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信息
统一代码风格首先需要定义参照的规范,每个团队可能会有自己的规范,我们选择的规范是 yapf + mypy + isort,如果保证所有的研发人员都遵循相关规范呢?
- 鼓励 IDE 中对应的插件的安装,通过直接对应的插件,在编写代码阶段就能实时发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况,修改成本最低;
- 通过 Pre-commit 在创建 commit 时执行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自动格式化,提供统一的规范约束,成本次之;
- 在发起 Pull-Request 时拉取代码执行检查,并异步返回检查结果,成本稍高一些,但是功能也更完备一些,不仅能可以进行静态检查,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自动化测试;
而本次主要介绍的就是基于 Pre-commit 进行必要的代码检查与格式化,期间遇到一些问题,整理出来帮助后人少踩坑吧。
Pre-commit 简单介绍
Pre commit 是 git 提供的预提交机制,可以在创建 commit 之前执行预定义的钩子程序,从而方便执行必要的代码检查。
而在实践中可能会需要执行大量的钩子程序,如果来管理这些钩子程序呢,Pre-commit 就是其中一个应用较多的框架,通过这个框架可以比较方便地管理大量的预提交钩子程序,这样简化了维护成本。如何来使用 Pre-commit 框架呢?
- 安装 Pre-commit 框架,一般情况下 pip 安装下即可;
- 在工程中添加
.pre-commit-config.yaml
文件,需要安装的钩子程序都是维护在这个配置文件中的; - 通过
pre-commit install
安装对应的钩子程序;
后续在创建 commit 时就会依次执行安装好的钩子程序,如果不符合钩子程序对应的规范,就会检查失败,commit 无法创建,类似如下所示:
Pre-commit 的使用主要关注的是配置文件 .pre-commit-config.yaml
的定义,配置文件的一个简单例子如下所示:
repos:
- repo: https://github.com/pre-commit/pre-commit-hooks
rev: v2.3.0
hooks:
- id: check-yaml
- id: end-of-file-fixer
- id: trailing-whitespace
- repo: https://github.com/psf/black
rev: 22.10.0
hooks:
- id: black
在配置文件中主要关注下面的字段:
repo
:指定钩子对应的代码库rev
:指定代码仓库对应的版本hooks
:指定代码库中需要用到的钩子
Pre-commit 支持的完整的所有的代码仓库与对应的钩子见官方 Supported Hooks
具体实践
项目中使用的是 yapf + isort + mypy 的组合,之前已经在工程中安装完成,包管理是使用 poetry 实现的,因此格式化工具对应的配置都是定义在 poetry.yaml
文件中的。本次使用 Pre-commit 期望也能直接使用原有格式化工具的配置,从而保证与定义好的规范保持一致。
yapf
本次在 Pre-commit 中使用 yapf 时,配置文件 .pre-commit-config.yaml
中的定义如下所示:
- repo: https://github.com/google/yapf
rev: 'v0.31.0'
hooks:
- id: yapf
在 Pre-commit 中使用 yapf 时,报错 toml package is needed for using pyproject.toml as a configuration file
,但是直接调用 yapf 时可以正常执行的。
定位问题后发现,Pre-commit 安装的钩子是放在独立的虚拟环境里面的,这个虚拟环境中没有对应的 toml 包,因此执行 yapf 报错
解决方案就是通过 additional_dependencies 指定对应的包依赖,这样依赖的包才能被正确安装,修改配置后即可正确执行,最终配置如下:
- repo: https://github.com/google/yapf
rev: 'v0.31.0'
hooks:
- id: yapf
additional_dependencies: [toml]
isort
isort 主要用于进行代码 import 顺序的调整,定义的配置如下所示:
- repo: https://github.com/PyCQA/isort
rev: 5.12.0
hooks:
- id: isort
mypy
项目中主要是使用 mypy 进行静态的代码检查,初始定义的配置如下所示:
- repo: https://github.com/pre-commit/mirrors-mypy
rev: 'v0.910'
hooks:
- id: mypy
增加测试代码进行验证后发现问题很多:
- Pre-commit 中使用的 mypy 虽然是增量提交的,但是很多没有修改的文件中的问题也被提醒出来,导致需要修改的文件特别多;
- 原本在
pyproject.toml
中 mypy 配置中明确排除掉的文件中的问题也会上报出来,而手工执行 mypy 是被正常忽略的;
对于问题 1 定位后发现 mypy 增量提交时会递归对 import 导入的文件同时进行静态类型检查,从静态类型工具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需要确认调用方和定义的函数类型是否一致,因此需要递归导入和检查,但是这样就会导致增量提交失去意义,对于已有工程而言在发起新提交时会需要修改大量的文件。
问题 2 的原因其实也与这个 import 循环导入有关,mypy 配置时通过 exclude
参数排除掉文件,在 mypy 全量检查时会跳过,但是如果是增量提交,通过 import 导入的文件依旧会执行静态类型检查,此时 exclude
就没办法排除掉了
对于提到的这两个问题,github 上有不少人给 mypy 上报了异常,甚至原有 exclude
参数不能排除掉 import 文件的机制设计,有开发者提出了 force exclude 的 PR,但是截止目前而言,这个想法没有被现有 mypy 的维护者认可
从 mypy 维护者的解释来看,mypy 作为静态类型检查工具,是需要结合执行上下文来尽可能发现不符合静态类型定义的问题,force exclude 会导致没办法根据调用上下文发现类型不匹配的问题,mypy 就失去了意义。从 mypy 作为静态类型检查工具的角度来看,这个解释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在 Pre-commit 中使用 mypy 确实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那些问题,导致根本不可用。因此 mypy 维护者提出了 建议解决方案,方案的解决思路如下:
- mypy 开启对整个工程的代码检查,即传递参数
pass_filenames: false
,不要使用增量式传递新增文件的方式; - pre-commit 使用独立的虚拟环境去安装 mypy,会导致第三方库的类型检查失效,建议直接使用原有运行虚拟环境中的 mypy 进行检查,通过
language: system
进行配置;
最终配置定义如下:
- repo: https://github.com/pre-commit/mirrors-mypy
rev: 'v0.910'
hooks:
- id: mypy
entry: mypy .
language: system
pass_filenames: false
测试确实能解决掉原先 exclude 不生效的问题,但是由于目前是全量检查,因此需要先对工程中原有的不符合 mypy 规范的进行了修复后,再开启对应的 mypy 检查。虽然解决方案不够完美,需要先进行一轮全局的修复,但是修复后工作良好。
总结
通过上面的配置调整,最终在工程中正常配置了 Pre-commit,保证了团队代码风格的一致性,Pre-commit 通过将必要的规范限制在开发环境,保证了对开发人员的统一风格约束,从而提升整体代码质量,有兴趣可以尝试一下
标签:Pre,mypy,检查,Python,钩子,yapf,commit From: https://blog.csdn.net/hustyichi/article/details/139248153