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解决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找到最优解,而是在不断的调试中优化,将求解过程中耗时的部分、占用空间的部分尽可能的缩小,使得程序运行起来更高效
一、定义与概念
枚举算法,也叫穷举算法,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问题求解策略。它的核心思想是逐一列举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并逐一检验每个可能解是否满足问题的要求,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解。
二、基本步骤
- 确定枚举范围:首先要明确问题中可能解的范围。例如,在求解一个整数范围内的问题时,需要确定这个整数的取值范围。
- 逐一列举可能解:在确定的范围内,依次列举出每一个可能的解。这可以通过循环等方式实现。
- 检验可能解:对于每一个列举出的可能解,检验它是否满足问题的要求。如果满足要求,则该解就是问题的一个解;如果不满足要求,则继续检验下一个可能解。
三、应用示例
- 百钱百鸡问题
- 问题描述:公鸡五文钱一只,母鸡三文钱一只,小鸡一文钱三只。用一百文钱买一百只鸡,问公鸡、母鸡、小鸡各多少只?
- 求解过程:
- 确定枚举范围:因为总共只有一百文钱,所以公鸡最多买 20 只(100÷5),母鸡最多买 33 只(100÷3),小鸡最多买 300 只(100×3)。但由于要正好买一百只鸡,所以小鸡的数量是根据公鸡和母鸡的数量确定的,所以只需要枚举公鸡和母鸡的数量即可。
- 逐一列举可能解:用双重循环分别枚举公鸡和母鸡的数量。
- 检验可能解:对于每一组公鸡和母鸡的数量,计算出小鸡的数量,然后判断总钱数是否为一百文,总鸡数是否为一百只。如果满足条件,则这组解就是问题的一个解。
- C++ 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for (int i = 0; i <= 20; i++) {
for (int j = 0; j <= 33; j++) {
int k = 100 - i - j;
if (k % 3 == 0 && 5 * i + 3 * j + k / 3 == 100) {
cout << "公鸡:" << i << "只,母鸡:" << j << "只,小鸡:" << k << "只。" << endl;
}
}
}
return 0;
}
- 水仙花数问题
-
问题描述
“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例如,153 是一个水仙花数,因为 1 3 + 5 3 + 3 3 = 1 + 125 + 27 = 153 1^3 + 5^3 + 3^3 = 1 + 125 + 27 = 153 13+53+33=1+125+27=153。 -
求解思路
使用枚举算法,从 100 到 999 逐一列举所有的三位数,对每个数分别求出其百位、十位和个位数字,然后计算这三个数字的立方和,判断是否等于该数本身。如果相等,则该数是水仙花数。 -
C++ 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 << "水仙花数有:";
for (int num = 100; num <= 999; num++) {
int a = num / 100; // 百位数字
int b = (num / 10) % 10; // 十位数字
int c = num % 10; // 个位数字
if (a * a * a + b * b * b + c * c * c == num) {
cout << num << " ";
}
}
cout << endl;
return 0;
}
四、枚举算法的特点与优势
- 简单直观:枚举算法的实现非常简单,容易理解。对于一些小规模的问题,枚举算法可以快速地找到问题的解。
- 确定性:只要枚举范围确定正确,并且检验条件准确,枚举算法一定能够找到问题的所有解。
五、枚举算法的局限性
- 效率低:对于大规模问题,枚举算法的效率非常低,因为它需要逐一列举所有可能的解,这可能会导致计算时间过长。
- 可能无法处理复杂问题: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无法确定枚举范围或者检验条件非常复杂,使得枚举算法难以应用。
最后,枚举算法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问题求解策略,适用于一些小规模、简单的问题。在使用枚举算法时,需要注意确定正确的枚举范围和检验条件,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标签:母鸡,int,信奥赛,枚举,问题,算法,100,CSP From: https://blog.csdn.net/w_yunlong/article/details/14310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