

四、OWASP Top 10 的防范策略

开发人员层面的防护措施

  • 注入(Injection):使用参数化查询或预编译语句,对所有不可信的输入进行严格的格式验证和过滤,使用安全的API和库。
  • 失效的身份认证(Broken Authentication):实施多因素认证(MFA),强化密码复杂度要求,禁用默认凭据,使用安全的HTTP-only cookie,设置合理的session超时时间。
  • 敏感数据泄露(Sensitive Data Exposure):对敏感数据如密码、信用卡号等进行加密存储,使用行业认可的加密算法,始终使用HTTPS,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到TLS/SSL的保护。
  • XML外部实体(XXE):禁用外部实体解析,在处理XML时,禁用对外部实体的解析,使用最新的XML解析器,它们通常包含防止XXE的选项。
  • 失效的访问控制(Broken Access Control):实施细粒度的权限控制,按需分配最小权限,确保API和路由都有正确的访问控制,避免越权访问。
  • 安全配置错误(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遵循安全最佳实践,例如OWASP ASVS或CIS基准,定期进行自动化安全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更新应用、中间件、操作系统和框架,修补已知漏洞。
  • 跨站脚本(Cross-Site Scripting, XSS):所有动态生成的内容都应进行适当的HTML/JavaScript/CSS编码,实施Content Security Policy以减少XSS攻击风险,对所有可能触发脚本执行的输入字段进行严格的验证。
  •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Insecure Deserialization):对反序列化的数据结构进行白名单校验,确保其来自可信来源且格式正确,限制反序列化后的对象能够执行的操作,避免调用危险函数或构造恶意对象。
  • 使用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Using Components with Known Vulnerabilities):定期更新第三方库和组件,移除不再维护或存在严重漏洞的组件,使用依赖扫描工具检查项目中是否存在已知的安全漏洞。
  • 不足的日志记录和监控(Insufficient Logging & Monitoring):记录足够的审计信息,包括成功和失败的登录尝试、敏感操作等,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异常行为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系统活动,建立有效的安全事件响应流程。

企业层面的安全管理

  • 定期安全审计和评估:通过定期的安全审计和评估,监控和评估应用程序的漏洞,确保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问题。
  • 实施多因素认证:采用多因素认证(MFA)增强身份验证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加强日志记录和监控:实施详尽的日志记录策略,定期审查日志,并建立及时响应机制,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 使用安全的库和框架:定期更新所有使用的库和组件,使用依赖管理工具来监控和管理已知漏洞,避免使用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
  • 安全配置管理:遵循安全最佳实践,定期进行自动化安全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更新应用、中间件、操作系统和框架,修补已知漏洞。
  •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对开发人员、安全团队和管理人员进行 OWASP Top 10 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常见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细的安全事件响应计划,明确在发生安全事件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安全事件。
  • API 安全管理:特别关注 API 安全,实施 API 清单管理,识别和停用过时或不必要的 API,使用 API 安全网关和管理工具提供额外的安全层。

五、行业应用案例分析

1. 金融行业 - 注入攻击

案例:某银行系统的在线转账功能存在SQL注入漏洞。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SQL语句,成功绕过身份验证,盗取了大量客户资金。 防御措施:使用参数化查询和预编译语句,确保所有用户输入都经过严格的验证和过滤。

2. 医疗行业 - 敏感数据泄露

案例:一家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由于日志记录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响应数据泄露事件。攻击者通过未授权访问,窃取了大量患者的敏感信息。 防御措施:加强日志记录和监控,实施实时监控和告警机制,确保对所有关键操作都有详细的审计记录。

3. 零售行业 - 跨站脚本(XSS)攻击

案例:某电商网站的用户评论功能存在XSS漏洞。攻击者通过在评论中插入恶意脚本,成功劫持了用户的会话,进而盗取了用户的购物车信息。 防御措施:对所有动态生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HTML/JavaScript/CSS编码,实施内容安全策略(CSP)以减少XSS攻击风险。

4. 交通行业 -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

案例:某交通管理系统的API存在不安全的反序列化漏洞。攻击者通过发送特制的序列化数据,成功执行了远程代码,导致系统崩溃。 防御措施:对反序列化的数据进行白名单校验,确保其来自可信来源且格式正确,限制反序列化后的对象能够执行的操作。

5. 教育行业 - 使用含有已知漏洞的组件

案例:某高校的在线考试系统使用了存在已知漏洞的第三方库。攻击者利用该漏洞,成功绕过了系统的安全控制,篡改了考试成绩。 防御措施:定期更新第三方库和组件,使用依赖扫描工具检查项目中是否存在已知的安全漏洞。

6. 能源行业 - 不足的日志记录和监控

案例:某能源公司的SCADA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的日志记录和监控,未能及时发现和响应一次网络攻击。攻击者通过未授权访问,篡改了系统的运行参数,导致生产中断。 防御措施:实施详尽的日志记录策略,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异常行为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系统活动,建立有效的安全事件响应流程。

六、未来展望

OWASP Top 10 未来发展的预测

  1. API 安全的进一步关注:随着 API 的广泛使用,API 安全问题将成为 OWASP Top 10 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版本可能会增加更多与 API 安全相关的威胁,如身份认证失败、不安全的访问控制、加密失败等。

  2. 智能合约安全:随着区块链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兴起,智能合约安全将成为重要的关注点。OWASP 已经发布了智能合约 Top 10,未来可能会将其纳入更广泛的 OWASP Top 10 框架中。

  3.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安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如提示注入、敏感信息泄露、数据中毒等。OWASP 已经更新了其 OWASP Top 10 for LLM Apps 框架,未来可能会将这些威胁纳入主列表中。

  4. 供应链安全:供应链攻击的增加使得对第三方库和组件的安全审查变得更加重要。未来的 OWASP Top 10 可能会加强对供应链安全的关注。

  5. 云安全和微服务安全:随着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的普及,对这些环境的安全防护也变得愈发重要。未来的 OWASP Top 10 可能会增加更多与云安全和微服务安全相关的威胁。

  6. 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安全工具变得越来越智能,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潜在风险。未来的 OWASP Top 10 可能会强调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安全防护中的重要性。

对 Web 应用安全领域的影响

  1. 提高安全意识:OWASP Top 10 通过明确列出最常见的安全漏洞,帮助开发人员、安全专家和管理人员提高对 Web 应用安全风险的意识,从而在开发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指导安全实践:OWASP Top 10 提供了针对每个漏洞的详细描述、影响评估和缓解策略,为开发者和安全团队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识别和优先处理最严重的安全威胁。

  3. 推动安全标准:OWASP Top 10 被广泛认可为 Web 应用安全领域的标准,许多组织和行业在制定自己的安全规范时都会参考 OWASP Top 10,从而推动了整个行业安全标准的提升。

  4. 促进安全工具的发展:OWASP Top 10 也是许多安全测试工具和框架的基础,如 IBM AppScan、HP WebInspect 等,这些工具利用 OWASP Top 10 提供的标准来识别和评估 Web 应用中的安全漏洞。

  5. 教育与培训:OWASP Top 10 被广泛应用于安全教育和培训中,帮助新入行的开发人员和安全专家快速了解和掌握 Web 应用安全的核心概念和最佳实践。

七、结论

总结 OWASP Top 10 的重要性

OWASP Top 10 是由开放式 Web 应用程序安全项目(OWASP)发布的一份权威指南,列出了当前最严重的 Web 应用程序安全风险。它对 Web 应用安全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安全意识:OWASP Top 10 通过明确列出最常见的安全漏洞,帮助开发人员、安全专家和管理人员提高对 Web 应用安全风险的意识,从而在开发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指导安全实践:OWASP Top 10 提供了针对每个漏洞的详细描述、影响评估和缓解策略,为开发者和安全团队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识别和优先处理最严重的安全威胁。

  3. 推动安全标准:OWASP Top 10 被广泛认可为 Web 应用安全领域的标准,许多组织和行业在制定自己的安全规范时都会参考 OWASP Top 10,从而推动了整个行业安全标准的提升。

  4. 促进安全工具的发展:OWASP Top 10 也是许多安全测试工具和框架的基础,如 IBM AppScan、HP WebInspect 等,这些工具利用 OWASP Top 10 提供的标准来识别和评估 Web 应用中的安全漏洞。

  5. 教育与培训:OWASP Top 10 被广泛应用于安全教育和培训中,帮助新入行的开发人员和安全专家快速了解和掌握 Web 应用安全的核心概念和最佳实践。

强调各相关方在应对 Web 应用安全漏洞中的责任和行动

在应对 Web 应用安全漏洞时,各相关方的责任和行动至关重要。以下是不同角色在 Web 应用安全中的具体责任和行动建议:

  1. 开发人员

    • 责任:编写安全的代码,防止常见的安全漏洞,如注入攻击、失效的身份认证等。
    • 行动:采用参数化查询、预编译语句等防止注入;实施多因素认证,确保会话管理的安全性;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
  2. 安全团队

    • 责任:进行安全审计和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提供安全指导和支持。
    • 行动:定期进行安全扫描和渗透测试,使用工具如 OWASP ZAP 或 Burp Suite;提供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协助开发团队修复安全漏洞。
  3. 运维团队

    • 责任:确保系统的安全配置,及时更新和修补已知漏洞。
    • 行动:实施最小权限原则,定期更新应用程序、中间件和操作系统;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监控系统日志,及时响应安全事件。
  4. 管理层

    • 责任:制定安全策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安全措施的执行。
    • 行动:制定和发布安全政策,提供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确保项目预算中包含安全测试和防护措施;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处理安全事件。
  5. 第三方供应商

    • 责任:提供安全的组件和库,及时更新和修补已知漏洞。
    • 行动:定期发布安全更新和补丁;提供安全的开发实践指南;与客户沟通,确保其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呼吁持续关注和改进 Web 应用安全实践

Web应用安全是一个动态且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威胁和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各相关方持续关注和改进Web应用安全实践。

一、持续关注的重要性

  1. 技术更新迅速

    •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Web应用的架构、技术和框架不断演进。例如,微服务架构的广泛应用、容器化技术的普及以及新的前端开发框架的出现,都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如果不能持续关注这些技术变化,就很容易在新的技术环境中暴露出安全漏洞。
  2. 威胁态势演变

    • 网络攻击者的手段日益复杂和多样化。黑客组织不断探索新的攻击方法,如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自动化攻击、针对新兴技术(如物联网、区块链与Web应用的结合点)发动特定攻击等。持续关注威胁态势的变化,有助于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二、改进Web应用安全实践的具体行动

  1. 教育与培训

    • 各相关方应定期开展Web应用安全培训。对于开发人员,要深入学习OWASP Top 10等各类安全标准,掌握最新的安全编码技巧;安全团队成员需要跟进国际国内的安全研究成果,提升检测和应对新型威胁的能力;管理层也要了解安全对于业务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支持安全工作。
  2. 安全流程优化

    • 安全团队应不断优化安全流程。例如,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中,进一步加强安全需求分析、安全设计评审等环节。同时,建立更高效的漏洞修复流程,确保发现漏洞后能够及时处理,减少漏洞在系统中的存活时间。
  3. 技术创新与应用

    •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安全技术。如采用零信任架构,打破传统的信任边界假设,对每个访问请求都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授权;利用行为分析技术,实时监测用户和系统的异常行为,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4. 合作与信息共享

    • 各方应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企业之间可以分享安全经验、攻击案例等信息;安全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应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安全标准制定和行业交流活动。

Web应用安全是一个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持续投入精力的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保护Web应用及其用户的安全。

标签:10,安全,TOP,OWASP,漏洞,攻击者,Top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eyinsec/p/18686573

相关文章

  • TensorFlow迁移学习DenseNet121预测10-monkey-species
     In [1]:fromtensorflowimportkerasimporttensorflowastfimportnumpyasnpimportpandasaspdfromscipyimportndimage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In [14]:densenet121=keras.applications.DenseNet121(include_top=Fal......
  • 【C++BFS算法】1210. 穿过迷宫的最少移动次数|2022
    本文涉及知识点C++BFS算法LeetCode1210.穿过迷宫的最少移动次数你还记得那条风靡全球的贪吃蛇吗?我们在一个n*n的网格上构建了新的迷宫地图,蛇的长度为2,也就是说它会占去两个单元格。蛇会从左上角((0,0)和(0,1))开始移动。我们用0表示空单元格,用1表示障碍物。蛇......
  • Windows 环境下 Docker Desktop + Kubernetes 部署项目指南
    Windows环境下DockerDesktop+Kubernetes部署项目指南一、环境准备二、安装与配置Kubernetes安装windows版的docker启动kubernetes安装windows版的kubectl工具下载k8s-for-docker-desktop启动KubernetesDashboard二、在Kubernetes上部署项目创建一个......
  • 折腾笔记[10]-使用rust进行ORB角点检测
    摘要打包ORB算法到bye_orb_rs库,使用rust进行ORB角点检测.PackagetheORBalgorithmintothebye_orb_rslibrary,anduseRustforORBcornerdetection.关键词rust;ORB;FAST;slam;关键信息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ByeIO/slambook2.rs][package]name="exp65-......
  • 深化Edge AI 应用:德承工控机GM-1100安装Ubuntu 24.04.1 LTS系统操作指南
    EdgeAI:边缘运算(EdgeComputing)结合人工智能(AI),将AI模型和算法安排在负责处理边缘运算的工控机上,除了能够就近撷取设备端的数据外,还能够进行资料处理与机器学习的任务,透过EdgeAI,不再需要将大量数据传到云端服务器,有效缩短处理时间、提高反应速度,还能够降低对于网络带宽的需求也更......
  • TensorFlow迁移学习Resnet50预测10-monkey-species
     In [15]:fromtensorflowimportkerasimporttensorflowastfimportnumpyasnpimportpandasaspdfromscipyimportndimage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In [2]:resnet50=keras.applications.ResNet50(include_top=False,po......
  • TensorFlow迁移学习Resnet50预测10-monkey-species
     In [15]:fromtensorflowimportkerasimporttensorflowastfimportnumpyasnpimportpandasaspdfromscipyimportndimage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In [2]:resnet50=keras.applications.ResNet50(include_top=False,po......
  • 全志 F1C100A Melis OS 公版 SDK
    全志F1C100AMelisOS公版SDK资源文件列表C100A_zyac/clean_o.bat , 18C100A_zyac/eLibs/config/suni/assembler.via , 141C100A_zyac/eLibs/config/suni/compiler.via , 692C100A_zyac/eLibs/config/sunii/assembler.via , 141C100A_zyac/eLibs/config/sunii/co......
  • 使用Python3.8写的代码比Python3.10写的性能差吗?
    一般情况下,Python3.10的性能是要好于Python3.8的。那么是否意味着同等条件下,使用Python3.8写出来的代码要比Python3.10写出来的代码性能差呢?笔者曾经写过一个项目,项目一开始使用Python3.8。重构时,因为3.8不支持某些功能,一度将Python版本升到了Python3.10。升到3.10......
  • 自学网络安全(黑客技术)2025年 —100天学习计划
    前言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可以基于攻击和防御视角来分类,我们经常听到的“红队”、“渗透测试”等就是研究攻击技术,而“蓝队”、“安全运营”、“安全运维”则研究防御技术。如何成为一名黑客很多朋友在学习安全方面都会半路转行,因为不知如何去学,在这里,我将这个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