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命名空间(Namespace)和作用域(Scope)是程序设计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有助于组织和管理代码,避免命名冲突并控制变量和函数的可见性和生命周期。
命名空间(Namespace)
命名空间是用来组织和分类代码标识符(如变量、函数、类等)的一种机制。它可以帮助避免命名冲突,特别是在大型项目或多个库之间使用时非常有用。
特点和用途:
- 避免命名冲突:在不同的命名空间中,相同名称的标识符可以共存而不会冲突。
- 组织代码:通过命名空间可以将相关功能或模块分组,提高代码的结构性和可维护性。
- 限定作用域:命名空间可以限定其中的标识符在特定的范围内有效,避免全局污染
Python中一般有三种命名空间:
- 内置名称(Built-in names): Python 语言内置的名称,比如函数名 abs、chr 和异常名称 BaseException、Exception 等等
- 全局名称(Global names): 模块中定义的名称,记录了模块的变量,包括函数、类、其它导入的模块、模块级的变量和常量
- 局部名称(Local names):函数中定义的名称,记录了函数的变量,包括函数的参数和局部定义的变量(类中定义的也是)
图解:
命名空间的查找顺序:
局部命名空间 -> 全局命名空间 -> 内置命名空间,如果找不到变量 ,它将放弃查找并报错。
作用域(Scope)
作用域定义了变量或函数在程序中的可访问性和生命周期。
Python 的作用域一共有4种:
- L(Local):局部作用域,包含局部变量,比如一个函数/方法内部
- E(Enclosing):嵌套作用域,闭包函数外的函数,包含了非局部(non-local)也非全局(non-global)的变量
- G(Global):全局作用域,最外层,比如当前模块的全局变量
- B(Built-in):内建作用域,包含内建变量/关键字等,最后被搜索
图解:
作用域查找顺序:
在局部找不到,便会去局部外的局部找(例如闭包),再找不到就会去全局找,再者去内置中找
Python 中只有模块(module),类(class)以及函数(def、lambda)才会引入新的作用域,其它的代码块(如 if/elif/else/、try/except、for/while等)是不会引入新的作用域的,也就是说这些语句内定义的变量,外部也可以访问。
代码实例:
# 全局命名空间和作用域
global_var = 10
def my_function():
# 函数内的局部作用域
local_var = 20
print("Inside my_function:", global_var) # 可以访问全局变量 global_var
print("Inside my_function:", local_var) # 可以访问局部变量 local_var
my_function()
# 命名空间示例
namespace_var = 30
def another_function():
# 在函数内部使用命名空间
namespace_var = 40 # 在此作用域内,覆盖了全局的 namespace_var
print("Inside another_function:", namespace_var) # 输出 40
another_function()
print("Global namespace_var:", namespace_var) # 输出 30,因为全局的 namespace_var 没有被修改
输出:
Inside my_function: 10
Inside my_function: 20
Inside another_function: 40
Global namespace_var: 30
在上述例子中,global_var
是全局变量,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local_var
是 my_function
函数内的局部变量,只能在该函数内部访问。namespace_var
则演示了在函数内部定义和修改命名空间内的变量,以及全局命名空间的访问。
总结:
综上所述,理解和正确使用命名空间和作用域对于编写清晰、可维护的代码是非常重要的。
标签:function,12,函数,作用域,空间,var,python,命名 From: https://blog.csdn.net/weixin_65047977/article/details/14044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