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python面试题

python面试题

时间:2024-09-23 11:34:47浏览次数:7  
标签:面试题 python 复杂度 arr 算法 fig import 数据

python是什么?

Python是一种开放原始码、直译式、可携式、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具有模块、多线程、异常处理以及自动内存管理功能。广泛应用包括Web开发(如Django和Flask框架)、数据科学(如Pandas和NumPy库)、机器学习(如TensorFlow和PyTorch框架)、自动化脚本、科学计算等。

算法是什么?

  • 算法是模型分析的一组可行的、确定的和有穷的规则。

  • 典型算法的5个特征:有穷性、确定性、输入、输出、可行性

python优点?

  • 易于学习:Python的语法简洁清晰,易于阅读,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编程。

  • 可读性高:Python代码通常看起来像伪代码,这使得理解和维护代码变得更加容易。

  • 丰富的库:Python拥有一个庞大的标准库,以及第三方库,如NumPy、Pandas、Scikit-learn等,这些库覆盖了从科学计算到Web开发等各个领域。

  • 跨平台:Python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上运行,包括Windows、macOS、Linux等。

  • 面向对象:Python支持面向对象编程,允许开发者定义类和对象,从而实现代码的模块化和重用。

  • 多范式编程:Python支持多种编程范式,包括过程式编程、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

  • 自动内存管理:Python具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这减少了内存泄漏的风险。

  • 可扩展性:Python允许使用C或C++编写扩展模块,这使得Python可以用于性能敏感型应用。

  • 可嵌入性:Python可以嵌入到C/C++程序中,提供脚本化的能力。

  • 社区支持:Python有一个活跃的开发者社区,提供大量的教程、指南和第三方库。

  • 广泛的应用领域:Python在Web开发、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科学计算、自动化脚本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 开发效率高:Python的动态类型和解释性质使得快速开发和原型设计变得更加容易。

  • 错误处理:Python提供了强大的错误和异常处理机制,有助于调试和维护代码。

python特色?

  • python是直译语言,所编写的程序代码执行前不用经过编译(compile)的过程
  • python是动态语言,所有变量使用前不需要宣告
  • python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语法本身有类(calss)、继承、封装
  • python支持跨平台

静态语言和动态语言的区别?

  • 静态语言(static):变量在使用前需要先宣告他的数据类型,这样编译的时候可以在内存预留空间给这个变量,例如c、c++、java
  • 动态语言(dynamic):变量使用前不需要定义数据类型,增加程序设计的便利性,不需要编译(compile)过程,而是使用直译器(interpreter)直接直译与执行(execute)。例如python、ruby

说明.py和.pyc文件的差异?

.py文件是python的原始程序文件,python在执行.py文件时会将.py文件程序编译成.pyc文件,这样可以加快下次执行。不过执行一般的.py文件不会产生.pyc文件,只有imort的.py我文件才会产生.pyc文件,这些文件存放在目前工作文件夹下的__pycache内

image-20240825193650524

python可变数据结构和不可变数据结构

  • 可变数据结构:列表(list)、字典(dict)、集合(set)
  • 不可变数据结构:元组(tuple)、字符串(str)、数字(整型(int)、浮点(float)、布尔(bool))
  • 列表(List)

列表是最常用的可变序列类型之一。它可以包含任意数量和类型的项目,并且可以轻松地添加、删除或更改其中的元素。

my_list = [1, 2, 3]
my_list[0] = 'a'  # 可以直接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 字典(Dictionary)

字典是另一种可变数据结构,它由键值对组成。字典中的键必须是不可变类型(如字符串、数字或元组),而值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

my_dict =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my_dict['key1'] = 'new_value'  # 修改字典中的值
  • 集合(Set)

集合是一个无序的不重复元素序列。集合是可变的,这意味着你可以添加或删除元素,但不能访问或更改特定位置的元素。

my_set = {1, 2, 3}
my_set.add(4)  # 添加一个元素到集合中
  • 字符串(String)

字符串是不可变的,这意味着你不能更改字符串中的单个字符。如果你尝试通过索引赋值来修改字符串,结果将是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

s = "hello"
s = s[:1] + "a" + s[2:]  # 创建新的字符串 "hallo"
  • 元组(Tuple)

元组类似于列表,但它是不可变的。一旦创建了元组,你就不能向其中添加或删除元素。

t = (1, 2, 3)
# t[0] = 4  # 这将引发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 数值类型(如整数、浮点数等)

Python 中的所有数值类型都是不可变的。例如,整数或浮点数一旦创建就不能更改。

x = 10
x = x + 1  # 创建新的整数 11,并将 x 指向它
  • 常量(如 None 和 True/False)

None类型以及布尔值TrueFalse` 都是不可变的。

python中continue和break的区别

break
  • break用于完全终止当前的循环,无论是for循环还是while循环。
  • 当执行到break语句时,循环会被立即中断,控制流会跳出循环体,继续执行循环之后的代码。
  • break通常用于在满足特定条件时提前退出循环,避免执行不必要的迭代。
for i in range(10):
    if i == 5:
        break  # 当i等于5时,退出循环
    print(i)
# 循环结束后,控制流继续执行这里的代码

continue

  • continue用于跳过当前循环的剩余部分,并立即开始下一次循环的迭代。
  • 当执行到continue语句时,当前循环的剩余部分会被忽略,然后继续执行循环的下一次迭代。
  • continue通常用于在满足特定条件时忽略当前迭代,继续执行后续的迭代。
for i in range(10):
    if i % 2 == 0:
        continue  # 如果i是偶数,跳过当前迭代,继续下一次迭代
    print(i)  # 只会打印奇数

总结区别:

  • break用于完全退出循环。
  • continue用于跳过当前迭代,继续执行循环的下一次迭代。
  • break会导致循环的终止,而continue只是跳过当前的迭代。

python中append和extend的区别

append

  • append方法用于将一个对象添加到列表的末尾。这个对象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包括另一个列表。
  • 当你使用append向列表添加另一个列表时,这个列表被视为单个元素,即列表的列表(嵌套列表)。
  • append只添加一个元素到列表的末尾,无论这个元素本身是一个单一的对象还是一个列表。
my_list = [1, 2, 3]
my_list.append(4)  # 添加单个元素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4]

my_list.append([5, 6])  # 添加一个列表作为单个元素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4, [5, 6]]

extend

  • extend方法用于将一个可迭代对象的所有元素添加到列表的末尾。
  • 当你使用extend方法时,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字符串等)中的每个元素都会被添加到列表中,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元素。
  • extend可以一次性添加多个元素到列表中。
my_list = [1, 2, 3]
my_list.extend([4, 5])  # 添加多个元素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4, 5]

my_list.extend('ab')  # 字符串也是可迭代的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4, 5, 'a', 'b']

总结区别:

  • append用于向列表末尾添加单个元素,如果添加的是列表,则整个列表作为一个元素被添加。
  • extend用于将可迭代对象中的所有元素添加到列表末尾,这些元素会成为列表的新元素,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列表。
  • append添加的对象数量是1,extend添加的对象数量取决于可迭代对象中的元素数量。

python中深拷贝和浅拷贝的区别

浅拷贝(Shallow Copy)

  • 浅拷贝创建一个新对象,但它不会递归地复制原对象中的元素。
  • 对于包含其他对象的复杂对象(如列表、字典、集合等),浅拷贝只复制了这些元素的引用,而不是它们本身。
  • 这意味着如果原对象的元素是可变的(如列表或字典),那么在新对象中修改这些元素会影响到原对象。
import copy
original_list = [[1, 2, 3], [4, 5, 6]]
shallow_copied_list = copy.copy(original_list)

# 修改浅拷贝中的一个元素
shallow_copied_list[0][0] = 'X'
print(original_list)  # 输出: [['X', 2, 3], [4, 5, 6]]

深拷贝(Deep Copy)

  • 深拷贝创建一个新对象,并且递归地复制原对象中的所有元素。
  • 对于包含其他对象的复杂对象,深拷贝会创建这些元素的副本,而不是复制它们的引用。
  • 这意味着在新对象中修改元素不会影响原对象。
import copy
original_list = [[1, 2, 3], [4, 5, 6]]
deep_copied_list = copy.deepcopy(original_list)

# 修改深拷贝中的一个元素
deep_copied_list[0][0] = 'Y'
print(original_list)  # 输出: [[1, 2, 3], [4, 5, 6]]

总结区别:

  • 引用与副本:浅拷贝复制引用,深拷贝复制副本。
  • 修改影响:修改浅拷贝中的可变元素可能会影响原始对象,而深拷贝则不会。
  • 性能:深拷贝通常比浅拷贝更耗时,因为它需要递归地复制对象的所有元素。

python中is的用法

  • 检查两个变量是否引用同一个对象
a = [1, 2, 3]
b = a
c = [1, 2, 3]

print(a is b)  # 输出: True,因为a和b引用同一个列表
print(a is c)  # 输出: False,因为a和c引用不同的列表,尽管内容相同
  • 检查变量是否为None
if value is None:
    print("The value is None")
  • 实现单例模式: 使用is操作符可以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
class Singleton:
    _instance = None

    def __new__(cls):
        if cls._instance is None:
            cls._instance = super(Singleton, cls).__new__(cls)
        return cls._instance

instance1 = Singleton()
instance2 = Singleton()
print(instance1 is instance2)  # 输出: True,因为它们引用同一个实例
  • 类型检查: 虽然通常推荐使用isinstance()进行类型检查,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is来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是特定的类型也是可行的,尤其是当涉及到内置类型时。
a = 42
print(a is int)  # 输出: False,因为a是int的一个实例,但不是int类型本身

举个例子,说明python的传值和传地址

  • 不可变类型(传值)

对于不可变类型(如整数、字符串、元组),函数接收到的是对象的引用的副本,但因为对象本身不可变,所以函数内部对参数的修改不会影响原始对象。

def modify_value(x):
    x = 10  # 传值:x是原始值的副本,修改x不影响原始值

original_value = 5
modify_value(original_value)
print(original_value)  # 输出: 5,原始值未改变
  • 可变类型(传地址)

对于可变类型(如列表、字典),函数接收到的也是对象引用的副本,但是因为这个引用指向的对象本身是可变的,所以函数内部对参数所引用对象的修改会影响原始对象。

def modify_list(lst):
    lst.append(4)  # 传地址:lst是原始列表的引用副本,修改lst会影响原始列表

original_list = [1, 2, 3]
modify_list(original_list)
print(original_list)  # 输出: [1, 2, 3, 4],原始列表被修改

总结:

  • 传值:在Python中,对于不可变类型,虽然我们通常说“传值”,实际上传的是引用的副本,但由于对象不可变,函数内部的修改不会影响到原始对象。
  • 传地址:对于可变类型,我们通常说“传地址”,因为传的是引用的副本,这个引用指向的对象是可变的,所以在函数内部对对象的修改会反映到原始对象

python内建的主要模块和功能

Python的内建模块是随Python解释器一起提供的,它们不需要额外安装。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内建模块及其功能:

  1. sys - 与Python解释器交互,例如访问命令行参数、管理模块、获取或设置解释器的属性等。
  2. os - 操作系统接口,提供了丰富的方法来处理文件、目录、环境变量、进程等。
  3. io - 输入/输出流,用于处理不同的输入输出操作,包括文件读写。
  4. re - 正则表达式,用于字符串的模式匹配和搜索替换。
  5. math - 数学相关的函数,如三角函数、对数、指数等。
  6. datetime - 日期和时间处理,可以进行日期和时间的算术运算、格式化等。
  7. json - JSON数据编码和解码,用于在Python对象和JSON格式之间转换数据。
  8. collections - 提供了多种容器类型,如namedtupledequeCounterOrderedDict等。
  9. itertools - 迭代器工具,提供了一系列的函数来创建和操作迭代器。
  10. operator - 操作符函数,提供了访问标准操作符的函数接口。
  11. functools - 提供了一组高阶函数,如reducepartiallru_cache等。
  12. threading - 线程处理,允许创建和管理线程。
  13. queue - 线程安全的队列类,用于多线程中的通信。
  14. argparse - 命令行参数解析器,用于构建复杂的命令行界面。
  15. hashlib - 哈希函数,如MD5、SHA1、SHA256等。
  16. cryptography - 加密相关的工具,提供了加密和解密的方法。
  17. pickle -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Python对象,可以将对象转换为字节流,或从字节流中重建对象。
  18. random - 生成随机数,提供了一系列生成随机数的函数。
  19. shutil - 高级文件操作,如文件复制、删除、压缩和解压等。
  20. glob - 文件名模式匹配,用于文件系统搜索。
  21. warnings - 生成和控制警告消息,允许程序或库发出警告。
  22. traceback - 打印或捕获栈追踪信息,用于调试。
  23. unittest - 单元测试框架,用于编写和运行测试用例。
  24. pdb - Python调试器,提供了一套命令来调试Python程序。
  25. ssl - TLS/SSL套接字封装,用于安全套接字连接。
  26. socket - 低级网络接口,用于创建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
  27. urllib - URL处理,包括解析、编码、解码等。
  28. tarfile - 读写tar文件格式,包括打包和解包。
  29. gzip - 读写gzip压缩文件。
  30. bz2 - 读写bz2压缩文件

举例说明python的封装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ython封装示例:

class Car:
    def __init__(self, brand, model, year):
        # 封装属性
        self._brand = brand  # 私有属性,用一个下划线开头
        self._model = model  # 私有属性
        self._year = year    # 私有属性

    # 公开方法,用于获取汽车品牌
    def get_brand(self):
        return self._brand

    # 公开方法,用于设置汽车品牌
    def set_brand(self, brand):
        self._brand = brand

    # 公开方法,用于获取汽车型号
    def get_model(self):
        return self._model

    # 公开方法,用于设置汽车型号
    def set_model(self, model):
        self._model = model

    # 公开方法,用于获取汽车年份
    def get_year(self):
        return self._year

    # 公开方法,用于设置汽车年份
    def set_year(self, year):
        if year > 1886:  # 汽车发明于1886年
            self._year = year
        else:
            print("年份不合理,无法设置。")

    # 公开方法,用于描述汽车
    def describe_car(self):
        return f"{self._year}年的{self._brand} {self._model}"

# 使用封装的类
my_car = Car("Toyota", "Corolla", 2020)
print(my_car.describe_car())  # 输出: 2020年的Toyota Corolla

# 通过公开方法设置新的品牌
my_car.set_brand("Honda")
print(my_car.get_brand())  # 输出: Honda

# 尝试设置不合理的年份
my_car.set_year(1800)

在这个例子中,Car类封装了汽车的品牌(brand)、型号(model)和年份(year)这三个属性。这些属性被定义为私有属性(使用一个下划线_开头),意味着它们不能被外部直接访问,而是通过公开的方法(称为getter和setter)来访问和修改。

  • get_brandget_model、和get_year是getter方法,它们允许外部代码读取私有属性的值。
  • set_brandset_model、和set_year是setter方法,它们允许外部代码在满足一定条件(如年份合理性检查)的情况下修改私有属性的值。
  • describe_car方法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接口来输出汽车的描述信息。

封装的好处包括:

  • 数据隐藏:隐藏内部实现细节,只暴露必要的接口。
  • 接口简化:提供简单的接口供外部使用,无需关心内部复杂逻辑。
  • 易于维护和扩展:修改内部实现时,只要接口保持不变,对外部代码透明。
  • 提高代码复用性:封装好的类可以在不同程序中重复使用。

python中lambda是啥

在Python中,lambda是一个关键字,用于创建匿名函数,也就是没有具体名称的函数。这种函数通常用于需要一个函数对象的场合,但又不想去定义一个完整的函数定义(def语句)。lambda函数可以接受任意数量的参数,但只能包含一个表达式。lambda函数的一般语法格式如下:

lambda arguments: expression

这里的arguments是参数列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参数,而expression是一个单个的表达式,该表达式的值就是lambda函数的返回值。

  • 简单的数学运算
add = lambda x, y: x + y
print(add(5, 3))  # 输出: 8
  • 作为参数传递给高阶函数
# 使用sorted函数和lambda函数进行字符串排序
words = ['banana', 'apple', 'cherry']
sorted_words = sorted(words, key=lambda word: len(word))
print(sorted_words)  # 输出: ['apple', 'banana', 'cherry']
  • 在映射操作中使用
numbers = [1, 2, 3, 4, 5]
squared_numbers = list(map(lambda x: x ** 2, numbers))
print(squared_numbers)  # 输出: [1, 4, 9, 16, 25]
  • 在过滤操作中使用
numbers = [1, 2, 3, 4, 5, 6]
even_numbers = list(filter(lambda x: x % 2 == 0, numbers))
print(even_numbers)  # 输出: [2, 4, 6]

python中with的用法

  • 文件操作

在文件操作中,with 语句可以确保文件在使用后正确关闭,即使在读取或写入过程中发生异常。

with open('example.txt', 'r') as file:
    content = file.read()
    print(content)
# 文件会在with语句块执行完毕后自动关闭
  • 线程锁

在使用线程时,with 语句可以确保线程锁在使用后能够被释放。

from threading import Lock

lock = Lock()
with lock:
    # 临界区代码
    pass
# 锁会在with语句块执行完毕后自动释放
  • 上下文管理器

你可以自定义上下文管理器,通过实现 __enter____exit__ 方法。

class MyResource:
    def __enter__(self):
        print("Resource acquired")
        return self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print("Resource released")
        # 可以在这里处理异常

with MyResource() as resource:
    print("Using the resource")
# 无论是否发生异常,"Resource released"都会被打印
  • 异常处理

with 语句块中的代码如果发生异常,__exit__ 方法可以捕获这些异常并进行处理。

with open('example.txt', 'r') as file:
    try:
        content = file.read()
        # 假设这里有可能导致异常的代码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f"An error occurred: {e}")
# 即使发生异常,文件也会被正确关闭
  • 多个资源

with 语句可以同时管理多个资源。

with open('file1.txt', 'r') as f1, open('file2.txt', 'r') as f2:
    content1 = f1.read()
    content2 = f2.read()
# 两个文件都会在with语句块执行完毕后自动关闭

介绍一下python的几种排序算法

1.Timsort
  • 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下为 O(nlog⁡n)O(nlogn),最好情况下为 O(n)O(n)。
  • 空间复杂度:O(n)O(n)。
  • 稳定性:稳定。
  • 特点:是 Python 中 sort() 方法和 Java 中 Arrays.sort() 的默认算法。它结合了归并排序和插入排序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部分有序的数据。
numbers = [3, 1, 4, 1, 5, 9, 2, 6, 5, 3, 5]
sorted_numbers = sorted(numbers)
print(sorted_numbers)  # 输出: [1, 1, 2, 3, 3, 4, 5, 5, 5, 6, 9]

numbers.sort()
print(numbers)  # 输出: [1, 1, 2, 3, 3, 4, 5, 5, 5, 6, 9]
2.归并排序(Merge Sort)
  • 时间复杂度:O(nlog⁡n)O(nlogn)。
  • 空间复杂度:O(n)O(n)。
  • 稳定性:稳定。
  • 特点:采用分治法,将数组分成两半,递归排序后再合并。适合大数据量的排序,但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
def merge_sort(arr):
    if len(arr) > 1:
        mid = len(arr) // 2
        L = arr[:mid]
        R = arr[mid:]

        merge_sort(L)
        merge_sort(R)

        i = j = k = 0

        while i < len(L) and j < len(R):
            if L[i] < R[j]:
                arr[k] = L[i]
                i += 1
            else:
                arr[k] = R[j]
                j += 1
            k += 1

        while i < len(L):
            arr[k] = L[i]
            i += 1
            k += 1

        while j < len(R):
            arr[k] = R[j]
            j += 1
            k += 1

numbers = [12, 11, 13, 5, 6, 7]
merge_sort(numbers)
print(numbers)  # 输出: [5, 6, 7, 11, 12, 13]
3.快速排序(Quick Sort)
  • 时间复杂度:平均情况下为 O(nlog⁡n)O(nlogn),最坏情况下为 O(n2)O(n2)(当数据已经是有序或接近有序时)。
  • 空间复杂度:O(log⁡n)O(logn)(递归栈空间)。
  • 稳定性:不稳定。
  • 特点:采用分治法,通过一个基准元素将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数据比基准小,另一部分数据比基准大,然后递归地排序这两部分。
def quick_sort(arr):
    if len(arr) <= 1:
        return arr
    pivot = arr[len(arr) // 2]
    lef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middle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righ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return quick_sort(left) + middle + quick_sort(right)

numbers = [3, 6, 8, 10, 1, 2, 1]
print(quick_sort(numbers))  # 输出: [1, 1, 2, 3, 6, 8, 10]
4.堆排序(Heap Sort)
  • 时间复杂度:O(nlog⁡n)O(nlogn)。
  • 空间复杂度:O(1)O(1)。
  • 稳定性:不稳定。
  • 特点:利用堆数据结构进行排序,先将数组构建成一个最大堆,然后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缩小堆的范围,再调整堆,重复这个过程。
import heapq

def heap_sort(arr):
    heapq.heapify(arr)
    return [heapq.heappop(arr) for i in range(len(arr))]

numbers = [1, 3, 5, 7, 9]
print(heap_sort(numbers))  # 输出: [1, 3, 5, 7, 9]
5.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 时间复杂度:平均和最坏情况下为 O(n2)O(n2),最好情况下为 O(n)O(n)(当数据已经是有序时)。
  • 空间复杂度:O(1)O(1)。
  • 稳定性:稳定。
  • 特点: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
def insertion_sort(arr):
    for i in range(1, len(arr)):
        key = arr[i]
        j = i - 1
        while j >= 0 and key < arr[j]:
            arr[j + 1] = arr[j]
            j -= 1
        arr[j + 1] = key
    return arr

numbers = [3, 2, 1]
insertion_sort(numbers)
print(numbers)  # 输出: [1, 2, 3]
6.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 时间复杂度:O(n2)O(n2)。
  • 空间复杂度:O(1)O(1)。
  • 稳定性:不稳定。
  • 特点:不断选择剩余元素中的最小者,将其与数组当前位置交换
def selection_sort(arr):
    for i in range(len(arr)):
        min_idx = i
        for j in range(i+1, len(arr)):
            if arr[min_idx] > arr[j]:
                min_idx = j
        arr[i], arr[min_idx] = arr[min_idx], arr[i]
    return arr

numbers = [64, 34, 25, 12, 22, 11, 90]
selection_sort(numbers)
print(numbers)  # 输出: [11, 12, 22, 25, 34, 64, 90]
7.冒泡排序(Bubble Sort)
  • 时间复杂度:O(n2)O(n2)。
  • 空间复杂度:O(1)O(1)。
  • 稳定性:稳定。
  • 特点:通过重复遍历要排序的数列,比较每对相邻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就交换,直到没有需要交换的,排序完成。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0, n-i-1):
            if arr[j] > arr[j+1]:
                arr[j], arr[j+1] = arr[j+1], arr[j]
    return arr

numbers = [63, 21, 4, 56, 12, 5]
bubble_sort(numbers)
print(numbers)  # 输出: [4, 5, 12, 21, 56, 63]
8.希尔排序(Shell Sort)
  • 时间复杂度:平均情况下为 O(nlog⁡n)O(nlogn),最坏情况下为 O(n2)O(n2)。
  • 空间复杂度:O(1)O(1)。
  • 稳定性:不稳定。
  • 特点:是插入排序的一种更高效的改进版本,也称为缩小增量排序,通过将记录按不同的步长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步长逐渐缩小,整个序列将逐渐有序。
def shell_sort(arr):
    gap = len(arr) // 2
    while gap > 0:
        for i in range(gap, len(arr)):
            temp = arr[i]
            j = i
            while j >= gap and arr[j - gap] > temp:
                arr[j] = arr[j - gap]
                j -= gap
            arr[j] = temp
        gap //= 2
    return arr

numbers = [19, 5, 42, 3, 7, 12, 9]
shell_sort(numbers)
print(numbers)  # 输出: [3, 5, 7, 9, 12, 19, 42]

介绍一下python的几种查找算法

  • 时间复杂度:O(n)O(n),其中 nn 是数据集的大小。无论数据是否有序,时间复杂度都是线性的。
  • 空间复杂度:O(1)O(1),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
  • 特点:
    • 简单易实现。
    • 不需要数据预先排序。
    • 在数据量小或数据无序的情况下适用。
    • 可能需要检查每个元素,效率较低
def linear_search(arr, target):
    '''
    顺序查找(Linear Search),适用于未排序的数据集合。
    该算法通过从数据集的第一个元素开始,逐一比较目标值,直到找到目标值或者遍历完所有元素为止
    :param arr:
    :param target:
    :return:
    '''
    for i in range(len(arr)):
        if arr[i] == target:
            return i  # 返回目标值的索引
    return -1  # 如果没有找到目标值,返回 -1



data = [5, 3, 7, 2, 8, 1]
target = 7
result = linear_search(data, target)

print(f"Element {target} found at index: {result}")
  • 时间复杂度:O(log⁡n)O(logn),其中 nn 是数据集的大小。在数据量大且有序的情况下非常高效。
  • 空间复杂度:O(1)O(1),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递归实现的空间复杂度为 O(log⁡n)O(logn))。
  • 特点:
    • 需要数据预先排序。
    • 每次查找都将搜索范围减半,查找速度快。
    • 实现相对复杂,需要处理边界条件。
    • 在数据量大且有序的情况下非常有效,但在数据量小的情况下可能不如顺序查找直观。
def binary_search(arr, target):
    '''
    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适用于已排序的数据集合。
    它通过将目标值与中间元素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决定是在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继续查找
    :param arr:有序数组
    :param target:要查找的目标值
    :return:
    '''
    left = 0
    right = len(arr) - 1
    
    while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2
        if arr[mid] == target:
            return mid
        elif arr[mid] < target:
            left = mid + 1
        else:
            right = mid - 1
    return -1


data = [5, 3, 7, 2, 8, 1]
data.sort()
target = 1

result = binary_search(data, target)
print(f"Element {target} found at index: {result}")

  • 时间复杂度:平均情况下为 O(log⁡log⁡n)O(loglogn) 到 O(log⁡n)O(logn),最好情况下为 O(1)O(1),最坏情况下为 O(n)O(n)。
  • 空间复杂度:O(1)O(1),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
  • 特点:适用于数据集较大且分布相对均匀的情况,通过估算目标值的位置来减少查找次数,但在数据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可能不如二分查找。
def interpolation_search(arr, target):
    '''
    插值查找(Interpolation Search):在有序数组中查找特定值的方法,但它试图通过估计目标值的位置来改进二分查找。这种方法假设数组中的元素均匀分布。
    :param arr: 有序数组
    :param target: 要查找的目标值
    :return: 目标值在数组中的索引,如果不存在则返回-1
    '''
    low = 0
    high = len(arr) - 1
    while low <= high and target >= arr[low] and target <= arr[high]:
        if low == high:
            if arr[low] == target:
                return low
            return -1
        
        # 计算预测位置
        pos = low + ((target - arr[low]) * (high - low)) // (arr[high] - arr[low])
        
        # 检查预测位置是否越界
        if pos < low or pos > high:
            return -1
        
        if arr[pos] == target:
            return pos
        elif arr[pos] < target:
            low = pos + 1
        else:
            high = pos - 1
    return -1


data = [5, 3, 7, 2, 8, 1]
data.sort()
target = 7

result = interpolation_search(data, target)
print(f"Element {target} found at index: {result}")

介绍一下python的几种插值算法

1.Akima 插值
  • 时间复杂度:计算斜率和权重时需要 O(n)O(n) 时间,插值本身是 O(1)O(1)。
  • 空间复杂度:O(n)O(n),需要存储斜率和权重。
  • 特点:Akima插值算法通过分段三次样条曲线拟合数据点,适用于不均匀分布的数据点,能够生成平滑的曲线。它考虑了数据点的斜率和曲率,减少了振荡,适用于需要平滑曲线的场景。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lotly.graph_objects as go
from scipy.interpolate import Akima1DInterpolator

# 1.创建一些原始数据点
x = np.linspace(0, 10, num=11, endpoint=True)
y = np.sin(x)  # 正弦函数作为示例
new_x = np.linspace(0, 10, num=100, endpoint=True)  # 新的 x 轴数据点用于插值

'''
# 2.使用 Akima 插值
'''
akima_interpolator = Akima1DInterpolator(x, y)
new_y = akima_interpolator(new_x)

# 3.绘制三次样条插值结果
fig = go.Figure()
fig.add_trace(go.Scatter(x=x, y=y, mode='markers', marker_symbol='cross', marker_size=14, name='原始数据'))
fig.add_trace(go.Scatter(x=new_x, y=new_y, mode='lines+markers', marker_size=8, name='插值点'))
fig.show()
2.三次样条插值
  • 时间复杂度:构建三次样条函数通常需要 O(n)O(n) 时间。
  • 空间复杂度:O(n)O(n),需要存储样条函数的系数。
  • 特点:三次样条插值在每个区间上构建三次多项式,保证在节点处一阶和二阶导数连续,适用于需要曲线平滑且连续可导的应用场景。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interpolate import interp1d, CubicSpline, interp2d
import plotly.graph_objects as go

# 1.创建一些原始数据点
x = np.linspace(0, 10, num=11, endpoint=True)
y = np.sin(x)  # 正弦函数作为示例
new_x = np.linspace(0, 10, num=100, endpoint=True)  # 新的 x 轴数据点用于插值

'''
# 2.使用三次样条插值
'''
cubic_spline = CubicSpline(x, y)
new_y = cubic_spline(new_x)

# 3.绘制三次样条插值结果
fig = go.Figure()
fig.add_trace(go.Scatter(x=x, y=y, mode='markers', marker_symbol='cross', marker_size=14, name='原始数据'))
fig.add_trace(go.Scatter(x=new_x, y=new_y, mode='lines+markers', marker_size=8, name='插值点'))
fig.show()
3.线性插值
  • 时间复杂度:O(1)O(1),对于每次插值都是常数时间。

  • 空间复杂度:O(1)O(1),不需要额外存储空间。

  • 特点:简单快速,但只适用于数据点近似在一直线上的情况,不会产生平滑的曲线。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interpolate import interp1d, CubicSpline, interp2d
import plotly.graph_objects as go

# 1.创建一些原始数据点
x = np.linspace(0, 10, num=11, endpoint=True)
y = np.sin(x)  # 正弦函数作为示例
new_x = np.linspace(0, 10, num=100, endpoint=True)  # 新的 x 轴数据点用于插值

'''
# 2.使用线性插值
'''
linear_interpolator = interp1d(x, y, kind='linear')
new_y = linear_interpolator(new_x)

# 3.绘制三次样条插值结果
fig = go.Figure()
fig.add_trace(go.Scatter(x=x, y=y, mode='markers', marker_symbol='cross', marker_size=14, name='原始数据'))
fig.add_trace(go.Scatter(x=new_x, y=new_y, mode='lines+markers', marker_size=8, name='插值点'))
fig.show()
4.最近邻插值
  • 时间复杂度:O(1)O(1),对于每次插值都是常数时间。
  • 空间复杂度:O(1)O(1),不需要额外存储空间。
  • 特点:实现简单,计算速度快,但结果不平滑,图像容易出现锯齿状。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lotly.graph_objects as go
from scipy.interpolate import interp1d

# 1.创建一些原始数据点
x = np.linspace(0, 10, num=11, endpoint=True)
y = np.sin(x)  # 正弦函数作为示例
new_x = np.linspace(0, 10, num=100, endpoint=True)  # 新的 x 轴数据点用于插值

'''
# 2.使用最近邻插值
'''
nearest_interpolator = interp1d(x, y, kind='nearest')
new_y = nearest_interpolator(new_x)

# 3.绘制三次样条插值结果
fig = go.Figure()
fig.add_trace(go.Scatter(x=x, y=y, mode='markers', marker_symbol='cross', marker_size=14, name='原始数据'))
fig.add_trace(go.Scatter(x=new_x, y=new_y, mode='lines+markers', marker_size=8, name='插值点'))
fig.show()
5.多项式插值
  • 时间复杂度:取决于多项式的阶数,高阶多项式插值计算量较大。
  • 空间复杂度:取决于多项式的阶数,需要存储多项式的系数。
  • 特点:可以提供精确的插值,但高阶多项式可能会出现龙格现象,即在区间边缘出现较大误差。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lotly.graph_objects as go
from numpy.polynomial import Polynomial

# 创建一些原始数据点
x = np.linspace(0, 10, num=11, endpoint=True)
y = np.sin(x)  # 正弦函数作为示例
new_x = np.linspace(0, 10, num=100, endpoint=True)  # 新的 x 轴数据点用于插值

'''
# 使用多项式插值
'''
p = Polynomial.fit(x, y, deg=len(x) - 1)
new_y = p(new_x)

# 绘制三次样条插值结果
fig = go.Figure()
fig.add_trace(go.Scatter(x=x, y=y, mode='markers', marker_symbol='cross', marker_size=14, name='原始数据'))
fig.add_trace(go.Scatter(x=new_x, y=new_y, mode='lines+markers', marker_size=8, name='插值点'))
fig.show()

介绍一下python的几种降维算法

  • 应用场景
    • 如果你需要一个快速且有效的降维方法,并且希望保留全局结构,可以选择 PCA
    • 如果你的主要目标是数据可视化,并且数据具有复杂的局部结构,那么 t-SNE 是一个好的选择。
    • 如果你想要一种既能够保留全局结构又能够很好地捕捉局部关系的方法,并且处理较大的数据集,那么 UMAP 可能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
  • 计算复杂度
    • PCA 计算较为简单,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
    • t-SNE 计算复杂度较高,尤其对于大样本数据集。
    • UMAP 相对来说计算效率较高,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
1.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主成分分析)降维
  • 原理:PCA 是一种线性降维技术,通过正交变换将原始数据转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中,使得数据的方差最大化。新的坐标轴称为主成分。
  • 优点:简单且计算效率高;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数据;可以解释主成分;保持了数据的全局结构。
  • 缺点:只能捕获线性关系,对于非线性数据可能效果不佳;可能丢失某些局部结构的信息;需要手动选择保留多少主成分。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
1.生成多维数据,数据维度:n_features
'''
# 设置随机种子以便结果可复现
np.random.seed(42)

# 生成一个 1000 行 16 列的随机数据集
n_samples = 1000
n_features = 16
data = np.random.rand(n_samples, n_features)

'''
2.使用 PCA 降维,降维后维度:n_components
'''

pca = PCA(n_components=3)
data_pca = pca.fit_transform(data)


'''
3.使用 Plotly 可视化 PCA 降维结果
'''

fig_pca = px.scatter_3d(
    data_pca,
    x=0, y=1, z=2,
    title="PCA 降维结果",
    labels={'0': 'PC1', '1': 'PC2', '2': 'PC3'}
)

fig_pca.show()

image-20240911205333645

2.t-SNE (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 t分布随机邻居嵌入)降维
  • 原理:t-SNE 通过在高维空间中计算样本间的概率分布,并尝试在低维空间中重现这种分布来完成降维。它特别关注样本间的局部结构。
  • 优点:非常适合于可视化高维数据,尤其是当数据具有复杂的局部结构时;可以揭示数据中的簇结构。
  • 缺点:计算成本较高,尤其对于大规模数据集;结果高度依赖于参数设置;不适合保持全局结构。
  • 注意:t-SNE 主要用于可视化,尽管也可以用于降维,但它不是一种用于后续建模的降维技术。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manifold import TSNE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import os
os.environ['LOKY_MAX_CPU_COUNT'] = '4'  # 将4替换为你想要使用的核心数
'''
1.生成多维数据,数据维度:n_features
'''
# 设置随机种子以便结果可复现
np.random.seed(42)

# 生成一个 1000 行 16 列的随机数据集
n_samples = 1000
n_features = 16
data = np.random.rand(n_samples, n_features)

'''
2.使用 t-SNE 降维,降维后维度:n_components
'''

tsne = TSNE(n_components=3, random_state=42)
data_tsne = tsne.fit_transform(data)

'''
3.使用 Plotly 可视化 t-SNE 降维结果
'''

# 使用 Plotly 可视化 t-SNE 降维结果
fig_tsne = px.scatter_3d(
    data_tsne,
    x=0, y=1, z=2,
    title="t-SNE 降维结果",
    labels={'0': 'Component 1', '1': 'Component 2', '2': 'Component 3'}
)

fig_tsne.show()

image-20240911205437389

3.UMAP (Uniform Manifold Approximation and Projection, 统一流形逼近与投影)降维
  • 原理:UMAP 是一种基于流形学习的降维技术,旨在保持全局结构的同时捕捉局部邻近关系。它通过构建高维空间中的邻居图,并试图在低维空间中重建这个图来实现降维。
  • 优点:比 t-SNE 更快,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可以更好地保持全局结构;支持类别标签,可以用于半监督学习任务。
  • 缺点:相对较新,可能不如其他方法成熟;结果可能依赖于初始化;参数调整可能有些复杂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umap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 生成多维数据
np.random.seed(42)
n_samples = 1000
n_features = 16
data = np.random.rand(n_samples, n_features)

# 使用UMAP降维
reducer = umap.UMAP(n_neighbors=15, min_dist=0.3, n_components=3, random_state=42)
data_umap = reducer.fit_transform(data)

# 使用Plotly可视化UMAP降维结果
fig_umap = px.scatter_3d(
    data_umap,
    x=0, y=1, z=2,
    title="UMAP 降维结果",
    labels={'0': 'UMAP Component 1', '1': 'UMAP Component 2', '2': 'UMAP Component 3'}
)

fig_umap.show()

image-20240911205513877

介绍一下python的几种聚类算法

  • 小规模数据集:可以选择 Agglomerative Clustering 或者 Spectral Clustering,因为它们能够更好地捕捉数据的复杂结构。
  • 大规模数据集:可以选择 Birch 或者 UMAP(虽然UMAP主要用于降维),因为它们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能力更强。
  • 未知簇数:可以选择 Affinity Propagation、Mean Shift 或者 Birch,因为它们不需要预设簇的数量。
  • 不同密度区域:可以选择 DBSCAN 或者 OPTICS,因为它们能够适应不同密度区域的簇。
  • 快速简单:可以选择 K-Means,因为它简单快速,适合初步探索数据

image-20240911203933502

1.Affinity Propagation (亲和传播)聚类
  • 原理: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确定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并将一些数据点识别为“ exemplars(原型)”,其他数据点围绕这些原型进行聚类。
  • 优点:不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可以识别出噪声点。
  • 缺点:计算复杂度较高,不适合大规模数据集;对参数敏感
  • 应用场景
    • 当你不知道具体的簇数时。
    • 当数据集中存在多个潜在的中心点(exemplars),并且这些中心点应该从数据中自动选择出来。
    • 当你希望算法能够识别出一些自然存在的中心点,而不是强制将数据分为固定数量的簇。
import os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AffinityPropagation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os.environ['LOKY_MAX_CPU_COUNT'] = '4'  # 例如,这里设置为4

'''
1.生成模拟数据
'''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4, cluster_std=0.70, random_state=2, n_features=3)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title="Original 3D Data")
fig.show()

'''
2.应用AffinityPropagation聚类
'''
affinity_propagation = AffinityPropagation()
affinity_propagation.fit(X)
labels_affinity_propagation = affinity_propagation.labels_

'''
3.可视化聚类结果
'''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color=labels_affinity_propagation, title="3D Clustering with AffinityPropagation")
fig.show()

image-20240911203945485

2.Agglomerative Clustering (凝聚层次聚类)
  • 原理:是一种自底向上的层次聚类方法,开始时每个样本都是一个独立的簇,然后不断合并最接近的簇,直到达到预定的簇数量或不再有可合并的簇。
  • 优点:能够创建层次结构的簇,对于某些类型的数据非常有用。
  • 缺点:合并操作是不可逆的;计算复杂度随着数据量增加而增加
  • 应用场景:
    • 当你不知道具体的簇数时。
    • 当数据集中存在多个潜在的中心点(exemplars),并且这些中心点应该从数据中自动选择出来。
    • 当你希望算法能够识别出一些自然存在的中心点,而不是强制将数据分为固定数量的簇。
import os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AgglomerativeClustering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os.environ['LOKY_MAX_CPU_COUNT'] = '4'  # 例如,这里设置为4

'''
1.生成模拟数据
'''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4, cluster_std=0.70, random_state=2, n_features=3)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title="Original 3D Data")
fig.show()

'''
2.应用AgglomerativeClustering聚类
'''
agg_clustering = AgglomerativeClustering(n_clusters=4)
y_agg = agg_clustering.fit_predict(X)

'''
3.可视化聚类结果
'''
fig = px.scatter_3d(X, x=0, y=1, z=2, color=y_agg, title="3D Clustering with AgglomerativeClustering")
fig.show()

image-20240911204004243

3.Birch (平衡迭代减少和层次聚类)聚类
  • 原理:Birch 使用一个紧凑的树形数据结构(CF Tree)来近似数据集,并逐步构建层次聚类。它将数据分批处理,适合于大规模数据流式处理。
  • 优点:特别适用于大数据集,因为它是增量和微批次处理的;可以处理部分数据,然后继续处理剩余数据而不必重新计算整个数据集;可以有效地处理噪声。
  • 缺点:可能需要对结果进行后处理,例如使用K-Means进行细化;簇的形状通常是球形的,因此对于非球形簇的效果可能不佳;对参数设置敏感。
  • 应用场景:
    • 当你处理的是大规模数据集,并且需要在线处理或增量处理数据。
    • 当你需要一个高效的算法来处理数据流。
    • 当你希望算法能够处理噪声点,并且不需要事先指定簇的数量。
import os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Birch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os.environ['LOKY_MAX_CPU_COUNT'] = '4'  # 例如,这里设置为4

'''
1.生成模拟数据
'''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4, cluster_std=0.70, random_state=2, n_features=3)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title="Original 3D Data")
fig.show()

'''
2.应用Birch聚类
'''
birch = Birch(n_clusters=5)
birch.fit(X)
labels_birch = birch.predict(X)

'''
3.可视化聚类结果
'''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color=labels_birch, title="3D Clustering with Birch")
fig.show()

image-20240911204148301

4.DBSCAN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及噪声应用)
  • 原理: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能识别出噪声点。

  • 步骤:

    1.指定合适的e与Minpoints(e类似于半径,Minpoint是最小样本数,为了后续核心对象及其簇的确定)

    2.计算所有的样本点,如果点p的e领域里有超过Minpoints个点,则创建一个以p为核心点的新簇(p是核心对象)。

    3.反复寻找这些核心点直接密度可达(之后则是密度可达)的点,将其加入到相应的簇,对于核心点发生密度相连状况的簇,进行合并。

    4.当没有新的点可以被添加到任何簇时,算法结束。

  • 优点:不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能够处理噪声和异常值;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

  • 缺点:对于参数选择敏感;在不同密度区域中的簇表现不佳;计算复杂度较高。

  • 应用场景

    • 当你处理的是具有不同密度区域的数据集。
    • 当你需要检测噪声点或离群点。
    • 当簇的形状不是球形而是任意形状时。
import os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DBSCAN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os.environ['LOKY_MAX_CPU_COUNT'] = '4'  # 例如,这里设置为4

'''
1.生成模拟数据
'''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4, cluster_std=0.70, random_state=2, n_features=3)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title="Original 3D Data")
fig.show()

'''
2.应用DBSCAN聚类
'''
dbscan = DBSCAN(eps=1, min_samples=5)
y_dbscan = dbscan.fit_predict(X)

'''
3.可视化聚类结果
'''
fig = px.scatter_3d(X, x=0, y=1, z=2, color=y_dbscan, title="3D Clustering with DBSCAN")
fig.show()

image-20240911204338344

5 K-Means (基于距离K均值)聚类
  • 原理:通过迭代优化过程来最小化簇内成员与簇中心的距离平方和。
  • 步骤:
    1. 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簇中心;
    2. 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离其最近的簇中心所在的簇中;
    3. 重新计算每个簇的簇中心,即该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均值;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簇中心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 优点:简单快速;容易实现。
  • 缺点: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假设簇是凸形的;对于非球形簇的表现不佳;容易受到初始条件的影响
  • 应用场景
    • 当你已经知道需要多少个簇,并且簇大致是球形且大小相似。
    • 当你需要一个快速且易于实现的聚类算法。
    • 当数据集较大,但簇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计算资源有限
import os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os.environ['LOKY_MAX_CPU_COUNT'] = '4'  # 例如,这里设置为4

'''
1.生成模拟数据
'''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4, cluster_std=0.70, random_state=2, n_features=3)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title="Original 3D Data")
fig.show()

'''
2.应用K-Means聚类
'''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4)
kmeans.fit(X)
y_kmeans = kmeans.predict(X)

'''
3.可视化聚类结果
'''
fig = px.scatter_3d(X, x=0, y=1, z=2, color=y_kmeans, title="3D Clustering with K-Means")
fig.show()

image-20240911204440411

6.Mean Shift (均值漂移)聚类
  • 原理:基于密度峰值寻找模式,通过移动每个数据点到其局部平均位置,直到收敛到某个峰顶。
  • 优点:不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
  •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对带宽参数敏感
  • 应用场景
    • 当你需要一个不需要预设簇数目的算法。
    • 当簇的形状不是固定的,并且数据具有多个密度峰。
    • 当你有足够的计算资源来处理算法较高的计算复杂度。
import os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MeanShif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os.environ['LOKY_MAX_CPU_COUNT'] = '4'  # 例如,这里设置为4

'''
1.生成模拟数据
'''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4, cluster_std=0.70, random_state=2, n_features=3)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title="Original 3D Data")
fig.show()

'''
2.应用MeanShift聚类
'''
mean_shift = MeanShift()
mean_shift.fit(X)
labels_mean_shift = mean_shift.labels_

'''
3.可视化聚类结果
'''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color=labels_mean_shift, title="3D Clustering with MeanShift")
fig.show()

image-20240911204533728

7. OPTICS (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 对象排序以识别聚类结构)聚类
  • 原理:扩展了DBSCAN的思想,但不产生硬划分,而是输出一个有序的样本列表和它们的可达距离。
  • 优点:能够处理不同密度区域的簇;不需要指定簇的数量。
  • 缺点:输出结果需要后处理;对于大规模数据集效率较低。
  • 应用场景:
    • 当你需要一个类似于 DBSCAN 的算法,但希望能够在不同密度区域中更好地聚类。
    • 当你希望得到一个有序的样本列表及其可达距离,以便后续进一步分析。
    • 当你处理的是大规模数据集,并且希望算法能够处理不同密度的区域。
import os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OPTICS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os.environ['LOKY_MAX_CPU_COUNT'] = '4'  # 例如,这里设置为4

'''
1.生成模拟数据
'''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4, cluster_std=0.70, random_state=2, n_features=3)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title="Original 3D Data")
fig.show()

'''
2.应用OPTICS聚类
'''
optics = OPTICS(min_samples=10, xi=0.05, min_cluster_size=0.05)
optics.fit(X)
labels_optics = optics.labels_

'''
3.可视化聚类结果
'''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color=labels_optics, title="3D Clustering with OPTICS")
fig.show()

image-20240911204619533

8.Spectral Clustering (谱聚类)
  • 原理:首先将数据转换成一个图模型,在这个图上应用特征分解来找到最优分割。
  • 优点:能够发现非凸形簇;灵活性较高。
  • 缺点:需要定义邻接矩阵,这可能会很昂贵;对参数敏感;需要额外的步骤来确定簇的数量。
  • 应用场景:
    • 当你需要处理非凸形簇,且数据集可以通过图模型来表示。
    • 当你需要一个灵活的方法来处理不同的数据类型。
    • 当你有足够的计算资源来执行特征分解。
import os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SpectralClustering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os.environ['LOKY_MAX_CPU_COUNT'] = '4'  # 例如,这里设置为4

'''
1.生成模拟数据
'''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4, cluster_std=0.70, random_state=2, n_features=3)
fig = px.scatter_3d(X, x=X[:, 0], y=X[:, 1], z=X[:, 2], title="Original 3D Data")
fig.show()

'''
2.应用SpectralClustering聚类
'''
spectral_clustering = SpectralClustering(n_clusters=3, assign_labels="discretize")
y_spectral = spectral_clustering.fit_predict(X)

'''
3.可视化聚类结果
'''
fig = px.scatter_3d(X, x=0, y=1, z=2, color=y_spectral, title="3D Clustering with SpectralClustering")
fig.show()

image-20240911204756429

介绍一下python的几种图形算法

图形算法用于解决与图结构相关的问题,如最短路径、连通性等。常见的图形算法包括:

  • 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 Search, DFS):从根节点开始,尽可能深入子节点进行搜索。
  • 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 BFS):从根节点开始,先访问所有邻接节点,再依次访问它们的邻接节点。
  • 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s Algorithm):用于求解加权图中最短路径问题。
  • 弗洛伊德-沃舍尔算法(Floyd-Warshall Algorithm):用于求解所有顶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
  • 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 Algorithm):用于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可以处理负权边。
  • 克鲁斯卡尔算法(Kruskal's Algorithm):用于求解最小生成树问题。
  • 普里姆算法(Prim's Algorithm):也是用于求解最小生成树问题。

介绍一下python的几种字符串算法

字符串算法用于处理字符串数据,如模式匹配、编辑距离等。常见的字符串算法包括:

  • KMP算法(Knuth-Morris-Pratt Algorithm):用于字符串模式匹配。
  • Boyer-Moore算法:一种高效的字符串搜索算法。
  • 编辑距离算法(Edit Distance):计算两个字符串之间的差异,用于拼写检查等

介绍一下python的几种动态规划算法

动态规划算法用于解决具有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的问题。常见的动态规划算法包括:

  •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计算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项。
  • 背包问题(Knapsack Problem):给定一组物品,每种物品都有重量和价值,确定哪些物品装入背包中,使得总价值最大。
  • 最长公共子序列(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 LCS):找出两个序列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 最长递增子序列(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ce, LIS):找出一个序列中最长的递增子序列。

介绍一下python的几种分治算法

分治算法通过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来解决。常见的分治算法包括:

  • 归并排序(Merge Sort):前面已经提到,是典型的分治算法。
  • 快速排序(Quick Sort):同样是分治算法的一个例子。
  • 斯特拉斯矩阵乘法(Strassen's Matrix Multiplication):用于优化矩阵乘法的算法。

链表、二叉树、栈堆的应用场景

链表的应用场景:
  • 内存分配:链表可以动态地分配和释放内存,因此它们常用于内存管理。
  • 解析表达式:在编译器中,链表可用于表示和解析语法树。
  • 实现队列和栈:链表可以轻松实现先进先出(FIFO)的队列和后进先出(LIFO)的栈。
  • 数据库和文件系统:链表用于数据库索引和文件分配表,以管理磁盘上的数据存储。
  • 缓存机制:如最近最少使用(LRU)缓存淘汰算法,可以使用链表来快速访问和删除节点。
  • 事件驱动模拟:链表可以用于存储和管理事件队列,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处理。
二叉树的应用场景:
  • 二叉搜索树:用于快速数据检索、插入和删除的场景,如数据库索引。
  • 表达式树:在编译器中,用于表示和计算数学表达式。
  • 决策树:在机器学习中,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
  • 文件系统:用于管理文件和目录的层次结构。
  • 数据压缩:如霍夫曼编码树,用于数据压缩算法。
  • 优先队列:使用二叉堆实现,用于任务调度和事件驱动模拟。
栈的应用场景:
  • 函数调用:在编程语言中,栈用于跟踪函数调用和局部变量。
  • 撤销操作:在文本编辑器和其他应用程序中,用于实现撤销和重做功能。
  • 解析器:在编译器中,用于解析和处理语法结构。
  • 回溯算法:用于解决需要回溯的问题,如迷宫求解、数独等。
  • 表达式求值:用于计算和转换表达式,如后缀表达式(逆波兰表达式)的求值。
堆的应用场景:
  • 优先队列:堆是实现优先队列的理想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任务调度和事件处理。
  • 数据压缩:用于实现霍夫曼编码等数据压缩算法。
  • 图算法:如Dijkstra算法和Prim算法,使用堆优化图的最短路径搜索。
  • 内存管理:堆用于动态内存分配,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分配和释放内存的场景。
  • Top K问题:快速找到最大的K个元素,如在搜索引擎中找到最相关的K个查询结果。

企业级应用算法

  1. 机器学习算法:用于从数据中学习和做出预测或决策,包括分类、回归、聚类等。
  2. 深度学习算法:利用神经网络处理复杂的数据模式,如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3. 自然语言处理(NLP)算法:用于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包括情感分析、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
  4. 计算机视觉算法:用于图像和视频分析,如面部识别、物体检测等。
  5. 优化算法:用于解决资源分配、路径规划等问题,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遗传算法等。
  6. 数据挖掘算法:用于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有趣和有价值的模式或知识。
  7. 时间序列分析算法:用于分析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点,如股票价格、气象数据等。
  8. 异常检测算法:用于识别数据中的异常或不寻常的行为,这对于安全系统和欺诈检测非常重要。
  9. 图算法:用于分析和处理图结构数据,如社交网络分析、网络路由等。
  10. 强化学习算法:用于开发能够在环境中采取行动以最大化某种累积奖励的智能体。

标签:面试题,python,复杂度,arr,算法,fig,import,数据
From: https://www.cnblogs.com/DQ-MINE/p/18426776

相关文章

  • Python用TOPSIS熵权法重构粮食系统及期刊指标权重多属性决策MCDM研究|附数据代码
    分析师:SikunChen在当今世界,粮食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尽管现有的全球粮食系统在生产和分配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效率,但仍存在大量人口遭受饥饿以及诸多粮食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在学术领域,准确评估情报学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对于学术研究和信息传播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对......
  • 邮件发送基础:深入SMTP协议、配置邮件服务器及Python实现
    目录引言SMTP协议基础定义与功能工作原理特性与优势邮件服务器配置第三方邮件服务商配置自建邮件服务器配置使用Python发送邮件安装smtplib和email模块发送简单纯文本邮件发送HTML格式邮件发送带附件的邮件完整示例:发送带附件的HTML邮件注意事项总结引言......
  • Python 类型提示全解析:从入门到精通的必备技巧(如何让Python代码更清晰、错误更少)
    文章目录......
  • python语言MIDI钢琴简谱播放器软件代码QZQ
    importtkinterastkimportpygame.midiimporttime初始化pygame.midipygame.midi.init()获取MIDI输出设备midi_out=pygame.midi.Output(0)乐器名称映射instrument_names={0:“大钢琴(声学钢琴)”,1:“明亮的钢琴”,2:“电钢琴”,3:“酒吧钢琴”,4......
  • python ssh arthas
    #!/bin/bashARTHAS_FILE="arthas-boot.jar"#检查arthas-boot.jar文件是否存在if[!-f"$ARTHAS_FILE"];thenecho"错误:未找到arthas-boot.jar文件,请确保该文件在当前目录中。"exit1fi#获取当前正在运行的Java进程echo"检测正在运行的Java进程......
  • [Python手撕]二叉树最大宽度
    #Definitionforabinarytreenode.#classTreeNode:#def__init__(self,val=0,left=None,right=None):#self.val=val#self.left=left#self.right=rightclassSolution:defwidthOfBinaryTree(self,root:Optional[......
  • [oeasy]python035_根据序号得到字符_chr函数_字符_character_
    字符(character)回忆上次内容上次了解了ord函数ord的意思是ordinal(序号)ord函数可以根据字符得到序号那么可以反过来吗?根据序号得到字符可以吗?......
  • [Python手撕]判断回文链表
    #Definitionforsingly-linkedlist.#classListNode:#def__init__(self,val=0,next=None):#self.val=val#self.next=nextclassSolution:defisPalindrome(self,head:Optional[ListNode])->bool:deffindmid(he......
  • python获取kafka队列长度
    #pipinstallkafka-pythonfromkafkaimportKafkaConsumerfromkafka.structsimportTopicPartitiondefget_queue_length(topic_list,kafka_host,kafka_group):partition_list=[TopicPartition(it[1],0)foritintopic_list]consumer=KafkaCons......
  • Java面试题大全(全网最全,持续更新)初级(2)
    1.基础语法1.1.Java的数据类型有哪些?Java有两种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PrimitiveTypes):包括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char、boolean。引用数据类型(ReferenceTypes):包括类、接口、数组等。1.2.final关键字有什么作用?final关键字可以用来修饰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